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请各位专家帮我看看计算结果!!!
huangsheng198032
2006年05月25日 15:08:25
只看楼主

框剪结构(带转换层),地上十二层(38m),地下一层!谢谢大家!计算结果详细,望大家讨论!有积分奖励!

框剪结构(带转换层),地上十二层(38m),地下一层!谢谢大家!
计算结果详细,望大家讨论!有积分奖励!

c87bba212022b659f7e2.rar
26.2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zb001
2006年05月25日 20:17:07
2楼
看完你的计算结果后,个人拙见:
1;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加荷计算方式 有误!
专家建议:在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方法1”;在基础计算时,用“模拟施工方法2”的计算结果。这样得出的基础结果比较合理。(高层建筑)
2; 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否 有误!
在输出总信息(周期比.位移比)时选是!在计算构件内力与配筋时选否!
3;当结构设有转换层时,即存在竖向不规则,故转换层内力应由程序根据《抗规》3.4.3条《高规》3.3.13及5.1.14条进行调整!
4;框架的抗震等级: NF = 3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 4 有误!
应为框架的抗震等级: NF = 2
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 3
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 4
5; 周期折减系数: TC = 0.80 有误!
宜取0.9~1.0!
6;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否 有误!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是 因为你的结构不规则
7;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 不考虑 有误!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 考虑 高层宜取全部楼层
如果取取全部楼层则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为: BM = 1.00
8; 柱、墙活荷载是否 不折算 有误!
宜为折减
9;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RSF = 1.00 宜取1.05~1.1!
10;墙竖向筋分布最小配筋率 (%): RWV = 0.30 应取0.25!
11;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 宜为双偏压计算!
12;室外地平标高 (m): Hout = -0.40 有误!
当有地下室时室外地平标高一般为正值!
13;室外地面附加荷载 (kN/m2): Qgrd = 0.00 有误!
一般取5~10kN/m2
14; X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87.98%
Y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82.67% 有误!
应大(等)于90%!
由于时间关系看的比较粗糙,不当之处竟请谅解!
回复
guanqq811023
2006年05月25日 20:38:48
3楼
我想补充一点:首先感觉楼主的结构形式没选对,既然说该结构是带转换层的框剪结构,那么底部应该是框支层了,那么应按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来考虑抗震等级了,应为框支层框架的抗震等级: NF = 2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 3
回复
stephen66
2006年05月25日 22:32:17
4楼
我也基本同意2楼网友的说法,但补充以下见解:
根据:
地下室层数: MBASE= 1
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2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 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
刚度算法有误,应采用“剪切刚度”(因为转换层位于第一层)。
回复
stephen66
2006年05月25日 22:40:39
5楼
还补充说明一下,我们只是根据你说的几个要点来点评你的参数,最好能把你建筑工作图和你结构模型传上来,我们才好具体地给你意见。
我还不知道你说的转换层是否属于结构转换层,如果真的是结构转换层,楼层的上下刚度比非常重要的。所以刚度算法一定要选对才行。而且你还要定义转换构件(框支柱,转换梁等)。

Floor No. 2 Tower No. 1
Xstif= 35.4528(m) Ystif= 15.4350(m) Alf = -0.2864(Degree)
Xmass= 35.4836(m) Ymass= 16.7358(m) Gmass= 1223.5151(t)
Eex = 0.0018 Eey = 0.1091
Ratx = 0.0101 Raty = 0.0092
Ratx1= 4.5304 Raty1= 2.6543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7.0461E+06(kN/m) RJY = 5.8116E+06(kN/m) RJZ = 0.0000E+00(kN/m)
---------------------------------------------------------------------------
Floor No. 3 Tower No. 1
Xstif= 35.4520(m) Ystif= 17.4620(m) Alf = -0.1750(Degree)
Xmass= 35.4747(m) Ymass= 16.4200(m) Gmass= 828.3961(t)
Eex = 0.0012 Eey = 0.0800
Ratx = 0.3153 Raty = 0.5382
Ratx1= 2.1014 Raty1= 2.0637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2.2218E+06(kN/m) RJY = 3.1279E+06(kN/m) RJZ = 0.0000E+00(kN/m)

结果表明,在2~3标准层处出现了刚度突变,不满足转换层上下刚度60%的规定。

============================================================================
高位转换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
转换层所在层号= 2
转换层下部结构起止层号及高度= 2 2 3.50
转换层上部结构起止层号及高度= 3 3 2.90
X方向下部刚度= 0.7046E+07 X方向上部刚度= 0.2222E+07 X方向刚度比= 0.2613
Y方向下部刚度= 0.5812E+07 Y方向上部刚度= 0.3128E+07 Y方向刚度比= 0.4460

由于刚度比算法有误,得出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的刚度比明显偏小,那是很不安全的。
回复
stephen66
2006年05月25日 22:54:04
6楼
0.2Qo 调整起始层号: KQ1 = 0
0.2Qo 调整终止层号: KQ2 = 0
有误。
如果你的这个工程是框剪结构,那就应该全楼进行0.2Qo的调整。

梁保护层厚度 (mm): BCB = 30.00
保守,梁保护层厚度 取25即可。

是否按砼规范(7.3.11-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 否
有误,根据新规范,应该选是。

回复
wfloxey
2006年05月26日 11:25:30
7楼
X方向刚度比= 0.2613
Y方向刚度比= 0.4460 怎么算出来的 ?


由于刚度比算法有误,得出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的刚度比明显偏小,那是很不安全的

一般需要达到多大
回复
lglg2118
2006年05月26日 15:11:19
8楼
根据计算结果中“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中楼层质量比较与刚度比较,底部两层好像大底盘,如果是,“转换层所在层号:MCHANGE= 2”有误。
另外总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秒)应填计算周期1.074。
回复
stephen66
2006年05月26日 15:51:22
9楼


小美眉,没做过这种结构的话,那就要多看看规范啦,特别是《高规》。
《高规》10.2.3.2明确指出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应符合《高规》附录E的规定。
具体就要自己学学啦。
回复
wfloxey
2006年05月26日 16:26:20
10楼
kan d看到了 。 初接触高层 规范什么的看的不怎么好 望大哥多多帮助 多谢。 嘿嘿
回复
zzyzdzz
2006年05月26日 16:32:46
11楼
1.带转化层的结构属于复杂结构,应采用两种不同的软件进行计算
2.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DMAX= 2.00最好为1.5
3.转换层要强制指定为薄弱层
4.位移比超过1.2和1.5
5.转换层以上两层也应为加强区
6.转换层楼板应整层定义弹性板
7.作图时要注意转换梁,柱的结点做法和普通梁,柱不同。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