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
zb001
zb001 Lv.6
2005年12月27日 12:33:45
来自于PKPM
只看楼主

2.地震作用   1)、抗震设防烈度::新规范改变了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增加了7度(0.15g〉和8度(0.30g)两种情况(见新抗震规范表3.2.2)。   2〉、设计地震分组:新规范把直接影响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Tg的设计近震、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分别为设计地震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3)、特征周期值:比89规范增加了0.05s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作用。

2.地震作用

  1)、抗震设防烈度::新规范改变了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增加了7度(0.15g〉和8度(0.30g)两种情况(见新抗震规范表3.2.2)。

  2〉、设计地震分组:新规范把直接影响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Tg的设计近震、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分别为设计地震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3)、特征周期值:比89规范增加了0.05s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作用。

  4)、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新规范5.1.5条,设计反应谱范围由原来的3s延伸到6s,分上升段、平台段、指数下降段和倾斜下降段四个区段。在5Tg以内与89规范相同,从5Tg起改为倾斜下降段,斜率为0.02。对于阻尼比ζ不等于0.05的结构,设计反应谱在阻尼比ζ等于0.05的基础上调整。

  5)、扭转耦连:新高规3.3条规定,质量、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稿连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6)、双向地震作用:新抗震规范5.1.1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7)、偶然偏心:新高规3.3.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附加偏心距可取与地震作用方向垂直的建筑物边长的5%。

  8)、竖向地震作用:新规范5.3.1条规定,对于9度的高层建筑,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

公式(5.3.1-1)和〈5.3.14〉计算,并宜乘以1.5的放大系数。相当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33.4%:新规范5.3.3条规定,长悬臂和其它大跨度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8.5度和9度时分别取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15%和20%:新高规10.2.3条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影响。

免费打赏
herunfeng3333
2005年12月27日 19:25:04
2楼
感谢楼主提供如此的好文于大家分享,同时感谢楼主对我们高层板块的支持。
回复
sy32761626
2006年11月04日 08:43:42
3楼
感谢楼主饿分享!
回复
qyd841020
2006年11月04日 18:57:17
4楼
楼主,我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希望以后有问题可以向您请教
回复
zhanwei668
2006年11月08日 10:10:01
5楼
不错,都是规范的东西,我也不是太了解,算是学到一点东西了。
回复
飙行天下
2007年01月08日 18:48:21
6楼
希望大家不要总是说些客套话,我们在生活说的还不够多吗?相信楼主也不是希望总是听到你谢谢的哦,还是说些实质性的东西吧!毕竟这里是学习的地方,说实话类似楼主发表的帖子我个人看过很多了并且都是一个摸板的!但是里面的很多条条都不懂,不知道其他朋友懂不?希望给哥们指点先最好还是现实中使用的知识,谢谢哈
我也发表了一些帖子都是自己个人的看法,当然说的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呵呵.. 希望咱们做结构的朋友水平高的快点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