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百合的栽培方法
lululee1024
lululee1024 Lv.12
2006年03月04日 15:09:41
来自于园林植物
只看楼主

日百合学名大苞萱草,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株高20至40厘米,叶片密度适中,叶形较细,自然悬垂,观赏价值高。每年5至11月份开花,既可观叶又可赏花。日百合大约有100多个栽培品种。它可以盆栽;可以做鲜切花;可栽于乔木旁,形成立体花园;可与绿篱搭配,形成彩色花带;可植在草坪边缘、花坛中间作为点缀;也可单独成片栽培,更显大气。繁殖的方法: 分株繁植是多倍体日百合常用的繁殖方法。其特点是维护简便,易成活,栽种质量好,可以当年栽种当年开花。

日百合学名大苞萱草,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株高20至40厘米,叶片密度适中,叶形较细,自然悬垂,观赏价值高。每年5至11月份开花,既可观叶又可赏花。日百合大约有100多个栽培品种。它可以盆栽;可以做鲜切花;可栽于乔木旁,形成立体花园;可与绿篱搭配,形成彩色花带;可植在草坪边缘、花坛中间作为点缀;也可单独成片栽培,更显大气。

繁殖的方法:
分株繁植是多倍体日百合常用的繁殖方法。其特点是维护简便,易成活,栽种质量好,可以当年栽种当年开花。
1、 翻土建坪日百合繁殖主要靠根部,深厚松软的土层对其生长十分有利。一般将土地深翻25至30厘米左右,去除大块石头和硬土,并且整平。如有条件,最好在栽种前先施有机底肥。
2、分苗先去掉种苗大部分的叶片,以减少缓苗期养分消耗。然后将每2至3棵芽分为一棵。
3、栽种横、纵间距根据景观设计要求可密可疏,一般每坑间隔15至30厘米,纵横间隔相等。坑深25至30厘米,保持种苗根部是自然下垂状态埋入土中,土埋至叶芽以下。种苗种下后应立即浇水,一至二周后再浇透水一次。

栽种时间及养护:
全年均可进行栽种,但以春季和秋季最佳。
1、浇水日百合需水量很少,是草坪的1/5。栽种后尽快浇透水一次,10天内最浇第二次水,以后视土壤干旱情况每3至4周浇水一次。夏天气温较高时,可用喷灌的方式每2至3周浇水一次。冬天上冻前,浇透水一次。原则上春秋季暖和时浇,夏季夜晚浇、土壤干透了最浇。一年生以上苗,春季萌芽时浇透水一遍,以后每1个月至1个半月浇水一次,冬天上冻前浇透水一遍。
2、施肥每年施2至3次肥,肥料最好是有机肥,返青前施一次,8月下旬施一次,5至6月可增施一次。每年可用微肥加磷酸二氢钾进行一次叶面喷施。绿化用地根据要求可以少施或不施,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
3、除草松土在栽种初期要注意除草,每月一次,最好在浇水后土壤表皮见干时进行。松土可增强土壤透气性,使叶面光合效率提高,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4、养护 排水:7至8月为雨季,应挖沟做好排水工作。
越冬防寒:冬剪在霜降后进行。这时植株地上部分已经枯死,应从离地面3至5厘米处剪
lululee1024
2006年03月04日 15:13:53
2楼
百合促成栽培

