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dvgh0405
dvgh0405 Lv.7
2006年07月18日 16:03:58
只看楼主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
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迈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
5)经济全球化理论
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相当集中、相当分散、绝对分散。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英:费希尔、克拉克 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
2)美:贝尔 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6、城市化含义
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
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美 英格尔斯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分析一个城市的对外主要经济联系方向。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发展战略(优劣条件、职能、地位、作用)
规模(人口、用地)的区域论证
10、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镇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在一个国家或相当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6个。
2)城乡整体发展
动力:农村向城镇的向心集聚,城镇向周围地区的离心辐射
手段:规划、引导和调控城镇体系
免费打赏
coffeejhr
2006年08月08日 17:15:44
32楼
加油,猛就一个字,大家一起分享,一起通过这个考试啊!
回复
dvgh0405
2006年08月08日 17:54:44
33楼
下面是我的补充!谢谢大家关注!

建议:大城市3-5,中小城市2.5-4;(2)城市道路网密度:规范:大城市5-7;中等城市5-6;建议6-8;
c:道路红线宽度:(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割带);红线宽度不应是一条直线;快速路60-100,主干路40-70,次干路30-50,支路20-30。(各地城市一律暂停批准红线宽度超过80米(含80米)城市道路项目;城市主要干道包括绿化带的红线宽度,小城市和镇不得超过40米,中等城市不得超过55米,大城市不得超过70米;城市人口在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城市主要干道确需超过70米的,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专项说明。要改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针对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规划路网布局,加大路网密度,改善交通组织管理。)
d:道路横断面类型:一块板:适合机非交通量一方较大,另一方较小,或两方都不大的状况,“钟摆式”交通流,占地小,投资省,通过交叉口时间短,交叉口通行效率高的优点。两块板:解决了对向快速车流干扰,车速大于50时设置,具有景观绿化要求,有高差的分割带,机非分离,可在量大的一侧设辅路。三块板:机非分道行使,保障交通安全;景观好;对向机动影响;适合机动车量不十分大而又有车速、畅通要求,自行车量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道;不适合机动和自行车量都大的交通性干道,城市快速路,占地大,投资高,交叉口通行受限。四块板:解决对向影响,交叉口问题多,占地投资大,不宜采用。
3、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a: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社会经济类资料(人口、就业、收入、消费、产值);运输现状类资料(公交客运总量、货运总量、对外总量);交通设施资料(各类车辆保有量、出行率、交通枢纽及停车设施);道路环境污染与治理资料;分析、预测车辆、客货运量的增长。
b: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现状交通量(机非人)在路的时空分布;过境交通对路网的影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c:交通出行od调查:
目的:出行的起终点调查,以得到现状交通的流动特性。
交通区划分
居民出行调查:对象:6岁以上城市居民及暂住、流动人口。内容: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征。方式:抽样调查4-20%,专业调查人员家庭访问法。
货运出行调查:方法: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了解不同货物运输量、货运车辆的时空分布规律。货运与城市土地使用特征、经济条件之间关系。
4、城市交通规划
a:任务: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定和实施计划,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
b:作用: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协调各种运输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使交通系统获得最佳效益。
c:内容:
回复
dvgh0405
2006年08月08日 17:55:02
34楼
