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的专业知识系列
sjlwp
sjlwp Lv.9
2006年11月19日 16:19:46
只看楼主

1.什么是中水?   中水, 即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水质标准的再生水,可作为公用设施和住宅冲厕、浇灌绿地、河湖景观、道路降尘、工业冷却、洗车用水,是国际公认的“城市第二水源”。 2 、中水用家庭住宅冲厕和小区绿化是否安全?   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是安全的。中水与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不是一回事,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达到了排入河道的标准,而中水是对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再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国家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中水分公司对水质实行三级检测制度,中心控制室 随时监测和调整管网压力,以满足用户对水质、水压、水量的要求。居民不必担心中水中会含有过多的细菌或病毒。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细菌学指标,中水大肠肝菌含量完全达标,每升水不超过 3 个,而大肠肝菌含量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如果这项指标合格,基本上就不必担心其他菌群总量超标了。

1.什么是中水?

  中水, 即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水质标准的再生水,可作为公用设施和住宅冲厕、浇灌绿地、河湖景观、道路降尘、工业冷却、洗车用水,是国际公认的“城市第二水源”。

2 、中水用家庭住宅冲厕和小区绿化是否安全?

  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是安全的。中水与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不是一回事,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达到了排入河道的标准,而中水是对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再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国家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中水分公司对水质实行三级检测制度,中心控制室 随时监测和调整管网压力,以满足用户对水质、水压、水量的要求。居民不必担心中水中会含有过多的细菌或病毒。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细菌学指标,中水大肠肝菌含量完全达标,每升水不超过 3 个,而大肠肝菌含量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如果这项指标合格,基本上就不必担心其他菌群总量超标了。

 3 、自来水集团中水公司中水处理工艺有哪些?

  来水首先在预沉池中沉淀 10 个小时以上,然后经过加氯消毒、混凝池中投加药剂混凝、澄清、砂滤池过滤等多道工序。

 4、中水与自来水 ( 生活饮用水 ) 有什么不同?

  进入居民家庭的中水目前采用的是 GB/T18920-2002 城市杂用水标准,其水质标准在以下方面低于自来水 ( 生活饮用水 ) :

  PH 值(酸碱度) ―― 6.0 到 9.0 (生活饮用水标准为 6.5 ―― 8.5 ) 色度 ―― 不超过 30 度(生活饮用水标准为不超过 15 度且不得呈现其它异色)

  嗅和味 ―― 不得令人产生不快感(生活饮用水明确要求不得有异臭、异味) 溶解性总固体 ―― 不得超过 1500 毫克 / 升(生活饮用水要求不得超过 1000 毫升 / 克)

  特别提示:中水应该是一种“非人体接触用水”,饮用、洗菜、做饭是当然不可以,而且最好也不要用中水拖地、擦桌子,以及洗澡、洗衣服。 ( 如果家中长期无人,在您外出前最好将马桶水箱中的中水排空,以免水质发生变化产生异味。 )

5、使用中水可以省多少钱?

  据有关部门统计,城市居民每月冲洗厕所的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 27% 到 33% 。目前自来水每吨价格 ( 含水资源费和排污费 ) 3.7 元,中水价格 1 元,差额 2.7 元。

  例如:您家每月用水 12 吨左右,冲厕使用中水,那么每月可节省十多元钱。 如果今后实行阶梯水价,超过定额的用水量实行累进加价收费,那么节省的部分将会更多。

1163924381027.jpg

免费打赏
sjlwp
2006年11月19日 16:30:56
2楼
水质分析常用名词解释



(一)准确度
准确度是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定值和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它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并决定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某一方法分析标准物质,据其结果确定准确度;第二种是“加标回收”法,即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以确定准确度,多次回收试验还可发现方法的系统误差,这是目前常用而方便的方法,其计算式是:
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 100%
所以,通常加入标准物质的量应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水平接近为宜。因为加入标准物质量的大小对回收率有影响。
(二)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都可用来表示精密度大小,较常用的是标准偏差。
在讨论精密度时,常要遇到如下一些术语:
1.平行性
平行性系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2.重复性
重复性系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理度。
3.再现性
再现性系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通常室内精密度是指平行性和重复性的总和;而室间精密度(即再现性),通常用分析标准溶液的方法来确定。
(三)灵敏度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它.IJ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灵敏度因实验条件而变。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以下式表示:
A=kc+a
式中:A:仪器的响应量;
c:待测物质的浓度;
a:校准曲线的截距;
k:方法的灵敏度,k值大,说明方法灵敏度高。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建议将以浓度表示的“1%吸收灵敏度”叫做特征浓度,而将以绝对量表示的“1%吸收灵敏度“称为特征量。特征浓度或特征量越小,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四)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试验测定完全相同。空白试验应与试样测定同时进行,试样分析时仪器的响应值(如吸光度、峰高等)不仅是试样中待测物质的分析响应值,还包括所有其他因素,如试剂中杂质、环境及操作进程的沾污等的响应值,这些因素是经常变化的,为了了解它们对试样测定的综合影响,在每次测定时均作作空白试验,空白试验所得的响应值称为空白试验值。对试验用水有一定的要求,即其中待测物质浓度应低于方法的检出限。当空白试验值偏高时,应全面检查空白试验用水、试剂的空白、量器和容器是否沾污、仪器的性能以及环境状况等。
(五)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校准曲线包括“工作曲线”(绘制校准曲线的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和标准曲线(绘制校准曲线的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相比有所省略。如省略样品的前处理)。
监测中常用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某一方法的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浓度(或量)的变化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六)检测限
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测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测限有几种规定,简述如下:
(1)分光光度法中规定以扣除空白值后,吸光度为0.01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测限。
(2)气相色谱法中规定检测器产生的响应信号为噪声值两信时的量。最小检测浓度是指最小检测量与进样量(体积)之比。
(3)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规定某一方法的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外延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其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检测限。
(七)测定限
测定限分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测定下限是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测定上限是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
最佳测定范围又叫有效测定范围,系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测定下限到测定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方法运用范围是指某一特定方法检测下限至检测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显然,最佳测定范围应小于方法适用范围。
 

