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论』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 1、 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2、什麽是设计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设计理论』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
1、 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2、什麽是设计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3、设计的分类
现代以来设计师理论家们按设计目的的不同,将设计计划分为三类:
为了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为了使用设计——产品设计
为了居住设计——环境设计
根据就是自然——人——社会划分
4、设计心理学的目的
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5、消费者
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6、消费者心理
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
7、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的观察法时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的核心时按观察地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被观察对象言行.表情,动作等的质量数量等另外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和评价.观察法的优点自然,真实,可靠,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缺点时被动的等待.并且事件发生时只能观察到怎样从事活动并不能得到为什么会从事这样的活动.
2、访谈法
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3、问卷法
就是事先拟订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问卷,交消费者回答,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一 开放式问卷\ 二封闭式问卷\三 混合式问卷.---优点是短时间内能收集大量资料的有效方法.缺点时受文化水平和认真程度的限制. ` 4实验法有目的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的条件的环景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尔进行研究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常以某个行为的抽样为基础.分析研究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许多特点
6、抽样调查法揭示消费者内在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技术 7投射法8、心理描述法等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感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认识过程 想象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心理过程 情绪和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注意:
1.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2.它不是一种独 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立的心理活动,而 ,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共同特性, 具有选择、保持、需要:心理和社会要求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调节、监督功能。
动机: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倾向性 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心理活动 兴趣: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 理想:人的目标奋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信念:坚持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个性倾向
世界观:信念体系,人对世界总看法态度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个性
心理特征
个性:个性心理特征气质:不以人的活动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 (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 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属于个人独有的比较的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 稳定的心理面貌称为个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
2楼
个性的特点:
1.整体性 2.独特性 4.可塑性 5.社会性 6.生物性
心理的实质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源泉○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3.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简介
1.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1912年发端于德国,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维台默、考夫卡和苟勒。
格式塔是德文译音,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完形、结构、组织”,指任何一种被分离整体而定,即不单是指图形样式,重要是指组织整体。格式塔主义反对知觉由感觉元素组成,而认为知觉是一个整体,而且是整体知觉直接产生。
2. 心理场的概念:
格式塔派另一个特点是援引了现代数理科学概念来说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提出了“心理场”
“物理场”“行为场”等概念。认为心理也是一个应力应变系统。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引用了爱因斯坦对场的定义。场是“相互依存的现存事实的整体”,来说明心理场的概念。个体在特定时间内所体验到的世界就是他的“心理生活空间”包括个体同他的心理环境,即他感知到的环境,行为永远是他心理空间的一个功能,反之,生活空间又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组成的,并提出人类行为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为,单体和群体人行为都是行为主体与环境人社会,物理、心理、环境)双重作用结果。(即单纯建筑环境不可能决定居民生活方式,避免机械建筑论决定),居民行为还必须通过社会组织管理手段来实现,因而,各种居住方式,不仅与住宅形式,建筑布局,环境规划有关,还与住宅分配方式,管理技巧以及社会的大环境,(如价值取向,舆论导向需求意图)有关。
