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可园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可园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园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占地面积约2204平方米,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所有建筑均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布置,“连房广厦”围成一个外封闭内开放的大庭园空间。根据功能和景观需要,建筑大致分三个组群。东南门厅建筑组群,为入口所在,是接待客人和人流出入的枢纽。以门厅为中心还建有擘红小榭、草草草堂、葡萄林堂、听秋居等建筑。西部楼阁组群,为款宴、眺望和消暑的场所,有双清室、桂花厅(可轩)、厨房和侍人室。北部厅堂组群,是游览、居住、读书、琴乐、绘画、吟诗的地方。临湖设游廊,题为博溪渔隐,另有可堂、问花小院、雏月池馆、绿绮楼、息窠、诗窝、钓鱼台、可亭等建筑。
2楼
由四周建筑所围成的中心大院被划分为西南、东北两个景区。西南景区主要景物有岭南果木、曲池、湛明桥。东北景区平面较方整,有假山涵月、兰花台、滋树台、花之径等景点。环绕庭院布置有半边廊——环碧廊,将三大建筑组群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可轩,又名桂花厅,因地板、落地罩以桂花纹装饰得名。地板用板砖与青砖加工,打磨光滑,拼凑针插不入。厅地面正中装一铜管,连通隔壁小房,仆人房内鼓风,厅内则凉风阵阵。其上为邀山阁,高16.5米,是可园的最高建筑。
可堂,面宽9.9米,进深9.1米,歇山顶,三开间,六角形支摘窗,梅花纹落地罩,横披、裙板浅刻花卉寿石纹、通雕莲蓬鸳鸯纹图。
双清室,俗名亚字厅,进深6.4米,面阔6.15米,歇山顶。建筑本身、地板乃至台凳、茶几均作繁体亚字形,槛墙设窗,饰以法国夹色玻璃。
可园创建人张敬修(1823~1864),东莞博厦人,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诗书画皆精,广邀文人雅集于此。居巢、居廉客居可园十年,创造了撞水、撞粉法画花鸟画,使可园成为岭南画派的策源地之一。
回复
3楼
步入庭园,即是环碧廊。长廊环绕整座园林,环长廊一周,全园景色可尽览无遗。环碧廊的开端设在“擘红小榭”之中。“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就是主人邀请文友品尝荔枝的地方。双清室是可园的又一胜景,其结构十分奇妙:堂中的建筑、地面、天花、窗扇皆用“亚”字为图,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双清室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 “双清”之后,是“问花小院”,为主人赏花之处。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可堂”是可园最庄严的建筑,四条红石柱并列堂前,显得气派不凡。堂外左右两廊长花基,秀丽中蕴藏着庄严肃穆。右前方设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堂外正中筑一大石山,状似狮子,威武雄壮,其间建一楼台,人称狮子上楼台。
回复
4楼
在3.3亩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它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底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可园创建人张敬修,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清代广东的文化策源地之一。
回复
5楼
回复
6楼
回复
7楼
回复
8楼
回复
9楼
回复
10楼
回复
1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