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问题求助
hij
hij Lv.2
2006年04月04日 19:18:07
来自于铁路工程
只看楼主

本人在施工中遇到一点难题,希望大家能帮帮我,提点建议。感谢!预应力箱梁张拉,顶板和底板扁锚BM15-5,采用单索顶单端张拉,理论伸长量254mm,实际操作时,最大一根钢绞线的伸长量只有209mm,其余的在170~200之间,未超张拉。现已经排除波纹管堵塞及钢绞线打绞的可能,张拉千斤顶和油表刚校过,计算无错误。希望大家多多给建议!谢谢!

本人在施工中遇到一点难题,希望大家能帮帮我,提点建议。感谢!
预应力箱梁张拉,顶板和底板扁锚BM15-5,采用单索顶单端张拉,理论伸长量254mm,实际操作时,最大一根钢绞线的伸长量只有209mm,其余的在170~200之间,未超张拉。现已经排除波纹管堵塞及钢绞线打绞的可能,张拉千斤顶和油表刚校过,计算无错误。
希望大家多多给建议!谢谢!
lixing2026
2006年04月04日 20:12:11
2楼
我想只要后张法中主要是控制应力值为主要控制条件,而伸长值只是做为参考的,控制应力达到了,而伸长值没到对预应力张拉可能不会影响结果的
回复
kong0119
2006年04月04日 20:36:27
3楼
2楼说的很对!!
回复
liusl5710
2006年04月04日 22:47:17
4楼
理论伸长量有没有做过检算?很多时候设计院给的理论伸长量有误,应该不会差这么远,再者现场伸长量的计算方法也有多种
回复
hij
2006年04月05日 08:21:36
5楼
此束钢绞线为直线,且长度只有34m,理论伸长量已经过验算。按理实际施工时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接近。本人怀疑为预应力损失,但不知为何种原因。
回复
wainly
2007年11月20日 20:50:36
6楼
同意2楼的看法!
回复
yuezhang_zy
2007年11月22日 00:09:20
7楼
是否应考虑预应力筋弹性模量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别
回复
aihushuotaigang
2007年11月22日 10:10:42
8楼
施加的初应力的伸长量计算进去了吗?张拉过程为0—初应力(10%)—20%张拉力(量取10%至20%l1)时的伸长量—100%张拉力(量取20%至100%的伸长量l2),计算l2+2l1;如果计算正确(包括理论伸长量),又排除了堵管卡筋的可能,那就必须对千斤顶、油表重新标定,再对钢绞线的规格和弹性模量进行检查了。
回复
wyj631542
2008年01月27日 14:22:25
9楼
预应力筋与扁锚BM15-5的扁口(与波纹管相接)外有较大的磨擦力,必须要超张拉才行。你现在测出的最大值应该是在中间的。
回复
tyynxz
2008年01月28日 08:57:18
10楼
在计算无误,千斤顶校核标准,钢绞线无缠结的情况下,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设计文件中张拉吨位是否与伸长量计算端部应力值一致,是否考虑锚口摩阻损失?
2、施工中钢绞线伸长量测方法是否正确?
3、钢绞线是否作过拉伸试验,是否核定过弹性模量,是否有出厂试验或鉴定报告?
回复
tyynxz
2008年01月28日 10:00:28
11楼
对以上楼主发表意见的一些补充:
以上意见非常到位,但本人看法是:先不谈伸长量对结构影响,包括将来运营影响大小,就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相差如此之大,肯定属不正常,建议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联系共同查明原因,作为主要受力构件,还是慎重为好,在一般情况下理论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还是比较接近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