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第二节 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二、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景与造景第四节 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一、园林地形地貌及其作用二、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三、园林地形地貌的设计第五节 园林建筑及设施在园林中的设计原则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园第一节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林绿地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第一节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第二节 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景与造景
第四节 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
一、园林地形地貌及其作用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三、园林地形地貌的设计
第五节 园林建筑及设施在园林中的设计原则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园第一节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林绿地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规则式园林
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园林以及北京天坛公园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下面三幅图片的构图就是规则式。
二、自然式园林
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我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广州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西苑等属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锥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2、水体: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
3、建筑:园林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为自然形的封闭性的空旷草地和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树丛和林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为自然起伏曲折的平面线和竖曲线组成。
5、种植设计:园林内种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不用模纹花坛。树木配植以孤立树、树丛、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的绿篱,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作建筑鸟兽等体形模拟,而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外其余尚采用山石、假石、桩景、盆景、雕刻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自然式园林在中国的历史悠长,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自然式园林。体现在游人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户而游遍名山名水。如承德避暑山庄集中国大江南北园林于一园之中,游览其中可欣赏到各种风格的园林景观。自然式园林图片很多,我只选出几张供大家欣赏。
三、混合式园林
园林中,如果规则式与自然式比例差不多的园林,可称为混合式园林。如广州烈士陵园。在园林规则中,原有地形平坦的可规划成规则式,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规划自然式,树木少的可搞规则式,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以规则式较经济。四周环境为规则式宜规划规则式,四周环境为自然式则宜规划成自然式。林荫道、建筑广场的街心花园等以规则式为宜。居民区、机关、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前的绿地以混合式为宜。
广州天河航天奇观就是属混合式园林。
本人认为学校不同于一般园林,如学生上、放校时人流量较大,还有课间休息、举行大型活动等需要较大的场地,所以学校的绿化设计应以混合式为佳,既有传统园林风格,又可保留较大的活动场地。在面积较大的学校,这种风格很常见。
2楼
第二节 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
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园林绿地构图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把园林物质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有序组合起来,并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使整体协调,取得绿地形式美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也就是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的内容(性质、功能用途)是园林绿地构图形式美的依据,园林绿地建设的材料、空间、时间是构图物质基础。园林绿地的构图不同一般的平面构图,它有自身的特点。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
1、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园林绿地构图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绝不是单纯的平面构图和立面构图。因此,园林绿地构图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自然山水、绿化植物,并以室外空间为主又与室内空间互相渗透的环境创造景观。
2、园林绿地构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园林美是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绘图美、文学美的综合,是以自然美为特征,有了自然美,园林绿地才有生命力,特别是自然式园林更突出自然美。因此,园林绿地常借助各种造型艺术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3、园林绿地构图受时间变化影响。
园林绿地构图的要素如园林植物、山、水等的景观都随时间、季节而变化。春、夏、秋、冬植物景色各有特色,使景观变化无穷。如北京香山公园,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
4、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很强。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日照、气温、湿度、土壤等各不相同,其自然景观也不相同,园林绿地只能因地制宜,随势造景,景因境出。
回复
3楼
(三)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
1、园林绿地构图应先确定主题思想,即意在笔先,还必须与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相统一,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用途确定其设施与形式。
2、要根据工程技术、生物学要求和经济上的可能性进行构图。
3、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各区要各得其所,景色分区要各有特色,化整为零,园中有园,互相提携又要多样统一,即分隔又联系,避免杂乱无章。
4、各园都要有特点、有主题、有主景,要主次分明,主题突出,避免喧宾夺主。
5、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周围景色环境,巧于因借,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避免娇揉造作。
6、要具有诗情画意,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诗和画,把现实风景中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上升为诗情和画境。园林造景,要把这种艺术中的美,把诗性和画境搬回到现实中来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前面提到园林构图的特点及要求,如果想设计出一个比较美观的园林构图,可遵循下列基本规律:
[统一与变化]
[均衡与稳定]
[比例与尺度][比拟联想]
[空间组织]
(一)统一与变化
园林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1、对比与调和
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等)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使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对比,使景观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2、韵律节奏
