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下图次梁配筋,依据计算结果箍筋配双肢箍,上部纵筋配两根20通长筋,为何还要加两根16的架立筋,根据纵筋计算结果2根20+1根16即可?什么时候才需要配架立筋(除了箍筋肢数要求外)?规范有要求吗,我没找到啊!二:下面是我手算的次梁下的主梁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过程,1. 作用在梁的下部和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F = 702-(-55)757kN 次梁截面宽度 b = 300mm 次梁截面高度 h = 600mm 主梁截面高度 H = 1100mm
二:下面是我手算的次梁下的主梁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过程,
1. 作用在梁的下部和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F = 702-(-55)757kN
次梁截面宽度 b = 300mm 次梁截面高度 h = 600mm 主梁截面高度 H = 1100mm
as = 40mm h1 = 460mm
附加箍筋肢数 n = 4 附加箍筋间距 @50 附加吊筋与梁轴线间的夹角 α = 60°
附加箍筋 fyv = 210N/mm 附加吊筋 fyv = 360N/mm
2 . 计算结果
2.1 附加箍筋布置范围
附加箍筋应布置的范围 s = 2 * h1 + 3 * b = 2*460+3*300 = 1820mm
在长度 s 范围内,次梁每侧最多可放置的附加箍筋根数:
Nmax = [(s - b) / 2 - 50] / 50 + 1 = 15.2,取 Nmax = 15
2.2 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附加箍筋采用四肢直径为12的一级钢)
Asv ≥ F / fyv / Sinα (混凝土规范式 10.2.13)
附加箍筋 Asv' = 757000/210 = 3605mm
每侧箍筋根数 N = Asv' / As1(113)/4(肢)/2(侧) = 4 ≤ Nmax,取 N = 4
2.3 附加横向钢筋计算结果
附加箍筋:两侧共 8φ12@50 (4)
为何PKPM只每侧布置3道附加箍筋呢,布置4道就可以不设吊筋了?而且施工图也均在说明部分之处“在主次梁交接处均设置6道附加箍筋(每侧3道),附加箍筋肢数和直径同主梁箍筋”做了说明,为何都是设3道呢?
以上两个问题不太理解,忘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