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水利工程制图标准 下载
bianxiayu
bianxiayu Lv.2
2010年10月30日 11:21:37
只看楼主

DLT5347—2006 水电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基础部分DLT5348—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工建筑制图标准DLT 5349-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力机械制图标准DLT5350—2006 水电水利工程电气制图标准(缺)DLT5351—2006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制图标准T5127-2001水力发电工程CAD制图技术规定[ 本帖最后由 bianxiayu 于 2010-10-30 11:28 编辑

DLT5347—2006 水电水利工程制图标准 基础部分
DLT5348—2006 水电水利工程 水工建筑制图标准
DLT 5349-2006 水电水利工程 水力机械制图标准
DLT5350—2006 水电水利工程 电气制图标准(缺)
DLT5351—2006 水电水利工程 地质制图标准
T5127-2001水力发电工程CAD制图技术规定

[ 本帖最后由 bianxiayu 于 2010-10-30 11:28 编辑 ]
ba04937e77bcf4320f21.rar
954 KB
立即下载
9a784f39712557859c13.rar
7.4 MB
立即下载
d2547b01b19073db0fd3.rar
548 KB
立即下载
0129594889f515c3b864.rar
7.6 MB
立即下载
af995f14a60197d40c7c.rar
1.7 MB
立即下载
zsqfancy
2010年11月10日 19:25:58
13楼
《质量控制试题》

学号: 单位: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
A.质量控制        B.质量管理
C.质量计划        D.质量保证
2.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ISO9000-2000( )。
A.参考采用        B.等同采用
C.参照采用        D.等效采用
3.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对参建各方具有监督的职能。
A.项目发包人 B.监理人
C.政府质量监督部门 D.承包人
4.为有效控制施工阶段材料质量,承包人在主要建筑材料和设备订货前应向( )申报。 A.监理人 B.设计承包人 C.发包人 D.政府部门
5. 依据《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中明确规定的质量检验,不论检验结果如何,均由()承担质量检验费用。
A.发包人 B.施工承包人 C.监理人 D.第三方
6. 监理人的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 )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
A.政府规定 B.合同规定
C.监理人规定 D.发包人规定
7.《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规定,监理人有权决定进行重新检验,如果重新检验结果符合合同要求,则其检验费用及工期延误等均由( )承担。
A.发包人 B.承包人
C.监理人 D.第三人
8. 单元工程合格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之一是:对土建工程,允许偏差项目合格率应达到( )以上。
A.90% B. 50%
C.85% D. 70%
9. 一般以工序为研究对象,为分析、预测施工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而抽取的质量数据称为( )。
A.计量数据 B.计数数据
C.验收用数据 D.控制用数据
10.关于水利工程质量保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利工程保修期从工程移交证书写明的工程完工日期起
B.保修期内的质量问题由原施工单位承担保修
C.特殊要求的工程,其保修期可以在合同中另行约定
D.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处理费用由原施工单位承担
11. 水利工程保修期从工程移交证书写明的工程完工日起,一般不少于( )。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1个汛期
12.按水利部有关规定,在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中,工程质量必须满足( )要求。
A.监理人 B.设计
C.项目法人 D.主管部门
13.( )可以减少抽样检验中的两类风险。
A.合理选择抽样方案 B.减少样本容量
C.增加不合格率 D.提高判别标准
14.以下( )不是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类要考虑的因素。
A.使用功能 B.经济损失
C.工期 D.工程级别
15.正态分布总体样本落在[μ-3σ,μ+3σ]区间的概率为( )左右。
A.95.0% B.95.4%
C.99.7% D.68.3%
16. 画直方图时,数据一般应( )。
A.大于30个 B.大于50个 C.大于100个 D.50-100个
17. 在排列图中,累计频率曲线分为三个区,其所包含质量因素是主要因素的累计频率在( )。
A.80%以下 B.80%-90% C.80%-100% D.90%-100%
18.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 )。
A.直接责任 B.主要责任 C.监理责任 D.全部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 )属于社会工作质量。
A.社会调查 B.现场思想工作 C.售后服务
D.质量回访 E.后勤工作
2.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机构的主要任务包括( )。
A.旁站监督 B.对每道工序进行全部监控 C.进行抽查
D.检查参建各方的资质 E.核定质量评定等级
3. 在承包人的工作保证子体系中,施工现场保证子体系是其核心和基础,它由( )组成。
A.思想教育 B.组织机构 C.工序管理
D.质量检验 E.责任制
4. 下述( )情况下,监理人可以下达施工暂停指示。
A.施工质量异常,而承包人不予改进或改进不力
B.擅自让未经同意的分包人进场作业
C.隐蔽工程未经检查自行掩盖
D. 承包人更换技术负责人
E.擅自实施变更
5. 施工阶段监理人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包括( )。
A.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B.设计文件及有关设计变更
C.有关的合同条款 D.制造厂提供的设备说明书
E. 承包人的操作手册
6.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保证工程质量而重点控制的( )。
A.分包 B.关键部位 C.同步记录
D.重点工序 E.薄弱环节
7. 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要达到的目的是( )。
A.检查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B.检查工程是否达到使用条件
C. 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D.总结经验和教训
E.及时投入使用,发挥投资效益
8. 一个好的抽样检验方案,应该具备( ) 。
A.当质量较好时,应该以高概率接受 B.当质量较好时,以高概率拒收
C.当质量较差时,以高概率拒收 D.当质量较差时,以高概率接受
E.尽量以高概率接受
10. 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依据事故造成的( )进行分类。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处理所需时间
D.对承包人利润的影响 E.处理后对工程的寿命和功能的影响
11. 下列影响因素属于偶然因素的有( )。
A.工人违反操作规程 B.机具的正常磨损
C.材质的微小差异 D.设备发生故障
E.材料品种规格有误
12. 控制图法可用来( )。
A. 分析、控制生产过程 B. 反映质量数据随时间的变化
C.寻找影响质量的主次因素 D. 寻求质量事故的原因
E.判断两组质量数据的相关性
13. 排列图由( )组成。
A.两条横坐标 B.两条纵坐标
C.一条横坐标 D.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分为3个区域
E. 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分为4个区域
三、计算题
1.某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等级为C20,对其现场混凝土搅拌系统近期抽样统计结果显示,配制同一品种混凝土标准偏差σ=4.0Mpa,
按要求强度配制的混凝土用到工程主体结构后,第一批抽取了58组样本,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组号 组区间值 组中值 组数(f)
1 18.79~21.81 20.53 3
2 21.81~24.83 23.55 7
3 24.83~27.85 26.57 13
4 27.85~30.87 29.59 21
5 30.87~33.89 32.61 8
6 33.89~36.91 35.63 5
7 36.91~39.93 38.65 1
      58
经过计算,这58组数据的平均值X=28.71Mpa,样本标准差S=3.99Mpa;
问题:1.画出直方图,并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2.对于直方图,如果出现绝壁形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3.简要说明直方图的用途。
2某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时,检验结果如下:
(1)检查全部质量保证资料29项,均符合要求;
(2)该单位工程有9个分部工程,主体分部工程为优良,且从未发生过事故;其余8个分部工程,5个优良,3个合格,
(3)观感质量评定项目为12项,总计得分率为88.9%。
总承包人首先进行了自评,并且整理了完工资料,提请进行验收。但是监理人检查后,发现尾工项目未提供施工措施计划。
问题:1. 监理人进行复核该单位工程质量等级时,应评定为哪个等级? “单位工程中的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则该单位工程质量就合格”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根据实际情况能否进行完工验收?按照合同规定完工验收的条件是什么?
3.在保修期内,承包人的主要质量责任是什么?处理质量问题的费用是怎么规定的?

3某工程,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别签订了监理委托合同和施工合同。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为C20。拆模后发现钢筋混凝土存在严重的蜂窝、麻面、孔洞和露筋现象。
经过抽样检测,抽检的结果发现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经过研究必须全部返工,由此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
问题:1.这类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事故? 为什么?
2.按照事故处理的程序,怎么进行处理该事故?
3.常用的事故处理的方法有哪几种?事故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回复
zsqfancy
2010年11月10日 19:27:51
14楼
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中国的一次重大垮坝
事故,即淮河流域中的板桥和石漫滩两座水坝在大暴雨中溃决。垮坝
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震撼了全中国的水利界,并迫使人们对水坝建
设的全过程一从基本设计思路、坝型和枢纽布置的选择到建成后的监
视、运行和防灾措施各方面都进行深刻的反思。事后的分析研究和这
两座工程的复建都说明,这一惨剧不是不可避免或不可抗拒的。血的
教训和沉痛的代价的确使人们变得聪明起来。此后,水坝的勘测、设
计、施工和运行维护方面也有了很多改进,许多规程、规范也得到重
订。但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设计思想的改变。
  由于缺乏经验,在建国后的初期,大坝工程师们主要是按照规范、
教科书和参考外国类似工程做设计的。其步骤是:调查搜集水文等基
本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算出各种频率下的洪水流量和过程, (所谓百
年洪水、千年洪水、万年洪水等) 。从设计规范中可以查出大坝应按
哪一级洪水设计或校核。在选择枢纽布置和坝型时,只要能满足上述
泄洪标准,决定性的因素是造价低和施工快。至于大坝建成后的监视、
维护、运行维修和万一出现险情时的应急措施,都不是重点。水坝的
设计似乎可以千篇一律地按照这个流程运行。而这次事故告诉我们:
不能这样简单和机械地对待水坝设计,必须更深入地分析认识每个工
程的主要特点,如:水文系列的长短、资料的可信程度、当地的气象
和水文特征、下游的具体情况等等,从全局衡量的角度来优选方案,
并留有必要的余地。总之,不应该用“机械”的、“确定论”的思想
来设计水坝,不能因为自己的设计已满足规范和教科书中的全部要求
而感到万事大吉,而应该用更多的“辩证”思想来看待问题。

  现在还是回到板桥和石漫滩的垮坝事故事上来。事故出现在河南
省淮河上游地区,所以还得从淮河说起。

  打开地图,淮河流域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大平原,理应是中国的鱼
米之乡、粮棉之仓。可是历史上的淮河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无穷无尽
的灾难。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那流传通还的凤阳花鼓歌了:“说凤阳、
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淮河似乎永远和水旱灾害逃荒要饭连在一起。

  平心而论,把淮河灾难全归咎于“朱皇帝”,也有些不公允。淮
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长近1000公里,拥有近20万平方公里流域面
积,是一条浩荡大河。古时候江、淮、河、汉是并提的。淮河有她自
己的水系、湖泊和人海通道,也孕育着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淮河当
然也不断闹灾,但使事情发生根本性恶化还是北方那条黄河造的孽。
原来黄河从郑州桃花峪以下河道并不固定,而在黄淮海平原上“游荡”,
每隔若干年会来一次大改道。大体上,北宋以前黄河主要走北,在天
津附近入海。而从南宋初年起,黄河改道南流夺淮人海。淮河水系全
被侵夺打乱。清朝咸丰年间(1855年),黄河又改道北去。黄河这一来
一去不打紧,留下的却是一片疮痛:淤积的河床、紊乱的水系,破烂
的堤防。由无数条支流汇集而成的淮河,进入洪泽湖后竟没有一条入
海通道,加之中、上游地区又是著名的暴雨区,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
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企图以滔滔黄水阻挡西进的日寇,日军未能挡住,
更给淮河流域雪上添霜。真个是小雨小灾,大雨大灾,不雨旱灾,变
了人间地狱。各时期的政府虽也设有“导淮”机构,也有志士仁人专
家学者研究各种方案,但政治腐败,兵乱不止,国力凋敝,治理淮河,
从何说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洪水并不给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以喘息机会。
1950年安徽连降暴雨,水势猛涨,全河泛滥,淮北地区灾情严重。一
封封的紧急电报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连批几次有关治淮的电文给周恩
来,要求紧急救灾、治淮。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说干就干,1950年冬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
百万大军奔向工地,开始了治淮大业。从1950年起,治淮工作没有中
断过,连续50年的整治,淮河流域终于出现了新貌。全流域建成大小
水库5200多座,较大的如佛子岭、梅山、南湾、薄山、石山口、白龟
山、昭平台、磨子潭、响洪甸、石漫滩、板桥……,利用湖泊洼地建
成巨大的滞蓄洪区,如洪泽湖、南四湖、骆马湖……,扩大、疏浚和
新开了河道,加高加固了堤防、建成规模宏大的灌区,还开发了水能、
繁荣了航运。总之,今日的淮河流域已经成为初步稳定的粮棉产区。
虽然自然灾害还远未根除,又出现了水质污染等新问题,治理工程有
待继续进行,但淮河流域确实已经旧貌换新颜了。