百合开花特性与其它球根花卉颇为不同,在种球养成时期,其短缩状的茎盘深埋在地下,呈横向生长,鳞片数目不断增加,种球乃得以肥大,生长过了一段时间后,地上部开始萎黄,种球暂时停止生长,此时需要一段时间的低温,打破其休眠状态,其短缩茎才转为纵向生长,向上抽出花茎,在遇到合适的温度时,茎顶开始分化出花芽。百合此种特性,特别容易做促成栽培,以调节开花期。
  一般百合种球由田间收获后,以5度处理即可打破休眠,处理时间须视栽培品种及栽培目的而定,对低温为短需求性的品种如Asterix、Cadillac、prominence、San Francisco、Unique、Yellow Blaze 等,处理5-6周即已足够,对低温为长需求性的品种,则至少要处理6周以上,东方型百合Casa Blance 、Star Gazer 一般为长需冷性,至少需要处理10周以上。而一般铁炮百合品种则处理8-10周即已足够。
  同一个品种百合,低温处理时间愈久,则从定植后到开花所需时间愈短,例如Prominence 品种,低温处理3周时,开花所需时间为127天,4周时为109天,5周时为91天,6周时为88天。明了这个原理,即可订定栽培历,设定开花期,而达到调节花期的目的;但必须注意栽培季节的气候变化,如温度及光照之因素亦会影响开花期。至于植株高度,通常不受低温处理时间长短影响,而与种球大小及种植当代生长环境有关系,同一个品种,大球的花茎比小球的要高,弱光下生长比强光下生长的要高,高温下生长的植株会比较矮。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3月04日 15:14:21
3楼
百合是一种既可作花卉观赏又可作蔬菜食用的名贵稀有蔬菜,其中以甘肃兰州和江苏宜兴百合最负盛名。
  百合营养价值很高,含有淀粉、蛋白质、果胶质、蔗糖、还原糖、脂肪、粗纤维、钙、钾、磷等,还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7.43%-7.63%。此外,还含有百合甙A和百合甙B,像人参含有人参皂甙一样,所以在江苏宜兴百合被誉为"太湖之参"、"中条参"。
  《本草经》中记载,百合性甘、味淡,微寒入心肺经,有去邪气、去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功效。
  百合除了营养好、有滋补保健功能外,还对肺结核、高血压、慢性气管炎、咳嗽、神经官能症、体虚失眠、神经衰弱、心慌心跳、虚烦不安等病有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许多著名中药方剂都含百合,如百合固金汤、百合地黄汤等。
  百合以鳞茎供食用,可做成各种菜肴,可凉拌、烧炸、炖煮、熬羹等,别具风味,还可加工成干、粉、罐头等食品。
  1、生物学特性
  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亚,全世界有100多种,其中以鳞茎供蔬食者有卷丹、山丹、山卷丹、天香百合、白花百合等几种。
  百合鳞茎生土中,扁形或近球形,一般由单个或两个鳞茎瓣组成,成品重0.10~0.25公斤,鳞片宽大肥厚,纤维少。早春抽出地上茎,渐次生长高达1米左右。鳞茎下方生根,茎上生叶,叶披针形,淡绿色,互生,无柄,叶脉平行。地上茎近地各节也能簇生须根,并能生小鳞茎,上部叶腋生有小珠芽。夏日茎顶开花,秋季地上茎枯死,母球与小鳞茎分离,珠芽落入土中。小鳞茎与珠芽可用于繁殖,成为新植株。
  百合喜温暖和干燥气候环境,忌酷热多雨,宜栽植于高燥倾斜或排水良好的平地,土质以疏松和表土深厚的沙壤土为好,忌连作。
  2、品种类型
  ⑴宜兴百合 又称虎皮百合。宜兴百合是江苏省宜兴特产,为卷丹的一个变种。植株高120厘米,地上茎紫褐色,有白色茸毛。叶深绿色有蜡质层。花橙红色。鳞茎扁球形,横径6~9厘米,高3~6厘米。每个鳞茎一般有3~4个侧生鳞茎,鳞片宽厚,排列紧密,品质软糯,味浓微苦,故又称苦百合、药百合。
  ⑵兰州百合 兰州百合是甘肃兰州特产,为川百合的一个变种。植株高85厘米左右,光滑无毛,叶片条形。花橙黄色。鳞茎扁圆形,横径11厘米,高6.1厘米,单个重150~250克。地下茎秆上有数个到数十个小鳞茎(为繁殖主要材料),鳞片宽厚,含糖量高,洁白,品质细腻,无苦味,故又称兰州甜百合。
  ⑶湖州百合 湖州百合是浙江湖州特产,为卷丹种。地上茎为紫褐色,表面密生白色网状茸毛。叶片散生披针形,花橘红色。鳞茎扁圆形,每个鳞茎由3~5个鳞瓣组成,鳞茎一旦裸露在空气中或阳光下极易泛红变紫褐色。有苏白和长白2个品种:苏白植株短壮,鳞茎平头型,鳞片排列紧密;长白植株较高,鳞茎顶部尖头,鳞片排列松散。
  3、栽培技术要点
  ⑴种球的选择 百合栽培采用无性繁殖,用鳞片、小鳞茎和珠芽来培育种球。用鳞片繁殖一般要经3年时间才能培育成种球;用小鳞茎和珠芽繁殖,依其母体的大小,也要分别培育1~3年才能形成种球。
  种球要选择健壮肥大、鳞茎圆整、鳞片洁白且抱合紧密、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单球重量25~30克。每1/15公顷需种量150~250千克。
  ⑵土地选择 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实行2~3年轮作。
  ⑶整地施肥 栽植前要深翻,并在翻犁时拌施入有机质基肥3000~5000公斤,整畦备用。在红壤熟化、酸碱度6以上的土壤中也可栽培。
  ⑷适时栽植 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畦面开沟栽种,深度为鳞茎基顶端距土表3~4厘米,行距20~24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1/15公顷密度为13万~15万株。播种后至出苗前约有5个月的时间,可在百合行间套种菠菜、萝卜、小白菜等。
  ⑸田间管理 冬季封冬前追施一次肥料,并培土护根。春季出苗时及时中耕除草,修改排水沟,地力差的补施追肥一次,在田间铺草,以防土壤板结并保肥保湿。苗高30厘米左右再追一次肥,以后要控制氮肥,并摘除花梗和珠芽,防止养分消耗、加快鳞茎膨大。
  ⑹采收 地上部茎叶开始枯黄时,鳞茎逐渐成熟,至地上部全部枯死即可采收。采收时要防止损坏鳞茎,收获后立即去根、去泥、去茎杆,送入室内,上面用草遮盖,避免照射阳光使鳞茎变色,影响产品质量。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3月04日 15:14:56
4楼
百合种球冷藏处理技术

