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位具十年经验景观前辈对景观专业学生的评图课之说
hushantong
hushantong Lv.4
2011年11月25日 15:03:14
只看楼主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本科三年级评图课今天受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老师的邀请,参加本科三年级的“城市广场设计”评图课。这是他们从建筑设计转到景观设计的第一个课题,因此同学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课从上午08:00一直上到12:30,中间没有休息,可见大学老师的工作强度是相当大的。其间,我遇到了我读书时的许多老师,如金云峰老师、周向频老师、李文敏老师、刘立立老师、刘悦来老师、李瑞冬老师等,大家聊了很多,感触也颇多。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本科三年级评图课
今天受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老师的邀请,参加本科三年级的“城市广场设计”评图课。这是他们从建筑设计转到景观设计的第一个课题,因此同学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课从上午08:00一直上到12:30,中间没有休息,可见大学老师的工作强度是相当大的。其间,我遇到了我读书时的许多老师,如金云峰老师、周向频老师、李文敏老师、刘立立老师、刘悦来老师、李瑞冬老师等,大家聊了很多,感触也颇多。
本文先从12:20分左右评图课马上就要结束时一位女同学的抱怨谈起。该同学抱怨本次评图的老师没有“规划”,以致于4个小组52位同学的图纸到最后匆忙结束,他们很多同学辛辛苦苦通宵赶的图,老师看都没看一眼,这令同学们心寒。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直言不讳的同学,也代表了很多同学的心声,我们读书那时候可不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和老师抱怨。周向频和刘立立老师都分别作了解释,说得很好。如周老师提出,每位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看一眼同学的图纸就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而老师对每个小组的点评已经涵盖了许多的内容,同学们关键要触类旁通地去反思自己和领悟老师的话。而刘立立老师则说,大学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同学都面面俱到,像高三老师那样,关键在于同学们自己有没有上进心,比如一早07:30就第一个到教室,把自己的图纸贴在黑板的正中心最醒目的位置上。我其实当时也很想说几句,现在就在博客上和大家说吧:首先、我觉得,大家学习都是为自己学的,不是为老师学。而且,大家的设计课就是将来出去工作的基础,一定要“全力以赴”,要拿出十二分的努力,要做出自己最好的设计来。千万不要随便勾几个草图,应付了事。这样你的图纸就是有你自己的思想和亮点的,这样的图纸一定会在一大堆图纸中脱颖而出,吸引到老师关注的。其次、我认为大家一定要学会“展示自己”,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包装、展示、表现出来,这就是设计的表达能力。为什么你的设计有很多想法,最后却只有1、2张干巴巴的图纸,那么老师如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你的全部想法呢?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在评图前,一定要精心排版,并尽可能地展示出你的分析推理过程,以及平、立、剖、透视、轴侧、详图等,用丰富的图纸量和精美的排版来吸引老师的眼球。
从景观设计本身,我也希望能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做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通过我十年多的设计实践经验,我个人认为设计的流程和逻辑性很重要。
1、先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来做设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客户要西装,你不能给他马褂”的道理,否则再好的方案也一样被枪毙。那种通过对客户的行为进行逻辑推理并得出设计结论的方案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不是客户随随便便就能推翻的。
2、然后,再分析基地周边的环境,包括对周边的居民区、医院、地铁出入口、变电站等条件的分析,得出我们基地的一些功能定位的必然性。这时候的设计就不一定是多样性的,可能就是推理出来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和形式的。
3、立意、主题和功能。有一个立意,才能做出一个好设计,否则就像写作中的流水帐。立意要和功能相结合,没有功能的设计也是空洞无物的。