  但在这里不能不指出一点:在50年代启动治淮大业时,旧中国留
下的技术资料尤其是水文资料是十分稀少、残缺和不可靠的。工程师
不得不采取外推、内插、估算、假定等方法来确定设计洪水。事后看
来,这些数据都明显偏小,所以在这几十年中,仍不断出现决堤、淹
城、漫坝等情况。像1969年史淠河流域大水,佛子岭、磨子潭两座水
库水位都超过坝顶,洪水漫坝而下,幸亏它们是混凝土坝,总算顶了
过来,未酿成大灾。但1975年洪汝河、沙颖河流域发生想象不到的大
暴雨后,许多土坝就再也抵挡不住,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惨剧。

  先得说一说淮河的洪水成因。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淮河流
域南部进入江南梅雨季节,经常由于持续大雨而出现洪水。7、8月间,
全流域都会出现大雨和洪水,9月份逐渐出汛。1975年8月的特大暴雨
是由当年的3号台风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人称“七五八”大水。

  话说1975年8月4日, 3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晋江登陆。
它并没有像通常那样在登陆后逐渐减弱消失,却以罕见的强劲势头,
越江西,穿湖南,到达常德附近。8月5日晚,行径诡秘的这个台风突
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图3.
9)。具体停滞的区域,是在伏牛山脉和桐柏山脉之间的弧形地带,也
就是河南省淮河上游的丘陵腹地,这里奔流着颖河、北汝河、沙河、
洪河、汝河等等河流,兴建有上百座山区水库,星罗棋布,像繁星般
地点缀在青翠的大地上。 3号台风在这里的停滞少动,就带来了空前
的灾难。

  老天爷似乎在故意折磨和愚弄人们。 这一年7月份本地区雨量稀
少,旱象显露,各地正在抓紧抗旱斗争。从8月4日起开始普降大雨,
大家正喜庆甘霖到来,拼命关闸蓄水——一滴水就是一把粮呀,谁知
这雨一发而不可收,甘霖瞬时变为洪魔。

  真正的暴雨下在8月5日下午至8日上午, 分三个降雨过程。第一
次暴雨从5日14点下到6日2点, 历时12小时,主要雨区在洪汝河上游
及澧河、干江河一带的山丘区,这时候,台风离此尚较远,这大雨主
要由低层东风急流带来的暖温空气与位在华中的冷空气藕合上升而形
成。大雨浸透了干燥的土壤,填满了干涸的水库,而且迅速收兵,使
人们担心又要转旱,舍不得利用间歇期开闸放水,腾出库容,纯粹是
十足的引人上钩手段。

  第二、 三次暴雨过程的罪魁祸首就是3号台风这个魔鬼了。这台
风6日21时进入河南省, 在桐柏县附近“徘徊”,从赤道地区涌来的
暖湿水气源源不断到达雨区,和北部的冷空气团相遇,瓢泼大雨就漫
天而下。具体来说:从6日14点到7日16点为第二次阵雨过程,雨区东
移到平原地区,形成一条西北一东南方向的弧形暴雨带,中心在上蔡
县附近。这场大雨将山丘区下游的平原洼地塘库完全填满,断了后路,
然后雨区又西移到山丘区, 从7日12时到8日8时,整整下了20小时的
第三次大雨, 暴雨强度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如林庄站在4小时
内下了641.7毫米,总雨量达971.9毫米,而且暴雨中心位在伏牛、
桐柏两山之间,其中有许多三面环山偏东有缺口的喇叭形地区,更加
剧雨情灾情。在暴雨中,江河和大小水库水位猛涨,纷纷溃决,狂涛
奔泻,一片汪洋。在达到垮坝决堤的目的后,3号台风于8日14时以后
向西南方向移出,在襄樊地区又引起一次大暴雨,最后消失在湖北省
境内。

  总起来说,这次暴雨从4日下到8日,雨区基本上沿着洪汝河、沙
颖河、唐白河上游的低山丘陵区呈西北一东南方向分布。主要中心有
三处:林庄、油房山和郭林,雨量分别达1631.1毫米、1411。4毫米
和1517毫米,都发生在山丘区。平原地区以上蔡为最大(847.3毫米),
五天内雨量大于200毫米的范围有43800平方公里, 相应总降水201亿
立方米, 总雨量大于400毫米的范围有18900平方公里,600毫米以上
的为8970平方公里,这真正是罕见的暴雨。在暴雨中心处,用当地老
百姓的话来讲:“雨像盆子里的水倒下来一样,对面三尺不见人。”
在林庄,雨前鸟雀遍山坡,雨后虫乌绝迹、死雀遍地! 当地居民都说
不仅自己平生没有遇到过连下三天三夜大暴雨的事,几辈子也没听说
过! 调查历史资料,该地区历史上最大一次洪水发生在1593年。在沙
颖河上游鲁山县志记载“大霖雨4—8月, 平地为渊” 。中下游陈州
(淮阳)府志“淫雨连月,平地水深数尺,破堤浸城,四门道路不通,
出入以舟,沙颖等河堤决横流,桑田成河,漂没民舍,死者无算”;
洪汝河汝南县志:“黑风四塞,雨若悬盆,鱼游城关,舟行树杪”…
…似可相比。但1593年的降雨历时很长,范围也较广,似乎还不是像
“七五八”那样集中在短时期内的“倾盆倾缸大雨”。1593年以后近
400年间, 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大洪水。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
比较,“七五八”暴雨中心地区短历时雨量超过我国以往任何暴雨记
录, 林庄6小时雨量830.1毫米达世界最大记录。暴雨中心区汝河板
桥河段,集水面积768平方公里,洪峰流量达13100立方米/秒,也成
为同流域面积的世界记录——不幸的世界记录。

  暴雨和洪水带来严重的灾情。河南省板桥、石漫滩两座大水库、
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两个滞洪区垮坝溃堤失事,大水冲毁
涵洞416座,护岸47公里,河堤决口2180处,漫决总长810公里,洪水
相互窜流, 平原最大积水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29个县市,1100万
人口,1700多万亩耕地遭灾,其中遭毁灭性和特重灾害的有耕地1100
万亩, 人口550万人, 倒房560万间,死牲口44万头。京广铁路冲毁
102公里, 中断18天,受影响48天。特别是两座大水库的失事,给下
游造成毁灭性的灾害:遂平、西平、汝南、平舆、新蔡、膘河、临泉
七座县城被淹,平地水深2—4米,水库垮坝是造成这次洪灾损失特别
严重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忍痛叙述一下板桥和石漫滩的垮坝经过①。

  板桥水库修建在汝河上, 位于泌阳县境内,设计最大库容4.92
亿立方米,最大下泄量1720立方米/秒。大坝是一座土坝,质量优良,
号称铁壳坝,谁也不曾怀疑过它会溃决。

  1975年8月5日下午2时, 第一次暴雨降临,日降雨量为448.1毫
米(而按设计,“千年一遇”的日雨量才306毫米) ,水库水位迅速上
升到107.9米,已接近最高蓄水位,倾盆大雨使水库管理局电话总机
室坍塌,线路中断,管理局与上游各雨量站全部失去联系,公路交通
也中断,板桥镇积水两尺,大部分民房倒塌,板桥公社干部在慌乱中
组织力量转移老人儿童,派出所干警在抢救档案……。

  当天,驻马店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陈彬、指挥长
刘培诚赶到板桥。刘于当晚返回驻马店,陈留在板桥搜集一些好人好
事。当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板桥情况己紧急。

  8月6日下午至7日上午,第二场大雨降临。7日午后,天奇黑,雨
更猛。 第三场也是最大的一场暴雨出现,从下午4时整,下了13个小
时。陈彬虽非水利干部,也感到情况有点不妙,他召集会议,请当地
驻军用连队报话机试图对外作接力式通讯,紧急呼吁各级部门调集一
切可用物资支援防汛。泌阳县县委书记朱家潮于7日傍晚赶到板桥镇,
发现形势危急,决策立刻安排下游板桥、沙河庄群众迅速撤离,并协
助陈彬拟紧急电报,通过军队上报。

  与此同时,驻马店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正在召开紧急抗洪会议,
讨论了宿鸭湖、宋家场、薄山等水库的险情,惟独没有谈到板桥。因
为板桥没有报险——事实是板桥与驻马店的通讯已完全中断,一位带
着报话机进行接力通讯的战士也在途中被狂洪卷走了。可见在当时我
国的信息传递水平落后到何等程度。

  这样,板桥陷入孤军奋战局面。到7日21时,确山、泌阳已有7座
小库垮坝,22时,中型水库竹沟水库垮坝。此时,板桥水库大坝上一
片混乱,暴雨柱儿砸得人睁不开眼,相隔几步说话就无法听清。大批
水库职工、家属被转移到附近高地,飘荡着的哭声、喊声和惊叫声在
暴雨中交奏出惨烈的乐章。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洪水一寸寸地上涨,淹
到自己的脚面、脚踩、小腿、膝部……上涨的库水迅速平坝,爬上防
浪墙……水库职工还在设法抵抗,有人甚至搬来办公室里的书柜,试
图挡住防浪墙上被撕裂扩大的缺口……一位忠实的职工在暴雨中用斧
子凿树,欲留下洪水位的痕印……

  突然,一道闪电,紧接着是一串炸耳的惊雷,接着万籁俱寂。暴
雨骤然停止——夜幕中竟然出现闪烁的星斗,有人一声惊叫:“水落
了!”

  刚才还在汹涌上涨的洪水,突然间就“哗”的回落下去,速度之
快使所有的人膛目结舌,只有内行的人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那座
刚才还如一只巨大气球似的水库, 在方才的霹雷声中突然萎缩——6
亿立方米的库水令人惊恐地滚滚下泄。板桥铁壳坝终于在8日凌晨1时
崩溃。

  水库垮坝所带来的大水与通常的洪水比,具有极为不同的特性。
这种人为蓄积的势能在瞬时间突然释放,不仅出现巨大的流量,而且
洪水像钱塘江潮那样形成一个高耸的立波往下游滚滚推进,具有无法
抗拒的毁灭力量。从板桥水库突出的巨龙,首先吞噬最近的沙河店镇,
尽管事前已做了紧急撤离布置, 全镇6000余人中仍有827人遇难。撤
离的通知仅限于泌阳县范围,驻马店行政当局没有也不可能向全区作
紧急部署,与沙河店仅一河之隔的遂平县文城公社完全没有得到警报,
成为“七五八” 洪水中损失最巨大地区:全公社36000人中有半数遭
难,许多人家绝户!

  《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所载一些劫后幸存者的口述,至今读
来令人毛骨惊然:

  “大水下来前,我们咋知道水库会有危险呢? 天黑时,村里人看
见河南岸沙河店那边影影绰绰有人在比比划划大喊大叫,可风声雨声
太大,根本听不清喊的啥!”

  村民魏长河(全家6口人中4口丧生)“喂饱牛时雨已下得很大,天
黑时全队人都往地势较高的大队部躲,三个妮儿,俺家里的抢一个,
我抢俩,手里还拉着一个12岁的小子,刚进院子,大水就从高高的墙
头扑进来,像盖被子似的把满院子人都闷在里面。”

  当时50岁的吴桂兰说:“我和我11岁的妮子被水闷住后,倒塌的
墙就砸在我俩身上,幸亏一个大浪把俺们托起,掀了出去,妮子眨眼
间就不见了,我只觉得昏天黑地,抓住一张秫秸箔就随水漂走了。”

  魏世兴说:“水来前,我正找绳子准备拉父母上树上房子。父亲
刚把绳子系到屋檐上,大水就进了屋,那么结实的绳子像根线似的断
了,再看,老父母已经随水冲远。”他自己也被水冲走:“白花花的
大水一眼望不到边,我在水里不知翻了多少个滚……见到一根连根拔
起的大桐树,上面攀着许多人乱哭乱叫,有人喊:抱好东西! 抱好东
西呀!”