回复
sjlwp
2006年11月19日 16:38:10
3楼
英汉水环境名词汇总
水环境(water environmen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5-98] 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
水环境背景值(水环境本底值)[water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 是指水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影响的情况下,其水环境要素的原始含量以及水环境质量分布的正常值。
水环境要素(水环境基质)(water environmental element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5-98]水环境要素由构成水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水力学(environmental hydraulics) 亦称“污染水力学”或“水质动力学”。研究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稀释、扩散、迁移、转化规律的学科。是流体力学在近代应用方面的新的分支。应用流体力学的原理,以及水中污染物质的质量守恒,建立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扩散方程,从而计算其在水体中浓度的时空分布,为水质预测、预报和管理服务。
环境水文学(environmental hydrology) 环境学与水文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以水文循环的观点,把水质与水量密切联系起来,从事环境问题中的水文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各种水体水质污染的形成、发展、变化规律。如面污染源降雨冲刷污水的形成及其定量估算;点或面污染源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的运动演化规律及其与水体水文特性的关系。(2)由于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水文水质效应。如城市化所引起的特殊暴雨的径流规律和水质变化;水利工程对水文水质的影响;森林及农耕的水文水质效应等。
水质本底值(baekground value of water quallity) 亦称“自然背景值”。指水体尚未受到明显和直接污染的水质成分、含量和状况。反映水体水质在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的成分和特征,亦即原始状态,是水体污染的对照值。水体附近兴建工程前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常需进行水体水质本底值调查,以作为兴建工程后水质受影响的对比标准。
水质污染(water pollution) 简称“水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所引起的水的质量恶化。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一定时同空间范围内超过水体自凈能力而致。常见的有:(1)病原微生物污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2)有机构污染。由于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甚至转为厌氧分解,水变黑发臭;(3)无机盐污染。影响生活、工业或灌溉用水;(4)植物营养素(如锌、磷、氮)污染。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质富营养化;(5)各种油污染。减少河流复氧,影响水约自凈作用;(6)毒物污染。主要有砷、氟、铅、汞、硝酸盐等;(7)放射性物质污染;(8)度热水污染。水质污染的水域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会危及人类健康。
水体污染源(water body pollution sources) 形成水体水质污染的来源。按成因,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类。前者属自然地理因素,如特殊的地质或其它自然条件使一些地区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或天然植物在腐烂中产生的某些毒物等;后者属人为因素,由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按排入水体的形式,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两种。
点污染源(point Pollution sources) 简称“点源”。水体污染源的一种。工业或生活污水以地点集中的形式排入水体。有固定地点排出和流动排出之分。前者排放具有经常性,如工业废水的排放口、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其规律依工矿废水、城镇污水排放而改变,既有季节性又有随机性,有的则集中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排入水体。后者指污染物从分散的、流动的运设备排出,如轮船等。
面污染源(area pollution sources) 亦称“非点源”,简称“面源”。水体污染源的一种。在水体的集水面上,因降雨冲刷形成污染径流汇入水体。如农业污染源,城市地面、矿出采矿的径演冲刷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等。大都在降雨成径流之时发生;农田灌溉回归水在灌溉时期发生,具有间歇性。依降雨径流产流、汇流规律及作为受污染的下垫面因素而变化。面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很大,据美国估计,目前美国的水体污染约50%由面污染源造成,尚无法处理。
工业废水(industrial wastewater) 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成分和数量依生产性质和工艺过程而异。一般可分为工业冷却水和工艺废水两种。前者与原料不直接接触,只要回收热量或稍加处理,就可以循环利用。后者与原料直接接触,危害性较大,所含有的毒物、病原体和有机物等对水资源的利用有很不良的影响,有时甚至交失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对居民身体造成危害。
生活污水(domestic sewage)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染污源之一。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合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
化学性污染(chemicoal pollution)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溶解盐类增加,水的硬度变大,酸碱度发生变化及水中合有剧毒物质。造成水体自凈能力降低,腐蚀船舶、管道及水利建筑,破坏水产资源和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的身体健康等。
物理性污染(pbysical pollution)漂浮物、浑浊物、有色废水和热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包括水面漂浮油膜、泡沫及水中放射性物质等。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有机物分解速度加快,水中氧的消耗增大。造成浮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水温上升,有毒物毒性增加,破坏鱼类生存条件,危害人类的健康。
生物性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 污水微生物、细菌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基,非常适合微生物和细菌的滋长,大量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入水体中,会造成水源的污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最常见的有病菌、寄生虫卵、病毒等。生活污水是伤寒、霍乱、痢疾、蛔虫、血吸虫、呼吸道病毒和肝炎病毒等的滋生地。一般在每升污水中,肠道传染病菌可达数百万个,病毒可达50一7000万个,对人体危害极大,很容易引起疾病的蔓延相传染,排放之前应作凈化处理。