现状交通问题分析:矛盾——交通,肇事,环境污染,景观被破坏。原因——交通需求增长(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提高城市经济效率,建立相对完善的交通设施,有效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交通需求预测三种方法:顺序、直接、个体行为。方案制定:方案评价原则:效率、有效性原则。方案实施:20年,5年一期评价修订。 5、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其制定原则 a:概念:一定发展战略控制下,政府对涉及交通的决策。 b:内容:政策目标、背景;区域范围;政策种类;执行机构;城市交通法规。 c:特征:针对性与目标效用;多相关性与整体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向法规延伸。 d:我国概况;不成体系,缺乏交通供需关系的政策和内容。 6、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a:城市对外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b:铁路:铁路设施两类。客运站、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编组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尽可能在外围)。客运站:中小城市在市区边缘,大城市必须深入市中心区边缘(距市中心2-3km)。数量:大城市分设几个。联系:与城市主干道连接,直接通达市中心及其他联运点。大城市可将地铁引进客运站,或将客运站深入市中心地下。布局:通过式、净端式、混合式。会让站、越行站:正线的分解点,间距8-12km。布置形式:横列式、纵列式、半纵列式,长度1-2.7km。中间站:客货合一,中小城市,横列式,间距20-40km。区位站:用地较大,按照横列式与纵列式布局,长度2-3.5km,宽度250m-700m。货运站:专业行的应接近供应的工业区、仓储区。危险品货站在郊区有一定安全隔离地带。编组站:郊区布置;占地大;对城市、交通分割严重,对环境污染干扰严重;要有发展余地,一般设在铁路干线汇合处。 c:公路分类分级:按照性质作用分国道、省道、市道(县道)。按照功能交通量分:高速公路及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布局:公路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小,则入境的比重越小,公路越要离开城区。大城市可布置高速公路环线,联系各条高速公路,并与城市快速路相衔接。中小城市,高速公路应远离城市中心,采用互通立体交叉,以专用的入城道路与城市联系。在大城市,宜与城市交通密集的地区相切而过,不宜深入区内。特大城市利用中心区外围环路,不必穿越市中心区。公路与城市道路各成系统、互不干扰。长途汽车站类型:客运、货运、技术、混合站。 d:港口 e:机场分类:等级分枢纽、干线、支线机场。布局:宜沿主导风两侧,(最小距离5-7km)。若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则一端与城市边缘距离至少15km。距城市距离10-30公里。避免通讯干扰,与铁路编组站、电气化铁路、高压线、变电站、电讯台、广播站、有高频设备或x光设备的单位保持适当距离。交通联系应在30分钟以内。 7、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a:类型与特征 b:考核服务质量的四个方面: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c:规划要求:大中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控制私人交通工具过度发展,小城市完善市区至郊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公交车大城市800-1000人/辆标准车;中小城市1200-1500人/辆标准车。公交线路网密度达到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地区2-2.5km/km2。市区公共汽车线路长度8-12km,快速轨道不宜大于40分钟行程。平均换成系数大城市不大于1.5,中小城市不大于1.3。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人口200万以上(GDP超过200亿元)控制并预留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的路线和用地。单向客运能力:公交8-12千人次/h,无轨电车8-10千人次/h,有轨电车10-15千人次/h,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15-30千人次/h,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30-60千人次/h。 d:公共交通线路系统规划小城镇可不设。中等城市形成以公共汽车(相邻组团及市级大型人流集散点)为主体的系统,带状设置快速公交汽车线路。大城市以快速大运量轨道公共交通(组团间、组团与市中心、联系市级大型人流集散点客运)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三套线路网:正常线路网+高峰线路+通宵线路。类型有:棋盘、中心放射、环线、混合、主辅线型五种。线路规划原则:公交线路规划:原有不作大调整,确定新区系统类型。根据客运枢纽、大型人流集散点分布,确定线路网。逐条开线路,不断修正。公交站场规划:公交车场、公交枢纽站(客运换乘枢纽“三条以上线路汇合点,占地1-2公顷”首末站“一条线路占地1000平方米,三条线路占地3000平方米”和到发站“占地规模不超过1000平方米)和公交停靠站(站距:公共汽车和电车500-800米,公共汽车大站快车1500-2000米,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800-1200米,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1000-2000米。同向换乘距离不大于50米,异向换乘距离不大于100米,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方向迎面错开30米,在道路平面立交或立体交叉设置的,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快速路、主干路上的停靠站采用港湾式布置。 8、城市给水工程 a:构成:取水、净水、输配水工程。 