3. 需要论:
需要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人对生理、环境、社会某种需求,人需要与生具有,具有天然合理性。
形成具有两个条件
(1) 主体缺少什么,(2) 有不足之感
(4) 主体期望什么,(5) 有求足之感
1954奶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的层次,依据需要的重要性先后出现的额顺序,分为7个等级,呈塔形
自我实现的需要
1审美需要 2认知需要 3尊重需要4 归属和爱的需要5安全需要6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层次组织起来,纳入一个连续统一体中,(最初需要层次带有机械性,即需要从底一级向高一级自然出现,后又指出并非刻板,有许多例外和颠倒顺序出现。
4. 无意识(精神分析派)
无意识即潜意识,是指意识不到的生理过程,无意识是弗洛依德心理解释核心,他说:精神分析认为,任何心理现象,首先都是潜意识,之后“意识”才可能出现,也可能会缺如,他把这些分为(1)人能觉察和能感知意识。(2)虽属无意识,但经过注意或努力容易转化为意识的潜意识。(3)完全不能觉察和不能感知的无意识,弗洛依德认为,潜意识或无意识是心理生活的蓄积库,大部分潜意识不能进入意识之中,任何闯入意识企图,都会遭到抵制或检查。
洛依德在1923年《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相互作用系统组成,本我是无意识核心部分,遵循快乐原则,主要满足本能需要,它遵循现实原则,其思维特点具有客观性和逻辑性,它尽力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以及超我的允许和限制,超我是遵循至善原则,最终形成良心和道德心,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并遵循社会文化规范而发展成健全和成熟的人格。
自我具有克制性,本我具有攻击性,超我具有严厉性
自我、本我、超我关系(略)
弗洛依德学生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又将个人无意识推广到集体无意识,它比个人无意识处在更深心理层次,一般不易觉察,却规定了人的对外界刺激之反应的倾向性,不爱时空限制,世代遗传,属个人先天所有而非后天可得经验,它使人们经常采用己祖先类似模式认识世界,对于自己祖先相同行为作出反应,这表明人心理进化具有继承性,它经常存在与神论传说,民间故事、习俗观念和宗教信念等,是本民族原始意象,潜在表现,内具有外向显示影响力,如果不能在案意识中流露,则会与做梦、幻想形式曲折反映。
心理的实质
5.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6.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源泉○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7.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心理学流派简介
回复
3楼
4.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1912年发端于德国,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维台默、考夫卡和 苟勒。
格式塔是德文译音,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完形、结构、组织”,指任何一种被分离整体而定,即不单是指图形样式,重要是指组织整体。格式塔主义反对知觉由感觉元素组成,而认为知觉是一个整体,而且是整体知觉直接产生。
5. 心理场的概念:
格式塔派另一个特点是援引了现代数理科学概念来说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提出了“心理场”
“物理场”“行为场”等概念。认为心理也是一个应力应变系统。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引用了爱因斯坦对场的定义。场是“相互依存的现存事实的整体”,来说明心理场的概念。个体在特定时间内所体验到的世界就是他的“心理生活空间”包括个体同他的心理环境,即他感知到的环境,行为永远是他心理空间的一个功能,反之,生活空间又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组成的,并提出人类行为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为,单体和群体人行为都是行为主体与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双重作用结果。(即单纯建筑环境不可能决定居民生活方式,避免机械建筑论决定),居民行为还必须通过社会组织管理手段来实现,因而,各种居住方式,不仅与住宅形式,建筑布局,环境规划有关,还与住宅分配方式,管理技巧以
及社会的大环境,(如价值取向,舆论导向需求意图)有关。
6. 需要论:
需要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人对生理、环境、社会某种需求,人需要与生具有,具有天然合理性。
形成具有两个条件
(1) 主体缺少什么,(2) 有不足之感
(4) 主体期望什么,(5) 有求足之感
1954奶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的层次,依据需要的重要性先后出现的额顺序,分为7个等级,呈塔形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层次组织起来,纳入一个连续统一体中,(最初需要层次带有机械性,即需要从底一级向高一级自然出现,后又指出并非刻板,有许多例外和颠倒顺序出现。
8. 无意识(精神分析派)
无意识即潜意识,是指意识不到的生理过程,无意识是弗洛依德心理解释核心,他说:精神分析认为,任何心理现象,首先都是潜意识,之后“意识”才可能出现,也可能会缺如,他把这些分为(1)人能觉察和能感知意识。(2)虽属无意识,但经过注意或努力容易转化为意识的潜意识。(3)完全不能觉察和不能感知的无意识,弗洛依德认为,潜意识或无意识是心理生活的蓄积库,大部分潜意识不能进入意识之中,任何闯入意识企图,都会遭到抵制或检查。
洛依德在1923年《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相互作用系统组成,本我是无意识核心部分,遵循快乐原则,主要满足本能需要,自我是部分本我的渐变和改造它遵循现实原则,其思维特点具有客观性和逻辑性,它尽力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以及超我的允许和限制,超我是遵循至善原则,最终形成良心和道德心,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并遵循社会文化规范而发展成健全和成熟的人格。自我具有克制性,本我具有攻击性,超我具有严厉性
弗洛依德学生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又将个人无意识推广到集体无意识,它比个人无意识处在更深心理层次,一般不易觉察,却规定了人的对外界刺激之反应的倾向性,不爱时空限制,世代遗传,属个人先天所有而非后天可得经验,它使人们经常采用己祖先类似模式认识世界,对于自己祖先相同行为作出反应,这表明人心理进化具有继承性,它经常存在与神论传说,民间故事、习俗观念和宗教信念等,是本民族原始意象,潜在表现,内具有外向显示影响力,如果不能在案意识中流露,则会与做梦、幻想形式曲折反映。