  村民魏东山回忆:“我把老奶奶放进拖拉机的门楼子里,大水将
奶奶和拖拉机一起卷走了。”他自己被洪水潮头“载”着往下,一路
东去,犹如乘车:“大水冲毁了坟地,冲出了坟墓里的棺材,我是抱
着一块棺材板才活下来。洪水的水头是有几丈高,我浮在水头上就像
立在悬崖上。我记得大水冲过一所小院落,屋里还亮着灯,有一个小
妮子喊着奶奶往屋里跑,轰的一声就全没有了。”

  村民魏长河记忆:“我是抓着一只藤箩往下冲,一路冲到遂平城
下,也不知喝了多少水。人说县城南门、车站大桥和铁路是三道鬼门
关,我竟然都冲了过去,浑身衣服撕得稀烂,一路上就听见大人哭孩
子叫,一排排水鬼明晃晃向你扑过来” (后来知道那是露出水面的电
线杆上的白瓷瓶)。

  从板桥水库倾泄而出的洪水,排山倒海般地朝汝河两岸席卷而下,
75匹马力的拖拉机被冲到数百米外,合抱的大树被连根拔起,巨大的
石碾被举在浪峰。水库在凌晨1时垮坝后,仅1小时洪水就冲进45公里
外的遂平县,城中40万人半数漂在水中,一些人被途中的电线铁丝勒
死,一些人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铁路高坡
时坠人波涡淹死。洪水将京广铁路的钢轨拧成麻花状,将石油公司50
吨油罐卷进宿%

  从板桥水库倾泄而出的洪水,排山倒海般地朝汝河两岸席卷而下,
75匹马力的拖拉机被冲到数百米外,合抱的大树被连根拔起,巨大的
石碾被举在浪峰。水库在凌晨1时垮坝后,仅1小时洪水就冲进45公里
外的遂平县,城中40万人半数漂在水中,一些人被途中的电线铁丝勒
死,一些人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铁路高坡
时坠人波涡淹死。洪水将京广铁路的钢轨拧成麻花状,将石油公司50
吨油罐卷进宿鸭湖中。

  板桥水库垮坝5小时后,库水即泄尽。汝河沿岸14个公社、133个
大队的土地被刮地三尺,洪水过处,田野上的黑色熟土悉被刮尽,遗
留下一片令人毛骨依然的鲜黄色。

  另一座大型水库石漫滩水库也在同时溃决。石漫滩水库位于与汝
河相邻的洪河支流滚河上,它还是淮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呢,
始建于1951年, 也是一座土坝, 高20余米,并经两次加高,库容达
9180万立方米, 按“50年洪水设计、500年洪水校核”。1973年设计
部门根据新的资料曾建议将大坝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设计、 1000年
校核,加高大坝6.4米,未被实现。石漫滩地区山清秀,环境优美,
建库后20多年来为下游的防洪、灌溉和工农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不
幸也在8月8日0时30分溃决,情况也是惨不忍提①。

  溃坝时,大水漫过坝顶,推倒防浪墙,奔腾而下。滚滚洪水像挫
刀一样将大坝后坡一层层剥去, 最后摧垮整个坝身,以30000立方米
/秒的流量,排山倒海之势冲向下游,一举冲垮田岗大坝。加上上游
早垮的袁门水库,三座水库的水混在一起,铺天盖地向下游平原地带
扫去,一时波涛滚滚白浪滔天,天连水水连天,真正是天地震惊鬼神
丧胆。这时候暴风雨虽然而止,满天星斗,一丝云都没有了。五小时
30分钟后, 1.67亿立方米库水全部泄空。洪水冲垮田岗大坝后,分
为两路,一股向北漫流于舞阳以南一带,一股顺滚河而下进入洪河。
接着与从干江河决口下来的洪水会合,向下游演进,进入老王坡滞洪
区和西平、上蔡境内。洪水所过,村庄树林全毁,家具死禽遍野,死
尸也随处可见,一些高地和山坡上挤满逃命灾民。

  板桥、石漫滩和其它众多水库溃决当日,最近的近万名

  ①见《情系石漫滩》,水利水电出版社,1970年。

  驻军就赶到救灾。 9日起,武汉军区大批救援部队昼夜兼程抵达
灾区,但灾情之重远超想象。数百万灾民被淹在久久不退的大水中,
其中几万人还困在树上,头上则顶着三伏骄阳。灾民们几天来无饭吃,
有的被迫吞吃死畜、小虫、树叶,肠炎、脑炎、感冒、肝炎……流行。
医疗队下去后也缺少药物,有时,医生和病人都失声痛哭。.大水退
下后,人畜尸体倒处可见,在暴晒下腐烂起雾,“沿途所有树枝上都
被黑簇簇的苍蝇压弯了”。

  8月12日, 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和人大副委员长乌兰夫
为首的中央慰问团抵达灾区, 并乘直升机视察。只见一片汪洋,5座
县城和一些高地如同散布在大海中的岛屿,有些人还站在水中和扒在
树上。原来修建的一些水利工程现在反变成影响洪水外泄的障碍。13
日晚慰问团派沙枫等人飞回北京汇报,河南省委书记含泪说了一句:
“河南只有一个请求,炸开阻水工程,解救河南人民。”

  14日0时15分, 沙枫等抵北京。李先念副总理已召集有关领导等
候开会。李先念说:为了救人,你们说要炸哪里就同意炸哪里,并要
水利部钱正英部长起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通知武汉和南京军
区的舟桥部队先出动,由他签字的命令随后由空军空投执行。14日上
午10时,对最大的阻水建筑物班台闸进行爆破。巨响声声,班台闸的
闸门、胸墙、桥面都腾空而起,接着炸其它工程,打开分洪口门,加
速积水下泄,灾难总算过去。1993年和1997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坝
复建竣工,重新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复建后的坝型采用碾压混凝土
坝,足可抗御千年洪水。库区和下游又恢复了繁荣太平景象,“七五
八”噩梦逝去了,但是,遗留在心头的创伤是永远抹不去的。

  这次惨剧究竟死亡了多少人呢? 以前传言说有二十多万人遇难,
可与唐山大地震相比。这纯系谣传,不足为据。以后经调查统计,死
亡和失踪人数为85600人, 此数字曾见诸文字。其实,很多逃避他乡
失踪的人, 以后仍陆续返回,因此最后的数字是26000人遇难,伤亡
总数12万多人,这仍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未见的垮坝惨祸了。

  两座水库大坝瞬时溃决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呢?从设计思想上说,
应该以辩证的观点来深入分析客观情况,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最不利
条件,以此作为设计决策的基础,就可避免这一惨剧的发生,已如本
节开始时所述。对板桥和石漫滩两座具体工程来说,首先是规划设计
时水文资料的严重欠缺,抗洪标准过低,建成后有人提出要提高标准
加高加固大坝的正确建议未被重视。第二是对土坝不能抗御漫坝洪水
这一特点认识不足,没有设置必要的“救命措施”。其次是监测、预
报、通讯、交通、抢险等手段十分原始与落后,也缺乏准备,特大暴
雨一来,电力、通讯、交通全部中断,连要通知下游和爆破一些建筑
物都办不到,束手无策。最后,在水库调度中,偏重于抗旱蓄水,对
发生特大洪水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尽早泄放,也是一个原因。1975年
还处于十年动乱时期,政治局势混乱,当然也是一个因素。

  从技术角度看,复建的两座大坝采用碾压混凝土坝型无疑是明智
的。我们无意贬低土石坝的重要意义,土石坝具有很多优点,目前世
界上最高的坝是土石坝。根据我国国情,广大地区的中小水库还要大
量采用土石坝,按照近代科学技术水平修建的土石坝也能安全运行。
但是土石坝尤其是土坝有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允许洪水漫坝,在这方
面,混凝土坝显然具有强大的抗御潜力。因此,如果水文资料不足,
当地有发生过历史洪水的记载,坝高库大,一旦垮坝会造成毁灭性灾
害时,在选择坝型时宜更慎重些。如果采用土石坝,应该留有“救命”
的措施,譬如说,留设非常溢洪道,在必要时打开、炸开或自溃,以
宣泄意外的洪水而保主坝之安全。

  本章中记述的几座水坝失事、报废或不能发挥设计效益的教训是
深刻的。大体说来,招致大自然报复的原因不外以下四类:①对地质
上的缺陷认识不足,加固不力,地基的失事使再坚强的坝体也无法稳
定;②水文资料的欠缺,使遭遇意外大洪水而垮坝失事;③结构上的
缺陷(设计或施工上的),如薄拱坝被压碎、土石坝被管涌破坏;④对
滑坡、地震、泥沙淤积和其它生态环境影响估计不足,使工程建成后
难以发挥效益或被迫报废。教训带来灾难和损失,也使人们变得聪明
起来。世界上的坝工建设正是在接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发展前进的。
分享到搜狐微博
回复
zsqfancy
2010年11月10日 19:29:13
15楼
水道著作





(一)《明史·河渠志》



《明史·河渠志》是记述明代河渠水利的专篇,共6卷。全篇以黄运2河为记述重点。黄河历来善淤、善决、善徙,为害最烈,影响最大,治理最难。明代治黄又与护陵、保运、治淮有关,遇到的问题更多,耗费的财力更为惊人,因而在《明史·河渠志》中占的篇幅最长,份量最重。

自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贾鲁治河后,黄河干流经开封至徐州,东南流,在清口(今江苏淮阴市西)挟淮北去,沿淮河河道东北流,经云梯关(在今江苏滨海县北)入海。明代前期,北决频繁。弘治年间,刘大夏治河,在武陟、虞城、沛县一线,筑太行堤数百里,防止黄河北决,以保运道无恙,南岸则既不筑堤,也不堵口。这一时期,黄河下游南岸同时存在着睢、涡、颍数股并流的局面。河南、山东、南直隶(约相当今江苏、安徽2省)交界处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强使河水南流,完全逆水之性,有悖自然规律。实施北岸筑堤,南岸分流的治理方针后,河南境内的水患转移到下游,对徐州以南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嘉靖以后,潘季驯对黄、淮、运三者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识到“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①。制定了治黄为主,兼顾其它的综合性治理方针。又根据他对黄河泥沙的认识,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主张,在黄河下游坚筑堤防,将河水约束在河道当中,让其全力冲沙,刷深河道。经过潘季驯的治理,“河身渐深,水不盈坝,堤不被冲”②,出现了河政上的小康局面。黄河为害的原因,一是洪水,二是泥沙。泥沙的危害出现在下游,但产生泥沙的根源却在中上游。潘氏治河的重点放在下游,忽视了对中上游的综合治理,所以未能很好地解决泥沙来源问题,也无法根除黄河的灾害。后来,黄河继续肆虐,只能堤上加堤,于是河身日高,决口泛滥的情况仍然不断发生,直至明朝灭亡。由于治黄、治淮、护陵、保运常扯到一起,关系错综复杂,其矛盾之多,治河之难,实属空前。为此,河臣们提出过多种建议,试行过多种治河方案,如“蓄清刷黄”、“分黄导淮”等等,但限于社会制度和科学水平的制约,任何方案皆无法圆满解决各种矛盾,最后仍以失败告终。以上所述,是黄河为害态势和河防工程的大要。

《明史·河渠志》以此为背景,记载了黄河决徙大要、为害状况,以及堵口、浚河、筑堤、设闸、建坝等河防工程,还记载了白昂、刘大夏、胡世宁、李承勋、朱衡、盛应期、潘季驯、翁大立、万恭、吴桂芳、施天麟、杨一魁、李化龙等院部大臣和河工诸臣的防治主张,其它与河政有关的内容,如河臣的奖惩擢免、沿河州县的赈恤和赋税减免,以及营建神祠、祀奉河神、加封神号等,亦间有所记。

