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师
wonjc
wonjc Lv.8
2006年06月19日 15:37:30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17届世界杯,17个冠军队,17支王者之师。从30年代的意大利王朝、到1970年伟大的巴西,从66年无翼奇迹英格兰、到86年一个人的阿根廷,谁是最强大的王中之王……

17届世界杯,17个冠军队,17支王者之师。从30年代的意大利王朝、到1970年伟大的巴西,从66年无翼奇迹英格兰、到86年一个人的阿根廷,谁是最强大的王中之王……
免费打赏
wonjc
2006年06月19日 17:18:25
12楼
1978阿根廷

阿根廷的成功得益于主教练梅诺蒂的指挥以及一批球星的崛起。铁门菲洛尔、队长帕萨雷拉、突破高手阿尔迪列斯。

  74年那届阿根廷队中只有肯佩斯和豪斯曼两人入选78年阵容。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头长发的肯佩斯,他是这届世界杯的英雄……
1978年,尽管荷兰队还是那么强大,但“全攻全守”在走下坡路,两位划时代的人物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退出各自国家队,阿根廷采用1962年巴西队的4-3-3阵型,在河床体育场3比1击败荷兰队夺冠。

  1966年英格兰创造“无翼奇迹”后,老式边锋逐渐被人淡忘,但阿根廷人重新拾起这一战术,奥尔迪斯和贝尔托尼一左一右。在边路整体压上时,4-3-3阵型变成2-3-5。主教练梅诺蒂强调快速准确的传球,“进球只不过是把球传到网里”就是他的名言,三名中场的分工通常是一人防守,两人进攻。

  梅诺蒂组建球队煞费苦心,他以门将菲洛尔、队长帕萨雷拉、肯佩斯等几位经验丰富的球员为班底,以保证自己的执教哲学得到贯彻。世界杯前,梅诺蒂放弃了前一年亲手起用的马拉多纳,选择了老将肯佩斯,至今这是争议话题,不过阿根廷夺冠的事实,使得反对者无话可说,马拉多纳则在随后一年率队夺得世青赛冠军。



  在当时军政府掌权的背景下,肯佩斯是阿根廷队仅有的两名海外球员之一(效力巴伦西亚)。留着飘逸长发的肯佩斯虽然在俱乐部打中锋,但在国家队扮演的是进攻核心的角色,他和阿迪莱斯既象双前腰,又象旧式的双内锋,既能传威胁球,又能前插直捣龙门。但在职能分工上,阿迪莱斯更倾向于组织,肯佩斯则长于突破。

  阿根廷被分到了“死亡之组”,尽管击败了普拉蒂尼的法国队,但由于第三场不敌意大利,阿根廷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如意算盘落空,只得到罗萨里奥去打第二轮小组赛。与巴西队互交白卷后,阿根廷到了出局的边缘,但在生死战中,阿根廷6比0横扫秘鲁,巴西人只能去打三四名决赛,这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最有名的“悬案”。

  荷兰队则从意大利和西德所在的小组脱颖而出。决赛上半时,肯佩斯左脚铲射首开纪录。但在下半场,荷兰队替补南宁加冲顶破门,将比赛拖入了加时赛。此后,肯佩斯标志性的突破摧毁了荷兰防线,他象把利刃插入荷兰肋部,两名后卫下铲都没有拦住他,尽管门将倒地阻挡了一下,肯佩斯还是将球打进。

  随后,肯佩斯中路强行突破,在禁区边缘与右边锋贝尔托尼作撞墙配合,球经连续反弹后,由贝尔托尼扫射入网。肯佩斯在本届杯赛上打进6球,将金靴和金球奖都收入囊中。梅诺蒂对这位阿根廷10号的评价是:“他既强壮又有技术,能创造空间还能大力射门,他是那种可以左右比赛的球员。”
回复
wonjc
2006年06月19日 17:19:10
13楼
1982意大利 --意大利的混凝土防守