百合种球属于无皮鳞茎,由于包被的鳞片并不完全闭合,表面亦无一层皮膜保护,所以由地下挖掘起来之后很容易失水干枯,造成贮藏上极大不便,一般是将百合鳞茎埋在湿的泥苔中加以保存,正确的做法是百合鳞茎(一般称为种球)掘起后,用手去除部份老化腐败萎缩的老鳞片,拔掉萎黄的花茎残体,根部全部剪除,之后浸渍1500倍免赖得(如亿力)水溶液30分钟,取出阴干后准备冷藏。
  为方便搬运,可用塑料篮框做冷藏容器,先在篮子里铺一层塑料布,上撒一层湿泥炭苔做为衬底,然后以一层百合种球,一层湿泥炭苔,如此放到整篮满后,再以塑料布包起来,上面打一些小洞以透气,完成之后可以放进冷藏库中贮藏。冷藏库的温度,如果是为打破休眠作促成栽培,则设定为5度,倘若是为了长期贮藏,则设定在0~-2度之间。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3月04日 15:15:19
5楼
百合种球繁殖

百合球根大量繁殖,一般是采用鳞片扞插的无性繁殖法,种子繁殖要到第三年才会开花,而组织培养法,则在繁殖无病毒母本或新品种时采行。
  有些百合品种亦可利用珠芽或茎生小鳞茎(俗称木子)来培育种球,但鳞片扞插法简单而有效率,广为企业化生产所采从,在欧美经过多年研究之后,如今已建立了很好的生产流程,例如亚洲百合鳞片剥下来浸渍杀菌剂阴干后,以湿泥炭苔包裹,放在恒温箱中,先以23度处理6周,再以17度处理4周,最后以5度处理12周,即可使鳞片产生小球,这些小球取出定植一季后长大变为年生球,次年再培养一季即可收获切花(即所谓商业种球)贩售。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3月04日 15:15:40
6楼
百合生长气候及土宜壤

百合对土壤适应性广,但宜选择土质疏松、通长性及排水性良好之土壤为佳,土壤酸碱值在6.0-7.0之间(低于5.5或高于7.5均不宜),强酸或强碱性土壤均需在种植前加以改良;需水量及需肥量均不大,对盐类敏感。
  百合生长最适合度为15-20度之间,25度以上则花的品质下降,8度以下则生长停顿。适合的光照强度约为25000呎烛光。本省中部的秋冬季及早春季节极适合于百合生长。
  亚洲型百合生长期较短,大约2-3个月时间即可完成一次切花生产,东方型百合生长期较长,约需3-4个月;因此在本省平地从9月中旬一直到翌年3月中旬皆可种植,若要生产夏季切花,则需选择海拔600-800公尺以上之地区,否则生产之百合切花品质不佳,并且盲芽率会相对地增加。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3月04日 15:16:13
7楼
栽培管理要点