运河也是重点记述的内容之一。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重浚大运河成功,漕运大通,海陆运俱废,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成化以后,岁运漕粮四百万石,悉皆由此,其重要性远非元代所能比拟。这条运粮河,因沿线地势和水情不同,分为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数段,而闸、河、湖3段的防治,“于转漕尤急”①。所谓闸漕,即会通河,北起临清,南至茶城(在今江苏徐州市北)。这一段运河,以南旺(在今山东济宁市北)一带地势最高,“北至临清三百里,地降九十尺,为闸二十有一;南至镇口(按指镇口闸,在今江苏徐州市北)三百九十里,地降百十有六尺,为闸二十有七”②。山东雨量较少,全靠汶、泗及诸泉水济运,河水全赖闸坝控制。故除上述48闸外,“又有积水、进水、减水、平水之闸五十有四”。又为坝21处,辅助诸闸防止河水外泄。所谓河漕者,即上起茶城、下至清口(在今江苏淮阴市西)的运河,亦即以黄河作运河的河段。茶城以上的河道分为3支,主流迁徙不定,“上流苦溃,下流苦淤”,河道不时受阻,这是运河受黄河影响最大的河段,其长度约500余里。后来开新河避黄河之险,主要是为了解除这一段黄河对运河的干扰,确保漕运无虞。所谓湖漕,即大运河淮安至扬州段。这一带有管家、射阳、白马、汜光、石臼、甓社、武安、邵伯诸湖,“本非河道”,漕运专取诸湖之水,故曰湖漕。湖漕沿线地卑积水,常为泽国,黄河溃决南移后,疏防工程也很吃重。《明史·河渠志》以此三者为重点,记述了运河多段通航、决溢及淤浅的情形和水柜、斗门、闸坝等运河沿线的水利设施,以及修筑戴村坝、高家堰,开凿弘济河、顺济河、康济河等重大水利工程的情况,对黄运关系、黄淮关系等也有所记载。

除黄运2河外,《明史·河渠志》还逐一记载了淮河、卫河、漳河、沁河、滹沱河、桑乾河等。海运不属于河渠,因与漕运有关,故列于运河之后。直隶水利多涉及湖泽陂墟,也附在本篇之末。

《明史·河渠志》是仿历代正史河渠志编纂的河渠专篇,基本采用编年体,将有关资料按年代先后汇为一编。依据的史料,多为《明实录》、《明史稿》及名臣奏议等。体例悉本正史河渠志,极少创新,惟《直隶水利》一篇,为以前诸志所无。

《明史·河渠志》保存了许多重要资料,如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巡抚徐源疏清复筑堈城土堰,李鐩疏清兼修戴村及春城口二坝等重要内容,皆《明史稿·河渠志》所未载,可资参考。但其所记方面,比较狭窄。就封建国家水利而言,仅记述了治河、灌溉、航运3方面,水利动力和城市用水方面的内容付缺。在河情方面,记述河床宽窄、径流特点、洪水季节变化的内容较少,也未提及泥沙含量及两岸植被情况。在工程技术方面,偶有提及,亦语焉不详。不少方面反而比不上前代所修的《宋史·河渠志》。时至清初,记载河渠水利的专书已经较多,若作比较,则内容不如《读史方舆纪要·川渎异同》简明扼要、条理清楚;资料不如《行水金鉴》丰富和完整;叙述工程原委不如《河防一览》、《治河方略》具体而详备。



(二)《今水经》



《今水经》是记述清初全国水道源流的专书。

作者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其父尊素为东林名士,宗羲受遗命师事刘宗周,19岁入京讼冤,以铁锥伤仇人,后领导复社进行反宦官斗争,几遭残杀。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武装斗争,被鲁王召为左副都御史。明朝灭亡后,隐居著述,屡拒征召。他博古通今,对天文、地理、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之书,无不精研。其史学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学案》叙述明代讲学诸儒流派分合得失甚详,开浙东史学新风气。在经济方面,他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强调工商皆本。在文学方面,他认为诗文必须反映观点,表达真实情感。黄宗羲著述极丰,计有《南雷文定》11卷、《文约》4卷、《四明山志》9卷、《历代甲子考》1卷、《二程学案》2卷、《明史案》244卷、《明夷待访录》1卷等10余种。

黄宗羲认为,郦道元作《水经注》补《水经》所未备,其功甚大,但不足之处亦多。其一,注文引注广博,但空言甚多,如“开章河水二字注以数千言,援引释氏无稽,于事实何当,已失作者之意”①;其二,南方诸水错误不少,“以越水证之,以曹娥江为浦阳江,以姚江为大江之奇,分苕水出山阴县,具区在余姚县,沔水至余姚入海,皆错误之大者”②;其三,《水经注》成书时代久远,千余年来水道形势变化很大,作者“参考之以诸图志,多不相合”③。因此,他不袭前作,自定体例,条贯诸水,穷源按脉,撰成是书。

《今水经》不分卷,全书仅2万余字。书前有黄宗羲序,开篇首列《今水经表》,为全书纲领。次分北水、南水2区,以入海水系为纲,记叙诸水。殿以其元孙黄璋跋。

《今水经表》所叙诸水纲目如下:

北水:

河入海

忽兰水入河

亦八思河入河

纳邻哈剌河入河

乞里出河入河

鹏桚河入河

邈水入河

凤林河入河

浩亹河入河湟水入浩亹河

洮水入河

金水入河

吃那河入河奢延水入吃那河

延水入河

汾入河 涑入汾

渭入河 漳、清、■、泾、沮入渭马莲河入泾漆入沮

洛入河 涧、瀍、伊入洛

济入河 汶入济

沁入河

汁入河 须、郑入汴京入郑索入京

辽入海

大清河、小青河、珠子河、浑河、太子河入辽

鸭绿江入海

大虫江入鸭绿江

混同江入海

松花江入混同江黑龙江入松花江

大凌河入海

小凌河入海

胶入海

卤水、张奴水入胶

淮入海

丹入海

沽入海

墨入海

淄入海

纯、时入淄

滦入海

漆入滦

白入海

黄花镇川河入白潮河入白

卫入海

淇、漳、汶、滹、桑入卫清入淇沙、易入滹温、义入易洋入桑



淮入海

汝、颍、淝、涡、濠、池、泗、邗、沭入淮 滍入汝 洧入颍 汴、沂、睢入泗

南水:

江入海

皂江入江

大渡河入江沫水入大渡河

金沙江入江大姚江、打冲河、泸水、滇池、牛栏江、马湖、泉江入金沙江大保河、渠

滥州入滇永宁河入江

资江入江支江入资

南江入江

嘉陵江入江巴、涪入嘉陵江

乌江入江翁首河、南明河、湘江、龙底江、思印江、河由江入乌江

开江入江

清江入江

沮江入江

漳江入江

汉江入江 均水、淯水、夷水、臼水、涢水入汉

洞庭湖 水入江湘入湖洮、灌、卢洪江、永、潇、祁、舂陵水、蒸、郴、攸、漉、涟、淯、浏、

沩、汨入湘 澬入湖 都梁水入澬 邵水入澬 沅入湖 处洞河、清江、锦江、洪

江、溆、酉、辰入沅 澧入湖 溇、渫、涔、澹、兰江入澧

沔入江

滠河入江

陆水入江

龙开河入江

彭蠡湖水入江、赣入湖贡水、章水、云亭江、早禾江、吉水、袁江、丰水、蜀江、奉新江

入赣濂水、宁都水、雩都水、兴国水、信丰水入贡犹水入章盱入湖飞猿

水、宜黄水、崇仁水入盱鄱江入湖洎水、建节水、德兴大溪入鄱上饶江入

湖永平溪、玉溪、槠溪、白塔河、宋溪入上饶江修水入湖

皖水入江

池河入江

大通河入江

获港入江

漳淮入江

青戈江入江

巢湖入江肥水、桃溪入湖



秦淮入江

滁河入江襄水、清流水入滁

北运河入江

南运河入江

太湖入海

苕溪、荆溪入湖

浙入海

轩驻溪、寿昌溪、东阳水、桐江、浦阳江、钱清江、曹娥江入浙

姚江入海

灵江入海

永宁江入海

永嘉江入海

安阳江入海

连江入海

建水入海

东溪、西溪、南浦溪、松溪、樵溪、海溪、沙溪、尤溪入建水

洛阳江入海

晋江入海

漳江入海

汀水入海

广江入海(右江会左江为广江)

福禄江、融水、洛青江、■柯江入右江

白石江、潇湘江、龙江、西江水、八尺江、清江、武流江、秋风江、东班江、宝江入左江明

江、崇善水、驮排江、归安水入龙江

乌江、白马江、繍江入广江

漓江入广江、阳江、银江、相思江、荔水入漓江

陆川、东安水、泷水、新江、绥江入广江

浈水入广江杜安水、凌江水、朔水会浈水、黎溪、武水、翁溪、湟水入浈水

龙川入广江西江、增江入龙川

漠阳江入海

鉴江入海

廉江入海

钦江入海琼海潮候

元江入海

澜沧江入海



样备江入澜沧江西洱海入样备江

大盈江入海

麓川江、潞江

《今水经》最大的特点,是“庶免空言”①,注重现状。黄宗羲认为:古人著书,“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②。其所著《今水经》亦贯串这一思想,“先之以表,次分疏其节目,一切卮言剿说,汰尽不留”③。与胡渭作《禹贡锥指》的立意完全不同。

黄宗羲改《水经》为《今水经》,原欲补前人之失,但因其不能遍历山川,仍有不少悬揣致误之处。“如河水条下云:河至底柱,又东经孟县南,又东经洛阳北,洛水从南来注之。按《禹贡》导河云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盖河水在洛阳之北,有芒山以间之。其河水所行之地,于今全属孟津,与洛阳不相关涉,又今之孟县在洛阳东北,相去约及百里,乃云东迳孟县南,又东径洛阳北,则于地理显相背戾矣”④。“又卫河附注云:清水源出辉县西南七十里山阳镇。按《水经》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黑山。郦氏注:清水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瀑布垂岩,悬流注壑二十余丈。则清水实出今辉县之黑山(山今割属辉县)。此云出山阳镇者,亦只得其相近之地,转不如《水经注》之指示深刻也”⑤。
回复
zsqfancy
2010年11月10日 19:30:02
16楼
《水道提纲》是记述乾隆中叶国内水道源流脉络的专书。

作者齐召南(1703~1768),字次风,号琼台,学者称息园先生,浙江天台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被荐为副榜贡生,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授散馆检讨,后升侍读、侍读学士,十三年擢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旋迁礼部侍郎。十四年堕马受伤,回乡养病,未几卒于家乡。齐氏为人谦和,虚怀若谷,天资聪明,好学强记。“自天文律历,以至山川疆域,险阻要隘,了若指掌”,“又深知古今治乱得失,通习掌故”①。尝与修《礼记》、《汉书考证》。除《水道提纲》外,所著还有《历代帝王年表》、《后汉公卿表》、《宝纶堂文集》。

齐召南早年应诏与修《一统志》时,同馆杨农先、王次山对他说:“天文地理之书愈久愈详,惟水道未有专书”,“郦道元《水经注》征引虽博雅,而疏漏踳驳亦不免”。劝他重新撰著一书,“记载今日实有之脉络,山川都邑并用今名”②。晚年齐氏告归养病时,便按照他们的建议,利用余暇,检出箧中旧稿,次第编录。齐召南在与修《一统志》时,已发现塞北、漠南、流沙、瀚海等西北边陲,新平定的伊犁和回部地区,“诸水绝无径流可纪”①,又发现东北黑龙、卢朐、松花、漱尼、乌苏里江也“非从前史志所能稍及”,于是他就考校图籍,“专辑外藩蒙古属国诸部道里翔实”,“条其水道”,“惟图无可据者阙之”②。又对历代河渠、沟洫,域中水志、地图,严加考核,“按地势而详著其纲”,撰成是书。齐氏一生辑书不下数十种,而精力所注,称为“呕心之作”的,“尤莫如《水道提纲》一书”③。故其临终时,喃喃叮咛曰:“予一生功名事业如浮云,然可弗朽者独此耳,勿佚也”④。后经生前好友及门人募捐,此书方才付梓问世。

