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新手,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个2009年做的底框砖混结构,1+5我看他以前用PKPM算的数据,那根楼梯间的梁底部配筋是1700三级钢现在我用他的模型算了下现在时PKPM2010,怎么成3000了,还发红。同样一个模型,同样的条件,为什么差这么多,现在算的底框梁受拉钢筋和箍筋都加大了不少请问是什么原因,我听我同事说,好像以前PKPM有个专门算底框的,现在都是叠加到一起算了
我是个新手,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个2009年做的底框砖混结构,1+5
我看他以前用PKPM算的数据,那根楼梯间的梁底部配筋是1700三级钢
现在我用他的模型算了下现在时PKPM2010,怎么成3000了,还发红。
同样一个模型,同样的条件,为什么差这么多,现在算的底框梁受拉钢筋和箍筋都加大了不少
请问是什么原因,我听我同事说,好像以前PKPM有个专门算底框的,现在都是叠加到一起算了
3楼
2010pk是根据新规范编的,更加严格了
回复
4楼
也许是荷载倒错了 不会有太大的出入的
回复
5楼
同问,我也有个类似结构的底框,算不过去啊
回复
6楼
你可能是把结构体系给选错了,或者是荷载给错了,否则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的
回复
7楼
再核对一下计算参数是不是都一样,新旧版本的不应该差那么大的
回复
8楼
我把结构模型传上来,先别跑,直接看他以前计算后的数据,工程名AA
他的施工图上的配筋和他以前算过的基本一样。
回复
9楼
是各角度下的地震剪力和层间侧向刚度比不满足的原因,应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加抗震墙
回复
10楼
没有和框架柱相连接的梁应按铰接考虑。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1.8条及条文说明。
回复
11楼
主梁线刚度和抗扭刚度过大,对次梁有较强约束,导致程序分析时主梁承受的扭矩过大,实际工程中一般没有计算的那样严重,有多种解决的办法,1.如果条件允许,次梁支座处加柱,形成一榀单跨框架;2.建立模型时该处设成铰,并适当手工调整放大该支座负筋;3.如果条件允许,主梁改墙。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