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是构造柱包梁,还是梁包柱?
jiayoufendou
2010年10月06日 17:49:12
只看楼主

关于自己以前所以获得问题。彻底解决、此文转摘。感谢原作者。A.《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答疑摘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王亚勇 戴国莹编若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当构造柱与圈梁边缘对齐时,施工时哪部分的钢筋放置在最外侧?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框架柱和框架梁边缘对齐时,一般将柱主筋放置在外侧,梁纵向钢筋紧贴柱主筋的内侧穿过。而对于多层砌 体房屋,为了使圈套梁充分发挥其对结构构件的约束作用,当构造柱与圈梁边缘对齐时,一般将圈套梁的纵向钢筋放置在最外侧,构造柱 主筋从圈梁纵向钢筋的内侧穿过。

关于自己以前所以获得问题。彻底解决、此文转摘。感谢原作者。
A.《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答疑摘录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王亚勇 戴国莹编

若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当构造柱与圈梁边缘对齐时,施工时哪部分的钢筋放置在最外侧?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框架柱和框架梁边缘对齐时,一般将柱主筋放置在外侧,梁纵向钢筋紧贴柱主筋的内侧穿过。而对于多层砌 体房屋,为了使圈套梁充分发挥其对结构构件的约束作用,当构造柱与圈梁边缘对齐时,一般将圈套梁的纵向钢筋放置在最外侧,构造柱 主筋从圈梁纵向钢筋的内侧穿过。

B.
梁包柱。构造柱的钢筋锚固有这样的规定:上下锚入梁内要保证一定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图纸要求的锚固长度。构造柱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建筑物的刚度,不是承载构件。邢台地震后,构造柱的采用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推广。

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施工工艺标准上有这么一条:圈梁和构造柱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受力钢筋内侧。重点就是一个“宜”字。

D.柱穿梁,即梁包柱
原因一:构造柱钢筋保护层一般为30mm,而梁保护层一般为25mm,为保证各自保护层适宜柱筋在内测;
原因二:现在一般设计圈梁为墙同宽,而柱截面小,370墙柱截面240*240很多见,要柱包梁很难实现;
原因三:砖混结构圈梁及构造柱均为构造构件,与框架结构相比受力情况很难说清,要柱包梁还是柱穿梁各种图集、标准均无明确规定。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本章第7.3.1条的规定设置。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2 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3 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4 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16,8度时不宜少于6∮16。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

5 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结。

F.

砖混结构中有关构造柱和圈梁钢筋在节点处的位置问题。

1。地圈梁与构造柱节点:地圈梁钢筋应在外、构造柱钢筋应在内。理由:构造柱传递下来的荷载是通过地圈梁分散传递到下面的基础,从而达到对结构受力更为有利的目的,发挥梁承柱的作用。

2。二层楼面及以上圈梁与构造柱节点:圈梁钢筋在内、构造柱的钢筋在外。理由:当下一楼层出现不均匀沉降时,砖墙的刚度要比该层的构造柱低,上一层的荷载就有可能通过圈梁分散给下层的墙和构造柱,构造柱要承担相应被分散的后的部分荷载,这时构造柱起支撑圈梁的作用、类似于框架柱的作用,即柱承梁的作用。所以,这样更能有利于发挥圈梁和构造柱提高结构整体刚度的作用。

G.一般来说是柱包梁,不然柱子的保护层就厚了;对于非屋面层是圈梁主筋锚入构造柱主筋,对于屋面层不伸出屋面做女儿墙构造柱的构造柱则是构造柱主筋锚入圈梁主筋内。再一般说来,各个地方都又不一样的,以前我是很重视这个,要求一定要柱包梁,现在在另外一个地方的工地就无所谓这个,所以还是柱包梁好些,至少监理不得说。

H.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 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同时,圈梁的受力比较复杂 ,故对一般圈梁均应按构造要求来进行处理。
构造柱是提高多层砖房抗震能力的一种措施,唐山地震以后我国才开始采用,为使砖房在遭遇相当于设计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不致严重损 坏,不经修理或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一般按构造配筋。
圈梁和构造柱的受力和框架梁、柱的受力完全不同,圈梁和构造柱是属于墙体的一部分,圈梁和构造柱互相连接是形成框架(不是框架结 构),增加整体性,有利于抗震。