齐氏编纂是书的指导思想,是“用《水经》遗意,上法《禹贡》导川,总其大凡”⑤。但又“取其质,不取其文”;“取其实,不取其虚”⑥。所记水道,不以《水经》为纲,而是以海为纲。作者认为:“万川会同者,海也。以一水论,发源为纲,其纳受支流为目。以群水论,巨渎为纲,余皆为目。如统域中以论,则全归有极,惟海实为纲中之纲”⑦。其论列次第,“自北而南,并取《禹贡》首冀次兖之意。内自盛京、鸭绿江以西而南而西南至合浦,外自云南而西而北,又自漠北阿尔太山、肯特山而东至海。又自海西南而西而北,包朝鲜至辽阳,域中万川纲目毕列。至于葱岭以西,水入西海,印度水入南海,丁零、黠戛斯以北,水入北海”⑧。所举郡县地名,“悉从《皇舆表》”⑨,以乾隆年间为准。所据资料,主要是作者撰修《一统志》时所见内府珍藏的实测地图及各省图籍。

《水道提纲》共28卷,约67万字。各卷内容如下:

卷一海:叙东北自鸭绿江,经盛京、京畿、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诸水域海面。

卷二盛京诸水:叙鸭绿江、大辽河,西至京东滦河、蓟运河。

卷三京畿诸水直沽所汇:叙白河、桑干河、清水河、滹沱河、漳河、卫河。

卷四运河:叙源自山东之汶上分水,北至天津,南至清口,以及山东诸水。

卷五黄河附河源以北青海及甘肃不入河诸水:叙青海、甘肃边地安远堡水、镇番卫水(即潴野永昌卫水)、山丹水(即弱水)、布隆吉水(即黑水)。

卷六入河巨川:叙洮水、湟水、浩亹水、汾水、北洛水、渭水、湟水、泾水、洛水、济水、沁水。

卷七淮:叙入淮巨川汝水、沙水、颍水及南运河邗沟(北自淮水,南至大江)。

卷八至十江。

卷十一至十四入江巨川、叙涪水、白水、西汉水、嘉陵江、渠江、黔江;洞庭所汇澧水、沅水、湘水、资水、汉水;云梦、彭蠡所汇章江、贡江诸水。

卷十五江南运河(北至京口,南至浙江);太湖入海港浦(江以南,浙以北)。卷十六浙江、浙东入海诸水,附福宁诸小水。卷十七闽江西南至广东潮州府水。卷十八至二十粤江:叙东江、北江、西江及西江之桂水、柳水、北盘江、南盘江。卷二十一云南诸水。卷二十二西藏诸水。卷二十三漠北阿尔泰山以南诸水。卷二十四漠北黑龙江。卷二十五入黑龙江巨川:叙克鲁伦河、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卷二十六海至黑龙江口以南诸水、朝鲜国诸水。卷二十七塞北各蒙古诸水。卷二十八西域诸水。各卷之内,支分条析,丝联绳贯,叙水道源头、流向、长度、汇入诸水、吐纳湖泊、沙滩、沙洲等甚详。作者根据中国东西向河流较多的特点,采用“由北而南”的编排方法,叙列东西向河流时,次序井然。但叙列南北向河流时,却拘泥于体例,未加变通,致将南北大运河分割为四个部分,在京畿、山东、淮水、江南运河分别叙述,不能不承认这是体例上的一大缺陷。

是书“简而能周,博而有要”,“考据尤慎”①,颇为学者推崇。王杰云:“潴防宣泄之法,黍稔粟麦之宜,转运飞挽之利,胥此得其概焉。视《方舆纪要》、《锥指》、《金鉴》诸书,其有裨世用略相等”②。阮学浚云:“穷流泝源,支分派别,展卷披阅,朗若列眉,洵乎其为通天、地、人之大儒,而其书亦千百世不朽之书”③。然书中亦有舛误,卢文弨指正云:“第台湾在闽海外,而先生叙次稍不如粤东琼郡之详,则亦似尚有当补者。至于蒙古部落等名,新有更定,先生不及知之矣。例如僧哭勒河当为僧枯勒河,哭路鄂模当为库路鄂模,谐音取字,宜有趋避,不便袭用旧文。至书有‘岙’字,当即‘嶴’字之省文;《集韵》有‘岆’字,又有‘■’字,当即‘站’字之俗体;‘嶴’字亦字书所无,古但作‘奥’,而今吴、越、闽、广间,或加山,或加水,见于名人著作者不一而足,故今亦不得而削之;今人名传置之处曰站,亦非古训,然‘■’字实未经见字。更有或脱或讹,以余所知者,增正十余处”④。此外,沈垚在《落帆楼文集》中也有指正。



(四)《西域水道记》



清康熙年间,今新疆等西北地区悉入版图。乾隆时,清廷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叛乱,进一步巩固了天山南北路的统治。但因地处边陲,文化落后,直至嘉庆年间,这一地区仍无志乘,其它诸书所载水道亦皆简略。徐松通过实地调查写成的《西域水道记》甚为准确详备,堪可为据,是研究清中叶西域水道不可或缺的著作。

徐松字星伯,大兴人,原籍浙江上虞。幼年师事钱塘吴锡麒,“九岁应童试,学使者奇其文,取入邑庠”①。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中进士,得殿试二甲第一名,朝考第一名,授编修。十三年入值南书房,时大学士董诰总司书房事,“以松淹雅儁才,心重之,一切应差文字,皆出松手”②。十七年因事被御史赵慎畛所参,谪戍伊犁。二十四年获释回籍。次年,他将在新疆考察所得,撰成《总统事略》一书,详述新疆建置、物产、钱粮、兵籍、险要等情况,后被道光帝召见,赐书名为《新疆识略》,又委以内阁中书。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升铸印局员外郎,二十三年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后转江南道。次年,任陕西榆林知府,二十八年病卒。徐松生平喜好研究经术,尤精史事,亦通舆地。入全唐文馆后,嗜读新旧唐书及唐人小说,多有采辑,又将《永乐大典》中河南志图、金石传记,合以前人著述,作《唐两京城坊考》。后又辑成《宋会要》初稿290卷和《续编》75卷。又“性好钟鼎碑碣文字”,在西域时,他手拓汉裴岑纪功碑、唐姜行本碑以归。复于敦煌搜得唐索勋及李氏修功德两碑,此“皆向来著录家所无者”③。徐松“喜延誉后进”④。沈垚、陈潮、李图等,皆得其识拔提携。自塞外归来后,“文名益噪,其时海内通人游都下者,莫不相见恨晚”⑤。所著述有《唐登科记考》1卷、《宋三司条例考》1卷、《后汉书西域传补注》2卷、《长春真人西游记考》2卷、《新■注地理志集解》16卷、《元史西北地理考》、《西夏地理考》等。

徐松谪戍新疆期间,伊犁将军松筠闻知徐松精通地理学,遂约请徐松修订汪廷楷、祁韵士编纂的《伊犁总统事略》。徐松不囿旧说,进行实地调查,天山南北两路“壮游殆编”①。他在调查时,“携开方小册,置指南,针记其山川曲折,下马录之,至邮会则进仆夫、驿卒、通事,一一与之讲求。积之既久,绘为全图,乃徧稽旧史方略及案牍之关地理者,笔之为记”②,撰成《西域水道记》5卷。此书是记载西域水道的空前杰作,邓廷桢认为《西域水道记》有五善:一为补缺,二为实用,三为利涉,四为多文,五为辨物。“五者兼备,实为不可多得的好书”③。梁启超称其为“精心结撰之作”④。

徐松说:“志西域水道,难于中夏者三,一曰穷边绝缴,舟车不通;二曰部落地殊,译语难晓;三曰书缺有间,文献无征”⑤。龙万育为“三难”注释云:“如喀楚特西之雅布塔尔,水归于西海;宰桑淖尔溢出之额尔齐斯河,入于北海。中外所限,固天绝己;即近在边内,天山、葱岭积太古之冰雪,玛海噶逊亘千里之沙碛,虽在章亥,亦将裹足,所谓‘舟车不通’也”。“新疆之界回部,厄鲁特、土尔扈特、和硕特、沙毕纳尔诸种人处其内,扎哈沁、乌梁海、杜尔伯特、哈萨克、布鲁特、霍罕、布哈尔诸种人环其外,或逐水草,或居域廓,嗜欲不同,言语互异,国语(按指满语。下同)谓山为阿林,蒙古语则曰鄂拉,回语则曰塔克,西番语则曰里;国语谓水为穆珂,蒙古语则谓乌苏,回语则曰苏,西番语则曰楚,复有重译难通,象胥不能尽解者,怀铅握椠,乌乎志之,所谓‘译语难晓’也”。“马、班始立《大宛》、《西域》两传,灼然可见者,惟龟兹一河、葱岭一山,而天山莫得其主名,大河不知其分合。自是以降,《水经注》最为古籍,乃以南河、北河分入于海。唐时,又移轮台,改置玉门,至于车师六国,康居五城,其可知者,大抵茫昧,所谓‘文献无征’也”①。事实上,在此“三难”之外,还有许多困难,如在旧有记载中,有实非古地而附会者,有实见古笈而误改者,有以译语致误者,种种不可胜言;而且新疆之水,有地异而名异者,有地异而名同者,有名异而实同者,“如斯之类,尤不易抉别”②。而徐松正是知难而进克服了种种困难后,才撰成此书的。

《西域水道记》各卷内容如下:

卷一罗布淖尔(今罗布泊)所受水上

卷二罗布淖尔所受水下

卷三哈喇淖尔(今哈拉湖)所受水

巴尔库勒淖尔(今巴里坤湖)所受水

额彬格逊淖尔(今玛纳斯湖)所受水

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今艾比湖)所受水

卷四巴勒喀什淖尔(今巴尔喀什湖)所受水

卷五赛喇木淖尔(今赛里木湖)所受水

特穆尔图淖尔(今伊塞克湖)所受水

阿拉克图古勒淖尔(今阿拉湖)所受水

噶勒札尔巴什淖尔(今布伦托海)所受水

宰桑淖尔(今斋桑泊)所受水

以上共11篇,记载11个湖泊的河流源流,以及流经地区的交通、物产、民族、风俗、城邑、历史、地貌、气候、水利工程等地理情况,而且还往往援引前人著述及考察资料,对流域内的有关问题进行考释、分析、论证。每篇有图。“列城相望,具言其地。其所不言,非水所经也”①。

徐松著《西域水道记》,仿郦道元注《水经》的体载。全书文字有记有注有释,“记”犹如《水经注》的经文,“注”犹如《水经注》的注文。“释”是注的注文。记主于简要,注主于详备,释主于诠解。“记”文叙水道,曰导、曰过、曰合、曰从、曰注;注文叙水道,经水曰出、曰迳、曰会、曰自、曰入;枝水曰发、曰经、曰汇。其所记水道,为防止异文舛驳,悉以《西域同文志》为准。现以罗布淖尔所受水为例说明之。纪文例:

罗布淖尔者,黄河初源所停滀也。初源三:一曰喀什噶尔河。其河二源,北源曰乌兰乌苏河,南源曰雅满雅尔河。过喀什噶尔城南而合,是为葱岭北河。又东至噶巴克阿克集,与南河合。一曰叶尔羌河。其河二源,西源曰泽普勒善河,东源曰听杂河布河。过叶尔羌城东而合,是为葱岭南河。又东与北河合。一曰和阗河。其河二源,西源曰哈喇哈什河,东源曰玉陇哈什河。又东北与葱岭河合。三源既合,阿克苏河从北来注之。又东,克勒底雅河从南来注之。又东过布吉斯孔郭尔郭境,北为额尔勾河。又东过沙雅尔城南。又东为塔里木河。又东,渭干河从北来注之。又东过库尔勒庄南。海都河从北来注之。又东注罗布淖尔而伏,再出为黄河。〔按上述纪文,以句号为断,各为一注释段落,每句之下皆列有注文。本段纪文约300字,其注释文字约3万余字,为纪文百倍。〕注文释文例(注“初源三:一曰喀什噶尔河”):

