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力流分析、刚度理论及延性是结构设计中重要的概念。对提升结构认识,把握结构行为,了解结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从这三方面内容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一个简要的叙述,为读者提供一种分析结构的思路。关键字:力流分析 刚度理论 延性 结构分析设计是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是一种计划、规划的活动。而建筑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一种计划、规划的活动,而在计划、规划过程中,结构设计起着举足的作用,关系着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因而需要结构工程师拥有严谨的态度,符合科学的分析方法。然而目前,结构软件一体化的操作流程,让很多结构工程师变成了软件的奴隶。失去了结构工程师应有的分析能力,而变成一个简单的软件操作人员。
关键字:力流分析 刚度理论 延性 结构分析
设计是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是一种计划、规划的活动。而建筑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一种计划、规划的活动,而在计划、规划过程中,结构设计起着举足的作用,关系着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因而需要结构工程师拥有严谨的态度,符合科学的分析方法。然而目前,结构软件一体化的操作流程,让很多结构工程师变成了软件的奴隶。失去了结构工程师应有的分析能力,而变成一个简单的软件操作人员。
结构分析作为结构设计中最精华的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把握。在混凝土规范中,将结构分析放在仅次于结构方案地位,也足以说明其重要性。结构分析是分析结构在外荷载或作用下,其结构自身的内力、变形行为。因此,要做好结构分析,必须得把握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外荷载或作用的合理确定,二是结构自身内力、变形行为。如何合理确定外荷载或作用,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从哲学的角度上讲,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运动中的,因而,要确定结构的外荷载或作用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数学的发展以及实际工程的需求,我们可以从概率的角度来确定外荷载或作用。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概率下,确定结构遭受的外荷载或作用。荷载规范从概率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结构的外荷载,抗震规范也从地震发生的概率角度提供了用于地震分析的地震作用。如何分析这些外荷载及作用在结构上的行为,力流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形象的方法。外荷载及作用作用于结构上,在结构内部是如何传递分配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种分配与传递确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为了形象地说明力流的传递与分配,人们想到了水流,运用水流来模拟力流。将外荷载或作用看成是水。而荷载或作用在结构中的传递与分配看成是水的流动过程。水在流动过程中总是从无数的小沟小溪汇集到小河中,无数的小河汇集到大河中,无数的大河汇集到大海中。结构中的力流也是一样的,总是分散的荷载汇集到板上,很多的板荷载汇集到梁上,很多的梁荷载汇集到墙柱上,墙柱荷载汇集到基础上,最后基础将荷载汇集到大地上。跟水流极其相似。都是一个万众归一的过程。这就是力流分析的方法。
然而,在力流分析的过程中,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点点滴滴,我们也要细致把握。正如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一样,力流在流动过程中也有很多规律可循。水流在遇突石等变化时会变得湍急,力流也一样,遇刚度突变等部位也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因而,结构设计中需遵循刚度均匀的原则,不至产生过大的突变,引起力流传递的突变。遵循力流的传递,我们对结构进行适当的梳理,以方便力流的畅通。在建筑结构中,力流主要有两方面,水平力流和竖向力流。竖向力流沿着板梁柱墙至基础地基传递,水平力流作用于结构楼层及侧面上,通过竖向构件的拉压作用传至基础地基。任何力流最后都传至地基上。力流在传递过程中,主要受结构内部因素刚度影响较大,通过结构力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流是按刚度来分配传递的,刚度是影响力流传递的主要因素。如竖向力流在传递过程中总是先至板,再至次梁,再至主梁,通过主梁再传至墙柱,而不是直接传至柱。是跟各构件的相对刚度有关的。由于次梁刚度较小于主梁刚度(不是截面刚度,而是构件刚度,跟截面大小、构件尺度及边界条件均有关系)因而,主梁一般起支撑次梁作用。在结构中常用的一种结构,转换结构,即上部的竖向构件在某层通过水平构件转换竖向力流,然后再传至旁位竖向构件。从力流的分析过程中,我们知道这种结构传力不通畅,属于力流不利结构。因而,在力流改变途径处,力流集中。需加强,规范上对此也做了很多要求。再如框剪结构体系。由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竖向构件组建而成,由于是两种结构体系组合而成,我们总希望其协同作用。而其协同作用的保证乃是楼板,,因此在设计中应保证楼板能协调框架和建立墙,楼板的协调作用是通过楼板水平放置的深梁来实现的,因而要保证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在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剪力墙之间距离的要求,这是楼板能起协同作用的保证。在水平力流下,由于楼板的协同,框架和剪力墙能协同工作。由于框架和剪力墙刚度的巨大差距,剪力墙对水平力流传递的贡献远大于框架部分。因此,常规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般把剪力墙作为第一道防线,而框架部分仅作为次防线。这样剪力墙的要求需较高,而框架部分的要求则可适当降低。这也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思想之一,重点部分重点对待。再如楼板荷载的传递总是遵循向刚度大的部分传递。如果板两方向的尺度大致相等,则力流通过板面向四面传递,随着两方向尺度差距的拉大,荷载逐步加大向尺度小(即刚度大)的一方传递,当相比达到2时。则力流百分之九十四都通过短向传至边界了。再如双向梁体系,谁作为支撑梁的问题。在实际受力分析时发现,总是刚度大的梁作为刚度小的梁的支座。通过以上几个简单的工程实例发现,力流在结构中的传递总是喜好于向刚度大的构件传递。这也是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引导力流的方向的措施。如实际工程中双向井字梁的布置,如果两方向尺度相差较大,而我们又希望荷载均匀传递至四周,则可以通过斜向布置梁,来达到荷载的均匀传递。这也是通过调整结构刚度来引导力流的措施。由于结构刚度看不见,摸不着,在实际中,我们一般用柔度来衡量一个结构的刚度。即通过结构的变形来间接反映刚度。如结构设计中位移的控制,其实质是保证一个结构的必要刚度。在工程中,我们还有一些指标反映结构的刚度,如周期,刚重比等等。
上面提到用结构的变形来间接控制结构刚度,由能量的原理知道,力与变形的积分就是功。由于变形分塑性和脆性之分,即变形量是不一样的。因而,各种变形能积累的能量是不一样的。而在结构抗震工程设计中,能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地震其本质就是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抗震设计就是要设计出能接受地震所赋予其能量而不至倒塌的结构。这就要求结构要具备一定的延性。规范中,用延性指标来表达。根据能量的原理知道,变形性能好(即延性好)的材料积累同样的能量需要的结构抗力就小,这也是规范规定各种材料的可靠度指标的标准。为了达到同样的安全度。延性差的材料其抗力承载力要求就高。这也是中外规范对结构延性构造要求不一致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建筑结构的抗力设计值较国外发达国家低,为满足一定的地震安全要求。因此加强了延性构造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震作用下总安全储备偏低的现状。
以上从建筑物的外荷载力,到结构物自身刚度,到最后的能量理论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探讨。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遭受的外力是外因,结构自身的刚度是内在因素,而能量原理是本质现象。合理运用力流分析、刚度理论、能量原理可以为我们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一个合理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