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中的冷凝器与储液器
荣昌制冷
荣昌制冷 Lv.17
2006年10月31日 09:16:12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冷凝器在制冷循环中,将压缩机排出的高压高温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外界而得到冷凝(冷却液化)成高压液体(实际为放热过程)的热交换装置,液化后的制冷剂再次通过节流进入蒸发器,从而实现反复循环制冷的目的。 在制冷装置中,为了使液化后的制冷剂能顺畅地流进储液器,除了在冷凝器与储液器之间装设压力平衡管外,更重要的还应注意两者之间的位差,即储液器的进液口应在冷凝器的出液口之下,也就是说冷凝器的底部应高出储液器。可是一些产品并非如此,特别是小型风冷式冷凝机组,储液器为立式,与冷凝器同一高度安装在同一机座上。冷凝器底部的出液管必须向上弯至甚至比它还高的储液器上部进液,这就将这段管造成了液封现象,大大地增加了压缩机的排气阻力。一旦储液器中存有一定的液位高度,必将减少了冷凝器的冷凝面积,提高了冷凝温度和压力,增加了耗电量,加剧恶劣了系统的运行工况。这是产品在设计中存在的一大弊病。

冷凝器在制冷循环中,将压缩机排出的高压高温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外界而得到冷凝(冷却液化)成高压液体(实际为放热过程)的热交换装置,液化后的制冷剂再次通过节流进入蒸发器,从而实现反复循环制冷的目的。
在制冷装置中,为了使液化后的制冷剂能顺畅地流进储液器,除了在冷凝器与储液器之间装设压力平衡管外,更重要的还应注意两者之间的位差,即储液器的进液口应在冷凝器的出液口之下,也就是说冷凝器的底部应高出储液器。可是一些产品并非如此,特别是小型风冷式冷凝机组,储液器为立式,与冷凝器同一高度安装在同一机座上。冷凝器底部的出液管必须向上弯至甚至比它还高的储液器上部进液,这就将这段管造成了液封现象,大大地增加了压缩机的排气阻力。一旦储液器中存有一定的液位高度,必将减少了冷凝器的冷凝面积,提高了冷凝温度和压力,增加了耗电量,加剧恶劣了系统的运行工况。这是产品在设计中存在的一大弊病。
shandian2298
2006年10月31日 14:40:22
2楼
继续支持!
回复
liuqiqiang2
2006年11月02日 22:30:58
3楼
这样的小机组市场到处都是,谈不上是设计,至多是拼凑而己。
回复
yangdongfu
2007年01月23日 15:12:49
4楼
法国泰康的机组也如楼主所言
贮液器装低机组就不太好做了
回复
峰哥
2007年01月23日 18:35:37
5楼
荣昌大哥,这个不太明白,能不能给解释一下!
一旦储液器中存有一定的液位高度,必将减少了冷凝器的冷凝面积?
回复
荣昌制冷
2007年01月24日 09:47:55
6楼

如果储液器与冷凝器在同一高度上,运行中被冷凝了的液体会逐渐从冷凝器的底部压进(不是流进)口从高处进入的储液器里,当储液器里的液位有多高,冷凝器下部积存的液体也与储液器的液位基本相等,由于冷凝器积存了液体,必然就占据了冷凝器的有效散热面积。
如果储液器的顶部低于冷凝器的出液口,整个储液器都比冷凝器的出液口低,冷凝下的液体会很通畅地流入储液器里,冷凝器的底部也积存不了液体,整个散热面积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回复
spzhang
2007年01月24日 15:51:44
7楼


荣昌先生说得好!这些是系统设计时的基本常识。
回复
yzhchlan
2007年01月25日 11:28:34
8楼
应该没问题,系统有压差
回复
ssl8443221
2007年03月23日 23:51:14
9楼
能否详细的解释一下压力平衡管的作用过程以及安装位置啊,安装在冷凝器和储液器的顶部(气体压力平衡)还是底部呢?
回复
荣昌制冷
2007年03月24日 10:40:17
10楼

制冷系统中的压力平衡管都是作气相平衡用的,为使液态流动顺畅,系统的压力平衡。安装肯定是在容器的上部气相管啊。
回复
ssl8443221
2007年03月24日 19:13:09
11楼
是不是要做连通器啊,因为连通器的前提就是气压平衡,液体才会由高位流向低位。

不加压力平衡管,会怎样?比如说冷凝器出口高于储液器进口,可以完全靠重力流入储液器,用不着加平衡管吧?
那如果储液器的液位高于冷凝器,是不是可能发生倒流?因为气压平衡啊!
很多空调都不加,也没什么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