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里见到一篇写的不错的文章 与大家分享~ 原文地址:http://www.co188.com/if_53968581_1_1.htm 摘要:雨季将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本文从排水管理的角度阐述了汛期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希望能够给业内人士一些启迪。城市内涝,雨太大还是城市太脆弱 2010年夏季, 历史罕见的超强降雨侵袭我国南方,多数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广州多次水漫金山,地铁隧道地下车库成为水箱;广西梧州多条街道遭水淹,更有市民游泳逃生;广西防城港一片汪洋,鱼儿大街游;桂林街道积水可划竹排;湖南株洲开车如开船;……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城市内涝”一词也从学术文章跳出,成为普通城市居民的心中一堵。人们在洪水中彷徨郁闷,我们熟悉的家园为何成为了水中之城?
摘要: 雨季将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本文从排水管理的角度阐述了汛期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希望能够给业内人士一些启迪。
城市内涝,雨太大还是城市太脆弱
2010年夏季, 历史罕见的超强降雨侵袭我国南方,多数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广州多次水漫金山,地铁隧道地下车库成为水箱;广西梧州多条街道遭水淹,更有市民游泳逃生;广西防城港一片汪洋,鱼儿大街游;桂林街道积水可划竹排;湖南株洲开车如开船;……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城市内涝”一词也从学术文章跳出,成为普通城市居民的心中一堵。人们在洪水中彷徨郁闷,我们熟悉的家园为何成为了水中之城?
不可否认,高强度降雨是引发内涝的直接原因。由于全球变暖、汛期提前以及雨岛效应等等原因,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接连不断,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不知从何时起,降雨也沾染了人类现代化文明的爆脾气,动辄就发动高强度、高密度的轰炸,瞬间便将城市打入了水牢。
而我们现代化的城市在现代化的降雨中,却像雨中走失的孩子般无助,全然没有了平日的繁华和神气。“逢雨必涝”一不小心便戳中了城市的软肋,但并非所有城市都如此脆弱。
2010年雨季,同样是下暴雨,广州沦为泽国,而仅百里之隔的深圳却平安无事。这不是天公的偏爱,而是深圳早就交了学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也曾为浸水烦扰,惨痛教训后,不断进行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和科学管理,终于成就了今天雨中亦能闲庭信步的悠然自得。
这些雨中依然坚挺的城市,也让人们认识到:原来,城市的内涝,不能只怪罪于淘气的暴雨,城市脆弱的地下排水系统也是出卖我们的同谋。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重地面轻地下”的倾向明显,地上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而地下管网老化,淤堵严重。长期排水欠账的隐患终于暴露,频繁以“内涝”的方式向人们示威。或许,是时候扭转观念,汲取教训,既重城市形象更重地下基础了。
城市排水,为何不能有效排水
我们的城市是有排水系统的,而排水系统的功能即是收集、排除和处理城市污水和雨水。然而,暴雨来临时,排水系统为何“在其位”未能有效“谋其政”呢?事实上,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不仅处于经费投入长期不足的状态,还存在一系列的管理漏洞和技术难题。清华规划院环境技术所赵冬泉所长,为我们指出了城市排水系统在应对暴雨积水内涝问题上的技术缺陷:
1)缺乏管网关键缺陷点的评估和改造。排水管网的上游满管流和涌水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由于本段管道设计能力过小造成的,而是下游存在过流能力过小、管道逆坡或淤积等薄弱点,只有疏通或改造这些关键点,才能提高整个网络的负荷能力。以往的哪里淹改造哪的解决方案,通常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达不到效果。如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般,缺乏对于“病症”的系统诊断,在摸不清地下管网结构关系的情况下便盲目“下药”。只有掌握排水管网的结构骨架,借助于模型模拟等先进技术,对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的进行整体评估和科学判断,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实现“药到病除”。
