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sz136167
sz136167 Lv.2
2006年08月26日 15:19:04
只看楼主

请问各位前辈,我种的树上有很多刺毛虫,打什么药水最好.具体怎么打?还有,之前我已打过甲安林效果不太好.谢谢!!!

请问各位前辈,我种的树上有很多刺毛虫,打什么药水最好.具体怎么打?
还有,之前我已打过甲安林效果不太好.谢谢!!!
免费打赏
lululee1024
2006年08月28日 15:44:30
12楼
中文名称: 金毛虫
别名: 桑斑褐毒蛾、纹白毒蛾、桑毒蛾、黄尾毒蛾等
学名: Porthesia Euproctis similis xanthocampa Dyar.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毒蛾科
寄主: 苹果、梨、桃、山楂、杏、李、枣、柿、栗、海棠、樱桃、柳等。

成虫形态特征: 雌体长14~18mm,翅展36~40mm;雄体长12~14mm,翅展28~32mm。全体白色。复眼黑色。雌前翅近臀角处的斑纹与雄前翅近臀角和近基角的斑纹一般为褐色。而盗毒蛾的上述斑纹则为黑褐色。
卵形态特征: 直径0.6~0.7mm,灰白色,扁圆形,卵块长条形,上覆黄色体毛。
幼虫形态特征: 体长26~40mm,头黑褐色,体黄色,而盗毒蛾幼虫体多为黑色。背线红色,亚背线、气门上线和气门线黑褐色,均断续不连;前胸背板具2条黑色纵纹,各节毛瘤着生情况与盗毒蛾同。前胸的一对大毛瘤和各节气门下线及第9腹节的毛瘤为红色,其余各节背面的毛瘤为黑色绒球状。
蛹形态特征: 长9~11.5mm;茧椭圆形,淡褐色,附少量黑色长毛。
生活史: 内蒙古、大兴安岭年生1代,辽宁、山西年生2代,上海3代,华东、华中年生3~4代,贵州4代,珠江三角洲6代,主要以3龄或4龄幼虫在枯叶、树杈、树干缝隙及落叶中结茧越冬。2代区翌年4月开始活动,为害春芽及叶片。一、二、三代幼虫为害高峰期主要在6月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10月上旬前后开始结茧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在中下部叶背,傍晚飞出活动、交尾、产卵,把卵产在叶背,形成长条形卵块。成虫寿命7~17天。每雌产卵149~681粒,卵期4~7天。幼虫蜕皮5~7次,历期20~37天,越冬代长达250天。初孵幼虫喜群集在叶背啃食为害,3、4龄后分散为害叶片,有假死性,老熟后多卷叶或在叶背树干缝隙或近地面上缝中结茧化蛹,蛹期7~12天。
为害特征: 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面取食叶肉,叶面现成块透明斑,三龄后分散为害形成大缺刻,仅剩叶脉。
发生条件: -
天敌: 黑卵蜂、大角啮小蜂、矮饰苔寄蝇、桑毛虫绒茧蜂等。
地理分布: 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北方分布较多。
调查要点: -
预测预报: -
防治措施: 机械防治:冬季果园刮净老树皮,剪掉锯口附近粗皮,消灭越冬幼虫;人工防治:及时除去卵块和“窝头毛虫”,在低龄幼虫集中为害一叶时,连续摘除2~3次;生物防治:在2龄幼虫高峰期,每667m2喷洒含15000颗粒/ml的多角体病毒悬浮液20L;药剂防治:喷洒2.5%敌杀死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或2.5%功夫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虫口数量大时喷洒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1000~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必要时也可喷洒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锐劲特乳油1000倍液。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8月28日 15:46:44
13楼
中文名称: 黄刺蛾
别名: 刺蛾、八角虫、八角罐、洋辣子、羊蜡罐、白刺毛
学名: 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刺蛾科
寄主: 果树中有苹果、梨、桃、李、杏、梅、枣、柿、柑橘、枇杷、芒果、石榴、樱桃、核桃、栗等;林木中有杨、柳、榆、法桐等。