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就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3、主从与重点
(1)主与从
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布局上看,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要从属主要布局中心,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呼应。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
A、组织轴线: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安排位置: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从而分清主次。
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2)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重点处理不能过多,以免流于繁琐,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
A、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如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道路和广场等。
B、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大片草地、水面部分,在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4、联系与分隔
园林绿地都是由若干功能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或者局部组成,它们之间都存在必要的联系与分隔,一个园林建筑的室内与庭院之间也存在联系与分隔的问题。园林布局中的联系与分隔组织不同材料、局部、体形、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的手段,也是园林布局中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之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
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主要决定于功能使用的要求,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为了取得联系的效果,常在有关的园林景物与空间之间安排一定的轴线和对应的关系,形成互为对景或呼应,利用园林中的树木种植、土丘、道路、台阶、挡土墙、水面、栏杆、桥、花架、廊、建筑门、窗等做为联系与分隔的构件。建筑室内外之间的联系与分隔,常用门、窗、空廊、花架、水、山石等建筑处理,把建筑引入庭院,有时也把室外绿地有意识地引入室内,丰富室内景观。
(2)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
立面景观的联系与分隔,是为了达到立面景观完整的目的。有些园林景物由于使用功能要求不同,形成性格完全不同的部分,容易造成不完整的效果,如在自然的山形下面建造建筑,若不考虑两者之间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往往显得很生硬。
分隔就是因功能或者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若干局部,联系是因功能或艺术若干局部组成一个整体。联系与分隔是求得完美统一的园林布局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图片所示:既是分隔又是联系。
上述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都是园林布局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也是统一与变化在园林布局中各方面的表现。在这些手段中,调和、主从、联系常作为变化中求统一的手段,而对比、重点、分隔则更多地作为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所有这些统一与变化的各种手段,在园林布局中,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必须综合地,而不是孤立地运用上述手段,才能取得统一而又变化的效果。此外,园林布局各部分处理手法的应一致性。
回复
4楼
(二)均衡与稳定
由于园林景物是由一定的体量和不同材料组成的实体,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探讨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是为了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和安全感。稳定是指园林布局的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而言,而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部分与部分的相对关系,例如左与右,前与后的轻重关系等。
1、均衡
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概念,所以除少数动势造景外(如悬崖、峭壁等),一般艺术构图都力求均衡。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1)对称均衡
对称布局是有明确的轴线,在轴线左右完全对称。对称均衡布局常给人庄重严整的感觉,规则式的园林绿地中采用较多,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等,有时在某些园林局部也运用。
对称均衡小至行道树的两侧对称、花坛、雕塑、水池的对称布置,大至整个园林绿地建筑、道路的对称布局。对称均衡布局的景物常常过于呆板而不亲切。
(2)不对称均衡
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组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给 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
2、稳定
园林布局中稳定是指园林建筑、山石和园林植物等上下、大小所呈现的轻重感的关系而言。在园林布局上,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塔和阁等;另外在园林建筑和山石处理上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不同的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在建筑的基部墙面多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来处理,而上层部分采用较光滑或色彩较浅的材料,在土山带石的土丘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而给人以稳定感。
如右二图:六榕塔、假山。
(三)比例与尺度
园林绿地是由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道路场地、园林水体、山、石等组成,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与尺度关系。
比例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园林景物、建筑整体或者它们的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方面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系。)
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
园林的大小差异很大。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很大的园林,其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而苏、杭、广东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建筑、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比拟联想
园林艺术不能直接描写或者刻划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具体形象,运用比拟联想的手法显得更为重要。园林构图中运用比拟联想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概括名山大川的气质,摹拟自然山水风景,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联想到名山大川,天然胜地,若处理得当,使人面对着园林的小山小水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联想,这是以人力巧夺天工的“弄假成真”。
我国园林在摹拟自然山水手法上有独到之处,善于综合运用空间组织、比例尺度、色彩质感、视觉感受等等,使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石有一峰的感觉,使散置的山石有平岗山峦的感觉,使池水有不尽之意,犹如国画“意到笔未到”,给人联相无究。
2、运用植物的姿态、特征,给人以不同的感染,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有“岁寒三友”之称,“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称,在园林绿地中适当运用,增加意境。
3、运用园林建筑、雕塑造型产生的比拟联想。如蘑菇亭、月洞门、水帘洞等。
4、遗址访古产生的联想。
5、风景题名题咏对联匾额、摩崖石刻所产生的比拟联想。题名、题咏、题诗能丰富人们的联想,提高风景游览的艺术效果。
下面四幅景观,你能否联想起什么样的地方和景色?