感知觉与设计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机构。它由感受器,传递神经和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三个部分组成)
感觉是 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它是一切比较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2、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3、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感觉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但是纯粹感觉在实际中很少的,除了刚出生的婴儿外一般感觉和知觉总是联系在一起.单纯感觉很少。[所以研究设计中视觉其实就是设计与视知觉联系。]
《二》知觉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一般知觉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几大类。
(1)以知觉起主导作用分析器来分类,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
(2)根据知觉对象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3)根据有无目的分为无意知觉和有意知觉。。。
(4)根据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觉,把不正确知觉称错觉。。。
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整体性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个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不同特征,但人们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原因是多种事物都是由各种属性和部分组成的复合刺激物,当这种复合刺激物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时,就在大脑皮层上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以后只要有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发生作用时,大脑皮层上有关暂时神经系统马上兴奋起来,产生一个完整映象。
(2)知觉选择性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们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它背景区别开来,从而对它们做出清晰反应,这种特性为知觉选择性。
为了使知觉能对对象做出清晰反映,必须使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依赖于几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差别;对象与背景差别越显著,越容易分出来,反之越难。
2》对象各部分组合:刺激物各部分组合常常是我们分出知觉重要条件,有接近和近似组合。
1、 接近组合,在感知时.刺激物在时空上十分接近事物,容易组合在一起,成为知觉对象。
2、相似组合,各种刺激物由于形状,大小,颜色,强度方面类似,感知时易组合在一起。
3、 对象活动性,固定不变背景上活动对象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3》知觉理解性
在感知当前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知识经验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知觉这种特性即为知觉理解性。
(4)知觉恒常性
在知觉时,由于知觉经验参与,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知觉这一特性称为知觉恒常性,在视知觉中表现最明显,当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时,知觉并不完全随条件,(距离,角度,照明)改变而改变。表现为几种恒常性
1》大小恒常性:观看距离在一定限度内改变,并不影响我们对物体大小知觉判断。
2》形状恒常性:指尽管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能把它感知为一个标准形状。
3》亮度恒常性:尽管事物照明亮度改变,但我们对物体表面亮度知觉不变。
4》颜色恒常性:指物体照明的颜色改变了,但我们还能感觉到原来颜色。
《三》视知觉
视知觉的产生是由于光波作用于视觉分析器而产生的.视觉适宜刺激波长在760毫微米--- 380毫微米之间光波,也叫可见光,视觉器官是人眼球(按功能分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现两部分)。
(1)视知觉的能动性
(2)视知觉整体性
(3)视知觉具有可变性,也具有常性。
回复
4楼
人对平面空间的视知规律
1、 在垂直方向上
由于地心引力即重力关系,人们习惯了从上向下观看,水平面上,人们习惯从左向右观看,这与文字从左向右常见排列方式是一致的.这样以来形成了在有限平面里,观看者视线落点为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规律,相应地这个平面不同部位成为对观看者吸引力不同视域,据其吸引力大小依次为左上部,右上部,左下部,右下部,所以平面左上部和上中部可以称“最佳视域”《当然这种划分受文化制约,比如阿拉伯文书写从右向左横行,中国古汉字从右向左排列,这时人们阅读习惯会有所改变,最佳视域就会成为右上部了,》"最佳视域"在版面设计,广告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中相当有价值.
2、运动中视觉
人们观看除了定点相对静止的审视对象外,更多的是运动和参照,即移步换景,多视角,多方位感知。展示设计中观众在展示空间当中行走轨迹也被称为"动线",动线不仅是空间位置变化,也是时间顺序体现,这种动线不仅在展示设计中,而且在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中都作为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加以考虑,设计师既要依据设计主题,内容,主次,节奏,通过诸如空间分割,景点分配,标志导语,等安排观众动线时,也必须考虑观众视知心理.
3、视觉质感: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组成该事物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互为依存,事物各个特性的感知也与对它其它特性感知相联系,从而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把握到事物一些相应的其他感觉的特性.
这种现象为什么产生?——与人"联觉"有关,它其实指感觉相互作用,某种感觉感受器的刺激:也能在不同感觉领域中产生经验,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在其<论艺术的精神>中说过,视觉不仅可以与味觉一致,而且可以和其他感觉相一致.
当然关于"联觉"这种生理机制,现在还不能说十分清楚,有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两种或多种分析器中枢部分形成的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分析器相互建立起特殊联系的产物,这种经验有赖于生活经验,正因为经验和知识储备,人们才理解事物视觉特性与非视觉特征的联系,才可能"直接观照"到对象重量,质地,温度等.