4、再下来是空间。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一样,最重要的在于空间的营造。但与之不同的是,建筑通过墙体、屋顶、门窗来围合空间,景观则通过绿化、水景、墙体、铺装、竖向设立、地形及标高变化等来营造空间。我个人认为,空间最重要的在于其“空间的流动性”。要在你的设计中让空间流动起来,让人步移景异,时而高低起伏,时而峰回路转,时而先抑后扬,时而豁然开朗,空间在流动,在变化。
5、然后是细部。细部就是把空间中的重点部分放大,仔细推敲。如某些同学做了水景,那么如何在深入思考下去,水景的标高、池壁做法、如何溢水、如何喷泉等等,深入下去,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学习去推敲去提高,你就一定有进步。不要老停留在一张1:200或1:500的平面图上,要分析1:20、1:50的详图。细部的类型很多,水景、石景、景观小品、设施等等,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这个系统的风格是统一的,完整的。
6、再接着是材料。当前大学毕业生普遍的问题是对材料一窍不通,完全脱离实践。这个问题一定要在学校多解决,了解材料的特性,石材、木材、透水砖等,并了解价格,知道将来的工程造价。这要多看、多研究、多问了。经验是需要实践来总结的。还有,就是绿化植物。这是非常重要的景观材料,而不是用来作为“填补空白”的,植物设计的好坏基本占了80分,是一个整体的大效果的问题。一定要重视植物,而且植物不仅是材料,还要贯穿到空间和细部的方方面面。
7、最后谈谈风格。风格是鼓励同学们自己去追求的。风格也是最高境界,要经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体会后,才能提出风格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景观设计还是分为两种趋势,一种是艺术的趋势,偏向建筑设计;一种是生态的趋势,偏向自然科学。当前的教学训练应该以艺术的训练为主,然后逐步向生态方面发展。所以,风格我的经验是简洁,“少就是多”。中国的学生喜欢做很多东西,堆砌很多想法。而国外的老师就是说,少一些,砍一些,再简单一些。这也是我从安藤忠雄、GMP等学习和体会来的。设计的“少”决不是简单,密斯的“少就是多”带来了非常复杂的细部设计。

我觉得,从同学的第一个景观设计上,尽量做得“简单”一些,但是把基本的东西能吃透。因为这是同学们景观学专业的第一个景观设计(前两年学建筑和规划),因此当前的关键在于理解和认识到什么是景观设计,如何做景观设计。所以,我建议老师们把“主题和概念”的分数占一个比较小的比例,重点在于如何从最基本的东西去做一个景观设计。如道牙怎么做、花坛侧壁怎么做、喷泉如何喷等实实在在要实施的东西,这样大家就知道景观设计到底要做什么,就心里有底。由于同学们广场设计做完后,就要做公园、生态设计等大尺度的设计,更不可能去推敲细部和材料,那么当下就要用这个小尺度的广场项目来锻炼一下大家的细部设计能力和实施的能力。或许将来大家出去找工作,面试的快题设计就是“广场设计”。所以,一个能实施的方案比一个空中楼阁的理想化的概念对同学们的帮助更大一些。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对同学们设计课程的建议如下:
1、一定要多看、多走、多思考。要去看实际的已经实施的项目,如上海浦东世纪广场、淮海路新世界入口景观、正大广场西侧的休息广场等案例。
2、多多描图,这是我的秘诀。每天描一个项目,积累100多个景观的项目。自然会融会贯通,自己就可以设计。这些都是解决“头脑里没东西”的问题,设计是不能自己瞎想的,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经验摆在那里的,关键是要多学习。
3、要多画手绘图,手绘是表达思想的唯一途径,是设计师最重要的武器。而在一个方案比较成熟后,必须要用su来推敲空间和细部,可以形成仰视、俯瞰、平视等各种视觉效果。
4、从模仿做起。刚开始的设计要先学会“抄”,抄大师的,领悟大师的精髓,抄得多了,熟能生巧,然后才能创作。

这是一篇我在新浪博客上看到的贴。从我从事园林工作以来,我觉得这位前辈说的还是比较有道理的,大家可以借鉴分析一下,以免少走些弯路。
免费打赏
mg18mg
2011年11月25日 17:16:06
2楼
设计工作的精神主干
回复
bluesnow901227
2011年11月26日 09:48:50
3楼
嗯,描图是个不错的办法,先模仿才能自己创新
回复
fengyi1990
2011年11月26日 11:12:51
4楼
回复
fengyi1990
2011年11月26日 11:13:17
5楼
写的好啊
回复
heibiankuang
2011年11月27日 17:00:58
6楼
回复
jingzhichu
2011年11月27日 21:23:14
7楼
一直认为自己脑子里没有东西 还是想的不多,没有踏踏实实的学 想楼主说的还是从描图做起,而且要注重对材料、细部的深入,看的多了,总会有些沉淀下来了
回复
zmz1012448630
2011年11月28日 20:47:20
8楼
一直认为自己脑子里没有东西 还是想的不多,没有踏踏实实的学 想楼主说的还是从描图做起,
回复
zh19841122
2011年11月30日 15:43:05
9楼
个人认为 要做好景观 得多看,多去看看身边的成功案例,多注重细节,多思考
回复
sevensnow
2011年12月01日 12:24:09
10楼
最大的遗憾就是不会手绘,手绘的确是表现设计灵感最快的途径,以后有可以能的话会学习的
回复
xiaole1991
2011年12月01日 13:25:18
11楼
讲的真的很好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