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ynan_jiang
ynan_jiang Lv.4
2006年03月06日 11:14:00
只看楼主

http://www2.zzu.edu.cn/water/waterforum/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2006年10月,郑州)第一号通知承办单位 郑州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黄河水利委员会 河南省水利厅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协办单位 清华大学

http://www2.zzu.edu.cn/water/waterforum/
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2006年10月,郑州)
第一号通知
承办单位
郑州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黄河水利委员会
河南省水利厅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协办单位
清华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干旱区水资源联合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一、 背景与目的
由于受全球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中国的水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受到我国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005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提出“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要实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水资源保障问题。因此,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中,水利工作者应该做些什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国内众多专家的支持和努力下,中国水论坛(原称为“中国水问题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学术研讨会,分别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西安理工大学主办。在第三届会议期间,经各位专家的认真讨论,最后决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10月在郑州召开,由郑州大学等单位主办。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以“人水和谐”为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研讨“人水和谐理论与实践”。
二、 主题与研讨内容

主题:人水和谐
内容:为了构建“人水和谐理论与实践”体系,本届研讨会研讨的内容将分四个方面,也组成论文集的四部分内容。
(1)基础理论
是构建“人水和谐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包括:水文计算,产汇流理论,水质运移理论,水循环理论,水文不确定性理论,生态水文学,PUB问题,等;

(2)技术方法

是构建“人水和谐理论”的技术、方法支撑。包括:3S技术,分布水文模拟,同位素技术,系统识别技术,系统优化技术,数学模拟技术,等;

(3)人水和谐理论研究

是构建“人水和谐理论”的核心框架。包括:人水和谐量化研究框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可再生性理论、河流健康理论、水安全理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理论、水生态系统建设理论,等;

(4)应用实践(行动措施)

是“人水和谐理论”的应用实践。包括:调水工程,大坝工程,生态工程,水经济,水文化,水道德与法律、制度,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水生态系统建设,水管理措施,可持续的水利工程建设,面对复杂、变化、不确定性的水战略行动,等。



三、 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席:高丹盈 (郑州大学副校长,水利工程系教授)

郭生练 (湖北省副省长,武汉大学水电学院教授)

副主席:刘晓燕 (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局局长/教高)

王建武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

刘汉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教授)

谈广鸣 (武汉大学水电学院院长/教授)

任立良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左其亭 (郑州大学水利工程系副主任/教授)

委 员:谢 平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时明立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教高)

王有振 (河南省水文局副局长/教高)

陈 喜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

吴运卿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韩乾坤 (郑州市水利局总工)

李怀恩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教授)

袁 鹏 (四川大学水资源中心主任/教授)

邱 林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设备处处长/教授)

张捷斌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员)

于静洁 (中科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

刘国东 (四川大学水文水资源系主任/教授)

邓 群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综合出版中心主任)

张成才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

秘书长:左其亭 (兼)

秘书组成员:高军省 马细霞 窦明 胡彩虹 马军霞 张云 丁相毅 贾洪涛 赵学敏

张代青 吕翠美 郭慧芳 胡惠方



免费打赏
ynan_jiang
2006年03月06日 11:14:33
2楼
四、 学术指导委员会

主 席: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夏 军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副主席,国际水资源协会副主席)

副主席:沈 冰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教授)

王光谦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黄国和 (国际环境信息科学学会主席)

庞进武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

孙雪涛 (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

朱党生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教高)

牛玉国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局长/教高)

杨金忠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

陈 曦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副所长/研究员)

陈晓宏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中心主任/教授)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陈永勤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吴泽宁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 员:黄 强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书记/教授)

杨大文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

郝振纯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

纪昌明 (华北电力大学水资源所所长/教授)

李万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科学部处长/教授)

梁 川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教授)

梅亚东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教授)

曾光明 (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教授)

左 强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阮本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姜文来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曹升乐 (山东大学土木建筑与水利学院院长/教授)

蔡焕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王全九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占斌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副院长/教授)

程春田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

刘廷玺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建学院教授)

谢正辉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

宋星原 (武汉大学水文水资源系主任/教授)

吴吉春 (南京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所所长/教授)

靳孟贵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汪家权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金菊良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

贾绍凤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水资源中心主任/研究员)

宋献方 (中科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陈元芳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系主任/教授)

孙东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教高)

张祥伟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处长)

仵彦卿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徐建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教授)

高传昌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副主任/教授)

章 毅 (新疆水利厅规划设计管理局总工/教高)

崔树彬 (珠江水利委员会水科院教高)

刘志辉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文 俊 (云南农业大学水电学院院长/教授)

郭纯青 (桂林工学院资环系教授)

王树谦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院长/教授)

胡宝清 (武汉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主任/教授)

胡国华 (长沙理工大学河海工程学院教授)

史晓新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教高)

高 峰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

穆宏强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资源处处长/教高)

毛德华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五、 论文提交与出版

本次会议将在会前出版论文集,论文集由国内知名出版社正式出版。欢迎广大学者, 踊跃投稿。

应征论文必须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通畅,图表清晰。论文篇幅应不多于5页,16开幅面5号字,每页38行,每行38字(约7000字,含图表)。论文中采用的计量单位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用E-Mail(或用特快专递邮寄软盘)发至会议秘书组。
六、 优秀青年论文评选
根据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家建议,为了鼓励和促进青年学者从事水问题研究,将开展优秀青年论文评选活动。在第四届研讨会期间,组成评委会,评出10名,颁发“中国水论坛2006年度十佳优秀青年论文奖”证书。(1)评选对象:3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2)评选要求:必须是发表在会议论文集上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在会上宣读的作者;在会前填写1份申请表(网站下载)。



七、 会议费用
论文集版面费标准:每页120元
会议注册费:600元,在读研究生减半(300元)。用于论文集、会务以及统一组织的科学考察
八、 重要日程
2006年6月20日:提交会议论文全文的截止时间
2006年7月20日之前:组织专家审稿,确定会议论文是否录用,开始编排论文集
2006年9月20日:会议最后一轮通知,通报开会具体地点与安排
会议时间暂定为2006年10月20~22日举行,19日全天报到
会议日程变化请关注“会议网站”通知
九、 联系地址
(1) 写信请寄至: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97号郑州大学水利系 左其亭 (收)
邮编:450002
(2) 发Email至:
为了保险起见,请同时发至下面两个地址(欢迎使用email)
左其亭:zuoqt@zzu.edu.cn
张 云:waterforum@163.com
(3) 电话:
左其亭:0371-63887186(H)、63887929(O)、13653817257
窦 明:0371-67767787(H)、13598019537
(4) 专门为本次会议开设的网站:
欢迎访问:http://www2.zzu.edu.cn/water/waterforum/
关于会议最新通知和详细情况,请随时登陆该网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