“回语谓各色为喀什,砖屋为噶尔。地富庶,多砖屋也。《元世祖纪》:至元二十五年十一月以忽撒马丁为管领甘肃、陕西等处屯田等户达鲁花赤督干端可失合儿工匠千五十户屯田。《耶律希亮传》:中统四年至可失哈里城。《拜延八都鲁传》:至元二十一年诸王术伯命兀浑察往乞失哈里之地为游击,是在元时已为城号(《元史·地理志》作可失哈耳。《曷思麦里传》又作可失哈儿)。西方有墨克及墨德那(墨,《明史·西域传》作默)诸国始汗曰青吉斯汗,其裔孙派噶木巴尔(《明史·西域传》:其初国王谟罕蓦德生而神灵,西域诸国尊为别谙拔尔,犹言天使。按别谙拔尔,即派噶木巴尔)。倡回教为第一,世祖生四子,皆夭,以女妻同祖兄阿布塔拉布之子阿里嗣教为第二世,传至二十五世,曰玛木特额敏,四子长曰哈色木,迁布哈尔图;仲曰木萨,迁拜勒哈图;叔曰墨敏,居故地;季曰玛木特玉素布,迁喀什噶尔,喀什噶尔之有回教,自兹始也。季之曾孙曰玛罕木特,最得众心,噶勒丹策凌(策妄阿喇布坦之长子,绰罗斯第十七世汗)召囚之伊犁,并系其二子,长曰波罗泥都(四人旧称冲和卓木。“和卓”,有道者之称。“冲”,大也。和卓木犹言我和卓亲之之词),次曰霍集占(四人旧称奇齐克和卓木。“奇齐克”,谓小也),即所谓大小和卓木者也。大军定伊犁,玛罕木特已死,定北将军班公第释二子囚,留霍集占于伊犁,使效力,送波罗泥都归喀什噶尔,领旧部,时乾隆二十年也。阿睦尔撒纳作乱,霍集占乘间归叶尔羌,与波罗泥都各据城叛。二十三年六师问罪。次年夏,定边将军兆公惠由阿克苏取喀什噶尔,波罗泥都方援叶尔羌,闻之遁归,掠人畜,逾山而西,阿珲(回人之司经况者)和济默尔等六人,以喀什噶尔城降。其境东与南接叶尔羌,西接喀尔提锦部布鲁特(布鲁克之部曰鄂拓克,今皆曰部,以省文),北接冲巴噶什部布鲁特(“冲”,回语已见。“巴噶什”,布鲁特语手腕也),河水自西出其东,故以名之。〔按括号内,皆原书释文,特予说明。〕由于《西域水道记》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成的,所以记载大都翔实可靠。如塔里木河上源的和阗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的源流、流经之地、交汇,伊犁河支流恰伦河(时称察林河)、库尔契列支河(时称车里克河)的弯曲、支流等也都记述得详细准确。

关于木札尔特冰谷的记述,尤其值得一提,其云:

阿克苏城北四百四十五里,伊犁惠远城南六百五十五里,有大山曰木素尔岭(回语,汉译为冰岭)……山脉来自西三百里之萨瓦布齐山,亦喀克善山支峰,故《唐书》以为葱岭北原,岭长百里,高百余丈,坚冰结成,层峦叠■,高下光莹,冰有三色,一种浅绿,一种白如水晶,一种白如砗磲……。冰每坼裂,宽或近尺,塞马骨作桥。上岭数里,渡雪海,周三四里,一线危径,界海正中,劣裁客马……。冰中时含马骨,又含巨石如屋,及其融时,冰细若臂,衔石于颠,柱折则摧,当者糜碎……。由木素尔岭行走四十余里,地多冰石相杂,内有二里

全系冰山,滑不可行,每日派回人十名錾凿磴道①。

这里,徐松依冰体结构特征,正确指出了由粗雪变质结成的冰晶,由冰水凝成的青冰,及粗大冰晶这3种冰的颜色。同时,还准确记述了冰川微地貌的冰裂隙、冰蘑菇、冰瀑布及冰雪盆等,是一段比较精彩的冰川地貌记录资料。

在记述方法上,《西域水道记》创造了以湖泊划分内陆水系的原则,这在以前和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尚无人使用这一方法。此外,徐松还应用经纬度标明河流源头及交汇地点,也较为科学。

尽管《西域水道记》记述的地理内容大都翔实可靠,但由于写作时代的局限,仍有不少不足之处,需加注意。

(1)在记述西域水道方面,虽以水道为名,实受制于湖泊水系的限制,记载并不全面。凡不入所列11个湖泊的河流,皆不在记述之列,这样就使许多河流,如塔里木盆地南侧的尼雅河及其以东的河流,皆未记载。

(2)列入记述之列的河流,也有记载不够全面、准确的地方。如伊犁河上源哈什河(今喀什河)以南的大小支流无一记载,另一上源空格斯河(今巩乃斯河上游)的许多支流,仅记载了冒曼河等少数几支。又如流入罗布泊的车尔臣河是一条大河,但在书中却无记载。再如伊犁河的二级支流科克乌苏河,记载与水道实际走向相去甚远。

(3)置唐代以来对河源较正确的认识于不顾,仍旧迷信黄河潜流重源说。徐松认为:罗布淖尔水“伏流东南千五百余里,涌出于巴颜哈喇山之麓”。又说:“自先秦古书言河出昆仑而不言昆仑之所在,言河伏流而不言伏流之所出。至《汉书》始有源出葱岭于阗,潜流地下,南出积石之文,是得河之初源而失其重源。唐刘元鼎使吐蕃,误指库尔坤(今巴颜喀拉山、积石山一带)为昆仑山,而云河源出其间,是失河之初源、重源,而并失昆仑。元潘昂霄撰《河源志》,以火墩脑儿为河源,而并失昆仑与积石。凡此数书历代言河源者,所共宗仰而愈矫愈失,去古弥远,其他附会更何足云”①。出现这种错误的批判,是极不应该的。








-






本贴得筑龙币:26 等级得币:16 版主奖励:1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0
执行奖励版主:aqzhc 未评定
[定制广告] 2008年度资料库精品施工组织设计








poppy235
Ψ
位置: 河北 信誉: 317
专业: 施工 发贴: 23622
[留言][电邮][主页][BLOG]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第2楼 2005-12-8 9:32:00



二、水利工程专著





(一)《治河方略》



《治河方略》是论述17世纪治河通运工程的专书。靳辅撰。

明末,河政废弛,决溢严重。清初,黄、淮、运连年成灾。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黄河倒灌洪泽湖,高家堰大堤决口34处,淮水冲入淮扬运河,运河堤决口300余丈,里下河地区7州县被淹,黄河又决口数十处,漕运受阻。次年,靳辅就任河道总督,受命治河。他制定了确保运道为主的治河方针,并接受陈璜综合治理的建议,提出黄、淮、运全面施工兴治的方案,采取浚淤、开河、分洪、堵口、筑堤、疏通海口等一系列措施,先浚下游,后疏上游,堵塞所有决口,坚筑两岸堤防,又兴建减水坝泄洪,经过10余年治理,黄河复归故道,取得了治河通运的显著成效。他们又凿通中运河,使黄、运分离,各行其道;黄河南段堤工也坚修巩固,河政出现小康局面,收到了黄淮安流、运河通畅的巨大效益,被认为是清朝260多年中治黄通运最大的成就。靳辅结合亲身实践,论述和总结了治黄通运的实践和经验,撰成是书。乾隆年间,崔应阶刊刻此书时,又将陈璜的《河防述言》、《河防摘要》附于书后,并传于世。

靳辅(1633~1692)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祖籍山东历城。清顺治时,官内阁中书。康熙时,迁内阁学士,后出任安徽巡抚。十六年(公元1677年)至二十七年及三十一年间,先后任河道总督10余年,康熙帝对他评价甚高。有《靳文襄公奏疏》等著作传世。

《治河方略》共10卷,约12万字。卷首录圣谕4道,进书疏1道,有黄河图、黄河旧险工图、黄河新险工图、众水归淮图、运河图、淮南诸湖图、五水济运图各1幅。卷一至三《治纪》;卷四川渎考、诸泉考、诸湖考、漕运考;卷五河决考、河道考;卷六至七奏疏;卷八名论。卷九附陈璜《河防述言》;卷十附陈璜《河防摘要》。靳辅所著,实为8卷。

是书主要记述黄、淮、运干支水系、泉源、湖泊概况,黄河变迁情形,历代治河议论,着重阐述17世纪苏北地区黄、淮、运决口泛滥并治理经过,其精要之处,皆在《治纪》。《治纪上》论黄、淮2河得以复故的原因,述首严处分、改增官守、设立河营、挑浚引河、开辟海口、塞决先后、量水减泄、防守险工、坚筑河堤、堵口诸要、就水筑堤、栽植柳株、酌用芦苇、运载土方、采办料物、土方则例。《治纪中》主要议论各处要害,如高家堰、永安河、南运口、皂河、中河、黄淮全势、黄淮交济、南岸遥堤、北岸水利、萧砀南河、骆马湖口、下河形势、王公堤、黄河三沙、岁修永计、论贾让治河奏、论贾鲁治河。《治纪下》论堤工、河工、物料。俞调元说:“凡防守之要,修筑之法,古人之成见,悉具于此。自明潘司空《河防一览》外,未有能逮者也”①。

兴修水利,根治河患,是中国古代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实践。有关利用水文知识和地理知识兴利除害的情况,反映出清初地理学用于实践的社会效应,值得重视。

(1)关于地形地势。靳辅认为地形、地势与河患大小有关,他在论述黄河中下游河患时说:“有失而害小,有失而害大”。“决之害,北岸为大,何也?南亢而北下也”。又说:“然一北岸,而其害又有大小之不同。偌上自阌乡,下迄荥泽六百里,大抵山多而土坚,不甚溃决不具论。至安东以下,虽北岸,然与海近不远,漫徐、邳北岸即溃决,而冈阜四合,盘纡东下,贯皂河而入骆马,而并归中河。曹、单溃决,或由鱼台上下以入运,或汇荆山口、彭家河以入运,皆无夺河之患。若宿、桃、清河北岸,一有溃决,则运道首阻,而自海、沭以南,马陵迤左,周围千里渺然巨浸矣”①。因此,他在治理河患时,重视各处的地形及其变化。明潘季驯修筑高家堰时,筑堤甃石3000余丈,当时堰西南周桥至翟坝30里间,因“地形稍亢”②,为天然减水坝,未曾筑堤。自黄流倒灌后,“湖底垫高,湖水亦因之而高,周桥至翟坝一带地势相对变低,九道决口在此淌刷成河,“地形、水势与明万历间大异”③。靳辅根据变化了的地形,在此创建新堤,有效地消除了水患。又如,潘季驯治水时,宿迁北岸有马陵山及仓基、侍邱等湖为天然遥堤,毋需筑堤。清代,“地形水势则大不然”④,“黄河之底与黄河之岸,较之明万历时既高数丈,而仓基、侍邱等湖又皆淤为平陆,无尺寸潴水之地”⑤,河水一旦出槽漫堤,便会酿成水灾,靳辅也补筑了遥堤和重堤。这些治河措施说明,靳辅对水患与地形地势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地形地势是他制定治河方略时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2)关于水性。陈璜认为治水必须知水性、顺水性,他指出:“善治水者,先须曲体其性情,而或疏、或蓄、或束、或泄、或分、或合,而俱得其自然之宜”。又说:“夫水丽于地者也,其道之变迁必由于盈,而流利必归于谦也。盈也者,涨也,塞也。谦也者,虚也,下也”。“故善治水者,惟于盈而防其变,于谦而道其流,水自得其性也”。他还强调治河必须“度其势”,非历览而规度,“则地势之高下不可得而知,水势之来去不可得而明,施工之次序亦不可得而定也”①。鉴于对水性的认识,他提出的许多治理方案,如“上流应泄者,先须于下流疏之”等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又如挑浚引河,“分流以缓冲”,“预浚以迎溜”、“挽险以保堤”的措施,也较成功。

(3)关于土性。陈璜在解释黄流湍急、易淤易浊的原因时,曾说:“中国诸水,惟河源为独远,源远则流长,流长则入河之水遂多,入河之水既多,则其势安得不汹涌而湍急哉”②。他又特别指出:“西北土性松浮,湍急之水即随波而行,于是河水遂黄也”③。他还根据元代朱思本关于河源的报告,指出河水“自星宿海发源,行十数日,水犹清浅,可涉而渡,又行数日,水渐深浊,则河源本清,与他水无异,是其挟沙而浊者……又遇西北沙松土散之区,于是流愈疾而水愈浊,浊则易淤,淤则易决耳”①。这里提到的“西北沙松土散之区”,就是指今天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特性之一,就是土性松浮,容易被流水冲蚀。陈璜还了解到不独河水多沙,“渭流亦浊”,“他如燕地卢沟之水,其势酷似黄河……晋之汾、沁诸水亦浊”。可见他对黄土高原诸水的特性都很熟悉,对黄土高原范围内的土性都有所认识。

