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强梁弱柱”、“强弯弱剪”
guilebaile
guilebaile Lv.3
2011年08月01日 15:21:28
来自于广厦结构
只看楼主

先看看傅学怡老师如何看待“强梁弱柱”这个问题的。(摘自 傅学怡,汶川、台湾建筑震害启示——改进规范的几点建议,《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P523)究其原因,主要是整浇楼盖发挥了两大作用,一是卸荷作用,二是抗力作用。具体分析如下:(1) 我们在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都是假定荷载的传递路径为:板→梁→柱;而实际上,很多荷载通过板直接传递给了柱。这样,根据假定算出来的框架梁弯矩是个“假”弯矩,和实际情况差别很大。

先看看傅学怡老师如何看待“强梁弱柱”这个问题的。(摘自 傅学怡,汶川、台湾建筑震害启示——改进规范的几点建议,《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P523)
究其原因,主要是整浇楼盖发挥了两大作用,一是卸荷作用,二是抗力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 我们在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都是假定荷载的传递路径为:板→梁→柱;而实际上,很多荷载通过板直接传递给了柱。这样,根据假定算出来的框架梁弯矩是个“假”弯矩,和实际情况差别很大。
(2) 要让框架梁屈服,楼板就要屈服,楼板的钢筋和梁的钢筋是共同工作的,所以实际上整个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框架梁是得到了增强。
(3) 框架柱无依无靠,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容易首先被地震作用击坏。
要解决这个“强梁弱柱”,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 在计算上,充分考虑楼板的作用,采用壳元细分。
(2) 框架梁弯矩取到柱边。
(3) 充分考虑板的钢筋作用,围绕着框架梁平行方向的板的钢筋,充分考虑。

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免费打赏
kayllen
2011年08月02日 11:17:12
2楼
砖家们都去找钱去了,哪个还严谨的来研究问题哦。
回复
kvnick
2011年08月02日 11:58:31
3楼
没多大的意思。感觉现在网上的解答大部分给的很笼统。
回复
xlz_designer
2011年08月02日 12:02:32
4楼
支持一下,说的有道理,有点像屋梁楼盖的计算模式,结构设计真是高深莫测啊 最好还是做做实验
回复
maku310
2011年08月02日 12:13:28
5楼
现在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少了,从混凝土规范就可以看出,搞理论没钱啊,谁还搞,这些理论都是上个世纪的---
整个社会太浮躁了
回复
niantansuxing
2011年08月02日 12:25:05
6楼
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儿,谁说的楼板算地震时不考虑其刚度啊,大错特错,现在的结构设计思路本身就有问题,楼板本来和梁就是一体的。
回复
gdhz369
2011年08月02日 13:52:49
7楼
高规不是说“强柱弱梁”现在议什么“强梁弱柱”真是没事干。
回复
zhouenlai1231
2011年08月02日 14:04:00
8楼
理论太高深 软件实行操作起来太不容易了 只能大大简化
回复
sceptic
2011年08月02日 14:48:30
9楼
有道理
回复
zhaoshanbang888
2011年08月02日 14:51:41
10楼
现在用到很少啊 理论还是理论
回复
vv19891025
2011年08月02日 14:52:05
11楼
楼板用壳元细分的思路是不是太深奥了~个人觉得还没有到那种地步,要板和梁共同工作,或者板容易屈服的话,只要般地配筋稍微减少些就好了,而且板梁都是现浇的都是连在一起的 。明显是一起受力是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