成虫形态特征: 体长13~16mm,翅展30~34mm,体粗壮,黄褐色,鳞毛较厚。头胸部黄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灰褐色。下唇须暗褐色,向上弯曲。前翅自顶角分别向后缘基部1/3处和臀角附近分出两条棕褐色细线,内侧线以内至翅基部黄色,并有2个深褐色斑点,外侧黄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边缘色较深。
卵形态特征: 扁椭圆形,长约1.5mm,表面具线纹。初产时黄白色,后变黑褐色。常数十粒排列成不规则块状。
幼虫形态特征: 末龄体长约25mm,头小,淡褐色,胸部肥大,黄绿色,背面有1紫褐色哑铃形大斑,边缘发蓝。。体略呈长方形。体背面有1大型前后宽、中间窄的紫褐色斑。各体节有4个枝刺,以腹部第一节的最大,依次为第七节,胸部第三节,腹部第八节,腹部第二至六节的刺最小。胸足极小,腹足退化。前胸盾板半月形,左右各有1黑褐斑。胴部第2节以后各节有4个横列的肉质突起,上生刺毛与毒毛,其中以3、4、10、11节者较大。气门红褐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下线黄褐色。臀板上有2个黑点,胸足极小,腹足退化,第1~7腹节腹面中部各有1扁圆形“吸盘”。
蛹形态特征: 椭圆形,粗而短,长约12mm,黄褐色。包被在坚硬的茧中。茧灰白色,表面光滑,有几条褐色长短不一的纵纹,外形极似鸟蛋。
生活史: 在东北和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在山东发生1~2代,在河南、江苏、四川等地发生2代。发生1代的地区,越冬幼虫于6月上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发生盛期,幼虫发生或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以后,幼虫陆续老熟结茧越冬;发生2代的地区,幼虫在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上中旬。卵期平均7天。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在枝条上结茧化蛹,7月下旬羽化。第二代幼虫在8月上中旬为害重,8月下旬陆续老熟结茧越冬。
为害特征: 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低龄幼虫啃食叶肉,被害叶成网状,
发生条件: -
天敌: 上海青峰(Chrysis shanghaiensis Smith)、黑小蜂(Erytomamonemae Ruschka)和朝鲜紫姬蜂Chlorocryptus coreanus Szepligeti。
地理分布: 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重庆、四川、云南等地。
调查要点: -
预测预报: -
防治措施: 人工防治:结合果树冬剪,彻底清除或刺破越冬虫茧,并清除在果园周围防护林上的虫茧。夏季结合夏剪等农事操作,人工捕杀幼虫;生物防治:在果树冬剪时,将剪下的越冬茧收集于铁纱笼里,将纱笼挂在果园,待寄生性天敌羽化后飞走,将刺蛾成虫集中消灭;药剂防治:防治关键时期是幼虫发生初期,可喷布90%敌百虫晶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5~50ppm,或青虫菌800倍液。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8月28日 15:47:33
14楼
中文名称: 贝刺蛾
别名: 胶刺蛾
学名: Belippa horrida Walker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刺蛾科
寄主: 苹果、梨、桃、葡萄、蔷薇、蓖麻。

成虫形态特征: 体长12~16mm,翅展28~36mm,雄蛾稍小,触角基部栉形,雌蛾丝状。体黑混杂褐色。前翅内线不清晰,灰白色锯齿形,内线侧黑褐色。
卵形态特征: 长8~12mm,球形,乳白色至黄白色。
幼虫形态特征: 末龄幼虫椭圆形,背隆起,腹面扁平,长15~22mm,幼虫背面鲜绿或浓绿或浅绿色,刺毛全部退化,背面光滑,幼虫全身无毛,又柔软且伸缩自如,因此又称胶刺蛾。
蛹形态特征: 长12~16mm,初乳黄色,羽化前变成黑褐色。茧椭圆形,长12.5~15.5mm,褐色至黑褐色。
生活史: 四川西昌、云南昆明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高峰期,蛹期27~48天,6月上始成虫羽化,20~30天为成虫羽化盛期,2~3天后交配产卵。卵散产在叶面上,每叶1粒或2~4粒,卵期11~18天,幼虫期39~58天,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是幼虫为害期,老熟后下树作茧越冬。
为害特征: 为害时把叶片全部食光,受害状特明显。
发生条件: -
天敌: 贝刺蛾绒茧蜂(Apanteles belippocola)
地理分布: 分布于浙江、江西、四川、云南、福建、台湾等省。
调查要点: -
预测预报: -
防治措施: 人工捕捉;及时耕翻,杀灭土壤中的茧;提倡用贝刺蛾绒茧蜂(Apanteles belippocola)进行生物防治。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8月28日 15:48:55
15楼
我给大家的资料都是环保型的。
回复
c668668
2006年08月28日 23:11:01
16楼


哈哈,好啊,现在兴绿色农业嘛!!
回复
c668668
2006年08月28日 23:16:16
17楼
我发几张我前些天在苗圃拍到的毛虫..
我都叫不出名来...
回复
c668668
2006年08月28日 23:17:33
18楼
长度有7-8厘米!
回复
c668668
2006年08月28日 23:18:43
19楼
..
回复
c668668
2006年08月28日 23:20:18
20楼
...
回复
c668668
2006年08月28日 23:22:39
21楼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