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空调压缩机:与整机市场共起共落
luo0919
luo0919 Lv.4
2006年11月11日 23:59:31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由于空调内销市场不景气,空调产业链上最关键的零部件——空调压缩机也在2006空调冷冻年度着实惨淡了一把。告别了2004年的火爆和2005年的平稳,大部分空调压缩机企业只能在2006冷冻年度自始至终的无奈期待中品味伤感的结局。 行业困局 2006年7月,《电器》记者就从部分压缩机厂家得到可靠消息:一些压缩机企业要提前放假(压缩机企业一般8月期间放假检修机器)。这和2005冷冻年度(以下简称冷年)压缩机企业加班加点的生产状况完全不同。

由于空调内销市场不景气,空调产业链上最关键的零部件——空调压缩机也在2006空调冷冻年度着实惨淡了一把。告别了2004年的火爆和2005年的平稳,大部分空调压缩机企业只能在2006冷冻年度自始至终的无奈期待中品味伤感的结局。
行业困局
2006年7月,《电器》记者就从部分压缩机厂家得到可靠消息:一些压缩机企业要提前放假(压缩机企业一般8月期间放假检修机器)。这和2005冷冻年度(以下简称冷年)压缩机企业加班加点的生产状况完全不同。
“今年的压缩机企业确实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内销数量上不去,外销市场也不算好,何况还有原材料价格上涨这样的难题。据我所知,行业内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其年初的预计销售量。相比去年,每家企业产量都或多或少地下滑了。”广东一家压缩机企业有关人员说。
经过几年跳跃式的发展,家用空调压缩机行业的增长在2006冷年戛然而止。据业内人士计算分析,2006冷年,中国空调压缩机总产量约为5000万台,比2005冷冻年度下滑了约10%。
一部分压缩机企业在2006冷年遭遇了“寒流”。据上海海立有关负责人透露,2006冷年,海立压缩机总产量约为850万台,同比上年下降了10%以上。日本三菱压缩机有关人员也向记者表示,8月以前,三菱生产线一直开工不足,生产状况较上年有很大的改变,估计到12月自然年结束,三菱2006年最多只能实现近500万台的生产量,与目标产量(600万台)有较大差距。据记者了解,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西安飞达仕等小压缩机企业已经面临生存的危机。
另一部分压缩机企业的销售则比去年有小幅下滑。例如,美芝、LG、三星等。美芝有关人员向记者透露,2006冷年,美芝销售了约750万台压缩机,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滑。松下、LG有关负责人也表示,2006冷年销售量为800万台左右,与去年同期销售量相近。
事实上,大部分压缩机企业已经在2006冷年之初就预知了今年的市场结局。“从冷年开盘之初,情况就不好。五六月份本是空调的销售旺季,但内销市场一直没有明显上升。出口市场也没有显著增长。再加上国内市场空调库存过多,空调企业生产减缓,空调压缩机企业又多在扩产,空调压缩机行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难免的。何况,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涨,空调企业也不敢贸然大批量采购压缩机。”某压缩机企业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整机厂进入
并不是所有的压缩机企业都情绪低落。2006冷年,空调制冷业最值得关注的一件事是格力等整机厂商介入压缩机行业。珠海凌达,这家被格力电器全面收购的压缩机小企业,在2006冷年,因为格力的眷顾,迅速扩大了产能及产量。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目前珠海凌达的年产销量已经超过400万台。同期,格力电器正在多方募集资金,拟增加两条新的压缩机生产线,计划2008年凌达压缩机产能增加至800万台。
格力电器高调进入压缩机行业,其他压缩机企业很快受到影响。据记者了解,格力空调的原压缩机供应商三菱、庆安等因此遭受了重创。
“以前凌达的产量只有200万台左右,而目前凌达的产量是近500万台,这等于让别的压缩机厂家让出了300万台的市场。今后还要让得更多,要让出600万台的市场。对整个行业来说,这无疑是非常有震撼力的冲击。”某业内人士分析说。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格兰仕身上。格兰仕空调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曙明透露,格兰仕压缩机项目已投产半年左右,目前的月产能是10万台,只能满足格兰仕空调生产的部分需求。但格兰仕已在该项目上投资4亿元,首期设计产能达到150万~200万台。
因为和整机厂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部分压缩机企业在2005年保持了相对满意的业绩。据记者了解,这些压缩机企业主要为与空调企业同品牌的压缩机企业。例如,苏州三星,今年保持了近450万台的销售量,计划2007冷年扩产至700万台年产能。三星压缩机有关人员透露,随着三星空调在中国产能的增加,对空调压缩机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目前,三星压缩机有70%的压缩机产品供应给三星空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美芝、松下、LG等压缩机企业能在今年取得较好的业绩,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其同品牌空调企业的采购量有保证。据知情人士透露,松下空调甚至100%地采用了松下压缩机,美的空调则有30%的产品采用了美芝空调压缩机。
业内专家认为,空调整机厂的进入,将使压缩机行业出现大的变革,部分压缩机企业将不得不开发新的市场或者削减销售量。部分压缩机企业甚至会考虑为整机厂就近配套建设新的压缩机生产基地。但这种变革设想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实现——目前整机企业的压缩机厂并不是都具备雄厚的技术力量,还需要一段时间过渡研究。有消息传说,目前珠海格力已经恢复了对除珠海凌达外的压缩机企业的部分采购,主要原因是珠海凌达的部分产品设计尚不稳定,有些技术问题待解决。
淡淡的曙光
多数压缩机生产企业认为,2007冷年中国空调业将不会再出现前几年的“井喷式”增长。但相比2006年的惨淡,2007冷年或许有一些新的转机。
“2006冷年许多压缩机厂家控制生产,行业内的库存目前只有300多万台,我认为2007冷年开盘销售会比较早。而且,欧洲市场经过一年的消化,也几乎没有什么库存了,所以出口市场也有望增长。特别是R410A机型,将有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广东美芝某销售人员总结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06冷年并不顺利,但压缩机企业没有因此停止扩产的步伐。据海外可靠信息,中国台湾声宝及东元两大集团正加快在中国大陆的设厂布局。声宝集团旗下瑞智精密斥资近千万美元,在山东青岛兴建年产第一条年产200万台空调压缩机生产线,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产,该生产线将就近供货给海尔集团,瑞智计划分三期将产能扩至600万台。台湾东元集团也选在青岛建立压缩机生产厂,与中钢合资17.5亿元,计划建3条年产380万台的生产线,预计2007年4月正式投产,主要供货对象为华北地区的空调生产企业。
松下、美芝、凌达、瑞智、格兰仕等企业2007年都将扩大生产;而空调需求方面,预计2007冷年接近2006冷年或略有增加,总体压缩机市场仍然是供过于求。”松下压缩机某负责人说。据业内人士估算,2006冷年,中国家用空调压缩机产能已经超过7000万台。而到2007冷年,中国家用空调压缩机的总产能将突破8000万台(见表1)大关——这些新增加的产能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及韩国压缩机企业。此外,国内空调整机厂也将进一步增加其压缩机工厂的产能,以便削减生产成本,在采购中能较好地把握谈判主动权。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