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时,都会对框架梁端进行弯矩调幅,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调幅呢?又是怎么样调幅的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有道理者送分奖励。
我们在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时,都会对框架梁端进行弯矩调幅,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调幅呢?又是怎么样调幅的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有道理者送分奖励。
2楼
为了保证“强柱弱梁”的要求,确保塑性铰出现在梁端,这是从延性设计的角度来考虑的,避免结构突然脆断。
一家之言。
回复
3楼
抗震设计强调“强柱弱梁”,调幅以后,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塑性铰出现在梁端,从而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思想。
回复
4楼
为了经济
回复
5楼
我个人做法。
回复
6楼
结构在变形不利的情况的下,一般梁端弯矩比较大先破坏,如果按正常配,在端部发生破坏以后,发生内力重分布,跨中急剧增大,原设计的跨中弯矩一定不够,所以预先给他进行调整以后,也是满足了延性的要求,
回复
7楼
毕业答辩必问题啊~~~
回复
8楼
1、抗震希望结构的破坏形式是梁端出现塑性铰,即强柱弱梁
2、梁负筋多浇捣混凝土不方便,尤其在梁端梁、柱钢筋密集时,施工不便。
以上
回复
9楼
说的有道理,调幅也是为了结构在裂了之后能继续承载。
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按我认为原因的主次(重要程度)来分:
1。求得结构的经济。充分挖掘混凝土结构的潜力和利用其优点。增加支座的配筋不如增加跨中的配筋来的经济,因为跨中还可以利用T形截面的优势,而支座不能。
2。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可靠度。道理楼上几楼的都说的有道理。
3。使得内力均匀。这点我想说一下,框架结构的边框架柱子顶层,这里如果不调幅的话,柱子的配筋是比较大的。
回复
10楼
当梁端出现塑性铰后,,荷载继续增加,支座截面的内力向跨中截面转移,跨中弯矩增大,结构内力经历了重新分布的过程,这个过程叫 内力的塑性重分布,利用内力塑性重分布,可调整梁的弯矩,
取得经济的配筋.
回复
11楼
我个人认为主要得考虑两方面:一、程序的计算简图中,框架的梁柱节点处是按假定为固接(理想化的刚性)按弹性理论进行计算的,而实际情况节点并非绝对刚性,所以梁端实际弯矩将小于其弹性计算值。二、根据强柱弱梁的抗震原则及框架结构的合理破坏形式,允许在梁端出现塑性铰,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所以可以将梁端弯矩人为的减少,即减少梁端弯矩,从而减少梁顶面的配筋量节约钢材。仅代表个人看法,望各位发表见解。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