历史上,黄河善淤、善决、善徙,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受冲刷,黄河流入中下游以后,坡降变小,流速减缓,泥沙沉淀,日积月累,造成水患。社会原因则是人类对上游、中游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水土失衡。《治河方略》的作者,显然已经认识到产生河患的自然原因,但尚未认识产生河患的社会原因。认识的局限性,反映在治河工程中,便是对山、陕地区水土保持工作重视不够,以致无法减少河水挟带的大量泥沙,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治河通运的被动局面。

靳辅、陈璜提出的治河方针,有许多方面与潘季驯相同,如主张束水攻沙,主张蓄清释黄,将工程重点放在徐州以下等等。另有许多方面超过潘季驯,如开凿中运河,使黄、运分离;增筑高家堰大堤,消除泗州水患;主张使用机械,消除海口积沙方面,皆较潘氏又进一步。此外,他们在工程设计中,已有了明确的流量概念,重视量出为入,这也是明代治水专家未曾注意的。因此,《治河方略》被后世治河者奉为金科玉律,与潘季驯《河防一览》齐名。



(二)《海塘录》



《海塘录》是记叙浙江海宁至杭州境内海塘修筑历史和工程技术的专书。翟均廉著。海宁至杭州境内海塘历史悠久,汉唐以来,代有修筑。清代,杭、嘉、湖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赋税来源,康熙、雍正、乾隆3朝对海塘的修筑十分重视。雍正帝指出:浙江海塘关系民生,最为紧要,并任命江南河道总督嵇曾筠总理海塘事,又责成尚书朱轼、浙江总督程元章、将军阿里衮、副都统隆升等人协办有关事务。乾隆帝也多次强调浙江海塘为捍卫民生要务,曾亲临视察海塘工程。雍正执政时,为此下达的谕旨多达240次;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以前,清廷下达的谕旨亦多达18次。翟均廉是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深知修筑海塘的重要性,便广征博采,详加考证,于乾隆年间撰成是书。此书著成后,未能刊印,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收入《四库全书》时略有增补。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时,才正式面世。

翟均廉字春祉,生卒不详。乾隆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所著除《海塘录》外,还有《周易章句证异》传世。

钱塘江河口呈喇叭形,杭州至海宁附近是钱塘江水和海潮交汇处,潮汐运动十分典型。清代,“江水从西南来,过仁和而入海,海潮从东北至,趋钱塘以汇江,江犹狭而海广阔,冲激时虞不免”,“稍有溃决,则浸入内地”①,关系农田水利甚大。海宁附近,素称江海门户,地势险要。赭山、禅机山、河庄山等耸立江中,将入海水道一分为三:在南岸龛山和赭山之间,为南大门;在禅机山之北、河庄山之南者,为中小门;河庄山之北、海宁海塘之南为北大门。因受山势逼迫,这一带海潮和江涛尤为凶猛。如水势南侵,因有龛、常诸山捍卫,其患犹轻,若“水势北徙,则直逼仁和、海宁塘身,为害最剧”①。故海宁附近向为修筑海塘的重点所在。《海塘录》便以这一带为记述对象,详载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以前历代修筑海塘的经过、施工情况,以及海塘的地区分布和兴废沿革。

《海塘录》共26卷。卷首录诏谕圣制,其后分图说、疆域、建筑、名胜、古迹、祠祀、奏议、艺文、杂志9门。“图说”包括海塘图、江塘图、引河图、土修塘图、柴塘图、清鱼鳞大石塘图、大石塘底椿式、十八层砌式、条式担水图、草盘头图、切沙图、尖山石坝图、木柜图、竹络式、明五纵五横鱼鳞图等15幅,皆附有文字,说明起讫长度、用料、规格、施工要领有关内容。“疆域”记述海塘沿革和乾隆年间查勘海塘的情形。“建筑”记述历代修筑海塘的历史。“名胜”、“古迹”记述沿线山、河、湖、塘、浦、石、桥、亭等地物和诗文。“祠祀”记述沿线海神庙、祭文和诗词。“奏议”记录工部诸臣奏章。“艺文”收录南北朝至乾隆间赋、状、书、文、表、议、考、记、诗、词数百篇。“杂志”记述潮汐成因、潮候等。

是书与《治河方略》一样,同属水利工程专书,其中也包含许多水文地理知识:

(1)在利用风向和水流冲刷沙洲方面,大学士嵇曾筠提出:“宁邑塘工之患虽在北岸,而致患实由南岸长有沙滩,绵亘百余里,又有沙嘴挑溜,遂致江海水势全向北趋”①。他主张用借水攻沙之法,在南岸沙洲用铁器具梳挖陡岸,使沙岸根脚空虚,再“乘冬季西北风多,海潮往来,使之自为冲刷,随势坍卸”③。

(2)在利用海潮倒灌,挟带泥沙护堤方面,朱轼提出:“海宁沿海地方,俱系沙土,且潮汐往来,变迁无定,今沿海一带长有微沙,乘此新涨时,急将石塘砌筑,将来沙能渐聚,便可拥护塘根”④。

(3)在利用河底高程,开挖引河、导引水流方面,《海塘录》提出:“开挖引河,必须看河头有吸川之形,河尾有建瓴之势,因高就下,一气贯注,方能掣溜成功”⑤。

这些工程设计,无不反映出清中叶地理知识用于实践的社会效应,它生动说明了地理学历来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海塘录》综括古今,资料丰富,“征引各史志及《玉海》、乾道、咸淳《临安志》、《四朝闻见录》、明各朝实录诸书,考订、征引颇为该洽”⑥。例如:唐开元时,所筑盐官海塘长24里,旧《志》误引《泊宅编》,作224里,凡属此类,皆作订正。又如:所载铁符镇海一事,海宁海堤始筑于沈让诸等,皆过去志乘未备,系新增加的资料。再者,《浙江通志》虽载有海塘事宜,然仅至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为止,《海塘录》则详叙至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所载清廷有关修筑海塘的谕旨,亦有参考价值。是书间有脱误之处,《四库提要》云:“如建筑门,叙述宋制而不及引《咸淳临安志》所载林大鼐之议。明安然之筑石堤,《明实录》载于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而书中误作十一年”等等。这些小误不足累及全书,它的史料价值和地学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
回复
zsqfancy
2010年11月10日 19:30:53
17楼
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是2部首尾衔接的水利文献资料。它们系统地汇总了中国黄河、淮河、长江、永定河、运河等流域的水道变迁、水利工程和行政管理的情况,所辑资料从上古到清嘉庆末,是研究河渠水利的重要参考书。



(一)《行水金鉴》



清傅泽洪、郑元庆所撰的《行水金鉴》,成书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所辑资料从上古到清康熙末,全书175卷,卷首附图1卷,约120万字。

傅泽洪字稚君,镶红旗汉军,官至分巡淮扬道按察使副使。他曾出任淮扬道河官,有丰富的治水经验,“尝寒暑风雨于泥淖番锸间二十余年”①。他积数年心力,渔经猎史,远稽胜国之实录,近述当代之文献,编成是书。郑元庆系傅泽洪幕僚,字芷畦,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与全祖望、李绂等为友,学问颇深。梁启超指出:《行水金鉴》“芷畦在傅幕府为之纂辑,而遂假以名,如万季野之《读礼通考》假名徐氏矣”②。

江、淮、河、济4渎,皆中国古代运道,与国计民生关系甚巨。4渎之外,又有运河,用以转漕。历史上,运河以4渎之通塞为利害,而受黄河的影响最大。明朝末年,水利失修,“黄水湍悍为中州病,淮水停蓄为高堰危,黄强淮弱为清口梗,山左泉源涸、水柜竭,济汶诸水俱不足以济运”③,黄、运2河敝败已极。清初经过大力整治,情况方才有所好转。傅泽洪长期从事治水工作,对水利事业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他深切体会到治水必须得法,否则徒耗数百万金钱,劳民伤财无已时。为了帮助治水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河通运的方案,他将4渎及运河兴废的缘由,疏筑塞防的轻重缓急,以及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皆从文献中辑录出来,按类排比,编纂成书,供治水者借鉴,故名曰《行水金鉴》。傅泽洪希望司水政者“三复斯编”④,予以特别重视。

《行水金鉴》卷首有河水图、淮水图、汉江二水图、济水图、运河图。资料排列的顺序,依次为:河水(卷一至六十)、淮水(卷六十一至七十)、汉江、江水(卷七十一至八十)、济水(卷八十一至八十五)、运河水(卷八十六至一百五十五)。后附两河总说(卷一百五十六至一百六十三)、官司(卷一百六十四至一百六十九)、夫役(卷一百七十至一百七十三)、河道钱粮、堤河汇考(卷一百七十四)、闸坝涵洞汇考、漕规、漕运(卷一百七十五)。其例皆摘录诸书原文,以时代类次,使各条相互证明,首尾贯串,其中有原文未备者,亦间以考核,附注其下。经过傅泽洪的排比整理,上下数千年间,地形之变迁,人事之得失,丝牵绳贯,始末犁然。《四库全书提要》认为:“谈水道者,观此一篇,宏纲巨目,亦见其大凡矣。”

该书汇编的资料十分丰富,凡《禹贡》、《河渠书》、《沟洫志》、《水经注》、两汉魏晋六朝及南北朝帝纪臣传,及各种地志悉皆辑录,无不参互考索,庶求完备。新旧唐书不志河渠,然纪传所有,无不登载。宋金元三史除《河渠志》外,如纪传、五行、百官诸志,捃拾靡遗,诸载籍中有关河务者,亦悉登载。明代则据《明实录》、《明会典》、《明史稿》,以及直省通志、府州县志、《南河全考》、《北河续纪》、《通漕类编》等书,并旁及传记、碑版、稗史、小说,几乎囊括了当时能见到的文献图书。历代治河名臣的著作,如潘季驯的《河防一览》、万恭的《治水筌蹄》、靳辅的《治河方略》、张伯行的《居济一得》等,摘录尤多。资料详备是《行水金鉴》在著作如林的水利书中能够“并传不朽”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记述水道的地理著作,自《禹贡》以后,有《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等河渠志,此皆历代正史中之专篇而非专书。专书自《水经》始,以郦道元的《水经注》最为著名,它们虽能标举源流,疏证支派,旁及水道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但不涉及水道的疏浚堤防之事。自宋单锷著《吴中水利书》、元欧阳玄著《至正河防记》,始详言治水之法。此后,水利专书渐多,论及水道形势、治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者日多,刘天和的《问水集》、潘季驯的《河防一览》、靳辅的《治河方略》皆重要的治水文献,然而大多偏举一隅,专言一时一水。中国古代水利著作中,首次综括古今,胪陈利病,统前代以至于清初,系统记述4渎分合,集运道沿革和防治工程于一书的著作,应举《行水金鉴》。该书具有以上优点,所以“凡讲求水政者,莫不奉为圭臬”①。



(二)《续行水金鉴》



《续行水金鉴》是《行水金鉴》的续编。先后由黎世序、张井、潘锡恩3人主持编纂。

黎世序,原名承惠,字景和,号湛溪,河南罗山人。嘉庆间,署官江苏淮扬道,后升署江南河道总督。在任时,“尤善商工,谨度支,而绳人不苛刻,故属吏用命,河淮晏然”②。

张井字仪九,号芥航,又号睛■,晚年自署畏堂。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署河东河道总督。六年调任江南河道总督。他曾经阅遍河道,测量海口。又能深入民间,向老农、鱼户求教,所上治水条议颇多真知灼见,故久于其任①。

潘锡恩字芸阁,安徽泾县人。道光初,擢江苏淮扬道。六年升南河副总河,后入京为光禄卿,历任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二十三年,再任南河河道总督,兼署漕运总督。潘氏长于治河,“先后在任十载,无河患,清、淮士民称颂不衰”②。