(五)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空间有室内、室外之分,建筑设计多注意室内空间的组织,建筑群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则多注意室外空间的渗透过渡。
园林绿地空间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艺术构图的规律创造既突出主题,又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其次是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
1、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
(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开朗风景。开敞空间中,视线可延伸到无穷远处,视线平行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2)闭锁空间与闭锁风景
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锁空间,闭锁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闭锁风景,屏障物之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逾大,则闭锁性愈强,反之成角愈小,闭锁性也愈小,这也与游人和景物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闭锁性越强,距离越大,闭锁性越小。闭锁风景,近景感染力强,四周景物,可琳琅满目,但久赏易感闭塞,易觉疲劳。
(3)纵深空间与聚景
在狭长的空间中,如道路、河流、山谷两旁有建筑、密林、山丘等景物阻挡视线,这狭长的空间叫纵深空间,视线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被引导到轴线的端点,这种风景叫聚景。
园林中的空间构图,不要片面强调开朗,也不要片面强调闭锁。同一园林中,既要有开朗的局部,也要有闭锁的局部,开朗与闭锁综合应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两者共存相得益彰。
2、空间展示程序与导游线
风景视线是紧相联系的,要求有戏剧性的安排,音乐般的节奏,既有起景、高潮、结景空间,又有过渡空间,使空间主次分明,开、闭、聚适当,大小尺度相宜。
3、空间的转折
空间转折有急转与缓转之分。在规则式园林空间中常用急转,如在主轴线与副轴线的交点处。在自然式园林空间中常用缓转,缓转有过渡空间,如在室内外空间之间设有空廊、花架之类的过渡。
两空间分隔有虚分与实分。两空间干扰不大,须互通气息者可虚分,如用疏林、空廊、漏窗、水面等。两空间功能不同、动静不同、风格不同宜实分,可用密林、山阜、建筑、实墙来分隔。虚分是缓转,实分是急转。
回复
5楼
第三节 景与造景
[景与景的感受]
[景的观赏]
[造景]
一、景与景的感受
(一)什么是景
“景”即是风景、景致,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为创造加工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的,那样一种供作游息欣赏的空间环境。景的名称多以景的特征来命名、题名、传播,而使景色本身具有更深刻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而闻名天下。桂林山水、黄山云海、断桥残雪等。
(二)景的感受
景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来接受的。大多数的景主要是看,如花港晓月;也有一些景是通过耳听,如“风泉清听”;有一景是闻的,如兰圃;有的是品味的,如龙井品茶。
不同的景引起不同的感受。触景生性、富有诗性画意是我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二、景的观赏
景可供游览观赏,但不同的游览观赏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产生不同的景的感受。
(一)静态观赏与动态观赏
景的观赏可分为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一般园林绿地规划应从动与静两方面要求来考虑,园林绿地平面总图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动态观赏的要求,应该安排一定的风景路线,每一条风景路线的分景安排应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一景又一景,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观赏过程。