水污染物(water pollutant) 排入水体中引起污染的物质。按性质大致可分为九类:(1)有机物质。如有毒的酚、醛,硝基化合物等;无毒的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在微生物作用下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有毒物质,使水发臭变质。(2)无机盐类和酸、碱。如硫酸盐类、碳酸盐类、硝酸盐类和磷酸盐类等。(3)悬浮固体。如采矿、建筑、农田水土流失及工厂和生活污水中汇入体的悬浮固体物。(4)漂浮固体和液体。如石油、油脂及其它漂浮质。 (5)重金属。如汞、铅、铜、锌、铬和镐等。(6)有毒化学品。某些浓度很低但仍有毒性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如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等。(7)致病微生物。(8)放射性物质。(9)工业废热水。
易降解的水污柒物(non-conservative water pollutant;degradable water pollutant)可由生物分解或水解作用降低浓度的有机水污染物。包括有机酸、醛、溺、醇、醚和酚等有机氧化物,环氧化物,卤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氮,有机磷化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等数千种含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腐殖质、纤维素、脂肪、淀粉、蛋白质、糖类等一般有机污染物。以各种化合物形式排入水体,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或水解作用下,分解为结构简单的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浓度。如这类污染物经过水体承纳能力,会耗尽水中的氧,使水体成嫌气状态,发生黑臭。
悬浮固体污染物(pollutant of suspended solids) 不溶于水,并悬浮于水中的有机和无机固体污染物。例如石油,氯化镁,钠、铁、铝或硅的氧化物,钙盐,木质素,微生物的残骸等。按其性质、粒径,可分为浮上物、浮上膜、胶体和沉淀物四类。浮上物和浮上膜增加水体浊度,影响观感性状,妨碍水面复氧,减少阳光透射率。胶体会被泥沙吸附,或与潮汐带入海水中的盐类作用发生沉积。沉淀物是粒径较大和凝聚的悬浮物。胶体和沉淀物产生的沉积,阻碍底层生物生长,减少鱼类饵料来源,若其中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便消耗水中的氧,甚至会发生嫌气发酵,使水生物遭受毒害。
回复
sjlwp
2006年11月19日 16:39:30
4楼
漂浮液体污染物(plllutant of drift liquid)具有非对称二亲分子结构的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液体化合物。说要有分子量较高的脂肪酸盐、磺酸盐等皂类物质,羧酸盐,硬脂酸钠,油酸钠,烷基磺酸盐,烷基芳香族磺酸盐,胺盐,化十六烷三甲基胺,羟基,酰胺基等;以及分子量较低的有机酸、醇、胺等。其一分子结构亲水,另一分子结构亲油、气。当这种化合物在水中时,亲水分子向下与水保持稳定,亲气分子向上与大气保持稳定,“因而上升到水表层呈漂浮状。
水体放射性污染物(radioactive pollutant in water )水体中含有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能放出“α、β和γ射线的放射性物质。其放射性活度以每秒发生核衰变的数目来表示,单位是Bq(贝可勒尔)。主要来自铀、钍、镭等矿脉及尾矿的雨水淋溶和径流冲刷,矿坑和洗矿废水,核反应堆冷却水和核燃料再生废水,核试验放射性沉降物等。它们通过直接辐照和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危害;能导致脱发,皮肤红斑,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减少,白血病和癌症等。
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电解质溶液在电场作用下的导电能力。单一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电解质的含量成正比。酸、碱和盐类溶解于水,或水被杂质污染后就。成了电解质溶液,其电导率的大小,反映了溶解物的多寡。根据电导率可推断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水体接纳过量的富营养物质,使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水体功能丧失的现象。食有氮、磷、钾、碳、钙、镁、硫、氢、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的废水,都含有过量的富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使水中的藻类迅速繁殖生长,产生绿色的浮垢或“红潮”,阻碍水体的光合作用,影响观感性状;有些藻类代谢作用产物带有毒性,使鱼、贝难以生存,造成经济资源损失;甚至会耗尽水中的氧,成嫌气状态,发出硫化氢等臭气,以致最后使水体功能丧失。
水污染物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action of water pollutant)两种或两种以上同存于水中的污染物,按一定的浓度和比例联合后,使其危害程度较单独存在时减轻或消失的现象。例如,甲基汞是造成水俣病的主要因素,当水中同存硒时,这两种物质化合后毒性显著降低,不致对人类产生产重影响;钙丰富的地区使镉的影响减轻;铝和硼多的地区氟的危害就减弱。利用水污染物拮抗体用可进行水污染控制和污水处理。
水污染物协同作用(synergistic action of water pollutants)两种或两种以上同存于水中的污染物,—种污染物促使另一种污染物毒性加剧,危害程度较单独存在时严重的现象。例如,浓度不大的镉,单独存在时对人体的危害不严重,当与水中的铜联合时,使镉的毒性加剧,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甚至造成骨痛病。锌与铜,铁与锌均会产生协同作用。此外,在pH值低的水中也会使三价格、硫酸铬、铬酸、重铬酸钾的毒性提高。在水污染按制中应特别注意水污染物的协同作用。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稳定的天然群落中各单元体组成之间的动态平衡。例如土壤、水分、空气、植物和动物等各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于天然生物群落而互相制达到的平衡。生物群落虽处于种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之下,其组成却得以安定和保持完整。若其中某一因素的效能发生变化,则此生物群落组成必然也相应发生变化,而且继续不断地发展,直到达成一种新的平衡为止。
食物链(food chain) 亦称“营养链”。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通过摄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是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食物,这是最基本的食物源。也是食物链金字塔的最下一级;动物吃掉植物称为植食链(二级);大的肉食性动物吃掉小的肉食性动物或吃掉植食性动物称为肉食链(三级);小的有机体寄生在大的有机体中,而它自己也可能被更小的有机体所寄生称为寄生链(四级);微生物在死亡的有机体上生活称为腐生链(五级)。在正常情况下,它不能延长超过四级或五级营养数量级。能量在每一级中将以热的形态被损失掉。食物链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趋向相对稳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水质度量单位(unit of 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 衡量水体中污染物质含量的度量。有浓度单位相输送率单位两种。前者用1L水中含有各种污染物质的质量来表示,单位为mg/L或ug/L,有时也常用百万分率(PPm)或十亿分率(ppb)来伐替。后者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断面的污染物质量,在河上可用流量乘某污染物浓度而得出,单位是kg/s。
