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如下: 给水排水专业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一、《给水工程》(第四版) 严煦世、范瑾初主编,1999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 孙慧修主编,1999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 张自杰主编,2000年6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四版) 王增长主编,1998年6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转贴如下:
给水排水专业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一、《给水工程》(第四版)
严煦世、范瑾初主编,1999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
孙慧修主编,1999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
张自杰主编,2000年6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四版)
王增长主编,1998年6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辅导教材编写大纲
第一篇 给水工程
前言
第1章 给水系统总结
1.1给水系统
一、给水系统分类、组成及布置
1.给水系统的分类
2.给水系统的组成
3.给水系统的布置
二、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
1.城市规划的影响
2.水源的影响
3.地形的影响
三、工业给水系统
1.工业级水系统类型
2.工业用水的水量平衡
1.2设计用水量
一、用水量定额
1.综合生活用水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3.消防用水
4.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
5.未预见用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
二、用水量变化
1.用水量变化的一般规律
2.用水量变化系数的确定
三、用水量计算
1.城市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2.城市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1.3给水系统的工作状况
一、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及储水构筑物容积
1.给水系统各部分计算流量的确定
2.水塔(高地水池)、清水池有效容积计算
二、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1.水泵扬程的确定
2.水塔高度的确定
第2章 输水和配水工程
2.1管网和输水管渠布置
一、管网和输水管渠的定线
二、管网和输水管渠的布置原则
1.管网的布置
2.输水管的布置
2.2管网各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
一、概述
二、沿线流量、节点流量、管段计算流量
1.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2.管段计算流量
三、管径计算
四、水头损失计算
2.3管网水力计算
一、树状网水力计算
二、环状网水力计算
三、输水管渠计算、
2.4管网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一、技术经济比较的目的
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2.5分区给水系统
一、分区给水概述
二、分区给水基本形式
2.6管材、管网附件和附属构筑物
一、管材
1.球墨铸铁管
2.钢管
3.予应力钢筋混凝土管
4.玻璃钢管
5.塑料管
二、管网附件
三、管道防腐
四、管网附属构筑物
第3章 取水工程
3.1取水工程概论
一、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
1.水资源概述及我国水资源概况
2.取水工程任务
二、给水水源
1.给水水源分类及其特点
2.给水水源选择及水源的合理利用
3.给水水源保护
3.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一、地下水源概述
二、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分类及适用条件
3.3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一、地表水水源特征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
1.地表水水源特征
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3.地表水水源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
二、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1.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2.湖泊、水库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三、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形式、构造和设计要点
1.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2.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四、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布置要求
1.江河固定式、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2.湖泊、水库取水构筑物
3.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4.海水取水构筑物
第4章 给水处理
4.1给水处理概论
一、给水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1.给水常用水质指标
2.给水常用水质标准
3.水源水质
二、给水处理基本方法与流程
1.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2.给水处理的基本流程
4.2混凝
一、胶体的特性
1.胶体的物理性与结构
2.胶体的稳定与聚集
二、铝盐铁盐混凝剂在水中的反应
1.水解反应
2.缩聚反应
三、水的混凝机理与混凝过程
1.混凝机理
2.混凝过程
四、混凝剂与助凝剂
1.混凝剂
2.助凝剂
3.混凝剂与助凝剂的投加
五、混合设备
1.机械混合
2.水力混合
六、絮凝反应池
1.机械搅拌
2.水力搅拌
3.机械与水力搅拌组合的反应池
4.3沉淀
一、颗粒沉淀特性
1.沉淀分类
2.离散颗粒沉淀速度
3.水中悬浮物的颗粒沉速分布曲线
二、理想沉淀池特性分析
1.理想沉淀对悬浮物的去除率
2.理想沉淀池的基本关系
3.理想沉淀池基本关系的应用
三、沉淀池的基本构造计算
1.沉淀池的基本构造
2.沉淀池的基本设计参数
四、沉淀池
1.平流式沉淀
2楼
请问知道,免试基础课的资格吗?