静态观赏有时对一些情节特别感兴趣,要进行细部观赏,为了满足这种观赏要求,可以在分景中穿插配置一些能激发人们进行细致鉴赏,具有特殊风格的近景、特写景等,如某些特殊风格的植物、某些碑、亭、假山、窗景等。
(二)观赏点与景物的视距
游人观赏所在位置称为观赏点或视点。观赏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观赏视距适当与否对观赏艺术效果关系很大。
一般大型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3倍,小型景物约为3倍。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如果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则依垂直视距来考虑,如果景物宽度大于高度时,依据宽度、高度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平视静观的情况下,水平视角不超过45o,垂直视角不超过30o为原则。
(三)俯视、仰视、平视的观赏
观景因视点高低不同,可分为平视、仰视、俯视。
三、造景
造景是人工地在园林绿地中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人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规模,因地制宜地运用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地去规划设计。
造景的手法:
(一)主景与配景
园林中景有主景与配景之分。在园林绿地中起到控制作用的景叫“主景”,它是整个园林绿地的核心、重点,往往呈现主要的使用功能或主题,是全园视线控制的焦点。主景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整个园林中的主景,二是园林中由于被园林要素分割的局部空间的主景。配景起衬托作用,可使主景突出,在同一空间范围内,许多位置、角度都可以欣赏主景,而处在主景之中,此空间范围内的一切配景,又成为欣赏的主要对象,所以主景与配景是相得益彰的。
突出主景的方法有:
1、主体升高:主景升高,相对地使视点降低,看主景要仰视,一般可取得以简洁明朗的蓝天远山为背景,使主体的造型、轮廓鲜明地突出。
2、面阳朝向:建筑物朝向,以南为好,其它园林景物也是向南为好,这样各景物显得光亮,富有生气,生动活泼。
3、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主景前方两侧常常进行配置,以强调陪衬主景,对称体形成的对称轴称中轴线,主景总是布置在中轴线的终点。此外也常布置在园林纵横轴线的相交点,或放射轴线的焦点或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
4、动势向心: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四周次要的景色往往具有动势,趋向于一个视线的焦点,主景宜布置在这个焦点上。
5、空间构图的重心: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处。规则式园林构图,主景常居于几何中心,而自然式园林构图,主景常位于自然重心上。
(二)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
景色就空间距离层次而言有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近景是近视范围较小的单独风景;中景是目视所及范围的景致;全景是相应于一定区域范围的总景色;远景是辽阔空间伸向远处的景致,相应于一个较大范围的景色;远景可以作为园林开旷处了望的景色,也可以做为登高处鸟瞰全景的背景。山地远景的轮廓称轮廓景,晨昏和阴天的天际线起伏称为蒙景。合理的安排前景、中景与背景,可以加深景的画面,富有层次感,使人获得深远的感受。
(三)借景
将园内视线所及的园外景色组织到园内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借景要达到“精”和“巧”的要求,使借来的景色同本园空间的气氛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园内园外相互呼应汇成一片。借景能扩大空间,丰富园景,增加变化,按景的距离、时间、角度等,可分为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四)对景与分景
