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溪旁的一个峭壁的延伸,生活空间靠着几层平台而凌空在溪水之上,一位珍爱着这个地方的人就在这个平台上,他沉浸在瀑布的响声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20世纪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如此描述他自己的作品“流水别墅”,一个美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7年建成的流水别墅是建筑大师仅为其好友度身定造,与之相比,今天的水景住宅受到越来越多高端人群的喜爱,由此也开始身价翻涨。但与这个经典之作相比而言,目前武汉更多的水景住宅却陷入惟水而景的状况。在一些开发商眼中,拥有了天然的水资源,就是拥有了一份独享的景观,不仅要离得很近,而且要围得很紧。一些本来就不宽阔的湖泊等自然水体,被高层甚而是超高层建筑群一围,由上而下俯视,犹如一个“水沟”,景观性大打折扣。
20世纪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如此描述他自己的作品“流水别墅”,一个美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7年建成的流水别墅是建筑大师仅为其好友度身定造,与之相比,今天的水景住宅受到越来越多高端人群的喜爱,由此也开始身价翻涨。但与这个经典之作相比而言,目前武汉更多的水景住宅却陷入惟水而景的状况。在一些开发商眼中,拥有了天然的水资源,就是拥有了一份独享的景观,不仅要离得很近,而且要围得很紧。一些本来就不宽阔的湖泊等自然水体,被高层甚而是超高层建筑群一围,由上而下俯视,犹如一个“水沟”,景观性大打折扣。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对古代自然水景的最好诠释。现代的水景住宅,又该用怎样的设计来演绎呢?
水景营造,人性为先
水景住宅,首先必须有水,另一重要特点在于"景"字上,即小区内的水,必须是构成一定景观的,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对于小区的环境优化、人居质量的提高、生态效益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的,才可以称得上是水景住宅。
有专家指出,目前许多水景住宅在设计上往往以观赏为主,只发挥了景观功能,而忽视了人的参与性,如垂钓、游戏等实用功能并没有受到重视。其实,水景住宅应当充分尊重人们亲水的权利,给人以享受的空间。在一个小环境中缩短人与水距离的一个方法就是设置亲水平台和亲水步道,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
亲水平台是一个人可以最亲密地接触水的场所,可以满足人们赏水、嬉水的双重需要。亲水步道一般是紧贴水岸的走道或是由多级沿河岸的台阶组成的,有些台阶淹没于水面以下,有些则高出水面,这样,就可以使人们的亲水活动不受水面高度变化的影响,沿着石阶在水边漫步的同时,只需弯下身子,就可接触到水,与水的亲近程度非常密切。
在设计步道时应降低踢板高度,加宽踏板宽度,这样可以提高台阶的舒适性。亲水步道尽量不要太直,应该曲折一些,并且每隔一定的间距,设置一些小品景观,丰富水景内容,增加人们的欣赏兴趣。
此外,根据居住环境内不同的居住人群,也需要设置不同的水景。设置适合儿童玩乐的水景设施,既要符合儿童喜欢嬉水的天性,适于他们的尺度,能够发挥儿童想像力,增强动手能力,又要更多地考虑安全因素。如在设计中可以运用线式水面(如溪流等),和小环境结合得比较紧密,一般都较浅,不会发生什么危险。同时,溪流还可以和桥、石块、雕塑、绿化以及各类休息设施结合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室外空间。
而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水体设置应以观赏为主,采用自然水池,池上设桥,池中种植睡莲或荷花的传统手法,这样比较符合老年人喜清幽、恬静的性格。结合水面设置一些水榭,内置座椅,老人可以在里面休息、打牌、下棋。
水景生态,尊重自然法则
水景资源的稀缺性,也让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意识到水景住宅的生态性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但究竟如何真正实现水景的生态性?一些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首先是,降低临水居住建筑密度,或将建筑一、二层架空,使滨水区空间与居住区内部空间通透;其次,可调整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方向,形成风道引入水滨的水陆风;第三,应建立完整的自然水体绿色廊道,即沿江、湖岸控制足够宽度的绿带,在此控制带内严禁任何永久性的大体量建筑修建;此外,小区内的水体开放空间廊道还应与小区外的开放空间系统组成完整的网络。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自行车道等皆可构成区内水景与居住区外的联系通道。
对于水景住宅区内水岸的湿地、开放水面和植物群落,应当予于充分的保护,以使其构成一个连接建成区与郊野的连续畅通的带状开放空间,利用它把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小区内,改善环境质量。
在现代科技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只要能充分尊重自然,现代水景住宅中,又何愁不能重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