污水排放量(discharge of wastewater) 排入水体的废水或污水的流量。一般用每天排放多少吨(废水或污水)来表示,并将1m3污水近似为1t计。污水排放量与污水中某成分的浓度之乘积即为该成分污染物排放负荷,对水体的水质关系很大。进行水污染研究时,对各类排污口不仅应监测水质浓度,而且应同时测定污水排放量。
水体自凈(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污染物质浓度逐渐降低,使水体环境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的凈化过程。由于稀释、扩散、混合、挥发和沉淀等,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属物理凈化;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属化学凈化;由于生物活动(如通过细菌的作用),使复杂的化合物逐渐氧化、分解,而引起污染物质浓度降低,属生物凈化。
水体污染负荷(pollution load of water) 污染物质在地表水中污染程度的度量。单位为g/s、kg/d或t/d。对于工业点污染源可简单地用浓度曲线表示,单位为mg/L或ppm。对于面污染源常用流量和浓度的乘积作出负荷过程线表示。负荷过程线受地区的水文、气象和地质等条件影响,具有随机性。水体污染负荷通常可用L=KCQ估算。式中,L为负荷(kg/d);K为单位换算系数;C浓度(mg/L),Q为河水流量(m3/s)。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溶解在生活污水或其它液体中的分子氧。常用符号DO表示。计量单位为mg/L或ppm。水中溶解氧含量可作为判断水体是否受到有机物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静水中,水面的氧靠扩散作用进入水层,因此,湖、塘的溶解氧含量与深度成反比;在动水中,紊流能促使氧迅速进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有密切关系。压力增大,溶解氧增加。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和水温关系密切,水温愈低,溶解氧含量愈高。溶解氧是鱼类和好氧菌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低于4mg/L时,鱼类难以生存;当水源被有机物污染后,由于好氧菌的作用而使其氧化,从而消耗氧,水中溶解氧不断减少,甚至接近于零,这种情况下厌氧菌就会大量繁殖,使有机物腐败,水变黑发臭。
生物化学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生化需氧量。常以符号BOD表示。水中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单位为mg/L。是间接表示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水中有机物愈多,水的BOD就愈高,从而溶解氧减少。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与水温和时间有密切关系,BOD的测定皆规定温度和时间条件。实际工作中以20℃培养5日后lL水样中消耗溶解氧的mg数来表示,称五日生化需氧量,缩写为BOD5。
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亦称“化学需氧量”,简称“耗氧量”。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氧化水中需氧污染物质时所消耗的氧气量,常以符号COD表示。计量单位为mg/L。是评定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综合指标之一。 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一般洁凈饮用水的COD值为几至十几mg/L。COD测定较易且快,但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氧化条件有所不同,导致可氧化物质的氧化效率也不相同,故同一水样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时,所得COD值也有所差异。在送检水样时,应注意选定统一的测定方法,以利分析对比。
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水中有机物所含碳的总量。常以符号TOC表示。计量单位为mg/L。有机碳在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发生分解,消耗溶解氧,使水中氧的含量迅速下降。有机碳对水的污染作用远比无机碳影响大,对溶解氧的变化常起着决定作用。测定水中TOC含量可以综台地判断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
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有机碳、有机氮和有机磷等污染物在水中全部被氧化所消耗的溶解氧总量。常以符号TOD表示。包括全部稳定的和不稳定的需氧污染物需氧量,其数值较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为高。目前用燃烧法测定。即把有机污染物放在铂催化剂中于900℃燃烧,测出完全氧化时的耗氧量,其结果相当于理论需氧量的90~100%。可弥补化学耗氧量和生物化学需氧量等指针的不足。
氧亏(dissolved oxygen deficit)亦称“缺氧量”。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的差。计量单位是mg/L。耗氧愈多,氧亏愈大,同时由大气补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回复
sjlwp
2006年11月19日 16:40:32
5楼
河演复氧(river reoxygenation)只称“河流再曝气”。河流自凈作用的重要过程。是天然河流所具有的平衡耗氧的机理。有机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好氧细菌消耗溶解氧,使河流缺氧,这时,河流从水面吸收大气中的氧而得到补充。河流天然复氧效率不高,当河流遭受污染;河中溶解氧缺乏时,可通过人工(如曝气装置)或水工建筑物(如闸坝滚水)来增加河流的复氧作用。
氧下垂曲线(dissolved oxygen sag curve) 在受污河段中,按溶解氧沿河程或随时间变化所绘出的一条曲线。呈下凹或下垂状,故名。从曲线可看出溶解氧先是逐渐减少,这是污染物排入后耗氧为主的阶段,之后达最低点,然后溶解氧又逐“渐增大,这是复氧为主的阶段,再经过一段距离或时间,河流又恢复到原来的含氧状况。曲线中溶解氧的最低点称为临界点,该点的溶解氧若低于水质标准值,则该河段失去原有使用价值,亦即河段已遭受污染破坏。
同化能力(assimilatory capacity) 在一定的水域、水量条件下,基于维持水域一定的含氧水平,该水域对有机污染物的自凈能力或自凈量。河流的同化能力与河段的流量、流速、水温、允许的最低溶解氧含量及污染物本身的特性有关。研究水体对污染物的同化能力是确定地区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工作之一。
水质监测(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监视和测定表征水体水质状况和成分的工作。是水源保护基础工作之一。多数是在水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水文测试技术发展起来的。包括物理监测和生物监测。主要内容有:站网规划、布点取样、项目监测、样品分析和数据整理等。水体水质受污染源和水体水文规律影响,是随机变量,必须长期连续监测,才能收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
水质监测站网(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在水系上设置一群水质监测站所形成的水质监测系统。以满足监视水环境质量及与水文测站相结合为其设置原则。要求系统的水质监测站设在:(1)主要污染源和污染源较集中的河段;(2)重点保护河段,如风景游览区、重点城市、水产资源较丰富的水域和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河段(3)水文特性和自然地理环境显著变化的河道,如水系干流的控制河段、较大支流汇入的河段、湖泊水库的出入口;(4)国际河流出入国境河段;(5)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地区等。
