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盐水池设计(紧急求救!)
dongzikongjian
2005年11月04日 10:24:51
只看楼主

一放置盐水的圆形水池设计要求如下:1.内直径为30米,高约4米:2.不盖顶;3.可以埋入地下一定高度;4.土质在堪探中(比较好)请教各位高手:1.水池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及侧板该如何计算?2.这种水池的防腐是怎么做的?3.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谢谢!

一放置盐水的圆形水池设计
要求如下:1.内直径为30米,高约4米:2.不盖顶;3.可以埋入地下一定高度;4.土质在堪探中(比较好)
请教各位高手:
1.水池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及侧板该如何计算?
2.这种水池的防腐是怎么做的?
3.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
谢谢!
hw1329
2005年11月04日 13:52:06
2楼
新出的一本图籍有各种标准的圆形水池!!
你可以选用或参考

回复
dongzikongjian
2005年11月04日 14:20:20
3楼
叫啥名称?有电子书吗?那位走过路过的大俠能传点资料上来?谢谢!
回复
dongzikongjian
2005年11月04日 14:26:01
4楼

有那位有相关资料及参考图上传?谢谢!
本网站的水池我都下载了,没合适的
回复
dongzikongjian
2005年11月05日 08:55:01
5楼
时间较紧,自己顶下,希望得到朋友们的指点!
回复
nigma
2005年11月05日 10:54:19
6楼
前两天也有个做水池的,好像是12米直径,不过水池一般人都怎么会做,资料也比较少,我在网上还没找到相关的资料,我再找找看。
回复
nigma
2005年11月05日 11:06:15
7楼
一、水池设计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水池壁厚的选取(我建议选取在150~300),因为太厚对温度应力不利,太薄,会对施工造成难度。
2、就是池壁荷载的组合了:一般有两种组合:
1)池内有水,池外无土
2)池内无水,池外有土
3、池壁的计算简图:一般常用3种计算模式1)三边嵌固顶端自由(或简支)的三边(或四边)支撑双向板计算;2)当高宽比过大的时候,可以按两部分的组合(三边嵌固一边自由的三边支撑双向板+水平闭合框架);3)按悬臂板计算;但是要注意顶端的支撑条件:当和盖板现浇的时候为铰接计算,为预制顶盖时为自由边考虑
4、水池底板的计算了:厚度的选择:一般不小于150
荷载组合,注意不要遗漏水的浮力
计算简图可以采用四边嵌固板计算
5、就是一些构造措施了

二、构造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由于水池是室外构筑物,要注意温度应力问题。
一般在池壁顶部,通常设置2~4根粗钢筋(>=16)。
特别是按悬壁板计算的池壁,水平筋都是构造配置的,此时水平筋也要稍加大一点。

2, 注意防漏防渗。
控制抗渗标号,但有时施工单位做不好时还会漏。
一般在砼中掺入12~14%的膨胀剂,做成微膨胀砼,效果很好。
另要注意养护,捣完后满池灌水养护,时间最好 14~20 天以上,而且还不要忘了每天养护池外边。

3, 套管一定要预埋,不要后凿洞。

4, 为了防止应力集中,小池在竖壁与底板交接处,大池最好(我们是一定要做)在竖壁与竖壁、竖壁与底板交接处都设倒角150~300,配筋φ8@150。

5,如果基础很好,底板为构造配筋,竖壁的外部钢筋也要弯入底板内L/3左右。

三、其它关于水池的计算的观点
1,按照最大的弯矩计算配筋就比较稳妥,但是比较浪费。
2,如果按照不同部位配不同的筋,计算起来就烦琐一些,施工可能也较复杂.
3,水池计算主要是池壁和底板,
a),底板一般是按筏板基础用倒楼盖式计算,计算底板时,荷载主要是池壁自重引起的地基反力(水压引起的地基反力和水压相平衡,不引起底板的弯距变形)。
b),池壁计算一般根据其高长比值,确定是单向还是双向,双向板的话,一般按三边固定,上边自由(如有顶板的话根据池壁与顶板连接情况确定是简支还是固定),荷载主要是满水无土状态下,静水压力,及无水和有土的土压力及地下水压力,水池埋置较深时。面积较大、地下水位高时还要计算水池抗浮。
c),构造主要是池壁与底板相接处,池壁相接处加腋角及腋角筋,池壁顶部及池壁底部设置两道横向通长筋。
回复
dongzikongjian
2005年11月05日 15:15:11
8楼
谢谢楼上这位朋友!受教育了
要是有计算实例(计算书)就更好了
回复
dongzikongjian
2005年11月07日 17:17:58
9楼
自己顶下
回复
dage121
2009年08月24日 19:05:53
10楼
盐水池是不是应该考虑抗腐蚀啊?
回复
anjbh
2009年08月24日 22:27:02
11楼
内直径为30米,高度4米,圆形水池,看看图集,结构受力设计的问题不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注意水泥品种材料,保护层厚度,考虑贴瓷砖防腐瓷砖,没有问题。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