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关于注册结构工程师备考的好文章
sundragon
sundragon Lv.12
2004年02月23日 15:26:03
只看楼主

转贴关于注册结构工程师备考的好文章,希望对考设备有借鉴意义刚进入2004年、已有不少工程师来电询问或要求报名参加今年的结构工程师注册考试“考前辅导班”。事实上、今年的培训工作目前尚处于备课、策划和各方协调的阶段,离开报名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大家不必着急。目前来联系的一些工程师对我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并不太了解的,仅仅是‘道听途说’、根据一些‘片言只语’就来联系。虽然,这几年我曾帮助过相当多工程师通过了注册考试、但还有一些工程师接受我的培训后并未通过考试。就是说我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对每一学员均是有效的,有一个‘教’和‘学’之间相互是否能够适应的问题、这是我所关心的。因为来京参加培训的费用是很高的,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支出交通、住宿、伙食等费用,北京的费用标准又比外地高,所以不能盲目象追赶时尚似的赶来北京听课。如果通过培训能获得考试成功、确是一件好事;如考试失败、则代价不低。为了减少盲目性,有来京听我辅导意向的工程师、首先要做的事是好好评估一下来京学习是否有效的问题。为了让工程师能清楚地了解我是如何进行教学,我对来听课的学员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听课学员应该准备好那些条件,以及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的工程师不应该来京以避免白花冤枉钱等问题,我特写本文、请有兴趣来听课的工程师仔细阅读如果感到我的教学方法符合您的培训需求,则请于3月份后参加网上举办的‘水平摸底测试’,从通过测试的结果来对本人的业务状况作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自已条件的‘培训班’。只有经这样理性的考虑后您作出的选择才是最佳的。

转贴关于注册结构工程师备考的好文章,希望对考设备有借鉴意义


刚进入2004年、已有不少工程师来电询问或要求报名参加今年的结构工程师注册考试“考前辅导班”。事实上、今年的培训工作目前尚处于备课、策划和各方协调的阶段,离开报名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大家不必着急。目前来联系的一些工程师对我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并不太了解的,仅仅是‘道听途说’、根据一些‘片言只语’就来联系。虽然,这几年我曾帮助过相当多工程师通过了注册考试、但还有一些工程师接受我的培训后并未通过考试。就是说我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对每一学员均是有效的,有一个‘教’和‘学’之间相互是否能够适应的问题、这是我所关心的。因为来京参加培训的费用是很高的,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支出交通、住宿、伙食等费用,北京的费用标准又比外地高,所以不能盲目象追赶时尚似的赶来北京听课。如果通过培训能获得考试成功、确是一件好事;如考试失败、则代价不低。为了减少盲目性,有来京听我辅导意向的工程师、首先要做的事是好好评估一下来京学习是否有效的问题。为了让工程师能清楚地了解我是如何进行教学,我对来听课的学员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听课学员应该准备好那些条件,以及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的工程师不应该来京以避免白花冤枉钱等问题,我特写本文、请有兴趣来听课的工程师仔细阅读如果感到我的教学方法符合您的培训需求,则请于3月份后参加网上举办的‘水平摸底测试’,从通过测试的结果来对本人的业务状况作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自已条件的‘培训班’。只有经这样理性的考虑后您作出的选择才是最佳的。


免费打赏
sundragon
2004年02月23日 15:27:05
2楼
虽然采用以‘选择题’命题方式进行注册考试已经实施了三年,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考生不能适应这种考试的要求。从2003年的考试可以看到其突出的表现是:多数考生不仅无能力按时完成所需做的考题、并且有些已作的考题并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这二种失误综合起来导致考试失利。观察考试的内容明显可以看到近期考题的‘难度’远远高于早期。当前只有约10%的考生才能挤进注册行列,这样苛刻的控制比例使得今天的注册考试事实上已经成为‘选优竞赛’。由于注册考试已经进行多年、已有足够数量的‘注册工程师’能满足设计市场上对人才资源的需求,当前注册考试及格率的控制值实际上就是这种市场需求的直接反映,这不是人的主观意识所决定的,这样的考试‘难度’如在今后的注册考试中继续执行是可以理解的。正因已有足够数量的‘注册工程师’,所以今天尚未注册的工程师已经很难独立承接设计任务,为了解决‘有饭吃’这个基本问题,必须冲破注册这个‘瓶颈’。对他们来说取得注册资格是在“为生存而奋斗”,亦是个‘为长久计议’的大事。所以在2004年不仅有刚通过‘基础考试’的工程师要进入‘专业考试’的行列,还有相当数量过去考试失利的工程师还要继续参加考试,所以竞争还是十分剧烈的。