一、土壤的选择与处理:
  宜选择土质疏松、通气性及排水性良好之土壤,土壤酸碱值在6.0-7.0之间(不可低于5.5或高于7.5),强酸或强碱性土壤均需在植物种植前加以改良。东方型百合对土壤酸碱度极为敏感,超过7.5月上,植株新弃容易发生黄化现象,严重时甚至呈白化,如果将酸碱值调整到7.0左右,新叶黄化象就不会出现。
  为避免土壤传播性病害及根蹒等为害,最好能施行土壤消毒,可以用蒸气消毒或化学药剂熏蒸消毒等方法,使栽培土壤不含病原菌及有害生物。
  使用化学药剂(如必速灭)消毒时,先将畦面整平,再将必速灭配成水溶液,平均浇灌在畦上,之后整个畦用塑料布密闭着盖起来,使药剂开始挥发而产生熏蒸清毒作用,便可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及昆虫,如此大约要处理7天才可以掀开,掀开后翻松土壤,再经过4天左右,让残留在土壤中的药剂完全挥发掉,种球才可以种植,以免产生药害。
  为了避免同一设施栽培过久产生连作障碍,百合亦可采用箱植法栽培,利用长宽高为61*43*24公分的塑料篮子,里面放置一半的介质即可介质用3份的田土,加1份的堆肥配制而成,也可采用已商品化的无土介质。介质在调配时应注意酸碱值,要调到7月下较佳,配好以后也要经消毒处理才可以种植,每篮种植株数,东方型百合为24株。
二、种球处理及定植:
  目前百合种球大多自荷兰进口,种球运来时已先经过低温处理且已打破休眠,因此必须注意,取到种球时要马上定植田间不可放置在高温下过久,否将引起盲芽、落蕾等现象,使得开花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种球还没萌芽且无法立刻种植,则必须放在0-2度的冷藏室中贮藏,但贮藏时间也不宜超过10日,否则鳞茎即开始萌芽,当芽长至1.2-2.5公分时,花原体已经形成,这时不正常的温度变化均会影响以后的开花品质,因此不可不慎。
  百合种植深度为其种球高度的2-3倍,视栽培季节及种球大小而定,行株距约12*12公分,依种球大小再适度的调整栽植距离,一分地约种植30000-40000个种球。
三、光照条件:
  百合栽培所需光照强度约2500呎烛光,温带地区,在冬天光照不足时,可能会发生落蕾落花象,所以需要选择较耐低光度的品种来栽培,但在本省的长候条件下,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反而在这个季节最适合于种植百合。在台湾较容易发生的情形是,初夏光照太强,引起植株生育不良,黄化或矮化,其花芽分化不完全,盲芽、落蕾、落花情形较为严重,因而影响切花品质,所以有时要加以遮荫,一般而言采用50%黑色遮光网即可,但遮荫的程度则依品种及栽培时节而定。
四、温度条件:
  一般百合生长的最适夜温是10-15度,日温25度以下,栽培期间若是温度变化太大,易引起叶烧病。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应尽量低土温或作畦面遮荫。
五、水分管理:
  百合定植于田间后,土壤必须彻底浇湿,以后生长期间只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即可(不是淹水状),由于百合种植时通常采用作畦栽培,其根部属于浅根性,浇水时宜采用喷洒法给水,不可用沟灌法,以免浸水太久使根部缺氧,畦面也切忌太湿.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3月04日 15:16:39
8楼
百合栽培种质

