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氧化池内的活性污泥问题
wing2_sky
wing2_sky Lv.2
2006年12月07日 17:30:32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近两个月来,皮件厂的调试停滞不前,陷入怪圈。 物化方面无可挑剔,我的同事真是敬业,自他们进驻该厂,物化出水不再是又黑又稠,只是化验结果显示,物化后出水COD在900~3000之间波动。 折板厌氧正在恢复(据说之前的调试证明,厌氧运行越好,好氧运行就越困难,所以厌氧被废。但是该废水COD较高而含硫量极低,所以目前逐步恢复。去除率未知) 问题主要集中在好氧段。好氧段为接触氧化法,已达到设计流量12吨/时,停留时间为8小时。池内挂膜情况较好,活性污泥SV30约为30%,我最不满意的正是污泥的状况:污泥为淡黄色,非常松散、轻浮,没有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静置一分钟后,结构松散的絮体长大,泥水略为分离,但沉降量极少;静置三十分钟后,污泥出人意料地沉降到30%,但上清液不清,呈蒙胧状,其间漂浮大小不一的块状污泥。因此,二沉池感官上较为浑浊,能见度小于0.5米,最终出水携带絮体。

近两个月来,皮件厂的调试停滞不前,陷入怪圈。
物化方面无可挑剔,我的同事真是敬业,自他们进驻该厂,物化出水不再是又黑又稠,只是化验结果显示,物化后出水COD在900~3000之间波动。
折板厌氧正在恢复(据说之前的调试证明,厌氧运行越好,好氧运行就越困难,所以厌氧被废。但是该废水COD较高而含硫量极低,所以目前逐步恢复。去除率未知)
问题主要集中在好氧段。好氧段为接触氧化法,已达到设计流量12吨/时,停留时间为8小时。池内挂膜情况较好,活性污泥SV30约为30%,我最不满意的正是污泥的状况:污泥为淡黄色,非常松散、轻浮,没有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静置一分钟后,结构松散的絮体长大,泥水略为分离,但沉降量极少;静置三十分钟后,污泥出人意料地沉降到30%,但上清液不清,呈蒙胧状,其间漂浮大小不一的块状污泥。因此,二沉池感官上较为浑浊,能见度小于0.5米,最终出水携带絮体。
“二沉池浑浊,出水携带絮体”的现象,我认为有四种可能性:
一、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如不考虑厌氧的效果,好氧池进水COD900~3000太高,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负荷过高的污泥表征应该是污泥为块状,而不是絮状,并且含结合水,沉降性较好。这一点上似乎矛盾;
二、污水有毒。该污水为皮件深加工废水,主要来自于皮件上色、喷漆,水中主要成分为丙酮、乙脂等有机溶剂。毒性未知;
三、营养失衡。出水COD300~3000,氨氮20~40,P0.1~1.5,原投加白糖、面粉各12公斤,现已改为仅投加磷肥4公斤。营养失衡的表征具体是怎样呢?
四、污泥老化、解絮。感官上最像,但分析起来却最不可能。
两个月前,由于物化操作严重失误,生化系统几乎崩溃。进驻两个礼拜后,系统已得到极大恢复,但两个月后,依然没有改善。这太让我困惑了。

http://b.co.163.com/trackback.do?log_id=1358495745
hxw8502
2006年12月08日 08:29:13
2楼
顶一下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12月08日 09:53:24
3楼
一和二的可能性最大:“负荷过高的污泥表征应该是污泥为块状,而不是絮状,并且含结合水,沉降性较好”,并非如此;有毒物质或有抑制作用物质也可以影响污泥絮体结构,包括含盐量较高的情况……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12月08日 09:55:16
4楼
不知道前面的物化是如何操作的,如果用絮凝剂,最好用聚合度高、性能好的药剂,虽然价格贵点……
回复
wangjq0316@co163
2006年12月08日 13:44:14
5楼
我怎么都看晕了,有点乱呀,同志
回复
tangzhimin123
2006年12月18日 17:07:22
6楼

我遇到过类似问题,后来仔细看发现絮体上附着了很多小气泡,后来把气量调小了,就ok了
回复
wing2_sky
2006年12月20日 15:55:25
7楼
1、药剂为聚铝,物化还不错,出水很清澈,但是气味还是比较大,有点刺鼻。厌氧后好很多。
2、活性污泥絮体上很少气泡。从这一点上,我想应该可以推出“要么有机负荷不高,要么有机负荷高太多太多”的结论,因为一般的有机负荷高必然导致絮体黏性大。
3、污泥还是老样子,不过现在出水还不错了,清澈,COD在100左右。不过前提是物化出水COD800左右。
回复
lianshui
2006年12月20日 20:34:00
8楼
看不懂
关注中................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