4、视觉心理学家德鲁西奥-迈耶,他把上面这些现象称为“视觉质感”这一术语最好描述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质感,这种视觉质感受吸引我们亲手去摸或同我们眼睛很接近,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上的感觉,这其实同样适用于一件雕塑,建筑产品,适用于室内装饰设计,陶瓷,工业产品设计,同样适用于质感出现任何场合,当然看出质感有赖于诸如粗糙,光滑,坚强等相对具体的体验。
在多数情况下,设计产品受众触觉是通过“视觉质感”调动起来的,或者说首先被调动起来,再由他亲手触摸加以验证,所以现代设计师,尤其是平面图象设计师,应当根据需要把调动受众质感能力纳入思考范围,也就说考虑目标受众相对共同生活经验也成了必要事。
注意与设计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中一种共同特性,或者说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们专注于某个事物时,总是同时在感知,记忆,想象,思考着或者说体验着一定情感情绪,注意与知觉选择有着直接密切联系,正因为这点,有些心理学家将注意视作知觉一种表现,在现代设计心理活动中,视知觉因素有着首屈一指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集中谈谈设计活动中视知觉注意。
对设计来讲,牵住观众的视线是个起码的要求,也是打动观众的第一步,没有这一点,信息传播,观众的购买欲望统统都谈不上,而要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并留下些印象,就会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简洁性。
设计作品简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质”简洁,用很少构成特性,组成干净利索画面,“形式”与“内容”相一致,使用简单“质”,表现“简单内容”换言之,美术设计上内容不可太复杂,最好只使用一个简单之内容,籍简单形式,把内容传达给观众,其实这里谈简单与复杂是相对,再简单的内容仍不只是一个信息。趋于简洁或者说简洁化,是当代设计一种趋势,它实质符合视觉的秩序化规律,心理学实验表明,通常人们的眼睛看东西,先把握几个大的形之构造特性,而并不去把握那些琐碎之细节部分。只要求抓住大的构形特性,人们也就可以基本把握住对象形了。
这种视知现象体现出视觉提炼的功能,并且有尽可能多的细节被组织进一个尽量简洁的统一的结构样式中,那么这样作品就可以称作简洁性,比较能容易引起观众注意。
注意形成还有主客观原因,主观上观众方面,他的知识,经验,需要,兴趣,对设计产品态度等都成为注意主观条件和原因,客观条件上讲一件设计作品要引起观众注意,本身必须是对观众来说是似曾相识的,也就是说它既要与观众已有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联系,又要让观众感到新鲜,或者说能为观众提供一定信息,这成为形成注意客观条件。
观众注意表现为其心理活动一种积极状态,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向某个事物或者事物某一个部分,便之成为注意的中心,同时将中心周围事物或部分处于注意的边缘,将离中心更远的事物处于注意范围之外,这在图形的视知觉注意中就表现为所谓“图-底”关系,注意中心成为“图”,而注意的边缘变成为“底”即背景。“图形”与“基底”的关系,就是指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这一看法是合理的,对“图”“底”关系处理是现代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中应用视知觉注意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以发现图-底14条原理:
1、被包围的或闭锁的易形成为图,包围者形成为底。
2、小面积成为图,大面积成为底。
3、密度或有纹理易成为图。
4、二形位于上下之位置时,而其面积,形状均相同,只有色彩或明度有差异,此时位于下边之形易成为图。
5、对称性之形易形成为图。
6、相邻二形均为对称性时,则凸形成为图之可能性较大。
7、愈单纯之形愈成为图,日常看慢了的形也易形成为图形。
8、其方向与我们视野水平垂直坐标相一致的形易成为图形。
9、有动感,旋转之形易成为图,静止之形易成为底。
10、与周围环境亮度差别大的部分比差别小的部分易成为图形。
11、亮部分比暗部分易成为图形。
12、还有暖色相部分比冷色相部分易成为图形。