为了创造不同的景观,满足游人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欣赏,园林绿地进行空间组织时,对景与分景是两种常见的手法。
1、对景:位于园林绿地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叫对景。为了观赏对景,要选择最精彩的位置,设置供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做为观赏点。如亭、榭、草地等与景相对。景可以正对,也可以互对,正对是为了达到雄伟、庄严、气魄宏大的效果,在轴线的端点设景点。互对是在园林绿地轴线或风景视线两端点设景点,互成对景,互对景也不一定有非常严格的轴线,可以正对,也可以有所偏离。
2、分景:我国园林含蓄有致,意味深长,忌“一览无余”,要能引人入胜。分景常用于把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景虚虚实实,景色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分景按其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可分为障景和隔景。
(1)障景:在园林绿地中,凡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景物的手法。障景有土障、山障、树障、曲障等。障景是我国造园的特色之一。障景是在较短距离之间才被发现,因而视线受抑制,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障景还能隐蔽不美观或不可取的部分,可障远也可障近,而障本身又可自成一景。
(2)隔景: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手法称为隔景。隔景可以避免各景区的互相干扰,增加园景构图变化,隔断部分视线及游览路线,使空间“小中见大”。隔景的方法和题材很多,如山岗、树丛、植篱、粉墙、漏墙、复廊等。
(五)框景、夹景、漏景、添景
园林绿地构图,立体画面的前景处理方法可分为框景、夹景、漏景和添景。
1、框景: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
2、夹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的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3、漏景: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
4、添景: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它中景、近景过渡时,为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加强远景“景深”的感染力,常做添景处理。添景可用建筑的一角或建筑小品,树木花卉。用树木作添景时,树木体型宜高大,姿态宜优美。
(六)点景: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称为点景手法。我国园林善于抓住每一景点,根据它的性质、用途,结合空间环境的景象和历史,高度概括,常作出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其形式多样,有匾额、对联、石碑、石刻等。
回复
6楼
第四节 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
一、园林地形地貌及其作用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三、园林地形地貌的设计
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
一、园林地形地貌及其作用
(一)园林地形地貌的概念
园林绿地设计中习惯称为“地形”是指测量学中地形的一部分——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也包括河流、湖泊。
(二)园林地形地貌的作用
地形地貌的处理是园林绿地建设的基本工作之一。它们在园林中有如下作用:
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利用不同的地形地貌,设计出不同功能的场所、景观。
2、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利用和改造地形,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建筑的条件。
