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经典——颐和园
maochangwei
2006年12月06日 11:38:48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园林建筑经典——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由于其广博的建筑构成和宏大的建筑规模,可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经典。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将其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1961年3月4曰,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2曰,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园林建筑经典——颐和园

颐和园是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由于其广博的建筑构成和宏大的建筑规模,可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经典。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将其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1961年3月4曰,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2曰,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4。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可概括为三大区域: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朝房重重、肃穆严谨,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垂帘听政。居住区以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为主体,庭院深深、回廓曲折,帝后生前在这里起居生活。游览区融山水、建筑、花木为一体,是当时统治者的游憩之处。佛香阁是全园的建筑中心,踞山面水、金碧高耸;昆明湖水阔天空,旖旎动人。浩淼烟波中,神山仙岛鼎足而立;十七孔桥宛若飞虹,跨向绿水之中。一线西堤纵贯南北,六桥婀娜、景色天成;后山后湖、松涛阵阵,买卖宫市、酒旗临风;宫阙巍峨、山水辉映,更以西山、玉泉群峰为借景。其构思之巧妙、建筑之精,集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一、园林建筑的瑰宝
颐和园共有各种建筑3000多间,游览颐和园,除了园林以外,观赏各种古代建筑物也是重要的内容。
颐和园造园艺术的几个特色:
1.因湖造景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但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
南湖岛上有龙王庙,位于南湖岛的中央,远远望去好像一座神话中的海上仙山,连接龙王庙和东堤的那座十七孔桥,长年卧在万顷碧波中,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桥柱上雕有姿态各异的狮子544只。桥全长150多米,宽8米,由十七个卷洞组成,桥的两头有4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生动。桥东的廓如亭,俗称八方亭,占地140余平方米,亭有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亭顶采用重檐攒尖的形式,造型舒展而稳重,居国内现存同类建筑之冠。东岸有一只铜牛,卧置在刻有波浪的青石座上,牛背上篆刻有清乾隆御笔《金牛铭》,意为镇压水患。
  2.园仿江南
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与苏州街共同构成了江南小景。
3.俗仿宗教
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带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
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前山的建筑可以视为佛教与道教的综合建筑,脱釉于明初的三教合一风格,既是继承,又是发扬。
自北宫门入颐和园,就会发现,这里的建筑更是宗教气氛浓郁,但与前山不同的是,“四大部州”不论是名称还是建筑风格均取材于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这与清朝统治者混杂的宗教信仰分不开,既有原始的萨满教,又有自蒙传入的藏传佛教,还有入主中原后融入的大乘佛教和道教以及民间信仰。这一点在长廊彩绘中更有充分体现。
  4.第二政治中心
颐和园的大门称为东宫门。以东宫门内的仁寿殿为中心的一组建筑物,是当时的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听政的大殿。慈禧、光绪曾多次在此召见群臣,接待外国使节。现在央部还保存着清代的原来陈设。展前陈设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仁寿殿之北,有一组戏园建筑。为德和园、颐和园,古代各种建筑形式应有尽有。在颐和园里,几乎集中了所有古代建筑的形式,亭台楼阁、殿堂厅室、廊馆轩榭、塔舫桥关,应有尽有,除了木建筑以外,还有铜铸、石砌、琉璃镶嵌等。主要建筑有:佛香阁,高4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宏伟,据说这座巨大的建筑物被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重建,花了78万两银子,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项目。登上佛香阁,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排云殿,是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曰时接受贺拜的地方。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它北靠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在长廊上漫步,可以欣赏湖山的景色,而且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可供观赏。
仁寿殿,是慈禧、光绪在颐和园居住期间朝会大臣的场所,殿内陈列着许多贵重文物。乐寿堂,是慈禧在园内居住的地方。室内的陈设,基本上保持当年的面貌。庭院里栽种了几株珍贵的玉兰,并点缀着一块名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二、传统艺术的宝库
1.铸造雕刻艺术
颐和园体现出了当时中国铸造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如昆明湖东岸的巨大镇水铜牛,形态逼真,背上还铸有铭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画栋,精彩无比。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2.宫廷生活的活化石
颐和园在清朝帝王生活中占有重要比重,其中生活区可视为封建时代中国宫廷生活的活化石。
3.传统戏曲艺术的保留地
园内有作为清宫三大戏楼之一的颐和园德和园戏楼。德和园戏台始建于1891年,与故宫的畅音阁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为清宫三大戏楼。德和园戏楼的建筑规格与历史内涵为三大戏楼之最,堪称中国古代戏楼之中登峰造极的存世代表。戏楼由三层的唱戏楼和两层的扮戏楼组成,唱戏楼从上向下分为福、禄、寿三台,可以同时演戏,还设有翻板、辘轳和高压水机等机关,可以表现神仙下凡、鬼怪遁地和喷水等场景。戏楼底部暗藏五口井,用以增强演出的共鸣效果。
4.彩绘艺术与民间传说交相辉映的长廊
笔者一向认为,颐和园是个百去不厌的好园林,仅长廊一个景观,就足以使人流连忘返。长廊彩绘集中了优秀的宫廷画匠和民间艺师,所表现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了上古西周、东周秦代、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各种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主要以戏曲扮相为表现手法。
如商代的有千里眼和顺风耳,春秋的有伯牙摔琴谢知音,前汉的有张良进履,后汉的有刘关张桃园结义,五代的有竹林七贤,唐代的有贵妃出浴华清池,宋代的有苏门文人三才,元代的有倪瓒好洁成癖,明代的有红楼梦“元春省亲”(红楼梦托书写前朝,故其彩绘以明代为背景)。
尤为有意思的是长廊彩绘中有许多西游记故事,而其中的唐僧与现在大家认可的形象不同,是一个有着络腮胡茬的壮硕僧人。也是,不是这样的体格是走不到印度的。
5.楹联艺术
在此勿须多言,颐和园中逢门遇户皆有楹联,对此深好者,恐非一月之功不能竟观。不过,园中有售颐和园楹联全集的,可买来一观。
6.颐和园本身的民间传说
如瓮山的传说、瓮娘娘坟与佛香阁的故事、铜牛的故事等等,限于篇幅就不在此一一介绍了。

最后顺便说一句:
游颐和园千万不能限制自己的时间,最好分三天。第一天走正常路线,进东宫门游览宫廷生活区;第二天走北宫门游览四大部州和佛香阁;第三天走南门游西堤、走苏州街、看长廊。

1165376328109.jpg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