警惕“建筑节能50%”走过场
lmf200404
lmf200404 Lv.15
2007年02月03日 11:07:41
只看楼主

“建筑节能50%”是近期一个热议话题。国家有关部门的标准表述是“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然而作为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硬杠杠”,这项标准在落实中却不一致:有的说“已经实现了”,有的却说“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   “建筑节能50%”是近期一个热议话题。国家有关部门的标准表述是“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然而作为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硬杠杠”,这项标准在落实中却不一致:有的说“已经实现了”,有的却说“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

“建筑节能50%”是近期一个热议话题。国家有关部门的标准表述是“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然而作为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硬杠杠”,这项标准在落实中却不一致:有的说“已经实现了”,有的却说“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   “建筑节能50%”是近期一个热议话题。国家有关部门的标准表述是“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然而作为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硬杠杠”,这项标准在落实中却不一致:有的说“已经实现了”,有的却说“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
  许多建筑专家认为,国家提出节能要求,关键是后续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必须跟上,当前要警惕建筑节能50%变成“玩数字”、走过场。

  节能50%:已实现?无法实现?

  据了解,目前上海正规的设计院在新建筑设计中已考虑节能要求,由专门的服务公司进行节能计算后提供节能设计的参数软件,一线设计人员的职责就是按软件提供的参数进行设计。因此,关键在于进行节能计算时的参照基准及其理解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根据建设部2001年10月1日出台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基准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同地区建造的住宅”,按该地区居住建筑传统的围护结构,在保证主要居室冬天18摄氏度、夏天26摄氏度的条件下,冬季用能效比为1的电取暖器,夏季用能效比为2.2的空调降温,计算出一个全年采暖、空调能耗,以此作为基础能耗,视为100%。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新设计建筑的热工、采暖和空调的参数,使其降低50%。

  2005年7月1日建设部出台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同样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准建筑”。在保持与目前标准约定的室内环境参数的条件下,新建公共建筑将这一“基准建筑”进行参数调整,按节能50%的规定设计。

  参与主编建筑节能国家规范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两位专家告诉记者,按照国家规范,上海地区目前规范的新建建筑,基本上已经实现建筑节能50%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为达到“基准建筑”规定的室内温度及照明条件,目前上海在新建筑中使用的暖通空调设备及照明设备的能效比,都比20世纪80年代的同类设备提高一半甚至几倍,因此自动实现了节能50%的目标。二是建筑本身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由于原来上海地区建筑的围护结构不隔热保温,耗能很高,经过多次改造,已初步形成上海地区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体系,这一体系的热工指标理论上已经可以达到节能50%。

  然而,参加上海市政协关于建筑节能专题调研的有关专家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认为:“上海建筑节能50%的目标不仅现在没有实现,而且实现起来难度很大。”

  专家认为: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必须使用暖通设备,因此,只要按国家规定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取得的成效是“实打实”的;而长江以南地区情况则很不同,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很少有家庭使用空调,连宾馆酒楼使用空调也不普遍,冬季和夏季上海的室内温度很少分别达到“基准建筑”要求的18摄氏度和26摄氏度,那个年代上海人在室内用“冬季穿棉袄、夏季打扇子”的土办法御寒和避暑。因此,现在的家电能效比再高,也无法达到当时不用或极少用空调时节能50%的目标。

  看来,对生活舒适度要求不一样,衡量尺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截然相反。许多专家强调:国家要求建筑节能50%应该是实实在在拿得到的节约下来的能源,而不是虚拟的统计数字。

  节能标准需细化

  上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一位资深建筑师说,当今的建筑要求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情况缺乏可比性。开发商的要求也更加多样、苛刻,要让设计师在满足建筑功能及造型要求的前提下,使暖通、电气、建筑朝向、体形系数等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数据同时得到满足,只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求助于不断修正各种参数的综合节能指标计算,就像一场“电脑数字游戏”。

  这位资深建筑师说,从1986年到现在,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9项关于建筑节能的法规,但从执行角度讲,这些法规的具体性、可操作性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节能标准实施细则的空白状态须尽快改变,这样才能确保节能效果的可靠性。

  上海市政协建筑节能课题组的专家认为,实现建筑节能50%的目标,还有许多工作没有跟上。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其一、现有法律法规滞后,如现行法规规定墙厚35公分,而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厚度得超过35公分,与现行法规有冲突;其二、节能材料成本高,开发商不乐意使用。为了节省成本,现在开发商偷工减料,几乎约定俗成保温墙不做四面,只做北面或西、北两面;其三、节能家电往往“节能不节钱”,在有效寿命内节约下来的电费往往抵不上购买家电时一次性多付的费用,老百姓不愿意购买;其四、节能建筑的施工难度大,而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监督尚没有法律法规支撑,如节能建筑要用保温沙浆,调浆时要按效能比例掺塑料粒子,施工作业很麻烦,而掺多掺少凭“良心”,随意性大。

  基础研究待加强

  上海市政府参事、建筑规划专家傅克诚教授认为,为保证节能指标落实,除了必须立法强制开发商使用节能型围护结构、暖通设备、照明器具,并强制提高家用电器的入市门槛,确保市场供应的都是节能家电外,建设部还必须组织专家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研究造成当前建筑高耗能的诸多新设计因素。

  傅克诚说,为追求豪华气派,我国许多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采用超大公共空间、超高层大厅、全封闭玻璃幕墙、透光屋顶等设计。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必须出台符合中国国情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设计指标体系,如:多少人流量的建筑物,要做到既节约能源、又使人有时尚感而没有憋闷感,公共空间该多大、大堂该多高才合理;又如,采用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以及集合式的超大空间,怎样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体系,才让人感到舒适又节约能源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科学实验。

  上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刘浩江认为,严重缺位的建筑节能综合评估体系,也造成了节能指标执行中的随意性。目前,在房屋建成后,开发商根本无法提供建筑能源消耗量的基本数据,而是仅以围护结构等单项节能成果为招牌去推销。一套能给开发商、设计者和建设者一个公正公平的评判与选择依据的综合评估体系,仍然需要扎扎实实的基础研究。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