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技术措施》和《北京技术细则》除顶层外,每层热媒的供热量与房间的热负荷可近似相同,也就是选用一定间距的加热管(假设供回温度,室内计算温度,地面材质已定,其他条件符合《规程》附录A呃规定),使其供热量大于等于计算得到的热负荷就行了。 那么需要大于等于热负荷的供热量,是附录A中的哪一项?我分别看了《北京技术细则》和大红本,觉得加热管能提供的热量应该是左边那列(有效散热量/向上散热量)和右边那列(热损失/向下散热量)的和。可是PE-X管,平均温度50度,室内16度,地面层为水泥的条件下,300间距的加热管提供的热量是156.1+41.4=197.2W/m2 我觉得太大了 难道之前的说法不对?呵呵 请前辈们帮我解惑
根据《技术措施》和《北京技术细则》除顶层外,每层热媒的供热量与房间的热负荷可近似相同,也就是选用一定间距的加热管(假设供回温度,室内计算温度,地面材质已定,其他条件符合《规程》附录A呃规定),使其供热量大于等于计算得到的热负荷就行了。
那么需要大于等于热负荷的供热量,是附录A中的哪一项?我分别看了《北京技术细则》和大红本,觉得加热管能提供的热量应该是左边那列(有效散热量/向上散热量)和右边那列(热损失/向下散热量)的和。可是PE-X管,平均温度50度,室内16度,地面层为水泥的条件下,300间距的加热管提供的热量是156.1+41.4=197.2W/m2 我觉得太大了 难道之前的说法不对?呵呵 请前辈们帮我解惑
2楼
所以,地暖供水温度要“设计确定”,而不是一味的60摄氏度。。。。。
回复
3楼
你的意思是 我说的是正确的? 主要是应该降低供回水温度?
回复
4楼
好像是之差吧,实际通常采暖热负荷65W/m2,(举例)实际地暖附录表是除去损耗的,这样才能相统一。
回复
5楼
怎么可能是差呢?规范有点没说清楚,而陆耀庆那本书上左列即为向上的散热量
回复
6楼
从计算软件上看,60度的供水很难控制地面温度的。
回复
7楼
这是什么意思?
回复
8楼
我也有这个疑问,希望高手来答疑,如果建筑上外墙保温采用现在的节能标准,不知道管间距可不可以取350,400的,根据计算出的热负荷来选得话,除顶层外标准层若采用300的管间距散热量偏大。
回复
9楼
规范标准 是一回事,实际体感温度又是一回事,设计时乘了这么多的安全系数,真正说自己家采暖热的人又有几个呢~
回复
10楼
我也有这个疑惑,附录A提供的间距,算出散热量,在校核地表温度,室内设计温度是按照表中提供的温度还是应该是减少两度啊?迷惑中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