水质监测项目(water quality monitorint item) 需监视和溯定的表征水体水质状况的要素。按性质可分为:(1)物理类监测项目:水温、电导率、浑浊度、透明度、色度、沉积物和固体悬浮物等;(2)无机化学类监测项目:金属元素、放射性物质、矿化物、硫化物、硬度和氯化物等;(3)有机化学类监测项目:溶解氧、生物化学需氧量、化学耗氧量、总有机碳、氰化物、石油类、苯酚、阳性洗涤剂和有机氯等;(4)营养物类监测项目:氨氮、亚硝轻盐、硝酸盐、有机氮、总磷、有机磷和磷酸盐等;(5)生物和微生物类监测项目:鱼类、浮游生物、固着生物、底栖生物、藻类和细菌等。另外还包括水文气象的某些要素。使用时要依照监测目的和测试技术选择。
水质监测断面(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ection)为监视和测定水质状况而在水体中设置的采样断面。布设时,要考虑水文、水力和河道特性,并顾及排污口位置、排污量和物质的扩散规律。水质监测断面上布置有采样垂线和采样测点。按作用,一殷分三类:(1)控制断面。用以反映污染河段的水质状况,布置在废污水排放口下游,废污水经河水充分混合的河段。(2)对照断面。用以表示进入污染河段前的水质状况,通常布设在排污河段的上游或河流进入城市的上游段。(3)消减断面。了解污染水体经水流稀释自凈后消除的程度,设在控制断面的下游或河流流出城市的下游段。
水质采样器(water sampler)采集水质样品的一种装置。有人工采样器和自动采样器两种。人工采样器的材料必须对水样的组成不产生影响,且易于洗涤,对先前的样品不能有任何残留。自动采样器一种是适合于与流量成比例的库斗式采样器,另一种是适合于废水水流频繁采样要求的管式采样器,其探测设备由装置在不同高度上的几根管子操作,以便调整废水水流的流量变化。
采样点(sampling site) 根据不同污水来源而决定的采取水样的地点。供水系统有三种采样点:(1)凈化处理前采取原生水水源;(2)凈化处理后采取供水水源;(3)在配水系统内采取出水口水源。工业污染源有两种采样点:(1)从最后排泄到河流中,从城市的集中系统中和污水管适中采取原状污水水源;(2)对被限制的特殊工业污染源应沿排放口向源逆行采取附加水样。污水处理场有两种采样点:(1)在未处理的废水注入点采样;(2)在处理后的出流点采样。地面河流有两种采样点:(1)在交流汇入口、工业污染源的污水出口和污水处理场的出口等的上游和下游两个地点采样;(2)为满足分析要求而专门采样。
采样(sampling) 亦称“取样”。采集水质样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方式:(1)一次取样。在特定时间从河流中单独一次采取水样。若流量和浓度都随时间而变化,则不宜采用。(2)合成取样。在一段时期内(例如24h)采取一系列水样,并且相应地按一定比例适当测定流量。通常根据流量变化而采取。若对工业排放的废水取样,则应根据工艺运转程序采取。(3)自动取样。按采样的要求,制作自动采样器采取。
采样频率(Sampling frequency)在单位时间内(如一日、一月、一年)应该取样的次数。测量水量和水质的数据都具有随机性,为获得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值,必须进行频繁的观测,以保证样本特征值能代表总体。它是按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推算,以确定应测量的次数,将求得的所需取样的次数大致均匀地分配在所要求的整个监测期间,就可确定出采样频率。
办质代表样(water quality representative sample)能代表原水质取样要求的水样。为了减轻大量的野外及室内的工作量,经过已有数据分析,确定一种取样方法,按该方法取样,就能得到水质代表样。例如,水质在断面上浓度分布不均匀,则通过多垂线、多点法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断面上某一点取样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的可靠关系后,即可用一点的水样作为水质代表样。
水质平均样(water quality average sample) 水体的水质在时间上变化的平均状况的水样。各种水体的水质很少是稳定不变的,通常流量和浓度都随时间而变化,所采取的水样都是瞬时值。因此,需要在一致时期内对所采取的一系列水样作平均。
水质混合样(water quality mixture sample) 将同一水质监测断面,而不同垂线、不同取样点的水样,按一定的权重混合起来的合成体。从点源排出的污水或有高浓度的支流来水流入江河后,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紊动扩散,呈现出浓度在断面上及垂在线的不均匀分布。因此,从断面上某一点采取的水样,不能表示河流受污染的真实状况。除了研究污染带内的污水浓度扩散需要监测断面上各点浓度分布之外,一般的环保研究课题都只要了解断面污染浓度的平均状态。取水质混合样就是通过水样混合而得平均状态的一种简便方法。
水质调查(water quality survey)非长期定点的水质监测及调查工作。目的是在较短时期内,获取水体污染现状(包括兴建大型水利工程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的数据,寻觅和测定造成水体污染的根源,认识影响水体污染(和凈化)的环境条件,揭示水体污染的发展趋势。一般都为专门任务而进行。例如:(1)为查明某一河段、水系、湖泊、水库的污染现状,作出水质(观状)评价,为控制污染,保护水源提供科学依据,或据此布设水质监测站(网);(2)为规划设计新建工矿企业(特别是大型的),拟定《水质观状与预断》(或称《水质影响评价》)而进行的水质调查;(3)为科研目的而进行的现场调查与实验,有时也称为科研监测;(4)为研究兴建水利工程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所作的调查等。
回复
sjlwp
2006年11月19日 16:40:58
6楼
水质评价(water quality assessment,water quality evaluation)在明确目标下,依给定的准则,对水质的特性和效果等质量属性(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属性)作出判断,确定水体水质价值的工作。其准则随评价目标而异:为保护环境的水污染评价,应以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判断准则;为水资源开发的水质评价,则以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为判断准则。按时间分,有现状评价、回顾评价和影响评价;按水的性质,有物理指针评价、化学指针评价和生物指针评价;按评价方法,有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水质指标(water quality index)指明水质状况的标准。有单项指和综合指标之分。前者用表征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个别要素指明水质状况,如金属元素的含量、溶解氧;细菌总数等;后者用来指明水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水质状况,如生物化学需氧量用以表征水中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污染状况,总硬度用来指明水中含钙、镁等无机盐类的程度。生物指数则用生物群落结构表示水质。
水污柒综合评价(water pollution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用多项水员指标判断受污染后水体价值的工作。有取用同一性质的多项指标和不同性质的多项指标两种方法。评价时,将多项指标代入仿真水员的数学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数,由此判断水体价值。其数学模型呈线性形式,各项指针相互迭加。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指对拟议行为作环境影响的分析与描述。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两方面。其目的在于警惕、减轻和消除某项决策对环境的影响。要对拟议行为的每个方案作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除了要分析近期影响,还要作长远影响分析;既要考虑一次影响,也要考虑两次影响;要注意直接影响,同时也注意间接影响。