意大利队在小组赛阶段对波兰、秘鲁和喀麦隆三战皆平,只打进2球,靠进球数多1个勉强晋级,丝毫没有冠军相。

  进入第二阶段,意大利突然间犹如脱胎换骨,后4场共打进10球,尤其是力阻头号热门巴西,令全世界震惊……
进入80年代,随着“全攻全守”的没落,防守足球重新回潮,自由人打法流行起来。1978年世界杯决赛落败后,意大利队的防守反击打法更加成熟,终于在时隔4年后,凭借“混凝土防守”和“金童”罗西的灵光显现,成为第二支完成世界杯“帽子戏法”的球队。

  意大利队防守能力几乎达到顶峰,除了门将佐夫和防线上的几员上将,中场的塔尔代利和奥里亚利也是能拼善抢之辈。从小组赛直到半决赛,贝阿尔佐特都是打四后卫,科洛瓦蒂盯人,西雷阿拖后。中场则是奥里亚利、塔尔代利与布鲁诺-孔蒂,安东尼奥利是突前前卫,支援锋线格拉奇亚尼和罗西。右后卫詹蒂莱(或贝尔戈米)如果收到中路,奥里亚利则可以照顾右路防守。本届杯赛揭幕前前,巴西、西德与卫冕冠军阿根廷的夺冠指数都超出蓝衣军团,意大利队第一阶段小组赛发挥的确不好,但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



  第二阶段小组赛,意大利和南美双雄分到了一组,意大利先斩卫冕冠军于马下,然后以3比2力擒阵容超豪华的巴西队,这是世界杯历史上的经典比赛。由于巴西比意大利多一个净胜球,因此战平即可打进四强,意大利被逼到了悬崖边上。但此前没有进账的罗西终于爆发,用帽子戏法回报了信任他的贝阿尔佐特。

  在罗西被禁赛两年后,贝阿尔佐特仍将他召入队中,并一直让他首发打主力。在对巴西队比赛中,罗西敏锐的嗅觉得到完美体现,第二球是他出其不意断下塞雷索横传果断抽射,第三球则是在角球配合中,埋伏在小禁区前沿的罗西将塔尔代利射门捅进门内。随后,罗西在半决赛中梅开二度,意大利2比0淘汰了博涅克的波兰队,与西德队会师决赛。

  西德队缺少了贝肯鲍尔式的轴心,进攻随之丧失了想象力,但这并不妨碍具有钢铁神经的日耳曼人经过点球大战,淘汰拥有“黄金三角”的法国队。为了对付西德队,贝阿尔佐特进一步加强防线,他撤下攻击前卫安东尼奥尼,加派贝尔戈米和科洛瓦蒂盯人,打起了1432阵型。罗西再次首开纪录,而意大利后卫线不仅防守成功,右后卫詹蒂莱和自由人西雷阿还各助攻一次。在夺冠道路上,意大利先后击败了三大热门!如果说前两座世界杯成色稍显不足,这第三座则是实实在在的金杯。

回复
wonjc
2006年06月19日 17:21:34
14楼
1986阿根廷--一个人的力量

在半决赛输给阿根廷队后,比利时老帅蒂斯曾感叹说:“没有马拉多纳,阿根廷会是另一支球队,他们不会如此强大,如果把马拉多纳给我,我也能赢得世界杯。”

  本届大赛的7场比赛中,阿根廷队共打进14个进球,马拉多纳攻入5球、助攻5次,一个人成就了其中的10球!……
1986年世界杯属于马拉多纳。有人请求肯佩斯比较阿根廷1978年和1986年两支冠军队的差异,这位阿根廷足球史上的第二号伟人说:“最关键的不同是,1978年的球队更象一支团队,1986年的球队更多地是围绕一名球员建立的,比拉尔多把马拉多纳塑造成了球队的焦点。”