13、具有幅宽相等部分比幅宽不等部分易成为图。
14、与下面相联系部分比上边垂落下来部分易形成图。
回复
5楼
这里已发现图底关系14条原理。或者说在图底关系中建立图形的14个条件。但是随着进一步的实验概括,还有更多原理或条件被发现。此外,在同一个图象或画面里。或者一个限定观照范围,特别是平面中,这些原理又是可以同时发挥作用,哪一个原理能占优势起主导作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看哪种条件较为明显。
图底关系在现代设计中得到非常广泛已应用。广告设计中,利用明暗,冷暖的不同对比来突出广告主体形象或广告语,标志设计中注意标志造型完整和简洁单纯,并放在较大面积背景上。报刊版面设计中,文章报道标题周围留出较大的空白,与周围较大面积排得相当紧密文字形成明显差别。在建筑中以粉墙为背景配置植物山石;等之,这些都是突出背景前图形、引人注目的地方。其实图-底关系不仅存在平面或三维平面设计,而且广泛存在于三维立体设计中,时装表演T型台区是明亮的,相对于展厅暗空间背景,形成为全场观众注视“图形”,室内设计中,家具,陈设,装饰壁画,以及灯具,相对于地面,墙面,天花板来说,成为“图形”,而地,天花板成为背景;山林中一座别墅会被人们看绿色背景中一个“图”,动态广告方式正被广泛应用,街上行走的模特队,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车身广告,博物馆展厅设计中,对一些著名绘画,雕刻工艺品照明度不能太大,同时为了让它突出一般展品,就让它周围暗一点,而且有一个较大较单纯背景,使它成为背景中“图形”,引起人们注意。
如果要达到分辨图形目的,就需要造成图与底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差别越大图形就越容易被认出。以上分析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图形被观众辩认和注意的情况。在设计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相同或不同的物体或因素组成一个视知整体,从周围其他事物组成的环境背景中分离。
1、接近:在空间位置上相互接近物体易成为一个视知整体。
2、相同性:形成上相同或相似的物体易成为一个视知整体。
3、连续性:一个不完整图形,当其结构具有某种连续性时,可以被看成是封闭或完整的。
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是人的视觉器官对可见光的感觉。
人们能感知缤纷的世界关键是光,但是光能否形成色彩感觉,还要受眼睛生理条件影响,(眼睛是人对光的感觉器官,色彩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觉,而不是光本身),健康的眼睛只能在波长400微毫米作用下产生紫蓝等色彩感,波长短于400毫米紫外光,和长于700毫米红外光都属于不能给眼睛色彩感的光,一般情况光源色遇到的物体时,变成反射光或透射光后,再进入眼睛,对眼球内网膜产生刺激,又通过视神经达到支配大脑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色感觉,色就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视感觉,其中光,眼睛,神经,即物理,生理,心理三要素,人们感知色彩必要条件。
任何一种设计都离不开色彩,设计者和观者对设计产品色彩视知有丰富内容,日本有些学者将人色彩感受概括为七种,即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强弱感,明暗感,宁静兴奋感和质朴华美感,这些,有些取决于色彩本身维度,(明度,纯度和浓度),有些涉及到前面谈过视觉质感(视觉质感所能看到质感,这种视觉质感吸引了我们亲手触摸,或者说通过质感产生视觉上的感觉),而有些联系到色彩情感效应和色彩形成待征。
1、色彩冷暖感
色彩冷暖提法,来源于色光的物理待性,更大量来源于人们对色光印象和心理联想,而眼睛对于色彩冷暖判断,主要不依赖于眼睛对色光触觉,而是依赖联想,色彩冷暖感形式与人生活经验和心理联想有联系。从色彩心理学考虑,一般把桔红色纯色定为最暖色,称为暖极;把天蓝色纯色定为最冷色,称为冷极。凡与暖极相近称暖色,与冷极相近称冷色,凡与两极距离相等各色,称为冷暖中性色。由此可知,红橙黄属暖色,蓝绿,蓝紫属冷;黑,白,灰,绿,紫属于中性色,(在色彩心理中来讲,一般黑色偏暖,白色偏冷,即白冷黑暖概念。)