水质预测颈报(water quality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根据水体污染源的排污及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物理运动,化学反应和生化效应对未来水质的变化进行预估的工作。如预估未来某个实时(如几小时,几天后)的水质变化、称预报;如系预估未来具有一定出观概率的水质,称预测。为了进行水质预测预报,必须根据专门要求,布设水质站点开野外(原体)观进行验证制定水质预报方案。例如,对于河流可以根据污染来量(河段的上游和旁侧)的数据,输入经过验证的水质数学模型,以求得河段下一断面的水质变化(输出)。水质预测预报是水体水质科学管理与控制所必需的。
水质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of water quality)反映水少污染特性的数学方程。将水体中水污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复杂现象与过程,以及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用水质特性的变化规律。有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两类。模型的复杂性与参数的个数成正比例,但模型的实用性不决定于参数的复杂
程度,而在于模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水质管理(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为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利用价值,通过法律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对水体水质进行的管理工作。在法律手段方面,包括理的法令、规定,健全水源保护执行机构,推行水质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执行水污染奖惩制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包括:(1)制订水质管理标准,使水污染控制管理有所遵循。(2)进行水质预测预报,及时掌握水污染实况,采取措施控制污水排放,或预测可能出现的水污染状况,事先进行规划控制;(3)进行水系水质规划,从全局观点出发,做到区域性的水污染控制规划。
水环境质量标准(standard of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为控制和消除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根据水环境长期和近期目标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水环境的指标。是水体水质管理的标准之一。一般按水域的用途分类分级制订出相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除制订全国水环境质量标准外,各地区还可参照实际水体的特点、水污染现状、经济和治理水平,按水域主要用途,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地区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standard of water pollutants discharge)为实现水环境质量标准而实行的一种限制污染源排放的水质管理标准。目前主要有两类:(1)浓度控制标准,以浓度单位(mg/L)来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对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定出最高容许值。中国已颁布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即属此类。(2)总量控制标准,以排放总量(kg/d)来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水质总量控制(total amount control of water quality) 将排入一定水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容许纳污量之内的水质管理。按某水域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水体污染特性,自凈规律,推求水体最大容许纳污总量(kg/d),并分配给水域沿岸各工矿排污口,以制订控制各污染源的排放总量。与水质浓度控制相比,可以保证水域附近工矿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仍能控制住水体污染。
水质浓度控制(concentration control of water quality) 参照水环境质量标准,统一规定排入水体的水污染物浓度的水质管理。凡在环境中能蓄积并对人体健康有长远影响的污染物,如汞、锦、砷、铬、铅,其排放要求按车间排出浓度的上限为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0倍。对影响较小或较易分解凈化的污染项目,则要求按工厂总排出口浓度的上限为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0~100涪。
水源保护区(protection area of water resources) 为有效地进行水源保护,按主要用途划出的水质不受污染的水域范围。划分水源保护区,有利于明确水源保护目标、职责范围,从而采取控制水污染的措施。一般分有:(1)自然保护区;(2)生活饮用水源区;(3)游览、娱乐用水区;(4)渔业用水区;(5)工农业用水区。各类水源保护区均有相应的水质标准。
水体容许纳污量(permissible quantity of pollutants) 亦称“水体允许负荷量”或“水体纳污容量”。在水源保护区主要用水目标的水质标准下,该水域容许接纳的水污染物的总量(kg/d)。和水体的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条件,污染现状,水质标准,水体稀释自凈能力,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排污口约分布与形式,污水流量等有关。
容许排污量(permissible discharge of wastewater)在维持水域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下,水域周围容许排入水体污染物的数量。容许排污量和水体容许纳污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对排污口而言,后者是对水域而言。
排污削减量(reduced wastewater discharge)为控制水体污染而应削减的排污量。当现实排污量大于容许排污量时,超过容许排污量的那部分即为排污削减量。应设法加以处理去除(如建污水处理厂等),才能保护水源达到既定构质量标准。
水质保护设计水量(design discharge for assured water quality) 为保护水体水质而选用的水量。 由于水量与水质密切相关,在一定 水污染物总量条件下,水量少浓度水体水质浓度关系很大,必须从实际出发,为保护水体水质而合理确定。一般水体出现严重污染大都在枯水时期,故用十年一遇连续七天平均枯水流量作为河流水质保护设计水量,或用十年一遇最枯月平均流量;对湖泊则为十年一遇低月平均水位的蓄水量。中国河川径流量差异很大,沿海还受期汐影响,水质保护设计流量应从水文条件;水质保护目标,经济可能,水污染特性进行具体分析,综台平衡加以确定。
河底沉积物控制(control of bottom sediment) 控制河流底泥释放污染物质的技术。常用的有:(1)覆盖。一种是在沉积物上覆一层相对浓密水层(例如盐水的浓密层),另一种是覆盖一层衬砌物质(例如聚乙烯薄层和粘土或粉煤灰等散粒物质)。(2)疏浚。转移底泥。(3)氧化。引入新鲜淡水和湖水相混合来增加在底水中的溶解氧。
回复
sjlwp
2006年11月19日 16:42:24
7楼
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水资源
存在于地球上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水,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和水环境。