  正如肯佩斯所言,梅诺蒂和比拉尔多的足球哲学截然相反,阿根廷足坛为此分为两派。梅诺蒂讲求团队、流畅和观赏性,比拉尔多则更看重球星和结果,在他“唯胜利论”的指导下,全部赌注押到了马拉多纳身上,后者让他赌赢了。

  马拉多纳此时正在巅峰期,吸取了4年前的红牌教训,使他变得更加成熟。但比拉尔多任命他为队长,仍然顶着很大的压力。



  帕萨雷拉是1978年夺冠时的领导者,他当然不服气,这为他和马拉多纳的矛盾埋下了伏笔。前锋巴尔达诺是老资格,但比拉尔多也没选他当队长。后来比拉尔多解释说:“我不仅被马拉多纳的天才打动,还因为我确信他具备领导球队的素质。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怀疑,他从未让我失望。”

  从1984年开始,比拉尔多开始在国家队推行3-5-2打法,阿根廷人认为他疯了,因为这革新性的举措,当时在欧洲也才出现不久。在几场友谊赛中,新阵型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但这段不可缺少的磨合期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比拉尔多对中场极为重视,他认为两名盯人中卫一名清道夫足以封锁对方双前锋,因此中场增加到五人,进攻和防守都通过中场发起,马拉多纳就是其中穿针引线的核心。两个边前卫朱斯蒂和奥拉尔蒂奇亚也很重要,由于中场人数的优势,一般总有一名边前卫非常靠近边线,充分利用场地宽度发起进攻,也可以拉出对方防守队员。防守时,两名边前卫则退到后场。

  另外,前锋布鲁查加的位置也相对灵活,他经常后撤到中场,为马拉多纳让出空间,而当前场出现机会时,他又要适时的插上,相对来说,布鲁查加的位置也介于前锋和前卫之间。

  阿根廷和马拉多纳遇到的第一个阻碍是英格兰,正是在这场恩怨之战中,马拉多纳奉献了“上帝之手”和“千里走单骑”。半决赛,马拉多纳包办了两个进球,阿根廷2比0淘汰拥有希福的比利时队。

  决赛中,贝肯鲍尔派出马特乌斯负责盯防马拉多纳,但这一手还是在最后露出了破绽。清道夫布朗和前锋巴尔达诺的进球,使阿根廷2比0领先,但西德队的精密战术总是那么可怕,经过两次事先演练的角球配合,鲁梅尼格和替补前锋沃勒尔将比分扳平,就在人们担心阿根廷即将崩溃时,马拉多纳摆脱了防守,他的巧妙直传助布鲁查加单刀突破,攻入了致胜一球。

  比拉尔多成功了,他的“球星战术”为阿根廷赢得了世界杯,当然,他很清楚,这一切的基础是,他手里拥有马拉多纳。

回复
wonjc
2006年06月19日 17:22:08
15楼
1990西德--西德352整体战术奏功

在更靠北方的城市米兰,另一支夺冠热门也在向前挺进,贝肯鲍尔的西德铁军势不可挡。来自国际米兰的三架马车是他们的主要构架。

  另外在马特乌斯、克林斯曼和布雷默身边,还有沃勒尔、利特巴尔斯基、贝特霍尔德等一批实力型球员……
1990年,世界杯又走到了防守极端,每场平均进球数创造了最低纪录,总共出现四次点球决战,决赛没有运动战进球,冠军归属由一记有争议的点球决出。在1986年取得成功后,比拉尔多更加迷信马拉多纳和防守足球,他的打法甚至被斥为“9-0-1”龟缩战术,他的保守之举几乎得逞,但阿根廷人最终还是倒在德国战车面前,这是西德整体打法对阿根廷球星战术的胜利。

