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建筑的风采
braveman8856
2006年10月12日 10:44:09
只看楼主

如同活细胞的另类建筑 图1:新建筑的外表,正面的凸起是会议场所,直接与里面的实验室相连。 据《生活科学》网8月10日报道,我国成都 预定在未来三年内建设一座细胞型大厦——纳米生物医学与膜生物研究院。新建筑将包括17万平方英尺的实验室和会议室,旨在建立一个外表像活细胞似的大楼,把各种形式的细胞组成打造在研究所内。 此建筑由前马萨诸塞州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曾上过生物课的斯隆-库尔波为主设计的,充分体现了建筑与生物结构的相似性。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中心副主任张苏光说:“经过数亿年的分子筛选和进化,自然有着丰富的、宏伟的、复杂和精细的分子和细胞结构。”

如同活细胞的另类建筑

图1:新建筑的外表,正面的凸起是会议场所,直接与里面的实验室相连。
据《生活科学》网8月10日报道,我国成都 预定在未来三年内建设一座细胞型大厦——纳米生物医学与膜生物研究院。新建筑将包括17万平方英尺的实验室和会议室,旨在建立一个外表像活细胞似的大楼,把各种形式的细胞组成打造在研究所内。
此建筑由前马萨诸塞州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曾上过生物课的斯隆-库尔波为主设计的,充分体现了建筑与生物结构的相似性。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中心副主任张苏光说:“经过数亿年的分子筛选和进化,自然有着丰富的、宏伟的、复杂和精细的分子和细胞结构。”

图2:新建筑中心的天井,上面的桥代表X和Y染色体。
经过一番探讨,两人开始想着设计一所以生命最小结构单位——细胞为样本的建筑。一年后,库尔波有一机会成为了我国这一新研究所的设计顾问,开始为此大楼打造一个生物主题概念,活细胞大楼就这样诞生了。据张介绍,此细胞型大楼最初是受优雅折叠的蛋白质结构和其它简单漂亮的结构主题的启发而设计的。
师徒三人在研究细胞结构的同时,设计出了此大楼的草图和模型。库尔波说:“我们边看蛋白质、细胞膜和细胞器官的图像,边画设计图。”
此预算资金1200万美元的6层楼高的建筑,其整个表面都有凸窗,就像细胞膜的蛋白质一样,它们突出表面,像一个个小土豆。

图3:新建筑的花园,有线粒体和内吞体样子的水池。
此建筑还将有晶体形的演讲厅,顶上还有晶体衍射图。生物学家定型蛋白质,用X射线透视它们,以观察散射图样,达到研究蛋白质形状的目的。
菲利浦-夏普教授看了此建筑的设计图后表示,此建筑非常有趣,总想它像是在细胞内工作似的。

1160621049083.jpg


1160621049158.gif

免费打赏
braveman8856
2006年10月12日 10:44:56
2楼
另类建筑的风采
回复
braveman8856
2006年10月12日 10:45:23
3楼
另类建筑的风采
回复
braveman8856
2006年10月12日 10:48:25
4楼
关于一些另类建筑-歌特建筑~~~