b:规划:任务:内容: 9、城市排水工程 a:构成:雨水排放、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 b:内容: 10、城市供热工程 a:构成:热源工程、供热管网。 b:内容: 11、城市供电工程 a:构成:电源工程、输配电网络 b:内容 12、城市燃气工程 a:构成:气源、储气、输配气管网。 b:内容: 13、城市环境卫生工程 a:包括:垃圾处理厂、填埋场、收集站、转用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环卫管理设施。 b:内容 14、城市通信工程 a:构成:邮政、电信、广播、电视。 b:内容 15、城市防灾工程 a:构成:消防、防洪、抗震、人防、救灾生命系统。 b:内容:防洪规划、消防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规划。 16、城市工程管线种类与特点六种: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按输送方式分:压力管线(给水、煤气、灰渣);重力自流管线(污水、雨水)。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架空线(电力线、电话线);地铺管线(雨水沟渠、地面轨道);地埋管线(深埋:给水、排水、湿煤气;浅埋:热力、电信、电力)按弯曲程度:可弯曲(电力、电信、自来水管道);易弯曲(电力、电信、污水管道)。 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 a:基本原则:与铁路、道路正交困难时交叉角不小于45度。 b:避让原则:新让旧;小让大;压力让自流;易弯曲让不易弯曲;临时让永久;工程量小让大的。检修少方便的让检修多不方便的。 c:共沟原则:热力不与电力、通讯电缆及压力管道共沟;排水在沟底(在腐蚀之上)可能影响的(易燃、毒、腐蚀)不共沟,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同沟。 d:共杆原则:同一性质合杆,电信与供电不合(特殊电信加皮线),高压输电与电信平行时,考虑干扰问题。 1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目的和工作内容目的: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总规阶段:图纸应标明:城市用地组成及城市干道网。干道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干道 的控制纵坡度,其他控制点(铁路立交、防洪堤、桥梁)控制标高。分析地面坡向、分水岭、汇水沟、地面排水走向。详规阶段:方法: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地形变化简单的)、纵横断面法(地形比较复杂的)。 19、城市防灾措施:政策性、工程性。 20、防灾标准与对策 a:城市防洪防涝标准:

b:抗震标准:分类:按发生原因分陷落、火山、构造、人为;按震源距地表深度分浅源、中源、深源;按所在地距震中分地方性、近、远、很远地震。两种指标分类法:按地震烈度分12个等级,6度为设防分界,地震震级划分。 c:城市消防标准: (1)道路消防要求:建筑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超过220米,设消防通道。沿街建筑连接街道与内院的通道间距不大于80米,消防道路宽度大于3.5米,净空不小于4米,尽端式回车场不小于15乘15米。(2)建筑消防间距:多层之间:6米;多层与高层:9米;高层之间:13米。
回复
dvgh0405
2006年08月08日 17:55:47
35楼
2)建筑消防间距:多层之间:6米;多层与高层:9米;高层之间:13米。
(3)建筑设计要求:高层建筑主体有不小于四分之一周长的防火面。
d:城市人防标准:战时留城人口占30%-40%,按人均1-1.5平方米建设工事。成片居住区按总建筑面积2%或建筑总投资6%设人防工程。
21、防灾工程设施的布局
1)防洪防涝工程设施:堤墙、排洪沟渠、防洪闸和排涝设施组成。
当堤顶设放浪墙时,提顶标高应高于洪水位0.5米以上。排洪沟的弯道半径不得小于5倍的设计水面宽度,安全超高为0.5米。
2)城市抗震设施
避震和震时疏散:就地、中程(1-2公里半径内)、远程。
疏散通道:宽度不小于15米,为城市干道。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应有2条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里,间距大于20公里。
疏散场地:6度设防区,人均1平方米;9度,人均2.5平方米;(远离火灾,地势较高,无崩塌、地裂、滑坡危险,易于供水供电的区域。
3)城市消防设施
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消火栓、水池、望塔。
消防站:一级:6-7辆车,占地3000平方米。
二级:4-5辆车,占地2500平方米。
三级:3辆车,占地2000平方米。
微型:3辆车,占地200平方米。
布局:责任区4-7平方公里,接警5分钟到达。港口城市设水上消防站,大企业设专业消防站。消防车要进出方便,与医院、学校及人流集中建筑保持50米以上距离。确保自身安全-与危险品、易燃易爆品生产储运点间距200米以上,且位于上风向或侧风向。
消防栓设置:沿路设置,靠近路口,间距不大于200米,道路宽度大于60米时,双侧设置,消防栓距离建筑大于50厘米,保证消防车通道的建设。
4)人防工程:避开重要军事目标,距离危险品设施50-100米,距离生活地点小于100米,布局要面上分散,点上集中,有重点的组成群体,便于开发利用。主要工程:指挥所、医疗救护专业队、后勤保障、人员掩蔽工事、疏散干道。
5)城市生命线系统
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
保证设施建设的高标准、地下化、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设施的备用率。
22、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活动性冲沟、滑坡、岩溶、地震断裂带等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区不适于进行修建活动。特殊需要时,要严格、可靠措施。
23、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24、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内容
