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咏颂花卉、植物的诗歌不胜枚举,也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现将本人搜集、积累的部分材料供大家品评!
古往今来,咏颂花卉、植物的诗歌不胜枚举,也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现将本人搜集、积累的部分材料供大家品评!
2楼
我帮你把跟在后面这样大家看的方便些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梅 花
(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杂 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竹 枝 词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采莲曲
(南朝梁) 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好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咏木槿树题武进文明府厅
(唐)刘庭琦
物情良可见,人事不胜悲。
莫恃朝荣好,君看暮落时。
诗的一、二句抒写自己的感慨:事物变化的情状实在是可以看得见的,可是人情事理却令人不胜悲切,不一定能预见。那么作者缘何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三、四句由木槿花的朝开暮落这一点生发出去:不要以为早上花朵开得欣欣向荣便十分可靠,你们瞧瞧傍晚落花之时的景象就可以知道!这首在官府厅堂上的诗虽然写的是木槿花,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对封建官吏的正言直告,也可以看作封建时代为官者的无穷哀叹。
紫 薇
(明)薛蕙
紫薇开最久,烂漫十旬期。
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故枝。
楚云轻掩冉,蜀锦碎参差。
卧对山窗外,犹堪比凤池。
紫薇花亦名百日红。其花每年四、五月份开花,持续到八、九月份,花开花谢接续约百日以上,故有此名。又因其花期颇长,由夏逾秋,所以,常常是故花未凋,新花又放,新旧相接,繁花似锦。满树鲜花如锦缎璀璨,参差错落,又象天上的彩云飘浮摆动。诗人对它赞叹不已,说它虽在山野,仍可与长生凤池禁苑中的紫薇媲美。凤池,是指皇宫禁中之地。诗人的意思是说紫薇何必一定要托根宫禁,虽生在乡间僻壤,却以自己的美丽芬香胜过宫苑之花。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湛蓝的秋江一碧如洗,鲜红娇艳的芙蕖摇曳多情,亭亭玉立,妩媚多姿,使人产生无限爱慕之情。伸手攀荷折蕖,欲赠“秋水伊人”。但遗憾的是,荷上晶莹透亮的露声势浩大,在折攀的刹那间,颗颗泻落,滴入水中,荡漾逝去,“不成圆”三字,既是摹写露珠落水之状,又是一种暗示,隐寓诗人的失落之感,诗情在此暗中一转,由欢愉转为哀恻。第三句,诗人假设采用云之端有一个美丽的佳人,因为天隔一方,只能相思,无因相见,顿生欲求不能的忧思,诗人伫立在秋风之中,眼望秋江,内心无限惆怅悲凉!
回复
3楼
紫 薇 花
(唐)杜牧
晚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这首诗,与其说是诗人写秋风清露中傲然开放的花儿,倒不如说是诗人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紫薇花“晓迎秋露”,在萧索秋风中开放,在百花凋零“憔悴损”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夺目,以“一枝新”唤起人们的注意,从“向风偏笑”之中,我们又充分体会到这一形象的桀骜不驯。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刚直风骨,体会到他对达官贵人的不屑,对趋炎附势之人的蔑视。
岩 桂
(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桂花因丛生于岩岭之间,因而又名岩桂。此诗将"月中有桂树"的传说同眼前岩桂盛开的实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虚写实,化虚为实,使人间天上浑然一体。满山盛开、幽香扑鼻的桂花让人疑为月中移来的仙树,有力地表现了岩桂的美。
桂 花
(宋) 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秋风萧瑟,众芳零落,桂花独开,可谓慑制秋风、擅断众芳,桂花仿佛是秋天真正的主人,因而"十分秋色"不得不为她忙。但她尽管那样不同凡响,却无意傲视群芳,与其争艳斗香,在书房中淡淡的一枝,便使得满室幽香。桂花高雅、淡洁、清幽的形象,也是富有才学的女诗人形象的写照。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此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这一幅清雅、静美的图景不禁诱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浓浓的愁思落在了谁家?