  水是分布最广而又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它孕育和滋养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并从各个方面为人类社会服务。水的用途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渔业用水、交通运输用水。一般情况下,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前三种用水不能大规模取用海洋咸水,而只能取用淡水。

  地球上的水约为1.36×1018m3,覆盖着近3/4的地球表面。此外,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的循环运动着,进行着相互之间的补给。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但是,水环境中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仅占总水量的2.53%,而目前能供人类直接取用的淡水资源仅占0.22%,加之自然水源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以及自然水体遭到的普通污染,致使可供直接取用的优质水量日显短缺,难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水又是十分短缺的自然资源。因此,保护和珍惜使用水资源,乃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职责。就我国而言,淡水资源人均不过2545m3,不到世界人均值的1/4,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爱惜尤应倍加重视。

  地球上的水主要以连续状态存在,存在于地上者,称为地上水,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冰川等;存在于地下者,称为地下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涌出地面者成为泉水。

  以不连续状态存在的水虽分布甚广,而其数量较少,主要是含于大气中的水、贮于生物体内的水和贮存及结合于岩石土壤中的水。

  地球上的水经常处于循环中,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由自然力促成的循环,称为水的自然循环,它是水的基本运动方式。海水蒸发为云,随气流迁移到内陆,遇冷气流凝为雨雪而降落,称为降水。一部分水沿地表流动,汇成江河湖泊,称为地表径流;另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在流动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最终复归大海。这种海洋-->内陆-->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环。那些在小的自然地理区域内的循环,称为小循环。生物体内的水,也进行着吸收-->蒸发-->吸收的内外循环。

