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后的王府
bfy-ljb
bfy-ljb Lv.14
2006年12月10日 15:35:23
只看楼主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产生了。今日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北京恭王府位于什刹海北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也是今日北京城里60余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产生了。今日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北京恭王府位于什刹海北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也是今日北京城里60余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1165736116634.JPG

bfy-ljb
2006年12月10日 15:35:39
2楼
恭王府。
回复
bfy-ljb
2006年12月10日 15:36:12
3楼
恭王府三绝

恭王府府邸位于前海西街,原为清乾隆年间大学士和 的宅邸。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公元1799年2月7日)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夺了和 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和 被“赐令自尽”,其宅邸被没收。咸丰元年,咸丰帝将此宅院赐予恭亲王奕 ,名为恭王府至今。


恭王府花园戏楼表演。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总面积为一百多亩。恭王府花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是研究明清造园艺术不可多得的实例。恭王府作为满清皇族的古建园林,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走进恭王府,那雄大的建筑气势、精良的工艺、精巧的布局、交错的楼阁,无处不展现着王家园林辉煌与华丽的风格。房屋中既有体现皇家气派和威严的建筑,又有来自民间精巧的建筑和装饰风格,构成了王府文化的最大特色。

西洋门、御书“福”字碑、大戏楼并称为王府“三绝”……更多



回复
bfy-ljb
2006年12月10日 15:37:05
4楼
恭王府西洋门。



花园入口是一座西洋门,它用汉白玉雕刻而成,是国内最大的汉白玉整雕门。造型采用舒展流畅的西洋风格,雕刻又极尽中国古雕琢之精美,颇具西洋味道又不乏中国本色,不愧是建筑中的精品。上有题字:外题"静含太古",内题"秀挹恒春",意指在喧闹之中取太古幽境,很有道家意境。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曲廊通幽;荷塘水榭、奇花异草,宛如人间仙境。

回复
bfy-ljb
2006年12月10日 15:37:19
5楼
著名的大戏楼,是恭王府花园的第二绝。整个大戏楼是纯木结构,采用三卷勾连搭式屋顶,据说是清朝南方的官员为讨得恭亲王的欢心,特请南方的能工巧匠精心建造的。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纯木结构的建筑在北方历经一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是非常少见的。戏楼内厅堂很高大,但音响效果非常好,处在大堂最边远的角落,戏台上的唱词也听得清清楚楚,这在设计上确实到了绝妙的境地。令人奇怪的是大堂上方绘满了倒垂的藤萝。原来,当时这种大堂似的戏楼在北方还很少有,连慈禧太后有名的大戏楼都是坐在院子里看戏,恭亲王担心逾制获罪,便在屋顶画满藤萝,意为这是藤萝架而非大堂,真可谓用心良苦了。

回复
bfy-ljb
2006年12月10日 15:37:40
6楼
恭王府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过去整个假山上都长满了青苔。假山正中有一康熙皇帝为其母祝寿写的“福”字碑,这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碑石长7.9米,贯穿整座假山。
回复
bfy-ljb
2006年12月10日 15:38:04
7楼
独乐峰

除了“三绝”之外,恭王府花园内其他几处景物也颇有意味。巨石“独乐峰”仰首望去,石头酷似一女子,抱着一小孩,低着头,背对大门,据说这块送子观音石是和 命人从千百块太湖石中选出的,未经任何人工雕凿。和 希望保佑他既广进钱财,又儿孙满堂
回复
bfy-ljb
2006年12月10日 15:38:48
8楼
绕过大石,豁然开朗,正中有一“凹”字形的水池,形似蝙蝠,名为蝠池,因为“蝠”与“福”同音,恰好契合人们希望得到福佑的心愿,所以修园子的时候处处都有形似蝙蝠的图案在里面。右边有一“流杯亭”,是主人约好友雅士们饮酒的地方。水流曲觞,凹晶凸碧,弯曲成“亭”字形,酒杯放在水上,能顺着水道漂流,所以叫“流杯亭”。流杯亭的说法也是有来由的。据说,和 每次约请好友到此饮酒,酒酣之时,就要吟诗作对,酒杯漂流到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必须作诗,不能作诗的人,就要被罚酒。可以想象,当年的和绅也算是一个风雅之士。

恭王府景物布局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非常相似,从而引发了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蓝本,恭王府是贾府原型的争议。此说法还有待考证,而戏剧化的是,恭王府也经历了类似于贾府的没落之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奕 最终还是为慈禧所摈弃,解职回府后在郁闷中悄然走完了人生。恭王府也随之走向了荒废和没落。

蝙池

/流杯亭。
回复
bfy-ljb
2006年12月10日 15:39:34
9楼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恭王府始建于1776年,恭王府的前身,是权臣和 的宅第。嘉庆初,和 获罪,宅第入官,嘉庆将和 宅赐与其同母弟庆僖亲王永 ,是为庆王府。咸丰初年,咸丰将此府收回,转赐其弟恭亲王奕 ,是为恭王府,其名沿用至今。

据记载,光是恭王府的内檐装修就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和 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第十三款“查得和 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皆仿照宁寿宫制度”。

恭亲王死后,由其孙溥伟袭王爵。溥伟及其弟溥儒于1921年将府邸及花园转手,抵押给天主教会。1937年3月辅仁大学购置作为校舍。解放后,辅仁大学归入北京师范大学,这里一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

“文革”以前,这里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校舍,“文革”后,由中国音乐学院和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作为办公和教学地点。

1982年,恭王府及花园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花园部分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底,恭王府将经历自185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修缮。国家财政斥资4亿元对恭王府进行“复原”,修复后的府邸将重现同治、光绪时期鼎盛的场面。2007年9月,修缮完工后的恭王府府邸将与目前已开放的恭王府花园一起,作为王府博物馆,全面向社会开放。

遗憾的是,房屋可以修复如昔,但当年的摆设可能永远不能重归故里。国家财政拨付的4亿元中,2亿元将专门用于在全球回收文物。但专家称,文物回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据记载,1912年,日本人几乎一次性将恭王府除字画外的所有设施、器具掠夺性买走,当时流失的文物约有2000件。从去年9月开始,恭王府向社会征集文物线索,截至目前,恭王府管理中心共收到信息过万条,但查实的还不到10条。

除文物外,史料的欠缺也是恭王府大修面临的难题。上世纪初,恭王府曾作为辅仁大学的女生宿舍,随后换了几代“住户”,原貌早已被破坏。而在清朝,普通文人不能随便进王府,由此留下的可借鉴史料非常少。反而是当时来中国的西方人士因其特殊的地位有机会与王公来往,所以大部分资料来自国外。

回复
bfy-ljb
2006年12月10日 15:40:16
10楼
王府曾经的主人们




和绅像。

和坤被提升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等。同时乾隆帝还将自己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公主嫁给和坤的儿子丰绅殷德,成了儿女的亲家。和坤在乾隆的庇护下,于朝中结党营私,贪污腐化,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朝廷忠臣向乾隆帝提出弹劾和坤,但无济于事。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曾听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 为二皇帝”。

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89岁时死去,乾隆一死,嘉庆帝将和坤这个前朝头号大权臣、头号大贪污犯立即抄家,并以20条罪状处死。被抄家产达8亿多两白银,等于清王朝10年的财政税收,无不令朝野吃惊。故当时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流行。

回复
bfy-ljb
2006年12月10日 15:40:38
11楼
奕 

奕 (1833—1898年),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 留守北京,“督办和局”。10月24日、25日,奕 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 、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11月,奕 与慈禧勾结,利用领有重兵驻扎北京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搞掉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 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 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