饮 酒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采菊东篱,悠然自得,举首眺望,南山遥遥在目。斜阳给山峰抹上了一层淡黄,与菊花相映成趣。飞鸟结伴归巢。此情此景,令诗人心旷神怡、物我皆忘。借景物的描绘,写出了其纯真恬淡的心绪。
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淡紫的花心、嫩黄的花瓣,鲜明而和谐的色彩对比,活化出菊花的佳色神韵。诗人又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高人联系起来,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而后,又借菊花抒发人生的感慨及不为世用的苦闷。
此诗为典型的托物寄意之作。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绘,将胸中蕴涵的许多郁闷和积愤,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菊 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静谧的宅院,周围遍植金菊,浓香馥郁,仿佛陶渊明的家园。诗人以高士陶渊明自比,寄情高远。诗人爱菊花"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故而绕篱缓行,直到夕阳西下,仍不忍离去。通过对菊花不畏霜寒、坚贞品格的赞美,寄托了诗人自己超凡的理想和高尚情操。
画 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红,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尝吹落北风中!
此诗名为画菊,实为作者本人人格的自画像。诗人借颂赞斗霜凌寒、于百花凋零后傲然独开的菊花,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绝不向元朝当局低头的志向和操守。
玉 兰
(明) 文征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杏 花
(宋)杨万里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
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桃花(诗)
题都城南庄
( 唐)崔 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 花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游 园 不 值
(宋)叶绍翁
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扉九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梅 花
(宋)陈与义
客行满山雪,香处是梅花
丁宁明月夜,记取影横斜。
这首咏梅诗,着重抒写了诗人对梅枝横斜的风姿的向往。三、四句中游客再三叮嘱梅花:记住在明月照耀下的夜晚,一定要展现你疏影横斜的迷人的风姿。“丁宁”两个传神的字眼,把梅花写活了,仿佛它和游人是心心相印的,从而生动有趣地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萱 草
(唐)李咸用
芳草比君子, 诗人情有由。
只应怜雅态, 未必解忘忧。
积雨莎庭小, 微风藓砌幽。
莫言开太晚, 犹胜菊花秋。
游 子 吟
(唐)聂夷中
萱草生堂阶, 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 不见萱草花。
海 棠
(宋)刘子
幽姿淑态弄春睛,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近清明。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
这首诗从四个方面对海棠作了描绘:一写海棠的性格和体态。二写海棠的习性。三写海棠的气质和颜色。四写海棠的情感。四个方面的状写已经勾勒了一个完整的海棠形象,而字里行间又无不浸透着诗人对海棠的赞美,对海棠的评价。读后怎不撩拨起对这一名花的喜爱之情呢!
咏 槿 花
(唐)杨凌
群玉开双槿,丹荣对绛纱。
含烟疑出火,隔雨怪舒霞。
向晚争辞蕊,迎朝斗发花。
非关后桃李,为欲继年华。
作者咏的对象是两株朱槿花。晨雾缭绕之中那朱槿花仿佛火焰正在燃起;隔着濛濛细雨去看朱槿花,似乎看到了红霞的舒展。第三联把槿花朝开暮落的景象生动地写了出来。早上,千花竞发,生意盎然;傍晚,花瓣如雨,落红满地,这景象如在眼前。最后一联,更加意味深长。木槿花之所以在桃李之后的盛夏开放,为的是使人们一年四季都有花可欣赏。
历代咏花名句选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影。 ---- 元 方回《春晚杂兴》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六首》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 唐 杜甫《冬至》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唐 张志和《渔歌子》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 ---- 清 吴伟业《鸳湖曲》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屈原 《湘君》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屈原《湘夫人》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屈原《少司命》
被石兰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屈原《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屈原《礼魂》
花 历
我们的祖先,确实是个爱花的民族,花卉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古人曾有将十二个月(农历)各以一当令花名代称的用法: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五月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葵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山茶;腊月蜡梅。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物候相关颇大,所列花历不一定和当地气候完全符合,但所定花历,却是约定俗成,为世人普遍认可,例如人称“杏月”,必定是二月,“菊月”必指九月,“荷月”必定是六月,决无别解,不会产生误会。(韦力生)
回复
4楼
谢谢今天天气哈哈!确实方便!
回复
5楼
若能收集更多,集结起来就好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