色彩冷暖 给人视觉感受是不同的,暖色调有迫近感或膨大感,让人看起来从实际位置向前比实际面积大一些,冷色调有后退感或收缩感。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精神》对各物色彩不同感受进行详细分析,说:如果画两个圆圈并分别给上黄色和蓝色,即静观片刻就可以看出,黄色圆圈周围出一个从中心向外扩散运动,而且明显向观众逼近,相比之下,蓝色周围却从观众返回自身,象一只蜗牛缩进壳一样。 而色彩冷暖感形成与人生活经验和心理联想有联系,但是,色彩冷暖是相对的,介于蓝,绿, 红,橙色之间,色彩的冷暖取决于它离那端更远。
2、 色彩轻重感
与冷暖相关的色彩轻重感形成与色彩生理影响和观者生活经验有关,一般说暖色给人感觉偏重,密度大,冷色给人感觉偏轻,密度小。( 明度对轻重感影响比色相影响大)
3、色彩的明暗感:
至于色彩明暗感主要因为白色,黄,橙等色彩给人以心理上明亮感觉,而紫,青黑等重色,(冷色)给人以心理上的灰暗感觉,主要人们生活与联想相关,看到白,黄色,橙色想到白天,黄色灯,橙红色火等给人以心理上明亮感觉;而看到青,紫,黑联想到黑夜,丧礼礼服,给人以暗感觉…
4、色彩的宁静兴奋感
有事实证明,红色房间里某此人平均握力为40.1KG而在蓝色房间里,握力为38.4KG因此可以认为红色有激起人们兴奋感作用,蓝色则有平静作用。即红,橙红色,黄,红紫等有刺激人心理产生兴奋感,而青绿紫青,黑色则有令人平静心理感觉。
同时对比现象
眼睛对任何一种颜色同时要求其互补色,两色并置时双方都在将对方推向自己的相对补色。(因此绿底子上黑色图案上带一些红味,而紫底子黑色则有一定黄味。色彩视知"同时对比"现象也涉及明度,(有心理学家指出:把一块灰色依次先放在白色背景,再放在黑色背景上,便给人以不同色度错觉,放在白色显得暗,放在黑色显得亮,同样,放在黄色背景上红色显得暗,放在蓝色背景上红色就显得明亮些,温暖些,除了非常暗淡色彩外,一般色彩在暗背景上,总是显得极为强烈,,把一种色彩置干白色背景总能获得简洁效果,所有色彩在白色背景上都显得暗些,而淡色则由于黑背景而加强。
连续对比现象
一个在较长时间内观看一块暖色调展示板之后,再扫展示板旁边的白墙,会感到墙面偏冷,这里一种所谓连续对比色觉现象。连续条件下或者时序运动过程中眼睛对先已适应色彩继而而要求其相对补色引起的。(在一些具有时序运动设计,广告,展示。。。考虑到观者运动及视觉变化室内设计和园林设计中,设计师要考虑连续对比现象。)
设计色彩功能
设计色彩功能指设计色彩对眼睛及心理的作用,具体一点说,包括对眼睛明度,色相,纯度,对比等刺激作用,给心理留下的印象,象征意义及情感影响,谈色彩功能的了解一下心理学中一种心理现象:联想:联想就是人们从此一事想到彼一事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本身是相互联系的,而我们感官是相通的,就形成事物联想客观基础,对色彩功能作一下了解,更能恰如其分应用色彩及其对比调和效果,使之与形象,表现美化统一,外表内质统一,把色彩表现力,视觉作用,及心理影响最充分发挥出来,给人眼睛与心灵以充分愉快,刺激和美的享受。
(一) 红色功能
①在可见光谱中红色波长最长,处于可见光的长波的极限附近,它容易引起注意、兴奋、激动、紧张。但眼睛色不适应红色光的刺激,不善于分辨红色光中细微变化,红色光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②红色光由于波长最长,穿过空气时形成折射角度最小,在空气辐射的直线距离较远,在视网膜上成像最深,给视觉以迫近感和扩张感,被称为前进色。
③在发光体辐射的红光传导热能,使人感到温暖,这类感觉经验积累,给人以凡红色都温暖印象,被称为暖色。
④在自然办中,鲜花、果实、新鲜肉类食品,显现出动人红色,红色给人留下艳丽、芬芳、青春富有生命力、充实、饱满、鲜甜、甘美、成熟等印象,是能联想香味吸引食欲的色。
⑤在社会生活中,不少民族把红色作为欢乐、喜庆、胜利用色,可惯用红色作为兴奋与欢乐色用。由于红色注目性与美感,使它在标志、旗帜、大会众传播等用色占了首位。成为最有力宣传色,商业设计中广泛应用红色,成为商品畅销色。
⑥火有益于人,但有害于人,血有益但也有害,红色常常伴随灾害、事故、战争、流血、受伤、恐怖、死亡等袭击人。人们在痛苦、紧张、愤怒时也会满脸通红,红色也被看成危险、灾害、爆炸、愤怒、恐怖色,为了防患未然,人们利用红色注目性,成为预示或报警信号。
炉火、旭日,无产阶级劳动者以红色面貌出现,成为无产阶级事业象征色,成为政治进步、事业忠诚、胜利欢呼色。
人们曾做过实验,两杯黄色果汁染红一杯。人们会觉得染红的更甜。把人带进乏红房间,人心跳会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出汗,人会觉得兴奋,烦燥,室温提高,如果让人长住此房,会是一种精神上难以忍受的折磨,此人会得精神病,设计室内环境时红色作为一种刺激色,兴奋色应慎用。
(二)黄色功能
1 在可见光谱中,2 黄波长适中,3 与红相比,4 眼睛要容易接受的多。黄色光能照明。阳光、人造光源都 倾向于黄色,5 黄色光光感强,6 给人留下光明、辉煌、灿烂、轻快、柔和、纯净、充满希7 望印象。