百合产业发展三大要件,首为具高审美价值、优良栽培性状及高抗耐病之品种,其次为高品质健康种球生产体系之建立,其三为适时且高适合度之切花生产技术。其中优良品种乃种球及切花两大事业导向之基础,而健康种球是切花生产之上游关键产业。此三要件中病害问题乃一串联之关键因子。品种改良需注意抗耐病性状之选育,健康种球之生产需排除病虫害之污染,过程中茎与根腐病之防治管理及母球病毒检测制度绝不能忽略。
  百合遗传资源甚为歧异化,其适应习性、栽培性状及观赏特性变异亦大。目前藉传统育种之种间组合与多世代选拔法,实际上只利用 1/3 左右之初级基因园 (primary gene pool)之种源下,业已育成极多样之杂种,目前正式豋录者达 3,500 种以上,且每年陆续有一两百种被登录,杂种繁多,令人目不暇及。但值得注意的是,理想之品种需兼具优良观赏及栽培性状,品种之登录速度虽快,但消失或被淘汰之速率也很快,抗耐病性不足便是主要原因之一。
  英国皇家百合协会及北美洲百合协会,将百合栽培种质 (cultigen) 归类为九个区群(division)。每一区群再以花型 (喇叭型、杯状型、平伸型、星状型、反卷型或悬垂型等),以及花口朝向 (朝上、朝外、朝下及悬垂) 等性状,再细分为 3-4 亚区群。在此九大区群中以铁炮型杂种 (Longiflorum hybrids)、亚洲型杂种 (Asiatic hybrids) 及东方型杂种 (Orientic hybrids) 三者为目前切花或盆栽利用之三大栽培种质。其它区群如 Trumpt hybrids 及 Candidum hybrids 等则以庭园利用或趣味栽培为主。但 Trumpet hybrids 区群及其它初级基因园富有抗虫及抗耐病等性状,颇值得开发利用。有性生殖杂交育种,多种间杂交及多世代育种途径,被认为是增强抗耐性及造就一长寿品种之重要策略。另外无性生殖育种或分子育种,如抗耐病毒鞘蛋白基因转殖已具初步成效,但尚未有商业品种推出。

一、铁炮型百合杂种:呈喇叭花型,纯白配有黄色花药,富特殊郁香。植株挺立、茎生叶密集,株高具可塑性,可藉日长、光强、日夜温差及生长抑阻剂等方法调控之。具早熟性,由实生或无性繁殖法养成至商业种球仅需 1-2 世代。生殖生长及发育均属耐热性,可周年切花促成栽培。切花用种球周径 14 公分,春化处理在 5℃ 下需 5-6 周。种球栽培为中生型,促成生育日数 90-120 天。

二、亚洲型百合杂种:主要栽培种质为朝上花型。中大花型,多花性,种球周径达 12公分便具有 4-10 朵花潜力。种球耐 -1.5℃ 低温强迫休眠贮藏。5℃ 低温处理需求视品种而异,一般需 6-10 周。其色彩丰富、鲜丽。鳞茎短缩芽发达,或呈预生花芽。早生习性,切花生育日数短,只需 9-14 周。切花品质及瓶花寿命随生长温度降低而提高,但生长日数则延长,生产高品质切花以最高气温低于 25℃ 为佳。亚洲型百合虽以花型及色彩取胜,但欠缺香气。种球形成或生殖生长开花对高温敏感,28℃ 为其生育上限温度,此为台湾夏季种球或切花生产之瓶颈。故亚洲型百合耐热育种为发展亚热带百合之要策。

三、东方型百合杂种:依花型可分为四亚区群,其中反卷裂瓣朝外花型之亚群最受欢迎。主要亲本种源为来自鹿子百合、天香百合、日本百合、受百合 (L. alexandrae) 及乙女百合 (L. rubellum) 等种间杂交种。商业品种特性为大花型,色彩变化虽不多,但艳丽浓香。植株叶型近椭圆宽短,叶片稀疏节间长,茎轴较不挺立。唯其大多呈晚熟性,由繁殖养成商业种球需 3 世代。商业球周径需 16 公分以上,打破休眠需要 5℃ 低温处理 8-12 周。切花晚生性,主要因花芽分化至开花生育日数长。尽管香水百合等种球昂贵,但因其具特大花径及浓香,甚受市场欢迎,渐成为切花或盆花产业之主流。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3月04日 15:17:01
9楼
百合产业发展及其经济效益

