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设计中不同轮灌方式的适用条件
xinrui915
xinrui915 Lv.3
2006年08月09日 18:01:49
来自于农田土整
只看楼主

(1)每条支管上布置有若干条辅管,以一条辅管控制的灌溉范围为基本灌水单元。系统运行时,每次开启该轮灌组内的每条支管上的一条或多条辅管,该辅管上的毛管同时灌水。这样,系统流量分散,操作灵活。 (2)支管上不设辅管,以一条支管控制的灌溉范围为基本灌水单元,一条或多条支管构成一个轮灌组。每个轮灌组运行时,该轮灌组内的支管上所有毛管全部开启。一个轮灌组灌水完成后开启下一个轮灌组内的支管,关闭前一个轮灌组内的支管。此中轮灌方式水量相对集中,管理简便。

(1)每条支管上布置有若干条辅管,以一条辅管控制的灌溉范围为基本灌水单元。系统运行时,每次开启该轮灌组内的每条支管上的一条或多条辅管,该辅管上的毛管同时灌水。这样,系统流量分散,操作灵活。
(2)支管上不设辅管,以一条支管控制的灌溉范围为基本灌水单元,一条或多条支管构成一个轮灌组。每个轮灌组运行时,该轮灌组内的支管上所有毛管全部开启。一个轮灌组灌水完成后开启下一个轮灌组内的支管,关闭前一个轮灌组内的支管。此中轮灌方式水量相对集中,管理简便。
以上两种轮灌方式各有所长,有没有两者中和的一种方法,扬长避短,最优的轮灌方式。
我现在正在做一个滴灌设计,该地属于地方管辖,农民知识水平欠缺。当采取第(1)种轮灌方式时,农民根本不按照设计的轮灌制度进行灌溉,设计每次一个支管只开一根辅管,可农民觉得操作复杂,在田地里管理不便,现实是一条支管上的辅管全部打开,后果是辅管根本是虚设。当采取第(2)种轮灌制度时,分干管条数增多,投资加大,开始每次轮灌开启一个轮灌组上的一条支管上的闸阀,可是这种方式对于地形属于均匀坡的情况下要求的支管长度太短。
免费打赏
shaohuizhang919
2006年08月09日 19:19:17
2楼
两种轮灌方式不是完全可以互换的,第二种无辅管的方式只适用于,壤土,中壤土.该方式的滴头流量低,湿润直径小,如果是在含砂量较大的地块,此法根本就行不通.第一种方式是最普及的,大家都在用.问题就如你所说,很多情况下是农户不会按轮灌制度灌,而是一根分干管上的所有阀门全部打.这种方式实际就是一种低压运行模式.流量偏差大,更浪费水资源.低压运行的单滴头流量非常小,一般在0.2-0.5L/h之间.
回复
shaohuizhang919
2006年08月09日 19:23:18
3楼
有没有完全可行的办法解决楼主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是有.但条件是首先你的管道设计请按低压运行模式进行设计,才可以取消辅管.详细设计方式我就不细说,请参阅我的文章.
http://co.163.com/r_pd_134515_8.htm
回复
shaohuizhang919
2006年08月10日 11:22:17
4楼
低压设计滴灌最好是建议将滴头的工作流量设计在0.5L/h左右,太低了灌水效果不是很明显.耐特菲母公司在新疆搞了一种低压滴灌系统,用的滴头是1.1L/H,按低压设计后实际滴水量仅0.4L/H左右,系统的供水压力还不到3m,效果还不错.4百米的条田就只有一个出地桩,一根滴条拉通布置.成本较低.但是低压系统有一个最不好控制的因素就是地形坡度,当坡度大于千分之10后,此系统就无法使用.我个人认为老耐公司的问题是出在太专业,太学就气.这个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好的.只是设计时计算过程多了一步,就是先按(非轮灌组灌溉设计方法)作加压滴灌设计,再用该系统作一次低压状态水力计算校验.
回复
shaohuizhang919
2006年08月10日 11:38:11
5楼
我对低压系统比较感兴趣,也化了大量的时间作过很多调醒查和推算.楼主想要得到的关键点在于,首部及可能作成调频,以满足不等面积分区造成的流压变化.尽可能接近水泵的高效区.通过上述的设计过程,你就可以取消辅管了.
回复
irrilyh
2006年08月11日 23:56:25
6楼
楼上说的太复杂。
如果是我,就把支管适当的搞短点。
回复
shaohuizhang919
2006年08月13日 01:08:16
7楼

要实现低压条件下分干管上的滴灌带全开的运行模式,实际就是把单条分干管的控制宽度按水力计算减少,而不是楼主说的适当的搞短点.虽然在管道设计上有很多时候采用经验估算,但这种方式不太准确,缺少严格的计算来保证最佳灌溉效果和工程的投资合理性...
回复
irrilyh
2006年08月15日 00:12:14
8楼
楼上的,为什么不换个分干管在地下的形式呢?
现在的分干管通常与作物种植方向相同,为什么不能把分干管与作物种植方向垂直呢?
不能一味的考虑降低投资,地下管网的投资略微增加一些,系统可以设计的更加合理,更好管理。
现在的管网布设方式,每年增加的隐形费用也是相当高的。
回复
xinrui915
2006年08月15日 23:21:28
9楼
有没有完全可行的办法解决楼主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是有.但条件是首先你的管道设计请按低压运行模式进行设计,才可以取消辅管.详细设计方式我就不细说,请参阅我的文章.
http://co.163.com/r_pd_134515_8.htm
我看了你的文章,你对该问题了解的比我深入多了,我原来没有接触过滴灌,现在是今天把该设计完成了,有些感触。正如你所说,两种轮灌制度不可随意换,我的基础资料地形坡度8‰,该区作物种植方向是与等高线斜交的(保证沿用现状作物播种机械及机耕道及排水渠的条件下),也就是说,毛管与支管的布置均属于均匀坡范畴,土壤为砂壤土,多个窄长条田共用一口机井,条田长边田间为深排水渠,不适宜分干管的穿越,一方面出于减少分干管条数(1.节省分干管投资,2.节省穿越排水渠修筑多条过水涵管的投资),所以最终我选择了第一种,也就是带辅管的形式。我一直担心非轮灌制度下的灌水状态,采取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加大所选设计管径或加多分干管,二就是如你所说,对该加压滴灌进行低压校核。
回复
shaohuizhang919
2006年08月17日 17:01:24
10楼

你说的分干管实际是支管对吧?南疆的滴灌设计大多采用此种设计,我也认为不错,很好。
支管与作物种植方向相同或者垂直两种方式都可以用,具体采用哪种要根据地块形状及坡降等因素才能确定。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