3、解决排水问题。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一)园林地形和改造应全面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美观”的城市建设的总原则。园林地形的特殊性,还应贯彻:
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2、因地制宜,顺其自然;3、节约;4、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步骤
1、准备工作:1)园林用地及附近的地形图;
2)收集市政建设部门的道路、排水、地上地下管线及与附近主要建筑的关系资料;
3)收集园林用地及附近的水文、地质、土壤、气象等现况和历史有关资料;
4)了解当地施工力量;
5)现场踏勘。
2、设计阶段:1)施工地区等高线设计图(或用标高点进行设计),图纸平面比例采用1:200或1:500,设计等高差为0.25米至1米,图纸上要求表明各项工程平面位置的详细标高。并要表示出该地区的排水方向;
2)土方工程施工图;
3)园路、广场、堆山、挖湖等土方施工项目的施工断面图;
4)土方量估算表;
5)工程预算表;
6)说明书。
三、园林地形地貌的设计
园林地形设计概括为四大方面:
(一)平地
平地是指公园内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这种地形在新型园林中应用较多。为了组织群众进行文体活动及游览风景,便于接纳和疏散群众,公园必须设置一定比例的平地,平地过少就难于满足广大群众的活动要求。
园林中的平地大致有草地、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建筑用地等。
(二)堆山(又叫掇山、迭山)
我国的园林是以风景为骨干的山水园而著称。有了山就有高低起伏的地势,能调节游人的视点,组织空间,造成仰视、平视、俯视的景观,能丰富园林建筑条件和园林植物的栽植条件,并增加游人的活动面积,丰富园林艺术内容。
堆山可以是独山,也可以是群山,一山有一山之形,群山有群山之势。在设计独山或群山时都应注意东西延长的山,要将较大的一面向阳,以利于栽植树木和安排主景,尤其是临水的一面应该是山的阳面。
(三)理水
我国古典园林当中,山水是密不分的,迭山必须顾及理水,有了山还只是静止的景物,山有水才活,有了水能使景物生动起来,能打破空间的闭锁,还能产生倒影。水景能调 节气温,吸收灰尘,还可用于灌溉和消防,还能进行各种水上运动及养鱼种藕等。
水景按静动状态可分为:
动水:河流、溪涧、瀑布、喷泉、壁泉等;静水:水池、湖沼等。
水景按自然和规则程度可分为:
自然式水景:河流、湖泊、池沼、泉源、溪涧、涌泉、瀑布等;规则式水景:规则式水池、喷泉、壁泉等。
水景中还包括岛、水景附近的道路。岛可分山岛、平岛、池岛;水景附近的道路可分为沿水道路、越水道路(桥、堤)。
(四)叠石
1、选石
石有其天然轮廓造型,质地粗实而纯净,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空间联系的一种美好的中间介质。叠石是我国园林中传统的艺术之一,有“无园不石”之说。
我国选石有六要素:质、色、纹、面、体、姿。
2、理石的方式与手法
园林中利用岩石构成景物的方式称为理石。可分三类。
(1)点石成景:有单点、聚点和散点。
(2)整体构景:用多块岩石堆叠成一座立体结构的形体。
“二宜”:造型宜有朴素自然之趣,不矫揉造作,卖弄技巧;手法宜简洁,不要过于繁琐。
“四不可”:石不可杂;纹不可乱;块不可匀;缝不可多。
“六忌”:忌似香炉蜡烛;忌似笔架花瓶;忌似刀山剑树;忌似铜墙铁壁;忌似城郭堡垒;忌似鼠穴蚁蛭。
“十大手法”:挑、飘、透、跨、连、悬、垂、斗、卡、剑。
(3)配合工程设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可用作亭、台、楼、阁、廊、墙等的基础与台阶,山间小桥、石池曲桥的桥基及配置于桥身前后,与周围环境协调。 3、山石在园林中的配合应用
(1)山石与植物的结合自成山石小景;
(2)山石与水景结合;
(3)山石与建筑、道路结合。
回复
7楼
第五节 园林建筑及设施在园林中的设计原则
园林建筑是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种类很多,有的是使用功能上不可缺少的,像构筑物道路、桥梁、驳岸、挡土墙、水电煤气设施等;也有为游人服务所必须的,如大门、茶室、小卖部、灯、厕所和椅凳、指路牌、垃圾箱等;还有为游人休息观赏用的建筑,如亭、廊、水榭、花架以及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传统的形式,如舫、榭、厅、堂、楼、阁、殿、馆、轩、搭等。
[亭]
[廊]