如何帮助考生适应这种考试的要求、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应该承担的任务。由于至今还没有看到现成的有效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步摸索,不断总结成功的做法,把点点滴滴的经验积累起来,还要找出一些不符合考试要求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进行必要调整。以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能找出一套合适的实用的教学方法。我就是根据这种理念来对2003年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并在此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在2004年如何把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使及格率能更上一层楼。



一、对‘试卷’内容的分析

我专业从事注册考试的考前辅导工作已进入了第八个年头,应该说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2001年命题方式发生改变,由‘作业题’改为‘选择题’,考试的命题规律有所变化,以前积累的经验用于今天也并不完全有效。必须重新认识命题的规律,使得今后的教学内容在‘有的放矢’方面做得更好、为整个教学工作能达到‘恰到好处’打好基础。所以每年考试完成后我总是认真分析试卷、根据新的认识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在这三年中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下述思路来进行的:

2001年还是按过去‘作业题’的考试规律来进行教学,仅用七天时间进行教学活动,讲授内容不能适应考题‘量大面广’这个基本特点的需求。幸亏还出了五套‘模拟试卷’供学员考前练习用,才弥补了讲课内容偏窄的弱点。

2002年的教学内容上已经按‘量大面广’这个特点来安排,基本上已能适应‘选择题’考试的特点。教学方式是‘以听为主’,14天的教学时间全部用于听讲,没有在提高学员的手算解题能力上进行专门的严格训练,仅是作些常规的安排。学习结束后学员是否继续进行作业练习未作规定,但考后发现‘既听又练’的学员及格率高、‘只听不练’的及格率低。

2003年采用‘听练并重’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除继续做到‘量大面广’外、还将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加以强调(这些重点内容是过去‘作业题’考试时总结出来的)。 在‘慢班’的教学中对每门课实行‘模拟考试’并进行讲评,22天的教学时间中有1/3时间用于训练手算解题能力。

从上述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的教学工作是在摸索中前进。虽然每年均在改进、但至今还觉得尚不能说已经满意地掌握了教学规律,所以2003年的考试结束后,我再一次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2003年是第三年采用‘选择题’命题的考试,至今我已积累了八份试卷(三年的‘—级’、‘二级’试卷,再加上中、外二份样题),已有条件进行全面分析,所以这次我将这批资料重新进行研究,收益颇多。总的印象是:三年来我的教学工作是一个逐步摆脱‘作业题’考试的影响、渐渐符合‘选择题’考试特点的演变过程。现在再回头看,教学的内容和安排总体上是恰当的,但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回复
sundragon
2004年02月23日 15:29:11
3楼
通过8年的教学实践,事实上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和有效的“教学体系”。上面所介绍的四个观点就是这“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其中除‘网上模拟训练’这一教学活动是今年第一次实施外,其他环节的教学内容均已是相当成熟了。今年是完整地按这套“教学体系”来开展辅导工作,通过实施我将进一寻找提高、改进之处。其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员投入最少的资源而取得最好的效果,为工程师取得‘一战成功’创造条件。

虽然我已形成了一套完整和有效的“教学体系”。但还应该明确指出我的“教学体系”并不是对每一个学员均是有效的。因为考试失利并不完全是一个业务问题。避开因工作太忙,复习阶段受到干扰太多而引起无法正常学习这一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我的能力所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①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神经衰弱等。有时在考场内因头痛、头晕以致无法思考。