《续行水金鉴》编成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13年),所辑资料从雍正初年(公元1723年)到嘉庆末(雍正以前的资料,略有补充)。全书共156卷,附卷首1卷,约200万字。

乾隆中叶以后,于封建国家关系最大的黄、运2河多变。黄河“溃决频闻,河身亦垫,于是淤淮不出,无以收刷涤之效而河日病。淮既不能畅出,势不能不增高堰以积湖潴,守王坝以防减泄,适遇风力猛盛,危险异常,于是河病而淮亦病。河高则易致倒灌,淮淤则专籍南趋,运河兼受二渎委输,满则易溢,于是河、淮病而运亦因之。”③河情变,河工重点亦变,如黄河北岸防淤的侧重点已移至微山湖、荆山桥河、骆马湖等处;南岸分泄淤涨的侧重点已移至考城、清河一带,因袭康熙以前之旧观,已不能治乾嘉年间之河。

基于上述情况,黎世序等人师承《行水金鉴》的宗旨,仿照《行水金鉴》的体例,把有关的水利资料汇总起来,辑成一书,名曰《续行水金鉴》。该书收集的章牍和档案资料,具体记载了雍正至嘉庆年间的水情和治防工程,很有参考价值。

《续行水金鉴》的附图、编目和次序,比之《行水金鉴》,并不完全相同。卷首附图中,增加了永定河图,删去了济水图。所辑资料依次为:河水(卷一至五十)、淮水(卷五十一至六十四)、运河水(卷六十五至一百三十二)、永定河水(卷一百三十三至一百四十五)、江水(卷一百四十六至一百五十六)。《行水金鉴》中,官司、夫役、河道钱粮、堤河汇考、闸坝涵洞、漕规皆单独成卷,《续行水金鉴》则将有关内容分入各厅工程之中。另外,《行水金鉴》附图的展开方向是从南向北,《续行水金鉴》则已改为由北向南。

《行水金鉴》和《续行水金鉴》2书卷帙庞大,字数浩繁。2书选录诸书原文,虽分流域按年分排列,但是它们对流域的分类并不一致,所分细目亦较粗疏,年份次序间又有差误,许多学者和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员深感使用不便。1949年后,南京水利处为了使这两份文化遗产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编制了《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分类索引》,便于使用2书。
回复
zsqfancy
2010年11月10日 19:32:50
18楼
1 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文件材料        

1.1 勘测设计任务书、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永久 永久    

1.2 规划报告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永久 永久    

1.3 项目建议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永久 永久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永久 永久    

1.5 初步设计报告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永久 永久    

1.6 各阶段的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水资源评价等专项报告及批复文件 永久 永久    

1.7 各阶段的评估报告 永久 永久    

1.8 各阶段的鉴定、实验等专题报告 永久 永久    

1.9 招标设计文件 永久 永久    

1.10 技术设计文件 永久 永久    

1.11 施工图设计文件 长期 长期    

2 工程建设管理文件材料        

2.1 工程建设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办法 永久 永久    

2.2 开工报告及审批文件 永久 永久    

2.3 重要协调会议与有关专业会议的文件及相关材料 永久 永久    

2.4 工程建设大事记 永久 永久 永久  

2.5 重大事件、事故声像材料 长期 长期    

2.6 有关工程建设管理及移民工作的各种合同、协议书 长期 长期    

2.7 合同谈判记录、纪要 长期 长期    

2.8 合同变更文件 长期 长期    

2.9 索赔与反索赔材料 长期      

2.10 工程建设管理涉及到的有关法律事务往来文件 长期 长期    

2.11 移民征地申请、批准文件及红线图(包括土地使用证)、行政区域图、坐标图 永久 永久    

2.12 移民拆迁规划、安置、补偿及实施方案和相关的批准文件 永久 永久    

2.13 各种专业会议记录 长期 *长期    

2.14 专业会议纪要 永久 *永久 *永久  

2.15 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 永久 永久    

2.16 有关工程建设计划、实施计划和调整计划 长期      

2.17 重大设计变更及审批文件 永久 永久 永久  

2.18 有关质量及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文件材料 长期 长期    

2.19 有关招标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其审查文件材料 长期 长期    

2.20 有关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合同等控制文件材料 长期      

2.21 招标文件、招标修改文件、招标补遗及答疑文件 长期      

2.22 投标书、资质资料、履约类保函、委托授权书和投标澄清文件、修正文件 永久      

2.23 开标、评标会议文件及中标通知书 长期      

2.24 环保、档案、防疫、消防、人防、水土保持等专项验收的请示、批复文件 永久 永久    

2.25 工程建设不同阶段产生的有关工程启用、移交的各种文件材料 永久 永久 *永久  

2.26 出国考察报告及外国技术人员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 永久      

2.27 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与有关单位(含外商)的重要来往函电 永久      

3 施工文件材料        

3.1 工程技术要求、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纪要 长期 长期    

3.2 施工计划、技术、工艺、安全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报批及审核文件 长期 长期    

3.3 建筑原材料出厂证明、质量鉴定、复验单及试验报告 长期 长期    

3.4 设备材料、零部件的出厂证明(合格证)、材料代用核定审批手续、技术核定单、业务联系单、备忘录等   长期    

3.5 设计变更通知、工程更改洽商单等 永久 永久 永久  

3.6 施工定位(水准点、导线点、基准点、控制点等)测量、复核记录 永久 永久    

3.7 施工放样记录及有关材料 永久 永久    

3.8 地质勘探和土(岩)试验报告 永久 长期    

3.9 基础处理、基础工程施工、桩基工程、地基验槽记录 永久 永久    

3.10 设备及管线焊接试验记录、报告,施工检验、探伤记录 永久 长期    

3.11 工程或设备与设施强度、密闭性试验记录、报告 长期 长期    

3.12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永久 长期    

3.13 记载工程或设备变化状态(测试、沉降、位移、变形等)的各种监测记录 永久 长期    

3.14 各类设备、电气、仪表的施工安装记录,质量检查、检验、评定材料 长期 长期    

3.15 网络、系统、管线等设备、设施的试运行、调试、测试、试验记录与报告 长期 长期    

3.16 管线清洗、试压、通水、通气、消毒等记录、报告 长期 长期    

3.17 管线标高、位置、坡度测量记录 长期 长期    

3.18 绝缘、接地电阻等性能测试、校核记录 永久 长期    

3.19 材料、设备明细表及检验、交接记录 长期 长期    

3.20 电器装置操作、联动实验记录、 短期 长期    

3.21 工程质量检查自评材料 永久 长期    

3.22 施工技术总结,施工预、决算 长期 长期    

3.23 事故及缺陷处理报告等相关材料 长期 长期    

3.24 各阶段检查、验收报告和结论及相关文件材料 永久 永久 *永久  

3.25 设备及管线施工中间交工验收记录及相关材料 永久 长期    

3.26 竣工图(含工程基础地质素描图) 永久 永久 永久  

3.27 反映工程建设原貌及建设过程中重要阶段或事件的声像材料 永久 永久 永久  

3.28 施工大事记 长期 长期    

3.29 施工记录及施工日记   长期

4 监理文件材料        

4.1 监理合同协议,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细则、采购方案、监造计划及批复文件 长期      

4.2 设备材料审核文件 长期      

4.3 施工进度、延长工期、索赔及付款报审材料 长期      

4.4 开(停、复、返)工令、许可证等 长期      

4.5 监理通知,协调会审纪要,监理工程师指令、指示,来往信函 长期      

4.6 工程材料监理检查、复检、实验记录、报告 长期      

4.7 监理日志、监理周(月、季、年)报、备忘录 长期      

4.8 各项控制、测量成果及复核文件 长期      

4.9 质量检测、抽查记录 长期      

4.10 施工质量检查分析评估、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安全事故等报告 长期 长期    

4.11 工程进度计划实施的分析、统计文件 长期      

4.12 变更价格审查、支付审批、索赔处理文件 长期      

4.13 单元工程检查及开工(开仓)签证,工程分部分项质量认证、评估 长期      

4.14 主要材料及工程投资计划、完成报表 长期      

4.15 设备采购市场调查、考察报告 长期      

4.16 设备制造的检验计划和检验要求、检验记录及试验、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长期      

4.17 原材料、零配件等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 长期      

4.18 会议纪要 长期 长期    

4.19 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作联系单 长期      

4.20 有关设备质量事故处理及索赔文件 长期      

4.21 设备验收、交接文件,支付证书和设备制造结算审核文件 长期 长期    

4.22 设备采购、监造工作总结 长期 长期    

4.23 监理工作声像材料 长期 长期    

4.24 其他有关的重要来往文件 长期 长期    

5 工艺、设备材料(含国外引进设备材料)文件材料        

5.1 工艺说明、规程、路线、试验、技术总结   长期    

5.2 产品检验、包装、工装图、检测记录   长期    

5.3 采购工作中有关询价、报价、招投标、考察、购买合同等文件材料 长期      

5.4 设备、材料报关(商检、海关)、商业发票等材料 永久      

5.5 设备、材料检验、安装手册、操作使用说明书等随机文件   长期    

5.6 设备、材料出厂质量合格证明、装箱单、工具单,备品备件单等   短期    

5.7 设备、材料开箱检验记录及索赔文件等材料 永久      

5.8 设备、材料的防腐、保护措施等文件材料   短期    

5.9 设备图纸、使用说明书、零部件目录   长期    

5.10 设备测试、验收记录   长期    

5.11 设备安装调试记录、测定数据、性能鉴定   长期    

6 科研项目文件材料        

6.1 开题报告、任务书、批准书 永久      

6.2 协议书、委托书、合同 永久      

6.3 研究方案、计划、调查研究报告 永久      

6.4 试验记录、图表、照片 永久      

6.5 实验分析、计算、整理数据 永久      

6.6 实验装置及特殊设备图纸、工艺技术规范说明书 永久      

6.7 实验装置操作规程、安全措施、事故分析 长期      

6.8 阶段报告、科研报告、技术鉴定 永久      

6.9 成果申报、鉴定、审批及推广应用材料 永久      

6.10 考察报告 永久      

7 生产技术准备、试生产文件材料        

7.1 技术准备计划   长期    

7.2 试生产管理、技术责任制等规定   长期    

7.3 开停车方案   长期    

7.4 设备试车、验收、运转、维护记录   长期    

7.5 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分析报告   长期    

7.6 运行记录   长期    

7.7 技术培训材料   长期    

7.8 产品技术参数、性能、图纸   长期    

7.9 工业卫生、劳动保护材料、环保、消防运行检测记录   长期    

8 财务、器材管理文件材料        

8.1 财务计划、投资、执行及统计文件 长期      

8.2 工程概算、预算、决算、审计文件及标底、合同价等说明材料 永久      

8.3 主要器材、消耗材料的清单和使用情况记录 长期      

8.4 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清册 永久 永久    

9 竣工验收文件材料        

9.1 工程验收申请报告及批复 永久 永久 永久  

9.2 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永久 永久 永久  

9.3 工程设计总结(设计工作报告) 永久 永久 永久  

9.4 工程施工总结(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永久 永久 永久  

9.5 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永久 永久 永久  

9.6 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报告 永久 永久 永久  

9.7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报告(含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永久 永久 永久  

9.8 工程建设声像材料 永久 永久 永久  

9.9 工程审计文件、材料、决算报告 永久 永久 永久  

9.10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消防、人防、档案等专项验收意见 永久 永久 永久  

9.11 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及验收委员签字表 永久 永久 永久  

9.12 竣工验收会议其他重要文件材料及记载验收会议主要情况的声像材料 永久 永久 永久  

9.13 项目评优报奖申报材料、批准文件及证书 永久 永久 永久  

           

 备注:保管期限中有*的类项,表示相关单位只保存与本单位有关或较重要的相关文件材料。
回复
bing311
2010年11月11日 09:05:11
19楼
好东西,谢谢楼主:handshake
回复
sddzyc
2010年11月11日 20:03:23
20楼
谢谢楼主分享 老是不知道标准啊 这下明白了
回复
user1000
2010年11月12日 10:19:00
21楼
呵呵,这个帖子什么都有了,谢谢,一直找
回复
w274707802
2010年11月13日 17:26:11
22楼
好资料,下载学习下。。谢谢楼主提供的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