[入口]
[花架]
[园桥]
[园路][桌、椅]
[栏杆]
[厕所]
[其它建筑]
一、亭
亭是供游人休息、赏景的地方,又是园中一景,一般四面透空,多数为斜屋面。
(一)园亭的位置选择
园亭选择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亭是供人游息的,要能遮阳避雨,要有良好的观赏条件,因此,亭要建在观赏风景的地方;二、亭建成后,又成为园林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亭的设计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且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造亭的位置可以是山地、水边、平地等。
(二)亭的设计要求
每个亭都应有特点,不能千篇一律,观此知彼。一般亭只是休息、点景用,体量上不论平面、立体都不宜过大过高,而宜小巧玲珑。一般亭子,直径3.5-4米,小的3米,大的出不宜超过5米。亭的色彩,要根据风俗、气候与爱好,如南方多用黑褐较暗的色彩,北方多用鲜艳色彩。在建筑物不多的园林中以淡雅色调较好。
(三)亭的平面、立面设计
亭的平面,单体的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角形、长六角形、正八角形、圆形、扇形、梅花形、十字形等,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的周边。组合的有双方形、双圆形、双六角形或三座组合,五座组合的,也有与其它建筑在一起的半面亭。平面的布局,一种是终点式的一个入口,一种是穿过式的二个入口。亭的立面,可以按柱高和面阔的比例来确定。方亭柱高等于面阔的8/10;六角亭等于15/10;八角亭等于16/10或稍低于此数。中国园林亭子常用的屋顶形式以攒尖(四角、六角、八角、圆形)为主,其次多为卷棚歇山式及平顶,并有单檐和重檐之分。此外,从位置分山亭、半山亭、沿水亭、靠山亭、廊亭、路亭、桥亭、碑亭。
二、廊
(一)廊的作用
廊是建筑物前后的出廊,是室内处过渡的空间,是连接建筑之间的有顶建筑物。可供人在内行走,起导游作用,也可停留休息赏景,廊同时也是划分空间,组成景区的重要手段,本身也可成为园中之景。现在廊一是作为公园中长形的休息、赏景的建筑,二是和亭台楼阁组成建筑群的一部分。在功能上除了休息、赏景、遮阳、避雨、导游、组织划分空间之外,还常设有宣传、小卖、摄影内容。
(二)廊的形式
A. 廊按断面形式分有五种
1、双面画廊:无柱无墙;2、单面半廊:一面开敞,一面沿墙设各式漏窗门洞;3、暖廊:北方有此种,在廊柱间装花格窗扇;4、复廊:廊中设有漏窗墙,两面都可通行;5、层廊:常用于地形变化之处,连系上层建筑,古典园林也常以假山通道作上下连系。
B. 廊按位置分:爬山廊、廊桥、堤廊。
C. 廊按平面分:直廊、曲廊、围廊。
(三)廊的设计
1、从总体上应自由开朗的平面布局,活泼多变的体型 ,易于表达园林建筑的气氛和性格,使人感到新颖、舒畅。
2、廊是长形观景建筑物,因此考虑游览路线上的动观效果,成为主要因素,是廊设计成败关键。廊的各种组成,墙、门、洞等是根据廊外的各种自然景观,通过廊内游览观赏路线来布置安排的,以形成廊的对景、框景,空间的动与静、延伸与穿插,道路的曲折迂回。
3、廊从空间上分析,可以讲是“间”的重复,要充分注意这种特点,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形成韵律、产生美感。
4、廊从立面上,突出表现了“虚实”的对比为化,从总体上说是以虚为主,这主要还是功能上的要求,廊作为休息赏景建筑,需要开阔的视野。廊又是景色的一部分,需要和自然空间互相延伸 ,融化于自然环境中。
[小资料]世界最长的长廊是我国北京颐和园的长廊(728米)。
三、出入口
园林出入口常有主要、次要及专用三种。主要入口即大门、正门,是多数游人出入的地方,门内外应留有足够的缓冲场地,以集散人流,表现出大门的面貌。
园林大门的设计除了要求管理方便,入园合乎顺序外,还要形象明确,特点突出,使人易寻找,给人印象深刻。大门形式可分对称与不对称二种,从形式和习惯上考虑,对称的形式构图严谨,根据气候变化,可调节使用,过去园林大门多用对称形式。不对称的形式活泼美观,易于开成特点,可避免因构图形式产生的不利和浪费,中小公园和植物园常采用。
四、花架
花架是园林中以绿化材料作顶的廊(短的绿廊称为花架),可以供人歇足、赏景,在园林布景中如长廊,可以划分、组织空间,又可创造为攀援植物生长的生物学条件。
设计花架,必须对配置植物有所了解,以便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条件,同时要尽可能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来配置花架。花架不宜太高,不宜过粗,不宜过繁,不宜过短,要做到轻巧、花纹简单。花架高度一般从顶到地为2.5-2.8米,长度一般为3-4米。