②心理问题,‘恐考症’的出现是客观存在。

③不良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如出现计算失误,答题卡填错等。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由于上述原因而导致失败的比例是不低的。我曾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是将近有1/5之多。

再有一个难题是大龄考生问题。他们中许多人的问题不是因业务水平不行、技术能力不够而达不到注册工程师的要求。主要问题是不能适应目前的考试方法,我想如果采用口试答辩的方法可能会更正确地识别出他们的真实水平。2003年我曾细致地观察过这些工程师的答题情况。我对他们的认识是:

①思想反映迟钝、答题运算速度太慢,即使能准确回答问题、亦不太可能按时完成全部答题任务。

②总的解题思路、答题步骤是清楚的,就是对一些非常琐碎的‘系数’,不是忘掉就是用错。《规范》的特点是将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简化的主要手段是采用了各式各样的‘系数’。这些‘系数’是考题中的‘陷阱’大户、亦是设置‘诱答’的主要手段。所以我在讲课中是非常重视讲述如何准确选用各式各样的‘系数’的。众多的‘系数’是要记住的。然而年龄大的记忆力低是一个生理现象,在‘系数’问题上‘丢三拉四’、‘张冠李戴’己是无法避免。当他们用错‘系数’、误将‘诱答’作为‘正答’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做错题了。就是这些‘系数’成为他们屡试屡败的致命弱点。当得知考分后、还不能判断出自已因为那些问题出错而导致失利。十分茫然、不知今后应向那个方向努力来改变现状。

③心理上的压力、思想上的悲观,染上了严重的‘恐考症’。

大龄考生参加注册考试所遇到的困难我是深有体味的,上个世纪我以60岁的高龄参加了‘国家注册审核员’的考试,就是这种思维反映速度慢、记忆力差、心理压力大所带来的矛盾至今还历历在目,但我楔而不舍地连续考了三年才取得注册资格。我自已的经验使我相信,年龄偏大仅是要求我们投入更多的资源、而不能说年龄偏大就是无法考及格。虽然还有几位大龄考生经过我多次辅导至今尚未过关,但我还是已经帮助了相当多的大龄考生(包括—些低学历的)取得了注册资格。我了解过他们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均是取得考试成功的大龄考生的真实经验)。

①要耐心等待机会。每年注册考试的难度并不是一样的,考试的及格率总是一高—低地波浪式前进。一般说来及格率低的下一年往往及格率高,同样及格率高的下一年往往及格率低。有些工程师考后看到及格率低、感到太难成功了,第二年就放弃了。结果看到第二年及格率高了,一些情况和自己差不多的难兄难弟通过了,十分后侮。下一年度再次参加考试又赶上下一个低潮,结果又是倒霉。他的吃亏就是设有能坚持。

②大量做题。达到在考场内见到的考题时觉得均是见过面的、毫无生疏感。由于平时大量做题,已经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考试成功是必然的事。对一般工程师并不需要采用的‘题海战术’,对大龄考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有效手段。

③独立做题。看书是看书、做题是做题、二者要截然分开。做题时不能看着例题照抄。更不能对着标准答案做。要抛开一切参考资料、仅拿一本《规范》完全独立地进行。确认已经全部完成后再去对答案。发现不对,要再次独立翻阅《规范》,弄清楚究竟那个系数取错了。只有这样脚踏实地学习才能走向成功。看着书做题是不会发现问题的,好象已经会了,独立做时还会用错系数的。

六、好的教学效果总是在教员与学员之间配合默契时才出现

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员的积极配合比教师的努力更重要。只有认真按教学规律复习的工程师才能取得‘一战成功’的效果。他们的特点是:能实事求是地从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认真听课、重视完成作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但是能‘一战成功’的仅仅是一部分工程师。现在我碰到的苦恼是有一些工程师因环境因素所致,无条件按照本人的实际需求来接受适合他水平的有效的培训。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二个:

1、 不参加适合他本人学习起点的辅
回复
hengny
2004年02月23日 22:49:41
4楼
无用的东西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