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补偿编程投入原理图
xwry
xwry Lv.3
2010年08月08日 10:30:40
只看楼主

今天看到一补偿柜,采用扬州华电RC2000-16防谐波控制仪带16路HH53P的继电器控制40路20Kvar电容,补偿方式为1路投入、2路投入、4路投入。补偿量大就4路4路的投零头两路一路的投,这种方式感觉很不错,谁有这方面地电气原理图、控制仪说明书给发一个。谢啦

今天看到一补偿柜,采用扬州华电RC2000-16防谐波控制仪带16路HH53P的继电器控制40路20Kvar电容,补偿方式为1路投入、2路投入、4路投入。补偿量大就4路4路的投零头两路一路的投,这种方式感觉很不错,谁有这方面地电气原理图、控制仪说明书给发一个。谢啦
免费打赏
mr_yon
2010年08月08日 11:47:45
2楼
普通的电容柜也可以这样投,用接触器的辅助接点控制其它回路.
回复
姜振祥
2010年08月08日 16:11:40
3楼
这个是控制器上的编码投切的方式啊 一般的控制器现在都有这个功能了
回复
z1g2d3
2010年08月08日 17:18:44
4楼
很普通的功能
回复
ge.ren
2010年08月15日 19:53:02
5楼
是很不错的,我们也是这么用的,有些控制器厂家吹的好厉害,但用起来效果不如这个。
回复
shenzhen_aut
2010年08月16日 12:06:00
6楼
转贴: 资料:补偿控制中编码投切方式的利弊分析
来源:深圳市奥特电器有限公司网站“常见问题解答”WWW.SZAUT.COM

   接到很多朋友来电话,询问补偿电容编码投切的问题,对此,本技术部要告诉朋友们:编码投切是一种容易导致用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工作方式,请慎用。
理论上说,编码投切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电容柜的空间和元件,使同样的电容柜,具有更细的补偿级数或更大的补偿范围。
比如,同样是4组电容器,循环投切,只有0――4个单位电容的5级补偿级数,如果用编码投切,则可以完成0――15个单位电容的16个补偿级数。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建议采用编码方式投切电容,因为编码方式会因投切元件的技术问题(同步问题),极易损坏相关设备
其原因如下:编码投切的设计前提,是假设投切电容的开关元件能同时工作,而且是完美的平滑过渡。
实际上,除了采用可控硅做投切元件的电容柜,可以实现开关同步动作,并使切除的和投入的电容能较为平滑地过渡之外,其他的开关元件,比如:复合开关、接触器,等等都不能实现。
当不能实现投入与切除的平滑过渡时,投切动作就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冲击,对电网中的电容器、其他用电设备等等造成的冲击,从而导致故障的出现。
电流冲击现象,可以以4路电容器的柜子为例说明:
循环投切,投入时,工作中的电容是从0个单位电容(以下简称:单位)、1单位、2单位、3单位、4单位增加的;切除时,正好反过来,4单位、3单位、2单位……。无论增加或减少,其增减的步长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单位电容。
但是对于编码投切,情况则不一样:首先,其4路电容,是按照:1单位(A)、2单位(B)、4单位(C)、8单位(D)单位电容配置的,投切时,往往要先切除几组再投几组。
比如:当已经补偿了7个单位电容,在线工作的电容有A、B、C路,因负载变化,需要再增加一个单位的补偿时,则要切除A、B、C路,并投入D路。由于接触器、复合开关等难以做到同时动作,就容易出现短时间的ABC路已经切除,但是D还未投入,出现瞬间很大的欠补偿,当D投入时又因单个电容补偿量大,导致瞬间大电流冲击;
或ABC还未切除完成,D却投入了,出现瞬间很大的过补偿,也产生极大的冲击。等等。
对于电容器多的情况下,类似的投切时冲击很大,会对一般用电设备产生较大影响,并极易导致故障的产生。

此外:用户的补偿需量通常稳定在一个范围,循环投切可以保证电容器组工作时间均等,而编码投切则使个别电容器长时间工作其他的又很少工作,也容易导致个别长期工作的电容器寿命缩短,导致补偿不良。
所以,在没有采用可控硅做开关元件时,编码投切尽量别用。即使采用了可控硅,对补偿控制器的控制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要保证良好的同时性才行,否则好事变坏事了。


[ 本帖最后由 shenzhen_aut 于 2010-8-16 12:13 编辑 ]
回复
xwry
2010年08月29日 23:27:57
7楼
控制器还是一路一路的投,不过是控制53P继电器来控制电容投的多少,这不算控制器的编码投入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