正确的做法是将梁筋放在柱筋内侧,这样节点处的整体性要更好,本人参建的工程都是这样要求的。实际施工中很多工地采用一里一外做 法,主要是施工方便,安装完成后好看(梁筋放在柱筋内侧时,圈梁端部的钢筋由于和构造柱纵筋打架无法到位),此法不可取。

I.当框架柱和框架梁的外边一平的时候,框架梁钢筋在框架柱角筋的内部穿过还是在框架柱角筋的外边穿过?对于框架梁和框架柱来说,是“柱包梁”。当框架柱和框架梁的外边一平的时候,框架梁钢筋在框架柱角筋的内部穿过。但是,对于基础梁和框架柱插筋来说,是“梁包柱”。基础梁的截面宽度小于或等于框架柱的宽度时,基础梁需要侧面加腋来“包住”框架柱。在这个问题上,弄清楚“谁是谁的支座”很重要。框架柱是框架梁的支座。所以,框架梁的纵筋被框架柱的纵筋所包围,框架梁的纵筋要锚入到框架柱之中去。同时,一根长长的框架梁被框架柱划分为一跨一跨的梁,形成若干个端支座和中间支座。基础梁是框架柱的支座。所以,框架柱的纵筋被基础梁的纵筋所包围,框架柱的插筋要锚入到基础梁之中去。同时,在基础梁上严格讲不存在中间支座与端支座,只存在“支承框架柱的部位”和“端部”。在这样的“中间支座”钢筋是连接的概念,“端支座”是收边的概念,不同于框架梁在柱支座的锚固概念。
免费打赏
a2862019
2010年10月09日 09:05:00
2楼
构造柱到底是柱包梁好,还是梁包柱好呢
回复
土木小精灵1
2010年10月23日 21:20:11
3楼
看得我也糊涂了
回复
cls-111
2010年10月25日 21:45:22
4楼
一般情况砖混结构是梁包柱,框架结构是柱包梁。
结构抗震设计中都强调“强柱弱梁设计”,结合这点就不难判断,柱筋是在梁筋内侧还是外侧了。
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是一个从结构抗震设计角度提出的一个结构概念。就是柱子不先于梁破坏,因为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坏将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可能会整体倒塌,后果严重!所以我们要保证柱子更“相对”安全,故要“强柱弱梁”;“弯曲破坏”是延性破坏,是有预兆的--如开裂或下挠等,而“剪切破坏”是一种脆性的破坏,没有预兆的,舜时发生,没有防范,所以我们要避免发生剪切破坏!这就是我们设计时要结构达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这个目标。人为的控制不利的、更危险的破坏发生!
2、具体计算:要达到上述目的,要通过计算确定!具体公式可参见“抗震结构设计”、“高层建筑设计”或“砼设计规范”等!
3、上述是个人观点,愿与大家交流分享,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强柱弱梁设计”概念的起源:
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新西兰的T.Paulay和R.Park提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弹塑性变形能力的能力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对非弹性性能对结构抗震能力贡献的理解和超静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具有延性破坏机制的控制思想提出的,可有效保证和达到结构抗震设防目标,同时又使设计做到经济合理。
能力设计方法的核心是,(1)引导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形成梁铰机构,即控制塑性变形能力大的梁端先于柱出现塑性铰,即所谓“强柱弱梁”;(2)避免构件(梁、柱、墙)剪力较大的部位在梁端达到塑性变形能力极限之前发生非延性破坏,即控制脆性破坏形式的发生,即所谓“强剪弱弯”;(3)通过各类构造措施保证将出现较大塑性变形的部位确实具有所需要的非弹性变形能力。
到二十世纪80年代,各国规范均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能力设计方法的思路。
能力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将控制概念引入结构抗震设计,有目的的引导结构破坏机制,避免不合理的破坏形态。该方法不仅使得结构抗震性能和能力更易于掌握,同时也使得抗震设计变得更为简便明确,即后来在抗震概念设计中提出的主动抗震设计思想。

[ 本帖最后由 cls-111 于 2010-10-25 21:54 编辑 ]
回复
buzkwo
2011年11月05日 16:33:57
5楼
"一般情况砖混结构是梁包柱,框架结构是柱包梁。"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回复
sky0714012053
2012年01月19日 14:07:24
6楼
一般情况砖混结构是梁包柱,框架结构是柱包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