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调水方案引发巨大争议
watervip163
2006年07月27日 17:08:25
来自于工地图片
只看楼主

  一本“奇书”  至今仍在中央一些部委与研究机构中广泛传阅的《西藏之水救中国》,其实早在2005年12月就已引起很多人关注,这本书由二炮政治部原创作室主任李伶历时17年跟踪采写而成 此书所描述的“大西线工程”,投资达2000多亿元,由民间水利学研究者郭开提出,并多次引起激烈争论和质疑。  “尽管我们知道中央一直在关注这件事,但他们对这本书的反应速度还是超出我的意料。”朔天运河筹委会成员于招英向记者回忆。

  一本“奇书”

  至今仍在中央一些部委与研究机构中广泛传阅的《西藏之水救中国》,其实早在2005年12月就已引起很多人关注,这本书由二炮政治部原创作室主任李伶历时17年跟踪采写而成
此书所描述的“大西线工程”,投资达2000多亿元,由民间水利学研究者郭开提出,并多次引起激烈争论和质疑。

  “尽管我们知道中央一直在关注这件事,但他们对这本书的反应速度还是超出我的意料。”朔天运河筹委会成员于招英向记者回忆。

  曾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任职的于招英,在2005年12月找到秘书局的一位老友推荐此书。但秘书局朋友的回答让她吃惊:“早知道了,我们还专门从书店买了,给中央领导一人一本。”

  原来,此书在此前一个月刚出版,首印的一万册基本被中央各部委买走,仅水利部就一次性买了一百本。

  韩守文则向记者回顾了送书给中央领导的过程与领导的反馈。

  现年七十余岁的韩守文曾在解放前做过邓小平及数位将军的机要秘书,他在十余年前也加入了朔天运河筹委会。

  今年1月21日,他通过机要渠道把此书送给有关领导。1月26日,领导身边工作人员回复他,书已送到领导手中。

  “2月4日,还在春节期间,国务院领导就批示水利部、发改委与南水北调办,研究书中介绍的‘大西线’设想。” 韩守文回忆。

  这本书在部队高层中的流传也极为广泛,这和朔天运河筹委会许多成员的从军背景直接相关。

  10余年前就支持“大西线工程”的原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上将,年逾八十,用一个星期将书看完。“书写得太好了,我就给一些领导同志送过”。

  白发苍苍的刘振华在7月18日向记者介绍了这一送书过程。

  刘振华回忆,一位部队领导告诉刘振华:“这个意见(指大西线设想)有不同看法。”刘振华问:“不同看法的利弊是不是应该比较一下?”领导回答:“还需要以后再看。”

  中央政策研究室问策郭开

  不过早在出版这本书前,73岁的民间水利学家郭开已亲身感受到高层对“大西线”方案的关注。出书前的三个月, 2005年8月2日,他和于招英被中央政策研究室请去讨论“大西线”问题。

  郭开满头银发,眉毛胡子都是白的。他给记者的名片上有诸多头衔:

  朔天运河大西线创始发起人、总设计师;著作家、教授、经济师;中华朔天运河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朔天咨询开发公司董事长。

  据他介绍自己曾随四野打过仗在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在牛棚的垃圾堆里发现了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的英文版《中国地理》,书中提出了西藏水系的“三大拐弯”理论。这让解放前在清华旁听水利专业课程的郭开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

  是否可以引雅鲁藏布江水,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过阿坝分水岭入黄河,从而解决整个西北与华北缺水的问题?

  平反后,他开始请教从中科院到水利部的各路专家,为考察水系自费走遍大半个中国,他不断地修正初始想法。“还把许多人拉了进来。”

  十多年前,于招英就是这样被郭开拉过来,她从中央机关辞职后加入了朔天运河筹委会。

  8月2日那天,他俩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一位负责人相对而坐,另有研究室的3位司局长,6个人就“大西线”谈了3个多小时。

  郭开等人认为:大西线将是可以彻底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和沙漠治理的最大国土整治项目,是关系全国经济发展、社会改造的一件大事。大西线也是解决我国耕地、粮食及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出路之一,并且和国家战略安全问题直接相关。

  他认为大西线上马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日益成熟。23万铁道兵正枕戈以待,青藏铁路完工后可马上转向延伸线,将青藏铁路修至大西线起点朔玛滩为大西线铺平道路。

  8月19日,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告诉郭开,他已向中央领导汇报了8月2日的谈话内容,中央领导认为需要慎重论证。

  这次谈话后,中央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与郭开有了经常性的联系,郭开粗略一算,从去年8月到今年6月,他们就 “大西线”问题已商讨11次。

  记者向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有关工作人员求证此事。该工作人员称,郭开对这件事非常热心:“从郭开方面讲,(他) 这么执著,动机是好的。从国家方面讲,会涉及多少年后的一个大布局,而且还有许多反对意见。反对意见涉及到投资问题、对环境的影响、供水量的问题。供水量达不到怎么办?投入大,产出小,不能成正比怎么办?许多问题还需要考虑。”

  这位官员提醒,要多听取反对方的意见。

1153991712035.jpg

免费打赏
zbf_0816
2006年08月04日 10:16:05
32楼
西藏的水干了怎么办?
回复
wgpeng-888
2006年08月04日 11:05:26
33楼
西藏的水干了怎么办
回复
wgpeng-888
2006年08月04日 11:07:33
34楼
这个方案要经过严密的论证,我想所考虑的后果应该比三峡的更严密才好,不过这个工程的效益那也是无发估计的哈
回复
wyz750406421
2006年08月04日 18:30:52
35楼
看了,有道理!!!!!!!!!!!!!!!!!!!!
回复
huerfei008
2006年08月04日 20:02:38
36楼

请继续上传
回复
y56228
2006年08月06日 11:51:26
37楼
楼主辛苦了啊,调水的问题本来就是对自然界的一大挑战啊,不过又有很多好处的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6年08月06日 14:42:47
38楼
为何中东的以色列能够骄傲的宣布:以色列不存在缺水问题!
个人认为当务之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开拓新的节水技术,提高民族的节约意识!
作为近乎垄断的三峡集团、铁老大自然巴不得有工程,所以他们的意见应当排斥在外!
回复
binglang
2006年08月06日 16:52:10
39楼
呵呵,他们那些人,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随便说一句话都完全可以让我们相信。这个工程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恰恰是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是工程的关键。工程建设,我想是完全能办到的,只要有钱,在中国挖隧道不怕死人,也有的是人。修高坝的技术也应该是有的,锦屏一级拱坝就高达305米。可问题是这个调水毕竟不是调雨,调到黄河的水也就是从黄河流过而已,能滋润到整个黄土高原么?抽水么?抽水的钱可能都能买足够的粮食了。人们应该不会花很多money来抽水灌树吧。所以就算水调到黄河去了也是经过而已。估计也就只能影响下黄河沿线几公里以内的小气候了。黄河两岸山区又怎么办哦?如果有点用的话那可能就是华北平原一带了。那里千里平原,挖个缺口水可以到处流淌(稍微有点夸张,但也有点相似)。所以这个能不能发挥预期效益就是关键了。更无论环境问题了。
回复
huerfei008
2006年08月07日 09:22:38
40楼
跑到昆明新知图书城,尽然<<西藏之水救中国>>这本书已经卖完了,晕。请有书的扫描上传。
回复
yxw19800214
2006年08月07日 17:14:02
41楼
支持西藏大调水,还争议什么,和下游国家沟通谈判一下,争取尽快实施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