  1984年欧洲杯首轮出局后,贝肯鲍尔临危受命出任西德队主帅,此后两届大赛(包括1988年欧洲杯半决赛负于荷兰),西德队连续打进4强但都未能夺冠。但经过这些磨练,从鲁梅尼格手中接过队长袖标的马特乌斯成为新的领军人物。马特乌斯是原汁原味的德国球员,头脑冷静,斗志顽强,控球出众,传球线路清晰,还有重炮轰门的功夫。揭幕战对南斯拉夫,他长途奔袭40米怒射得分,堪称他的代表作,本届杯赛他一共打进4球。



  由于皮昂特克在丹麦队的试验,以及阿根廷队在上届世界杯上的成功,3-5-2阵型得到不少球队采用。这一阵型赋予边前卫(边后卫)更大职责,防守中场的出现,使得中路防守加强,对手破门难度更大,许多国家队和俱乐部都出现了后腰。3-5-2阵型分工明确,讲究相互间的策应,这正对西德队的胃口。

  后防线上,科勒是有史以来最难缠的盯人中卫之一,布赫瓦尔德活动范围较大,奥根塔勒则打自由人,不过他很少插上助攻。两个边路是布雷默和贝特霍尔德(罗伊特)。锋线上的克林斯曼和沃勒尔后来都成为德国队主帅,前者头球和脚下射门技术都很出色,在整个90年代都霸占着国家队主力射手位置,对荷兰队的1/8决赛,正是他首开纪录。

  半决赛对英格兰,西德队在令人窒息的点球决战中笑到最后,自1976年负于捷克斯洛伐克以来,西德(德国)还从未在大赛点球战中失足。因而在1996年欧洲杯半决赛再次被德国队点球淘汰后,英格兰射手莱因克尔说出了那句名言:“足球是22人的比赛,最后赢的总是德国人。”

  本届决赛是历届决赛中最沉闷的,阿根廷没有一场进球在一球以上,而且由于红黄牌停赛,导致数名主力缺阵,他们重施故技,希望用严防死守消磨西德队,然后通过马拉多纳解决问题。然而,阿根廷付出两张红牌的代价,还是没有如愿。沃勒尔制造点球,布雷默操刀命中,贝肯鲍尔成为先后以队长和教练身份夺得世界杯的第一人。
回复
wonjc
2006年06月19日 17:22:48
16楼
1994巴西--欧洲风格的巴西

美国世界杯上,巴西是8强中唯一的非欧洲球队,但他们却是“历史上最接近欧洲风格的一支巴西”。

  除了罗马里奥和贝贝托的组合,邓加、桑托斯等人组成的中后场异常坚固,卡福后来甚至称,这是1970年后最强大的巴西队……
巴西队时隔24年后再度捧杯,但能够在欧洲球队的重围(8强中有7支球队)中胜出,巴西队靠的是欧化的战术和稳固的中场。虽然罗马里奥和贝贝托的锋线出神入化,但朴实无华的后腰邓加被认为是夺冠的关键。世界杯决赛头一次缺少了进球。同防反大师意大利耗完120分钟后,巴西队通过互射点球夺得冠军。

  1970年永远留下雷米特杯之后,巴西曾经走过一些弯路。连续20多年与金杯无缘,虽然有运气方面的原因,但也与桑巴舞步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有关。欧洲球队在防守和整体打法上的进步,使得巴西队以小组配合和即兴发挥为特点的攻势足球难以取得突破。

  80年代,桑塔纳重振艺术足球的努力宣告失败,不到40岁的拉扎罗尼走马上任,但他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1990年世界杯上,拉扎罗尼将有史以来最保守的一支巴西队呈现给世人,那是巴西队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使用清道夫,结果“死”得很难看。



  在这种形势下,巴西足协组建了佩雷拉搭配扎加洛的教练班子。佩雷拉的改革思路是加强防守,即便牺牲攻击力也在所不惜。在后防线上,仍然采用巴西人习惯的平行站位,中卫搭档阿尔代尔和桑托斯身材高大却不失灵活,防守范围大,正面阻截能力强,本方定位球的时候还能抢点。最大的改革在中场,队长邓加和毛罗-席尔瓦打双后腰,马津霍和津霍同样进攻能力平平,但他们在中场构筑了坚实的屏障。同苏格拉迪、济科等前辈相比,他们缺少了一些艺术细胞,但巴西人扎实的技术功底,仍然足以保证他控制住中场。