国际百合产业规模单以种球生产面积估计超过 4,500 公顷,其中荷兰占 3,000 公顷,美国 800 公顷及日本 424 公顷。近 20 年来,百合跃居为荷兰第二大球根花卉,品种以亚洲型及东方型百合为主,年产 8 亿种球及 3 亿支切花,其中约 70% 外销,最大市场为欧盟及美国,年生产总值达 6 亿荷币 (近 90 亿台币)。其它次要百合生产国家包括意大利 292 公顷、韩国 223 公顷、波兰 120 公顷、台湾于 1998 年统计亦有 345 公顷,这些国家之种球大部份仰赖进口。
  台湾百合生产面积中东方型百合占一半以上,以葵百合及香水百合等品种为主。亚洲型百合占三分之一强,其余为铁炮型百合。主要产区为南投之埔里镇与仁爱乡,其次为台中后里及和平地区。百合栽培面积虽只占花卉总面积 1%,或占切花总生产面积 2.1%,但百合生产总值达 8 亿 7 百万元,占花卉批发总值 6.9%,或占切花生产总值 10%,显示百合切花为高产值之经济花卉。根据台湾农业年报调查资料:民国 87 年百合切花产量 895 万打,依序为葵百合、铁炮百合及香水百合,盛产期为 3-6 月,大部份供应内销市场,只有少量外销。每年销日 35 万支以上,品种以东方型百合居多,铁炮百合其次,销售金额达 2 千 4 百万元。因台湾生长旺季正为高纬度国家生产成本高之淡季,故切花外销甚具潜力。
  国内市场批发价格之差异决定于品种及供需量等因素。节庆如情人节、春节、母亲节或毕业季需求量大,为价格高峰期。另外生产淡季之 7-9 月因供应量有限亦属高价期。本省栽培用种球大多仰赖进口,故种球费高居切花成本7成以上。国内未来百合产业之发展,应改良培育适应本地风土之品种,建立规模化种球生产体系,强化检疫制度。并利用原生耐热及早熟种源,育成快速一世代种球品种,则有利于降低保健及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有利于拓展外销。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3月04日 15:17:21
10楼
百合分布及栽培发展简史

百合(lily)属百合科,百合属(Lilium)。为无皮鳞茎地生型(geophyte)之抽茎型球根花卉。原生种估计有96种(species),分布于北纬11至64度间。亚洲、中亚及北美洲为百合最主要分布地区,其中北美洲为百合最主要分布区,其中北美洲百合种源较为封闭特殊,呈轮生叶,而种子则以地生延迟发芽者居多,故较少被应用于商业化栽培。中国西南地区为亚洲型及喇叭型百合种源歧异中心。亚洲东陲之日本为东方型原生要分布地区。而台湾则为郁香、耐热与早熟之铁炮型百合分布中心。美国复活节百合种源即与台湾生铁炮百合有所关联。
  百合为古老的经济作物,最初以特用栽培为主,中国已有千余年之食用与药用历史。百合在欧洲之宗教文化上亦占有重要角色,特别是圣母百合 (L. candidum) 被视为宗教精神表征,并为常见之艺术主题。铁炮百合 (L. longiflorum) 则在美国发展为复活节节庆之主题花卉,逐渐形成重要花卉产业。二次大战前,日本是复活节百合种球大宗生产国家,供销美国市场。
  19 世纪多姿多彩之亚洲种百合引入欧洲后,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造成轰动,并形成研究热潮,因而奠立百合种源分类基础。二次世界大战后,乃百合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重要转折点,当时美国农部及十多所大学投入复活节百合盆栽及切花育种、球根生理、促成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因而建立百合球根花卉之栽培模式。尔后北美洲百合协会及俄勒冈球根公司在育种上所获之优异成果,更带动亚洲型及东方型百合产业发展之热潮。球根王国荷兰其Lisse球根试验场及 Wagenigen 育种中心,亦将百合列为五大重点研究球根花卉之一,藉其百年球根生产技术与经验,目前有 600 家大小公司参与百合产业,年生产 8 亿种球及 3 亿支切花行销国际市场。总之,归纳百合能迅速发展为世界大宗球根花卉产业之理由如下:
一、具多重观赏与利用价值,适合切花及盆花、庭园及公园美化。具宗教文化象征、可供食疗及食品用途。
二、品种多样化,色彩、花型及香气丰富,除传统白花铁炮型百合杂种外,另有早生、多彩,朝上花型之亚洲百合杂种,及裂瓣朝外大,花浓香之东方型百合之育成与推展。
三、适合促成栽培及生育期短,亚洲型百合只需 2-3 个月,铁炮百合 3-4 个月,可周年计画生产,精准调控品质及切花期。
四、体外繁殖育种及保健等技术之发展成熟,可快速增殖优良营养系,体外去病毒培育健康种苗,体外育种克服生殖障碍,且扩大远缘优良种质引用。
五、健康种球生产体系之建立,由种植、管理、挖掘至调理分级等系统之机械化,健全之检疫病毒侦测制度之建立,保证高品质种球之生产。
六、种球强迫休眠技术之突破,促使无皮鳞茎可贮藏 6-12 个月,有利国际市场行销及适合不同时空促成栽培种球之需求。
回复
lululee1024
2006年03月04日 15:18:34
11楼
百合病虫害概述