②自然界中迎春、玫瑰、都金香大都显现出美丽娇嫩黄色,使它成为美丽与芳香颜色。
③同时秋收五谷、水果、点心、饼食、蛋糕,显现出一种黄色给人以丰硕、甜美、香酥、这是一种吸引食欲色。
④在社会生活中,帝王及宗教领袖以辉煌黄色为服饰,视宫殿与庙宇色彩,加强黄崇高、智慧、神秘、华贵、威严和慈善。
⑤但是黄色除明快外,有波长差,不容易分辨,轻薄、软弱特性。植物是黄色,往往是衰败的前兆,人面是黄色呈现病态。天色昏黄则意味黑暗,因此黄色也有酸涩、颓废、病态和反常一面。
回复
6楼
(三)橙色功能
①在可见光谱中,橙色光波长居红黄之间,色性也在两者之间,既温暖,又明亮。
②橙色又称桔红色或桔黄色,都是以成熟果实为名。在自然界中这种果实很多,橙色也属于引起食欲色。给人以香、甜、略带上口酸味的色,使人感觉充足,饱满、成熟、愉快,有营养。
③橙色在所有色彩上感觉最暖的色。冷暖属于心理色性,一般火温度较高时,热量较大时,不是红色而是橙色,所以橙色比红色更暖。
④橙色又是霞光、灯火、鲜花色,具有明亮、华丽、健康向上、兴奋、温暖、愉快、芳香、辉煌,以及动人色。
⑤橙色在空气中穿透力仅次于红色,注目性相当高,因而也被当作讯号色,大庆传播色,造成视觉疲劳。
以上红、橙、黄三色均为暖色、注目色、芳香色、引起食欲色,又都是迫进色与扩张色。
(四)绿色功能
1 太阳是地球最重要光源,2 投射到地球光线中,3 绿色光占50%以上,4 人眼睛最适应绿色光刺激,5 绿色光波在光谱中波长居中间位置。这在各种高纯度色光中,6 是使眼睛最能得到休息色光。
7 绿色是植8 物色,9 可以称之为绿色生命色。
10 绿色生命和其它生命一样具有生命过程,11 每个阶段产生不同12 绿色,13 因此黄绿、嫩绿、淡绿、草绿象征着春天、生命、青春、幼稚、成长、活泼、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能表现活力与希14 望色彩;艳绿、盛绿、浓绿象征盛夏、成熟、健康、兴旺;灰绿、土绿、茶色象征秋季,15 反映收获。
16 各色当中,17 由于绿色处于中庸,18 平静地位,19 又象征生命与希20 望,21 人们把它看成和平事业象征色。
22 植23 物绿色,24 不25 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休息,26 还给人以清新空气,27 有益于镇定,28 疗养、休息与健康,29 是旅游与疗养象征色。
30 一部分绿色可以食用,31 但如果呈现腐烂和过老,32 人们会敏锐发现。所以设计中对绿色使用应慎重。
(五)蓝色功能
①在可见光谱中,蓝色光的波长短于绿色光,比紫色光略长些,穿透空气时形成折射角度大,在空气中辐射直线距离短。每天早晨与傍晚太阳光线必须穿越厚三层倍的大气层才能达到地面,其中蓝紫光早已折射,能达到地面的只是红黄光,所以早晚能看见光线是红黄色。蓝天、远山、地平线附近则是蓝色,在视网膜上成像位置最浅。红橙色被看成迫近色时,蓝色就是后退远逝色。
②蓝色容易让人联想到天空、海洋、湖泊、远山、严寒,让人感到崇高、深远、纯洁、透明、无边无涯,冷漠、流动,轻、缺少生命的活动,橙色作为心理学暖极,最鲜艳天蓝色称为冷极。
③蓝色的所在,往往是人类所知甚少的地方,如宇宙、深海、令人感到神秘莫测,现代人把它作为科学探讨领域,蓝色成为现代科学象征色,给人以冷静、沉思、智慧和征服自然力量。
④了解内容:蓝色在特定情景下有特定心理感受。比如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各省,以及香港、新加坡、东南亚各国华侨、在安葬与哀悼死人时,习惯用群青蓝色,这个色被称为死人蓝,有这种风俗的人容易联想到死亡、悲痛、悲奋感情压抑等,在这些地方蓝色在用时应注意了解对象心理。)
⑤在商业美术中,蓝色不能引起食欲,却能表示寒冷,成为冷冻食品标志色。
(六)紫色功能
①在可见光谱中,紫色波长最短,波长最短就是看不见紫外线,因此,眼睛对紫色光的细微变化分辨力弱,容易感到疲劳。
②紫色光不导热,也不照明,眼睛对紫色知觉度最低,纯度最高同时又是明度很底的色。
③无论自然还是社会,紫色都比较稀少,紫色的染料与颜料的稳定性都不高,因此,紫色给人以高贵、优越、奢华、幽雅、流动、不安感觉。
④灰暗紫色则是伤痛、疾病、以及尸斑色,容易造成心理上忧郁痛苦和不安,同时淡紫色容易让人联想到鱼胆苦涩和肉类腐败,紫色具有表现苦、毒、与恐怖功能。
(七)土色的功能:
1 土色指2 土地,3 土黄,4 土绿,5 赭石,6 熟褐一类的可见光谱上没有的混合色。
7 它们是土地的色,8 给人感觉博大,9 稳定,10 沉着,11 保守,12 寂寞,13 这此是强健 的劳动者与运动家的肤色,14 不15 怕烈日苦寒,16 风吹雨淋,17 刚劲,18 健美。
19 这些颜色是很多植20 物的果实与块茎的色,21 充实,22 饱满,23 肥美,24 给人类以朴素,25 实惠和不26 哗众取宠的印象。