回复
3楼
转贴有关暖通工程师资格的贴,相信给水排水应差不多:
附件2: 特许注册暖通工程师资格有关问题的规定(送审稿)
一、 特许资格范围
长期从事暖通专业技术工作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并符合考核认定条件者。
二、 特许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特许注册暖通工程师。
(一)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全国设计大师;
(二) 同时具备下列两项条件者:
1. 全国注册暖通工程师专家工作组成员或在300人以上甲级工程设计单位中连续担任正、副总工程师五年以上;
2.获得2项及以上省级优秀工程一年奖。
三、 特许申报程序
(一) 符合第一、二项条件的工程设计人员可由所在单位按资质申报渠道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设计主管机构、行业协会推荐。
(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或国务院各部门勘察设计主管机构、行业协会对本地区、本部门勘察设计单位申报人员进行核实,提出推荐名单,报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暖通专业管理委员会初审。
(三) 经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暖通专业管理委员会初审、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审定合格,报建设部、人事部批准获得注册暖通工程师资格。
四、 申请特许注册暖通工程师资格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一) 特许注册暖通工程师申请表;
(二) 毕业证书、设计大师称号证书、院士证书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复印件,专家组成员任命证书折复印件;
(三) 单位推荐材料;
(四) 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的证明材料。
五、 申报人所在单位在送交申报材料时一并向上报部门或地方委员会交纳申报费。各地方、各部门应按规定要求,将申报费上交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暖通专业管理委员会。申报费原则上由个人支付。
六、 特许申报时间截止200 年 月底。已取得其它注册师特许或考核认定资格的,一律不得再申报注册暖通工程师。
附件3: 注册暖通工程师资格考核认定条件的规定(送审稿)
为解决在全国实施注册暖通工程师考试之前已达到注册暖通工程师水平人员的注册资格问题,根据人事部、建设部关于执业注册的有关规定和《注册暖通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 考核认定范围和条件
具有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一)或条件(二)的人员,通过有关法规和管理业务培训,并参加统一测试合格者,经注册暖通工程师委员会对其业绩审查认定,可获得注册暖通工程师资格。
(一) 同时具备1、2两项中各一条件者
1. 学历和从业年限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本专业本科毕业,从事暖通设计工作累计15年以上。相近专业本科毕业,从事暖通设计工作累计20年以上。
(2) 本专业专科毕业,从事暖通设计工作累计20年以上。相近专业专科毕业,从事暖通设计工作累计25年以上。
(3) 1970年(含70年)以前本专业中专毕业,从事暖通设计工作累计25年以上。相近专业中专毕业,从事暖通设计工作累计30年以上。
2. 技术资历和业绩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担任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或主要设计人,完成中型以上工业项目(或二级及以上建筑工程)6项(全过程设计),其中大型工业项目(或一级及以上建筑工程)不少于2项。
(2) 担任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或主要设计人,完成中型及以上工业项目(或二级及以上建筑工程)4项(全过程设计),其中获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以上项目不少于1项。
(3) 连续连续担任甲级设计单位正、副总工程师5年以上。
(二) 符合申报专业考试条件的人员,曾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银、铜奖之一的(作为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或主要设计人)。
二、 申报考核人员,需有所在单位出具申报人无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证明,方准申报。
(一) 本人申请并填写注册暖通工程师资格考核认定申报表(另行制定),提供学历证书、进修证明原件、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原件、反映设计业绩和职业道德的证明文件。
(二) 申报人所在单位对照认定条件,对申报人进行审查,并按资质审报渠道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设计主管机构、行业协会初审。初审合格后,各地、各部门将初审合格人员的申报材料报注册暖通工程师专业委员会进行审定并进行有关法规、管理业务培训和测试。
(三) 申报人所在单位在送交申报材料时一并向初审部门交纳申报费。各初审部门应按规定要求,将申报费上交注册暖通工程师专业委员会。申报费原则上由个人支付。
四、 申报要求
(一) 申报人专业、学历、毕业年限、职称等证书、证明必须有效,并与申报表相符。
(二) 申报人从事暖通工程设计年限、业绩、职业道德证明文件必须准确无误,并与申报表相符。
(三) 确认申报人从事暖通工程设计职业实践年限时,应扣除工作脱离暖通工程设计工作时间。
附件4: 注册暖通工程师资格考试规定(送审稿)
根据人事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