歌特式建筑中世纪欧洲在12至15世纪达到鼎盛,其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通常被称为“哥特式”风格。它乃“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英汉字典中Gothic的解释如下:(a)1歌特人的;歌特语的。2(建)歌特式的。3中世纪的;野蛮的,粗野的。4(印)歌特体的;(英)黑体的。5歌特式小说体的(以恐怖,凄凉,衰败为特征)。(n)1歌特语2歌特式建筑,尖拱式建筑。Gothic(歌特)的命名是从德国的“Goth”部落由来的,Goth人入侵了意大利并推翻了罗马帝国。
在15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介于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中世纪。因为意大利记恨Goth人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始终对中世纪带有着否定的术语,他们称这一时期为“Gothic”。意味着野蛮和粗野。
当然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双面性,无可否认,中世纪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杰出的艺术作品。这时期的建筑技术上有了突破式的改进,产生了像巴黎圣母院(NOTRE-DAME)这样的歌特式教堂建筑艺术。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杰作能够一下子把人的灵魂带入到透彻心肺的谦卑和深沉悲切的忏悔之中。
12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北部最先出现哥特式建筑。
巴黎之北的圣丹尼修道院院长苏热尔在1140至1144年组织了其修院教堂唱诗坛的重建工作,他率先提出教堂建筑要表现光、高、数这三个理想。“光”代表上帝对人的光照、引领、启示与慈爱;“高”体现出人希望通过忏悔,使灵魂摆脱世俗的污秽和罪恶向天国飞升的强烈愿望;“数”表明中世纪经院主义神学所推崇的理性主义精神。建筑师按此要求而试探在建堂中采用向高处延伸,增大窗户和改变比例的方法,其体现出的建筑风格乃哥特式艺术之首创。从此,这一风格在欧洲各地得到广泛采用。
哥特风格的建筑的特征,是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的尖塔、刻有想像的怪物,其局部装饰均富有强大的表现力,这种形式在这一时代的教会建筑中占有统治地位。哥特建筑的结构体系是把罗马教堂的十字交*拱、骨架券以及从7世纪阿拉伯人所用的尖顶券加以发展而来,并成熟地应用了飞扶壁。它把罗马建筑中支承拱顶重量的坚实厚壁(罗马时代都在60厘米以上)极巧妙地运用垂直于屋顶的构柱、飞扶壁、尖券以及肋料拱共同承担,从而大大减小了墙垣的厚度,并又赋予极精美的艺术处理。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结构体系,它把古罗马的结构体系中不够完善的地方,都改进了,罗马结构体系中存在的难题,都解决了。
在英国,法国建筑师威廉于1174年开始按哥特式风格设计坎特伯雷大教堂。体现同一风格的英国教堂还有建于1220年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CONSTABLE, John,建于1245年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英国建筑师创造了“垂直式”风格,以加强哥特式教堂垂直上升,高耸入云的效果。
在法国,哥特式建筑得到普遍的推崇和好评。
当时巴黎已取代罗马而成为中世纪天主教世界的中心,而天主教信仰的虔敬气氛,教会权力的至高无上,以及中世纪经院哲学所强调的通过理智的探索,通过复杂而精微的思考去得到天主的感召等因素,都在高大、明快、奢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神学意境和审美情趣中得以表述和体现,所以这种艺术风格深受法国人的青睐。
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成熟标志乃是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此外,1215年重建的夏特大教堂、建于1220年的亚眠大教堂、建于1225年的兰斯大教堂都是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典范。
法国人在其建筑艺术中创造了由三层同心圆组成的圆花窗和“火焰式”窗饰,这样,当外界的光线从玻璃窗花中透入时,能使教堂内闪烁绚丽夺目,飘忽不定的神秘光彩。而其创立的教堂尖塔上之透雕棱饰,则更加丰富了哥特式建筑宏伟华丽,优雅飘逸之姿。
这种风格也曾影响到1386年兴建的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它的一簇簇高高耸立的尖塔和两边的支撑拱架好似象牙雕刻而成,精美无比。米兰主教教堂 (Piazza del Duomo) 米兰市中心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世界最华丽的教堂之一,规模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米兰的象征,被马克吐温称赞为“大理石的诗”。1386年开始兴建,各国工程师纷纷设计方案,1500年最后完工。虽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教堂建成后,内部又陆续增建了不少附属物,直到19世纪末才最后定型。教堂大门内的日晷是1786年建造的,阳光自堂顶射入时,随着地球的旋转,阳光的移动,一年四季均可准确指出每天的中午时刻。
德国哥特式建筑起步较晚,其中最为壮观的乃是始建于1248年的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始建于公元1248年,完成于公元1322年。正面有高达160米的两座塔楼,显得庄严神圣。科隆大教堂具有后哥特式所特有的非常丰富而精致的建筑装饰。在建筑物所有的细部上都覆盖着有流动感的石造透空花纹。德国哥特式教堂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高塔建筑产生出强烈的飞腾升华,超脱尘世的效果,使人叹为观止。
歌特式教堂高耸入云的尖顶、充满怪诞和夸张特点的巨大肋拱、五光十色的花窗玻璃,甚至每一块石头、每一个精雕细镂的局部都在宣扬着基督教的彼岸精神和灵性思想。
回复
braveman8856
2006年10月12日 10:50:34
5楼
愤青托马斯•梅恩:主流认可的建筑设计另类
  2005年度普里茨克建筑奖3月20日揭晓,被《纽约时报》称为坏男孩建筑师的托马斯•梅恩获此殊荣,成为14年来首次夺得这一桂冠的美国人,也是该奖27年历史上获奖的第八位美国建筑师。他早年创立的大胆的建筑风格终于得到肯定。
  意外的荣誉