25、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1)概念: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指通过视觉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
2)内容
3)原则:舒适性、审美、生态环境、因借、历史文化保护、整体性原则。
26、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念:泛指地上地下有形遗存无形文化积累,三个层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dvgh0405
2006年08月08日 17:55:56
36楼
2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概念:保护文物特别丰富(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市区或郊区),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2)分类:
故都型: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沈阳、大同、荆州、咸阳、邯郸、福州、重庆。
传统风貌型:平遥、韩城、榆林、镇远、阆中、荆州、临海、商丘、祁县、歙县、赣州、大理、丽江、苏州、泉州、绍兴、建水、潮州、梅州、同仁。
风景名胜型:承德、桂林、扬州、苏州、绍兴、镇江、常熟、敦煌、曲阜、都江堰、乐山、天水、邹城、昆明、肇庆、吉林、杭州、西安、北京、南京、大理、丽江、建水、青岛、洛阳、岳阳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拉萨、日喀则、大理、丽江、喀什、江孜、银川、呼和浩特、建水、潮州、梅州、巍山、同仁、福州、吉林、集安、柳州、琼山。
近现代史迹型: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哈尔滨、青岛、长汀、南昌、延安、遵义、济南、沈阳、南京。
特殊职能型:泉州、宁波、景德镇、自贡、寿县、亳州、大同、武威、张掖、佛山、广州、榆林、阆中、武汉。
一般古迹型:徐州、济南、长沙、成都、沈阳、郑州、淮安、保定、襄樊、宜宾、正定、漳州、临淄、衢州、聊城、泸州、南阳、咸阳、钟祥、岳阳、雷州、新绛、代县、汉中、浚县、随州、柳州、琼山、集安。
可分四种情况:
古城格局风貌比较完整,可全面保护(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古城风貌犹存,格局、空间关系有值得保护之处(北京中轴线,苏州宋以来的水路并行格局、西安明城格局)。
古城格局已经不存在,还有若干体现传统风貌的街区。
少数名城已经无历史街区,全力保护好文物古迹周围环境。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文物保护单位: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保存历史原貌和真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历史风貌。
编制原则:
基础资料收集:
成果要求:
28、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内容
1)概念;
历史文化保护区:1986年提出,指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较完整的保存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村落等区域。
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传统风貌完整的生活地域,是文化保护区的一类。
2)基本特征:风貌完整性、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
3)内容:现状调查:
保护规划:
第六章:城市规划的实施 10个知识点
1、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概念
政府实施城市规划:直接行为、控制和引导行为。
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行为:
2、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
1)目的:
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使城市经济、社会和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的按照规划进行。
2)作用:为了使城市的功能与物质性设施及空间组织之间不断趋于平衡。
3、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及政府行政职能的关系
1)与公共政策:要有公共政策来干预市场的自发过程,克服其缺陷,保障社会公众利益。
2)与行政权力:
4、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相互配合和衔接。
5、行政区划的有关知识
1)概念
2)基本要素
3)合理的行政区划
6、城市规划实施机制
1)法律机制
2)行政机制
3)财政机制
4)经济机制
5)社会机制
7、城市规划实施原则:5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法无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行”
行政合理行原则:自由裁量权;
行政效率原则:
行政统一原则:
行政公开原则:
回复
mataofeng_1983
2006年08月09日 09:05:20
37楼
楼主加油!
回复
kobe_zhou
2006年08月09日 10:44:30
38楼
辛苦辛苦啊 楼主 总结的很不错啊
回复
angel7760891
2006年08月09日 15:25:18
39楼
多谢楼主了,
正打算复习呢
回复
zhouchisheng
2006年08月09日 16:11:31
40楼
正在自学,非常感谢楼主提供的帮助!
回复
zgq20050618
2006年08月11日 10:34:18
41楼
楼主乐与分享
在下佩服
也谢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