花架的类型和设置地点,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地形高低前后起伏错落变化,花架随之变化;
2、角隅花架,着重于扩大空间感;
3、环绕花坛、水池、湖石为中心的单挑花架;
4、花甬道、花廊;
5、供攀援用的花架、花墙;
6、和亭、廊、大门、展览馆、小卖部等结合使用的花架;
7、水边花架。
五、园桥
园林绿地中的桥梁,不仅可以联系交通跨越河道,组织导游,而且分隔水面,一座造型美观的园桥,也往往直接影响园林布局的艺术效果。
园桥的分类,按建筑材料分有石桥、木桥、钢筋混凝土桥。按结构来分,有梁式与拱式,单跨与多跨,其中拱桥又有单曲与双曲拱桥。按建筑形式分有类似拱桥作用的点式桥(汀步),有贴近水面的平桥,起伏带孔的拱桥,曲折变化的曲桥,在古典园林中还可见到桥上架屋的亭桥与廊桥等。
六、园路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一项重要设施,它的质量好坏,对游人的游览情绪和绿地清洁的维护,有很大的影响。
(一)园路的作用
1、导向;2、欣赏作用;3、为管理生产和交通服务。
(二)设计要求
1、平面设计
(1)道路的宽度:车行道以车宽计算,人行道以人肩宽计算。单行车道不得小于3.5米,双行车道不得小于5.5-6.5米,单人行道可0.8-1.0米,三人游步道可以2-2.5米。
(2)转弯半径,曲线加宽:一般小车转弯半径至少6米,大卡车最少半径为9米。
(3)自然式园林中的园路:拐弯曲线不能完全相等,连续弯不要太多,道路交叉口不要距离在20米以内,分叉角度不要太小。
2、竖向设计
(1)要求在保证路基稳定情况下,尽量利用原有地形以减少土方量,园内外道路要有良好衔接。能排除地面水。
(2)应有3-8%的纵坡,1.5-3.5%的横坡。
(3)游步道超过12o(20%)时为了便于行走,可设台阶,台阶不宜连续使用过多,如地形允许,经过一二十级有一段平坦道路,使游人恢复疲劳和有喘息的机会。台阶宽度应与路面相同,每级增高12-17厘米,踏步宽30-38厘米。
(4)道路超高:道路转弯时为平衡车辆离心力,须把外侧加高,一般情况不超过4%。
(三)道路的种类及优缺点
1、水泥混凝土路面:
2、泥结碎石浇柏油路:
3、石板路:
4、预制水泥板路:
5、卵石路:
6、砖铺路面:
7、级配砂石、双渣、三渣路:
七、园林的桌、椅、凳
园椅、园凳、园桌是为游人歇足、赏景、游乐所用的,经常布置在小路边、池塘边、树荫下、建筑物附近等。要求风景好,可安静休息,夏能遮荫,冬能避风。
园椅、园凳、园桌的设计要求,概括说是坐靠舒适,造型美观,构造简单,使用牢固。色彩风格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高度一般在30-45厘米。
八、园林栏杆
栏杆在绿地中起隔离作用,同时又使 绿地边缘整齐,图案也有装饰意义,因此处理好隔离和美化的关系,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栏杆的设计,要求美观大方,节约材料,牢固易制,能防坐防爬。
栏杆在绿地中不宜普遍设置,尤其小块绿地中,要在高度上多加注意,在能不设置的地方尽量不设,如浅水池、平桥、小路两侧、山坡等,尤其堆叠假山后再置栏杆,形同虚设。能用自然的方法隔离空间时,少用栏杆,如用绿篱、水面、地形变化、山石等隔离。
九、厕所
厕所是公共场所应配备的设施。应合理分布,在选址上避开主要风景线或轴线、对景等位置,离主要游览线一定距离,设置路标,指示要明确,以方便游人寻找。厕所外观应以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可巧妙借用周围自然景物掩蔽和装点。学校的厕所还应考虑能否满足大量学生在课间时间使用。
十、其它建筑
1、榭:榭在现代园林中应用极为广泛,以水榭居多,临水建筑,用平台深入水面,以提供身临水面之上的开阔视野。
2、舫:也称旱船,下部船体用石制成,上部船舱为木结构,外形象船。如颐和园的石舫。
3、厅堂:古时会客、治事、礼祭的建筑。一般坐北向南,体型高大,居园林中的重要位置,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常与廊、亭、楼、阁结合。
4、楼阁:与堂相似,但比堂高出一层,阁的四周都要开窗,造型较轻巧的建筑物。楼阁在园林中作用是赏景和控制风景视线,它常成为全园艺术构图的中心,成为该园的标志。如颐和园的佛香阁。
5、轩和台:都是建于高旷的部位,能登临远眺风景。
回复
8楼
好书!!!!!!!有压缩版就更好啦!!!!!嘿嘿.......
回复
9楼
都是在网上找呢
拿来大家看看嘛!
回复
10楼
好书好书
回复
11楼
谢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