  百合生长过程可以分为植株生长期与种球孕育期二个阶段,此二生长阶段均可能发生病虫害之威胁,而导致成长之失调。在植株生长初期,当种球下种发芽后容易发生之病害包括由 Sclerotium rofsii 所引起之白绢病,由 Fusarium oxysporum,Rhizoctonia solani 及 Pythium spp. 等土壤真菌单独或复合感染所引起之根腐病,由 F. oxysporum f. sp. lilii 及 F. solani 所引起之萎凋病及Phytophthora spp. 所引起之疫病等。此期间种球也可能受到根之危害而造成幼苗之生长不良甚至导致种球之腐烂。当然,上述病原生物在百合成长中后期若遇到适合发病之环境,也可以危害百合之生长。其中尤以疫病之发生与连续下雨有密切关系,加上如果栽培环境土壤排水不良,更容易造成疫病之快速蔓延。另外如果土壤中含大量未分解的植物残体或过度施用未腐熟之有机质时则有利于白绢病之发生。百合营养生长后期及开花期若遇到低温潮湿之气候应特别注意灰霉病之发生,此病害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蔓延极为迅速,其所产生之病斑对植株之发育与开花品质有极严重影响,堪称为危害百合之第一大杀手。另外百合所有生长时期均可能受到病毒病之威胁,文献资料显示共有 12种病毒危害百合之记录,但台湾已证实发生之病毒有百合斑纹病毒 (Lily mottle virus,简称LiMV)、百合隐征型病毒 (Lily symptomless virus,简称 LSV) 及胡瓜嵌纹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简称 CMV) 等三种,上述病毒在田间主要藉由蚜虫以非永续型方式媒介传播,但是百合病毒病之主要感染源乃来自于带病毒之种球,由于我国所栽培之百合种球九成以上乃由国外进口,因此进口种球之带病毒比率乃影响未来病毒病发生严重与否之关键。
  百合生长过程中除病害以外也容易受到昆虫之危害,有纪录之害虫种类包括台湾花蓟马 (Frankliniella intonsa)、棉蚜 (Aphis gossypii)、桃蚜 (Myzus persicae)、菠萝嫡粉介壳虫 (Dysmicoccus brevipes) 及小稻蝗 (Oxya intricata) 等五种,此五种昆虫以前三者在台湾发生较为普遍,台湾花蓟马常于开花期大量发生而危害花朵品质,棉蚜及桃蚜则喜干旱缺雨环境,因此在秋冬与早春季节容易大量发生,此二昆虫除聚集于叶背处吸食汁液,快速繁衍而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外,也会引来蚂蚁及真菌繁殖造成煤烟病,而更影响植株生长与外观品质,另外二者更是传播病毒之主要媒介昆虫,对种球生产者而言蚜虫为首要防治对象。
  百合种球收获后于储藏期间也可能受到真菌之危害,常见之病菌包括根霉菌 (Rhizopus sp.)、毛霉菌 (Mucor sp.)、青霉菌(Penicillium cyclopium、P. corymbiferum)、曲霉菌 (Aspergillus sp.)、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链格孢菌 (Alternaria sp.)、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sp.) 及镰孢菌 (Fusarium sp.)。
  除上述生物性因子外,百合栽培过程中也会发生非传染性之生理性失调或障碍 (Physiological disorder),而造成生长或开花之不正常。此类病害中发生最普遍的是叶烧病 (Leaf scorch),另外盲芽 (Blindness)、消蕾 (Blasting)、落蕾 (Bud droping) 及微量元素缺乏症 (Microelement deficiency) 亦属常见之现象。此外栽培过程中管理失当所导致之肥害、盐害、药害、日烧、顶烧及灌溉不良也会导致植株之生理失常。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