  61岁的梅恩能在普利兹克奖中拔得头筹主要是因为他创立了一种非常大胆的建筑风格,通过棱角分明的线条和一种未完成的、开放式的感受反映了南加州独特的、甚至是无可追溯的文化。 评委在评语中写道:梅恩是狂热的60年代的产物,他把反叛精神和要求变革的热切愿望融汇到作品中,这种效果时至今日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梅恩对获奖也感到意外,他说:“我一辈子都被人告之自己是个局外人,却又因为这一点获得了殊荣。”
  1968年从南加州大学毕业后,梅恩开始到加州工艺大学教书,并开始从事城市规划工作,他的教师生涯与建筑生涯几乎同时开始。1972年,与加州工艺大学解聘后,梅恩同与麦克•罗汤第(Michael Rotondi)和埃里克欧文莫斯(Eric Owen Moss)等几名年轻建筑师一起建立了风格前卫的南加州建筑学院(South Califoni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简称SCI-ARC),初建成时只有6名老师和40多名学生。同年,他因设计了儿子所在的学校开始出名,并同麦克•罗汤第合伙成立了莫弗西斯(Morphosis,意为结构形态派)建筑事务所。1978年,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
  但他多年来一直坚持非正统建筑设计,为此失去了许多商业机会,更因为常与客户发生冲突得到了“愤怒青年”之称。20年来,梅恩只有为一些不太知名的房屋、餐馆、办公楼以及少数的几个国外工程进行设计,直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真正引起公众关注。
  普利兹克奖被认为是他多年来坚持自己设计理念的最好回报。他说:“我所有本质都在于试图做我所信奉的东西,我并不清楚该如何在私人和公众世界这两个概念之间作出妥协。”
  梅恩与盖里
  在弗兰克•盖里引领的解放作品运动中,梅恩可以算是将盖里风格表现得最有力的建筑师。在Morphosis早期试验作品中所采用的轻骨架构造、对形式感的兴趣、拼贴与片段破碎的构图,都是直接借自盖里的手法。当盖里的创造手法将梅恩引向将无法简化的对象进行相加组合后,梅恩开始在建筑形式上追逐复杂感。梅恩在南加州建筑学院任教时,那里的师资几乎是以盖里为代表的加州“圣莫尼卡学派”中青年明星建筑师的大集合。梅恩现在已改在加州大学任教,SCI-ARC的风格仍在延续。
  二人曾先后被媒体评价为“坏男孩”建筑师,早期发展过程亦有相似之处,都曾因不得志而只能从一些小个案的设计中寻求平衡;都曾因建筑经费不足寻求造价低廉的材料,并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都在洛杉矶声名鹊起并在作品中带出了洛城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爆炸行发展;跌宕起伏后也都得到了普利兹克奖的肯定。
  盖里将梅恩称为一名真正坚持原创的建筑师,他说梅恩并非仅仅一个反叛的典型,一直在拓展自己的空间和建筑语言。
  公共项目代言人
  近年来梅恩屡次被选中设计美国大型公共设施。2004年6月他击败包括扎哈•哈迪德在内的四位建筑师,被挑选设计纽约皇后区的奥运村项目;10月他设计的洛杉矶卡尔特兰区7号办公楼正式开放,梅恩将它设计为一个“L”型,建筑外层装配了可拆卸铝板,运用了不少节能技术,被美国能源和环保建筑项目(LEED)授予白银级认证;现在他手中来自政府部门的设计定单还包括阿拉斯加州政府大楼、美国海洋气象局卫星操作中心等等。梅恩称他要将卫星操作中心打造称一个高科技景观产品,为此他设计了一艘巨大的“飞船”,要让这座建筑不但可以在地平线上看到,在空中也能观赏到它的独特,预计年内即可开放。