  在进攻上,实力平均而又朴实的中场线贡献不大,助攻更多的来自边后卫尤尔津霍(替补卡福)和莱昂纳多(后因红牌停赛被布兰科取代)。锋线搭档贝贝托和罗马里奥更是绝配,正是他们保证了在中场支援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贡献足够数量的进球。灵巧的贝贝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前腰的角色,罗马里奥禁区内的摆脱和抢点能力难觅对手,两人之间心有灵犀,多次相互助攻。在本届世界杯最精彩的一场比赛中,贝贝托助攻“独狼”弹射入网,堪称妙到毫巅。

  决赛是一场遏制和反遏制的较量。上半时才进行一半,佩雷拉就用卡福换下表现平平的尤尔金霍,加强了右路进攻。卡福的一次下底给贝贝托创造了头球良机。意大利主帅萨基见势不妙,随即用中卫阿波罗尼替下右后卫穆西,马尔蒂尼拉到左边路,贝纳里沃改打右路。这次调整颇见效,不仅守住了边路,阿波罗尼和巴雷西也看死了巴西双子星。经过120分钟较量,双方最终互交白卷,只得让点球来作出裁决。

回复
wonjc
2006年06月19日 17:24:59
17楼
1998法国--法国的三后腰

法国队尽管是在家门口作战,但他们并不被看好。毕竟高卢人还从未染指过金杯,即使在他们跌跌撞撞打进决赛以后,人们也相信卫冕冠军巴西队胜算更大。可是,罗纳尔多决赛前染病,似乎搅乱了一切。0比3,巴西队遭到了世界杯参赛史上最糟糕的失利。创造了世界杯概念的法国人终于得以亲吻大力神杯。

  法国队延续了现代足球加强中场防守的趋势,为此雅凯甚至弃用了防守能力欠佳的吉诺拉。他至少使用两名后腰(德尚和佩蒂特),必要时再加增加一名后腰(卡伦布或博戈西昂),比如决赛对巴西就使用了三后腰,这使得法国队的防守型球员达到7名。

  居中的德尚在后防线前面充当屏障,是攻防的枢纽,他的任务就是奔跑、拦截和断球,并传给位置最具威胁的队友。



  无缘国家队的法国天才坎托纳很看不起这个只会干苦力的小个子,讽刺他是个“挑水的”,但在雅凯眼中,这个队长却不可或缺的,他形容德尚是“统帅”和“领头羊”。另一名中场大将佩蒂特有充沛的体能,他的大范围往返跑动可以衔接中后场。

  法国队中场没有明确的边前卫。在大部分情形下,齐达内和德约卡夫打双前腰,吉瓦尔什一人突前。在进攻力量如此单薄的情况下,前场三人组还经常要有人回撤防守,再加上吉瓦尔什状态极为糟糕,仅决赛就至少浪费三次必进机会,法国队显得攻击力乏力。他们能打进决赛,还得感谢后卫的援助。对巴拉圭布兰克打入“金球”,半决赛落后克罗地亚的情况下,图拉姆又神奇地梅开二度,将法国队送入决赛。

  雅凯拥有一条黄金防线,图拉姆,布兰克、德塞利,利扎拉祖的组合是法国队全盛时期成功的基石。布兰克是后防线上的领军人物,具有超强的预判能力,使他总显得游刃有余。据雅凯透露,他曾经想把布兰克改造成自由人,但布兰克死活不同意,雅凯只得作罢。德塞利是决赛中表现最出色的球员之一,但在下半时累计2张黄牌被罚下场。图拉姆到底打右后卫还是中卫更合适,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由于已经拥有了布兰克、德塞利和勒伯夫,雅凯把他安排到了右后卫的位置。本届杯赛中,法国队仅有一个失球(对克罗地亚),这条防线的得分能力也为人称道,图拉姆、布兰克和利扎拉祖均有进球。从没有一支世界冠军队的后防线有如此大的贡献。

