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傅学怡老师如何看待“强梁弱柱”这个问题的。(摘自 傅学怡,汶川、台湾建筑震害启示——改进规范的几点建议,《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P523)究其原因,主要是整浇楼盖发挥了两大作用,一是卸荷作用,二是抗力作用。具体分析如下:(1) 我们在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都是假定荷载的传递路径为:板→梁→柱;而实际上,很多荷载通过板直接传递给了柱。这样,根据假定算出来的框架梁弯矩是个“假”弯矩,和实际情况差别很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整浇楼盖发挥了两大作用,一是卸荷作用,二是抗力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 我们在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都是假定荷载的传递路径为:板→梁→柱;而实际上,很多荷载通过板直接传递给了柱。这样,根据假定算出来的框架梁弯矩是个“假”弯矩,和实际情况差别很大。
(2) 要让框架梁屈服,楼板就要屈服,楼板的钢筋和梁的钢筋是共同工作的,所以实际上整个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框架梁是得到了增强。
(3) 框架柱无依无靠,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容易首先被地震作用击坏。
要解决这个“强梁弱柱”,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 在计算上,充分考虑楼板的作用,采用壳元细分。
(2) 框架梁弯矩取到柱边。
(3) 充分考虑板的钢筋作用,围绕着框架梁平行方向的板的钢筋,充分考虑。
欢迎大家踊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