  由人的社会需要而促成的循环,称为水的社会循环。它是直接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取之自然而直接供生活和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使用的水,称为给水;使用后因丧失原有使用价值而废弃外排的水,称为废水。为保证给水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水量、水质和水压)而采取的整套工程设施,称为给水工程。为保证废水(有时也包括部分雨水)能安全排放或再用而采取的整套工程设施,称为排水工程。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构成了水的社会循环。完善的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是现代城市和工业区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回复
sjlwp
2006年11月19日 16:43:48
8楼
典型污水处理流程-水污染防治
按污水处理程度不同,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的固体污染物,主要采用截留、沉降、隔油等物理方法。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多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学处理方法。三级处理又叫深度处理,其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无机盐类和其他污染物质,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和化学的技术方法,如吸附、离子交换、混凝沉淀、氧化等。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污水的性质、水量、处理要求、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既要科学合理,又得经济可行。

城市污水先经格栅、一次沉淀池(初沉池),去除大的悬浮物和沙砾,然后进入曝气池进行生物处理,在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分离出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入曝气池,另一部分经浓缩、消化、脱水后运出综合利用;二沉淀池的出水经加氯池消毒后排放或进行深度处理。
回复
sjlwp
2006年11月19日 16:45:08
9楼
水污染的控制技术-水污染防治
虽然水体本身对污水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水仅靠水体的自净能力进行自然净化是不够的,因此,除了对生产和生活的污水进行综合防治外,还要对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水进行技术上的治理,以达到排放的要求。

现代控制水污染的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四大类。

(1)物理技术 是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或者回收废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它包括截留、沉降、隔油、筛分、过滤和离心分离等。

物理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作用使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与废水分离,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性质不发生变化。

化学技术 主要是通过施用化学试剂或通过一些化学反应手段,将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予以除去或转化为无害物质。它包括混凝、中和、电解、和离子交换等。

物理化学技术 主要是利用吸附、浮选、萃取、吹脱、和膜分离等物理化学过程来处理回收废水中用物理法和化学法不能除净的污染物。

(4)生物技术 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中的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物进行净化处理,它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氧化塘法等。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不同,将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人工供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使之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好氧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分解稳定有机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机污水经厌氧菌处理后,最终使有机碳转化为甲烷气体。
回复
sjlwp
2006年11月19日 16:46:51
11楼
控制水污染的方法-水污染防治
(1)改革或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质 改革或改进生产工艺,使生产中尽可能不用水或少用水;改变生产原料,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物质。例如,在电镀工艺中,采用无氰电镀法,以使电镀废水中不含氰类物质。又如采用无水印染工艺以代替有水印染工艺,从而使印染生产中减少印染废水的排放。

(2)重复利用废水,使废水排放量减到最低水平 重复利用废水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循环利用,即将废水回收,继续在该工段中加以利用,二是将废水逐级多次利用。例如,可以根据工艺中不同工段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将一个工段中的废水输往另一个工段作为该工段的可用水,这样,水可被多次利用,从而减少废水的排放。

(3)回收废水中有用物质 回收废水中有用物质,使之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这样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益,又可以降低水的污染物质浓度,同时也减轻废水处理的负担。例如,从含酚废水中回收酚,从碱法造纸的“黑液”中回收碱等。

(4)加强对水体及污染源的监测 制定和健全废水、污水排放的法规,加强排污管理,从制度和管理上控制随意排污和超标排污的现象。

(5)充分利用水体的净化能力 水体具有自净作用,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受到污染的水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作用,可将污染程度逐渐降低,直到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即水体在自净能力范围内,是一个良好的天然污水处理厂。当然,自净能力不是无限的,超过一定限度,水体就会被污染,造成近期或远期的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掌握这个“污水处理厂”的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既要做到达标排放,又要合理有度地利用水的自净作用。
回复
sjlwp
2006年11月19日 16:52:05
12楼
水污染防治基础知识-废水水质
废水造成的污染危害,以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都取决于废水的特性,即其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浓度。

表列举了生活污水的水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污染指标是SS和BOD5,其浓度值分别为100~350和110 ~400mg/L。

多数工业废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仍为SS和BOD5,但其浓度却相差悬殊,例如,造纸黑液中的SS变化于2500~10000mg/L之间,而人造纤维废水却只有50~200mg/L;造纸黑液的BOD5为9000~30000mg/L,而板纸废水的却只有50~200mg/L。

除SS和BOD5外,工业废水的重要特性是出现了毒性污染物和酸碱污染物,例如,焦化厂含酚废水中含氰化物30~40mg/L和酚40~50mg/L;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可高达100mg/L;造纸黑液的pH值接近14,而酸洗废液的pH值低达1。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