27 它们还是岩石,28 矿物以及持久性颜色的色,29 坚实,30 牢固,31 持之以恒。
(八)白色功能,
1 白色全部可见光均匀混合而2 成的,3 称为全色光,4 又是阳光的色,5 是光明的象征色。
6 白色明亮,7 干净,8 卫生,9 畅快,10 朴素,11 雅洁。
12 物体之所以呈现白色,13 因为它的反射率高,14 又反射全色光,15 夏天穿白色服16 装,17 可以把色光传导热能大量反射掉,18 使身体感觉相对凉爽,19 白又是冰雪 ,20 云彩颜色,21 使人有寒冷,22 轻率,23 单薄,24 爽快感觉。
25 白颜色在心理中,26 在整个中华民族举办丧事时,27 有戴白花,28 挂白色挽联,29 送白花圈,30 这里白色突出一个素字,31 表示对死者尊重,同32 情,33 哀悼缅怀,34 还表示生者的良好祝愿,35 祝死者灵魂能达到纯洁而36 美的天堂,37 由于白色与丧事习惯性联系。有哀伤与不38 幸感觉。
39 西方,40 特别是欧美,41 白色是结婚礼服42 色彩,43 表示爱情纯洁与坚贞。
回复
7楼
(九)黑色功能:
1 从理论上看,2 黑色即无光,3 是无色之色,4 在生活中,5 只要光照弱或物体反射光能力弱,6 都会呈现出相对黑色面貌。
7 无光对人们心理影响可分为两大类: 首先是消极类,8 例如,9 漆黑之夜或漆黑的地方,10 人们会有失去方向,11 失去办法,12 阴 森,13 恐怖,14 烦恼,15 忧伤,16 消极,17 沉睡,18 悲痛,19 甚至死亡的印象。其次,20 是积极类,21 黑色使人得到休息,22 安静,23 沉思,24 坚持,25 准备,26 考虑,27 显得严肃,28 庄严,29 坚毅。
30 在两类之间,31 黑色还有捉摸不32 定,,33 阴谋,34 耐脏,35 掩盖,36 污染印象。
37 黑色不38 太可能引起食欲,39 也不40 会产生明快,41 清新,42 卫生的印象,43 但是,44 黑色与其他色彩组合时,45 属于极好的衬托色,46 可以充分显示他色的光感与色感,47 黑色组合,48 光感最强,49 最朴实最分明。
(十) 灰色的功能
1.灰色原意是灰尘的色, 从光学上看, 它属于白与黑之间, 属于中等明度, 无彩度或低彩度的色彩。
从生理上看它对眼睛刺激适中,既不眩目, 也不暗淡, 属于视觉最不容易感到疲劳色。因此,视觉以及心理对它反应平淡, 乏味,休息,抑制, 枯燥, 单调, 没有兴趣甚至沉闷, 寂寞, 颓废。
在生活中, 灰色与含灰色数量极大, 变化极丰富, 很多美好的鲜艳色彩,因为有了灰, 就显很脏了, 旧了, 不卫生, 衰败, 枯萎, 不动人表现出灰色的消极面。
灰色是复杂的色,漂亮的灰色常常要优质的原料, 精心配制才能生产出来, 往往又要有较高文化知识与审美能力的人才乐于欣赏。因此,灰色有时能给人以高雅精致,含蓄, 耐人寻问的印象。
(十一)光泽色的功能:
1 光泽色是质地坚实,2 表层光滑,3 反光能力很强的物体。主要指4 金,5 银,6 铜,7 铬塑料,8 有机玻璃,9 以及彩色玻璃的色。
10 这些色光反应敏锐,11 在恰当角度时,12 会感到亮度很高;换一个角度,13 又会感到亮度很低。
14 其中,15 金,16 银,17 属于金属的色,18 容易给人以辉煌,19 高级,20 珍贵,21 华丽,22 活跃的印象。
23 塑料,24 有机玻璃,25 电化铝等是近代工业技术的产物,26 容易给人以时髦,27 讲究,,28 有现代感的印象。
29 光泽色属于装饰功能与适用功能都特别强的色彩。
色彩功能与形象的关系:
色彩与形象互为依存的条件,研究色彩的功能不可能不关系到形象。装饰色彩的作用,不可能脱离它的所塑造表现及美化的形象的作用,这就叫做色彩功能与形象功能互相依存的关系。比如红色有警觉和喜庆的作用,但是前者以讯号灯,消防车。 小心烟火的文字,以及其它警示危险的标记等形象出现,后者必须以鞭炮。对联等联系在一起,借肋形象的作用,才能使红色这两种作用明确无误的有力发挥。反之亦然,如用绿色和蓝色来画,消防车,讯号灯肯定起不到警觉效果。
色彩功能与形条有统一,也有相互影响和削弱作用,试用健康肤色,红色,蓝色,绿色等,各绘一喜上眉梢的男子像,绿色使人出现病态,萎糜不振,蓝色肖像精神消极,情绪低如同幽灵,红色使肖像兴奋,激动,如同高烧,醉酒,颠狂和暴怒情态,只有健康肤色才使肖像愉快自然的神情得到充分体现。可见色彩功能与形象功能是一致,统一才相得益彰,发挥最大作用。
回复
8楼
看来是学无止境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了解阿!谢谢楼主给我提供的信息!受教了!
回复
9楼
楼主确实无私,这些都是好东西呀,对搞建筑的是大有裨益呀。谢谢,不慎感激。
回复
10楼
谢谢...
我下载了...
回复
11楼
收录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