  1998年世界杯成就了齐达内。决赛出人意料地呈一边倒之势,结束红牌停赛的“艺术大师”用最简单的,也是让人料想不到的两记头槌奠定胜局,齐达内也就此奠定了他的巨星地位。巴西队教头扎加洛赛后承认:“我们上半时就输掉了比赛。”

回复
wonjc
2006年06月19日 17:25:37
18楼
2002巴西--巴西“三R”威力无穷

斯科拉里将“三R”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里瓦尔多、罗纳尔迪尼奥、罗纳尔多……当然,在球队体系中,他们身后的吉尔伯托以及克莱伯森同样重要。

  发挥出色的罗纳尔多以8粒入球打破了从1978年以来连续6届世界杯最佳射手只能进6球的“魔咒”……

巴西队每届世界杯几乎都是热门,但这在2002年世界杯上,他们却是在不太被看好的情况下夺冠。预选赛上磕磕绊绊,主教练斯科拉里古怪固执,罗纳尔多重伤复出不久,这些都让人嘀咕,但桑巴军团用7战全胜捍卫了王者地位,罗纳尔多也用金球完成了甜蜜的回归,彻底摆脱了4年前的噩梦。

  由于斯科拉里上任仅半年多时间,在战术准备上并没有多大回旋余地,匆匆打完几场热身赛后,斯科拉里逐渐确立了3-5-2的打法,这种阵型的好处是在保证防守的基础上,又能充分发挥“3R”的攻击力和“双卡”的助攻能力。

  三中卫和双后腰的配置,可以严密保护本方禁区。虽然埃莫森大赛前缺阵,但吉尔伯托和克莱伯森干得也不赖。罗克-儒尼奥尔和卢西奥毛糙有余,但有冷静的埃德米尔森协防,后防线不至于出大漏子。



  进攻则交给个人能力极为出色的“3R”来完成。顶着国人压力弃用罗马里奥,召进此前在国家队始终发挥平平的里瓦尔多,也证明了斯科拉里的胆识。

  卫冕冠军法国和阿根廷等劲旅在小组赛落马,意大利在另一半区早早被淘汰,减轻了巴西队的夺冠难度。第一场硬战是1/4决赛对阵英格兰,这也是巴西队最艰苦的一场比赛。从一开始,英格兰队就尽量压缩空间,不给巴西人发挥的余地,并由欧文首先破门,但上半时补时阶段,里瓦尔多及时的进球,严重地打击了英格兰人的心理。更糟的还在后面,希曼被小罗吊门成功。小罗被罚下场后,巴西宁愿放弃进攻机会,也要尽量控球在脚,英格兰人有劲无处使,巴西成功保住了领先优势,这场比赛充分体现了巴西人的技术优势。

  此后的半决赛和决赛上演着同样的故事。“3R”的威力无人能挡,罗纳尔多的精彩进球打发了要报小组赛之耻的土耳其。最后决战,巴西和德国都想利用自己的优势,但个人能力的差距还是决定了比赛结局。德国队踢得很严谨,但在创造机会的能力上,缺少巴拉克的他们远不及对手。德国队主帅沃勒尔赛后承认:“巴西队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是如此强大,他们的前锋处理球是如此地快和出色。”
回复
byn521
2006年06月21日 17:01:40
19楼
看出来了!
足球是在不断创新中前进!
回复
albbhj
2006年06月22日 09:16:33
20楼
好久的事情了
回复
libyan
2006年06月22日 14:49:19
21楼
足球故事是有点吸引人的
呵呵
楼主辛苦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