2)缺乏管网设施的科学巡查和有效养护。“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同样,排水系统的有效运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做足功夫,加强日常巡查和管网养护。目前排水管网设施的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排水巡查以人工的自觉自发的计划巡查为主,缺乏针对性的科学依据和相应监督手段;排水系统养护中重点不明确,养护计划制定和实施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存在盲目性。水浸街的内涝事实也证实了粗放式的巡查养护方式难以经受洪水的考验,养护管理的技术突破迫在眉睫。
3)缺乏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应急联动是这些年说的最多的词,应急联动在技术上其实是需要将复杂技术封装、集成、简化,从而快速关联相关信息,快速模拟分析,快速给出解决方案。以排水为例,需要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建立报警和预警功能,需要基于气象预测数据快速分析排水管网的运行负荷情况,需要制定真正能解决复杂管网负荷不均衡的应急预案,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与真实应急场景的有效关联机制,需要用复杂的分析方法通过简单的操作界面和结果显示界面支持应急决策,建立一套“内部复杂,界面简单”的联动机制,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保证了应急联动的快速有效。
雨季将至,又该如何未雨绸缪
2010年的洪灾还记忆犹新,时间的车轮又将碾入新的雨季。南方城市在5月份就将进入汛期,面对可能即将再次来临的暴雨,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是祈祷今年的天公作美,还是“[url=] 未雨绸缪[/url] ”呢?我想,大概后者更具有现实意义。其实,我们一直知道“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关键是怎么“预”才是有效的呢?或许,以下技术和管理上的“绸缪”可以实现我们排水系统的有效排涝,使得“逢雨必涝,水漫金山”的尴尬不再上演。
(1)科学改造和规划排水系统
我们在排水管网的改造工程设计和实施方面缺乏先进的手段,现有的靠经验判断和简单处理的方法又显得苍白无力。例如广州这种规模城市的排水管网的改造应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对整个管网的结构缺陷和设计缺陷进行各种排水情景下的深入分析,把整个城市看成一个或几个排水系统对待,而不是若干积水点。借助于排水管网动力模型,可识别设计缺陷和结构缺陷,但对于功能缺陷,由于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和随机性,还需要其他的手段如流量监测/内窥检测等手段辅助识别。
(2)巡查养护的精细化管理
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建成后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扎实做好日常的巡查养护和管理。当前,我们的巡查养护工作存在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比如养护重点如何判断、经费如何花在重点上,巡查工作如何监督?只有把这些分块的工作建立起科学畅通的管理流程和机制,借助于网络、GPS等先进技术,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模型的评估找出管网重点养护区域,才能做到巡查养护一盘棋,经费花在更该花的地方。无锡新区构建的排水管网运营监控系统,将运营监控中心与现场巡查养护人员PDA手机之间建立了动态的数据共享和传输关系,用于管网的巡查养护和应急管理等日常业务的监管,该工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3)做好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实际上在雨前,城市气象部门都发出暴雨预警信号,但是大部分人都看不到预警信息,或是不理解预警信息的含义,导致事前没有做好准备。也就是说我们的预警信息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没有避免本应可以避免的损失。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这样的机制:预案制定——有效预警——应急迅速,做到事前早知道,事后快处理。有效预警是要让老百姓不仅收到预警,还明白预警的含义,知道怎么样去避免自己的损失。
(4)先进的暴雨管理技术
采用先进的理念进行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学习国外BMP和LID等概念,采用DigitalWater进行排水管网的模拟评估,并结合国内现状制定符合国情的技术体系,从城市防洪、降雨资源利用、水污染放置和保障城市安全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城市暴雨管理规划。
水漫金山,水浸全城,“东方威尼斯”……对于内涝,不知城市的居民是否已见惯不怪、习惯成自然,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心中殷切憧憬着自己的城市雨而不涝的美好。但愿,我们的城市坚强起来,我们的排水排出水去;但愿,去年的内涝已成追忆,今年的雨季平安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