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世韩CSMRO设计软件及现场案例简析
liyisdu
liyisdu Lv.2
2006年08月07日 13:25:29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欢迎大家就使膜的现场问题进行讨论。我们希望通过讨论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我们作为从事技术工作的,希望中肯的讨论。希望在案例分析中,大家在技术上都能有所收获。[ 本帖最后由 liyisdu 于 2008-9-22 00:40 编辑 ]

欢迎大家就使膜的现场问题进行讨论。
我们希望通过讨论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我们作为从事技术工作的,希望中肯的讨论。
希望在案例分析中,大家在技术上都能有所收获。

[ 本帖最后由 liyisdu 于 2008-9-22 00:40 编辑 ]

1155096688190.JPG

免费打赏
liyisdu
2006年08月07日 13:30:03
2楼
案例一:
系统基本信息:
原水:自来水,工艺流程:原水--->超滤--->反渗透。
症状:
随着运行时间延长,出水电导越来越高,半年后脱盐率只有87%。
现场检测:
超滤每30分钟反洗一次,并投加次氯酸钠杀菌,反渗透进水余氯浓度0.2~0.4ppm。
结论:
膜被严重氧化
回复
zxhua2045
2006年08月07日 13:34:11
3楼
反渗透进水余氯浓度0.2~0.4ppm,膜被氧化了那也是正常的啊!一般的膜都是要求小于0.1PPM!
回复
liyisdu
2006年08月07日 13:44:20
4楼
案例二:
基本信息:
原水:井水,工艺流程:井水----〉砂滤---〉炭滤---〉反渗透
症状:运行3个月后,产水流量在短短1周内从65t/h降到25t/h。
现场检测:
SDI值测不出,絮凝剂投加量达到14ppm,打开一段压力容器发现膜已经都为棕黑色,疑为絮凝剂投加过来量。
对策:
进行酸碱清洗,产水量恢复,降低絮凝剂投加量至2~3ppm,SDI达标。
收获:
刚运行时,由于井为新打井,出水浊度高,絮凝剂投加量大,运行3个月后,井水浊度大大降低,而没有调低絮凝剂投加量,导致产生絮凝剂过量污染

[ 本帖最后由 liyisdu 于 2008-9-22 00:40 编辑 ]
回复
liyisdu
2006年08月07日 14:08:27
5楼
案例三:
系统信息:
原水:黄河水自来水,流程:多介质---〉活性炭---〉反渗透
症状:
运行1个月后,产水流量大幅度下降,清洗后即可恢复,一个月后又下降。
现场检测:
SDI合格,取出二段最后一只膜称重达22KG(标准重量14.5KG),说明结垢严重。
对策:
先彻底清洗反系统膜元件,再选择适当的足够剂(经测原水中钙硬度为5mmol/l)
启示:
往往一些最低级的错误,在设计时却没有解决好,造成了系统的问题
回复
liyisdu
2006年08月08日 15:32:50
6楼
案例四:
基本信息:
0.5t/h小系统,用2支4040膜并联,水源为地下水电导2000
工艺流程:原水---〉砂滤---〉炭滤---〉软水器--〉反渗透
症状:
运行1周后,产水量降低一半,简单用酸清洗后流量恢复,1周后又降低至一般,清洗不能恢复。
现场检测:
取出膜元件,发现农水侧有大量白色水垢,称重发现膜增重2.5kg,且发现并联的一只膜堵塞严重,另外一只堵塞较轻。
对策:
加大软水器选型,多添树脂,每天再生,将膜单只彻底清洗,系统再投运。
结果:
1个月后仍正常运行。
启示:
由于最先软化没有做好,导致2只膜都严重结垢,产水量下降,第一次清洗时,由于膜是并联,并且结垢的疏松程度不同,导致只有其中1只完全洗干净,而另外一只仍然堵塞严重,说明偏流在系统运行和清洗时都是普遍存在的,需要注意。
回复
htyq001
2006年08月08日 16:26:58
7楼
好贴 很好的贴,其实在我遇到的一些系统很多都是很小的问题,但是总是前人没解决好,只要用心,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
回复
liyisdu
2006年08月08日 17:55:16
8楼
楼上,谢谢回帖支持。继续发案例
案例五:
系统基本信息:自来水,电导490,水温20。采用4支RE8040-BE膜,2芯压力容器并联。
症状:
装入膜后调试,产水电导20,脱盐率达不到98%
现场检查:
对单个压力容器作探管试验,数据为:5.6,5.7,9.0,25.7,21.7,22.6,;5.4,5.7,7.5,12,15,27。说明一个压力容器中膜之间联结件密封不好,另外一只压力容器端头密封有问题。拆出膜元件,发现膜元件外表面有大量油腻腻的东西,且膜中有大量活性炭细粉。
对策:
重新用甘油安装,且更换压力容器端头所有密封圈。
结果:
产水电导<7.0
启示:
对于小压力容器,特别是不锈钢压力容器,加工精度差别较大,往往存在微微的渗水(注意不是泄漏!!!),导致产水电导偏高。并且不锈钢容器内有的有防腐油脂,建议装膜前好好清理干净不锈钢压力容器。
回复
htyq001
2006年08月09日 08:35:45
9楼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还希望广大施工安装同事和使用者,认真找一个厂家的技术手册或者一本膜技术书刊学习了解。做工作尽量要细,要全面。
回复
liyisdu
2006年08月09日 10:11:56
10楼
案例6:
系统基本信息:
原水扬州自来水,温度32,电导440,3t/h双级反渗透工艺流程:原水箱---〉砂滤--〉炭滤-〉一级反
渗透-〉中间水箱-〉二级反渗透。一级反渗透采用4支RE8040-BE膜,2芯压力容器串联。二级采用2支膜
串联。
症状:
调试时,1级产水电导12,二级产水电导6(调试人员说加碱了),调不下来。
现场检测:
测一级2支压力容器2端中心管出水电导:3,4,5,15;说明1个压力容器(又是不锈钢!!!密封不好
)。
对策:更换1级压力容器端头o型密封圈,仔细调节二级反渗透进水加碱量(加碱流程最好达到18米,反
应时间在30秒以上效果最佳)
结果:
调整后,一级产水电导6.9,二级产水电导1.2
启示:
不锈钢压力容器的渗水仍然是大问题,二级加碱调节的尺度需要把握好,可以通过控制进水PH,浓水电
导,加药量需要微调,有时还需要回调。
回复
liyisdu
2006年08月09日 11:32:03
11楼
案例7:
关于反渗透产水口感的讨论:

在系统脱盐率达标的情况下,为什么口感会有差别,为什么反而脱盐率低一些口感反而有可能改善???

有时纯净水发甜,有是发苦,原水由于各种杂质较多并且各种味道相互掩盖,使人的味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蒙蔽。反渗透产水比较纯净,能够引起发苦的微量的钙镁在纯水中的相对刺激能力提高了,对味蕾的影响有所加强,舌根两侧能微微感到苦味。另外,ph对味觉得影响也比较大。

更准确的原因有待研究?
期待------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