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冰箱热负荷计算简略介绍————抛砖引玉
conlly79.yao
2010年12月27日 15:47:30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1、要预先确认发泡层厚度,热传导率,面积,这样可以确认为保持箱内温度与外界温度差值,需转移多少热负荷。2、需要注意由于发泡层内表面及外表面有冰箱内胆和外壳阻隔,因此对这两层的透热负荷需要单独计算。3、冰箱外壳及内胆表面空气对流交换热量(层流效应)。4、冷藏室与冷冻室隔层间热交换负荷(包括以上三点因素)。5、要注意“1”项中,外界温度不只是周围空气温度,还需考虑冷凝表面(对于贴附式冷凝器)及压缩机仓内不同温度对箱内的热侵入导致的额外热负荷。

1、要预先确认发泡层厚度,热传导率,面积,这样可以确认为保持箱内温度与外界温度差值,需转移多少热负荷。
2、需要注意由于发泡层内表面及外表面有冰箱内胆和外壳阻隔,因此对这两层的透热负荷需要单独计算。
3、冰箱外壳及内胆表面空气对流交换热量(层流效应)。
4、冷藏室与冷冻室隔层间热交换负荷(包括以上三点因素)。
5、要注意“1”项中,外界温度不只是周围空气温度,还需考虑冷凝表面(对于贴附式冷凝器)及压缩机仓内不同温度对箱内的热侵入导致的额外热负荷。
综合以上5点,累积即是答案。
如果对于结果精确度不高,可以忽略3项,或考虑计算系数。
以上,与行业同仁探讨。可以继续深入研讨
免费打赏
conlly79.yao
2010年12月27日 15:49:37
2楼
第一次操作发帖,呵呵 重复发了 对不起。
————土人
回复
wenge0408
2010年12月28日 11:29:00
3楼
讲的蛮详细的,赞一个
回复
pemrt
2010年12月28日 16:23:40
4楼
个人觉得仅限理论计算:)
回复
engineer1
2011年01月19日 14:17:30
5楼
冰箱箱体均采用硬质聚氨酷整体发泡作绝热层,其绝热性能好,适于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发泡后的箱体内外壳被粘接成刚性整体,结构坚固,内外壳厚度可适当降低。绝热层厚度的确定将直接影响耗电量和箱体的外形尺寸。若厚度增加,通过绝热层箱内的热量减少,耗电量减少,但外形尺寸增加,成本也增加。箱体设计时希望冰箱制冷效果好,保温性能好,同时又售价低,耗电省。因此尽可能在满足冰箱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即减少绝热层的厚度,又降低能耗。
回复
jenry820
2011年01月21日 10:32:19
6楼
楼主算的是箱体漏热量,即维持箱内温度所需的制冷量。如果真要对两器设计及压缩机匹配,应该还需要计算冷冻室的储物热量。否则,高温测试很可能不合格。
个人意见,欢迎指正。
回复
conlly79.yao
2011年01月24日 10:11:20
7楼
对于储物热负荷,由于模拟负荷的实验包在实际开停周期里温度波动极小,因此从理论上看,如实验包冷却至冷冻室冷却温度后的平衡状态下,实际与外界热交换可以认为是零。
当然实际状况要比这复杂的多,我们固然可以看到冷冻负荷增加热符合,但另一方面冷冻符合(实验包)在平衡态里也起到了储藏冷量的左右。
所以,基于我说的热负荷计算结果来匹配压缩机及冷凝能力,实际上还要加上一个放大(安全)系数的。
另外,关于存在较多冰箱热负荷情况下冰箱在恶劣工况(高环温)下的运行困难,其实在实际中,我是将其作为系统的启动问题来解决的,试想,由于冷冻负荷的存在,压缩机回路压力(与蒸发压力关联)过低,这样压缩机高低压侧压缩比偏大。因此很可能会带来启动困难的问题。
关于上述启动及过负荷条件下的维持运行,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对此的确认、改善及验证,如果有机会希望与朋友们再一起探讨。
回复
conlly79.yao
2011年01月24日 14:09:59
8楼
:loveliness: 对于储物热负荷,由于模拟负荷的实验包在实际开停周期里温度波动极小,因此从理论上看,如实验包冷却至冷冻室冷却温度后的平衡状态下,实际与外界热交换可以认为是零。
当然实际状况要比这复杂的多,我们固然可以看到冷冻负荷增加热负荷,但另一方面冷冻负荷(实验包)在平衡态里也起到了储藏冷量的作用。
所以,基于我说的热负荷计算结果来匹配压缩机及冷凝能力,实际上还要加上一个放大(安全)系数的。
另外,关于存在较多冰箱热负荷情况下冰箱在恶劣工况(高环温)下的运行困难,其实在实际中,我是将其作为系统的启动问题来解决的,试想,由于冷冻负荷的存在,压缩机回路压力(与蒸发压力关联)过低,这样压缩机高低压侧压缩比偏大。因此很可能会带来启动困难的问题。
关于上述启动及过负荷条件下的维持运行,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对此的确认、改善及验证,如果有机会希望与朋友们再一起探讨。
回复
49672685
2011年01月25日 10:13:56
9楼
和6楼意见一致,你算的热负荷,应该是算里面存放的东西散发的热量,这才是主要的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