  但阿拉斯加州政府大楼的设计可能会遭遇小小的麻烦。梅恩的设计中包含了穹顶,穹顶所在的圆型大厅的内墙刻着阿拉斯加州宪法。大厅内部采用自然照明,能远眺朱诺山的顶峰,梅恩打算在建筑中体现阿拉斯加的自然风光和广阔的土地。然而当地居民却不喜欢他的未来派风格,在当地报纸和阿拉斯加政府网站上,有人说州政府大厦不应该“是一座科幻展览大厅”,也有人把他精心设计的穹顶戏称为鸡蛋。
  或许政府部门的肯定对梅恩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有了足够的预算,令他在免于费力令作品与金钱抗争的同时亦能延续自己的风格。但他仍然要为向客户妥协而苦恼。他曾说过,即使是最能发挥他风格的作品,也只有不超过75%的部分完成了他设计之初的理想,只是近年来他已平静许多,能够把“妥协”看成是不可避免的限制。
  梅恩在1995年曾为中国台湾日月光集团设计了其在台北的访客中心,这是他在与罗汤第分道扬镳后的第一个独立作品,尝试了一些莫弗西斯不曾使用过的手法和材料,被看称创新之作。他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无作品,据透露很快他就会与上海巨人集团合作设计,包括会所、总部大楼、培训中心和小型酒店。
  资讯:
  普利兹克建筑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Prize),以曾经创立凯悦连锁饭店的普利兹克家族命名,与新闻界的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发音相近,名气和意义与后者相当,号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普利兹克家族以乐于资助教育、社会福利、科学、药物和文化活动等公益事业闻名,集团总部在芝加哥。2004年为庆祝芝加哥千年公园落成,弗兰克•盖里建造了一座音乐厅,以普利兹克奖的创始人杰伊•普利兹克命名,成为今年的颁奖场所,盖里本人也已确定出席今年5月31日举办的颁奖典礼。每年大约有来自47个国家的500多名建筑师被提名,据说今年也有几位中国建筑师入选,但名单保密。
自1979年由凯悦基金会成立以来,普利兹克奖一直被认为是建筑界最重要的奖项。后现代主义大师、1月底辞世的菲利普•约翰逊是第一位荣获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贝聿铭、弗兰克•盖里、安藤忠雄、诺尔曼•福斯特、雷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等主流或非主流建筑师都得到过普利兹克奖的青睐。
作为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并不“论功行赏”,换言之评委会不十分重视单个作品,只在给予建筑师荣誉的同时索取其最天才的创造和最不懈的努力,并力图引导建筑的发展潮流,鼓励建筑师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得奖者的事业大多因此达到巅峰,另类者亦随后为主流所接纳
回复
braveman8856
2006年10月12日 10:53:22
6楼
另类建筑的风采
回复
braveman8856
2006年10月12日 10:54:12
7楼
要多多顶
回复
braveman8856
2006年10月12日 11:03:57
8楼
另类建筑的风采
回复
braveman
2006年10月12日 11:24:51
9楼
好奇怪你的名字和我的很相似
来了就要顶下
回复
萝卜花园
2006年10月12日 21:01:49
10楼
闪烁的画面很精彩!独特的建筑风格更精彩!支持!
回复
zhangbiaoguihua
2006年10月17日 16:41:15
11楼
hao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