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剪结构,框架总剪力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如果柱子数量极少,那么显然要按照1.5Vf,max调整。 短肢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规范中有明确定义,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参照一些地方实施细则,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指短肢剪力墙倾覆力矩在40~50%之间,小于40%的不算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大于50%的宜调整结构布置。 pkpm调整0.2Q0是有问题的。高规规定与柱相连的框架梁需同时调整,pkpm对不与柱相连的框架梁都做了调整。不管是调幅梁还是普通梁,都根据比值进行调整;但连梁没有调整,pkpm2005我亲自测试过的。
短肢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规范中有明确定义,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参照一些地方实施细则,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指短肢剪力墙倾覆力矩在40~50%之间,小于40%的不算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大于50%的宜调整结构布置。
pkpm调整0.2Q0是有问题的。高规规定与柱相连的框架梁需同时调整,pkpm对不与柱相连的框架梁都做了调整。不管是调幅梁还是普通梁,都根据比值进行调整;但连梁没有调整,pkpm2005我亲自测试过的。
0.2Q0调整只针对框剪结构中的框架梁、柱的弯矩和剪力,不调整轴力;若不调整(纯框架结构),这两个参数均填0。《抗规》6.2.13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剪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框架剪力的调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调整层数。调整起始层号,当有地下室时宜从地下一层顶板开始调整;调整终止层号,应设在剪力墙到达的层号;当有塔楼时,宜算到不包括塔楼在内的顶层为止,或者填写SATINPUT.02Q文件实现人工指定各层的调整系数。
对于转换层框支柱,《高规》10.2.7条规定了地震剪力调整方法。SATWE只需在特殊构件中选定框
支柱,程序会自动进行框支柱的地震剪力调整,不需再进行0.2Q0调整。
0.2Q0调整系数的具体修改办法如下:在工作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SATINPUT.02Q的文本文件,
其格式如下:
IST1 CX! CY1
IST2 CX2 CY2
……
ISTN CXN CYN
其中:ISTN 表示层号,CXN、CYN 分别表示该层X、Y向的0.2Q0调整系数。该文件建立后程序
将按该文件中的调整系数进行此项调整。
注意:程序默认的最大调整系数为2.0,实际工程中可能不满足规范要求,此时用户可把“起始层号”填为负值(如-2),则程序将不控制上限,否则程序仍按上限为2.0控制。
注:调整系数的上限为2.0是pkpm自己定的,我本人觉得应设个上限比较合理,否则纯粹按高规或抗规6.2.13的调整,顶部会调整好多倍,甚至几十倍。
如果要分段调整,则需要用户在<①接PM生成SATWE数据>菜单中增设的<11.用户指定0.2Q0
调整系数>菜单下进行,修改结果保存在SATINPUT.02Q文件中。详细方法可参见《PKPM新天地》05
年6期中“0.2Q0的系数调整和应用”一文。对于钢框架-支撑结构,程序将自动作Min{0.25Q0,1.8Vfmax}
的调整。
根据高规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求0.2Q0 调整对于结构沿高度方向有内收时,应按内收层作为Q0
的基础调整值,来调整内收以上层的地震内力。
1) 软件并没有这样设计,所以当有内收时,内收层的调整系数将偏大;
2) 统计Q0时,应在:最小剪力系数、薄弱层放大系数调整以后(注意不应在双向地震组合以后);
3) 然后进行双向地震组合。组合后的地震内力再乘以0.2 Q0的放大系数;
4) 放大系数对柱和框架梁端的剪力、弯矩起作用;
5) 可以人工定义调整系数,以解决内收结构调整系数偏大的问题;
6) 对于多塔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特别注意。软件目前没有分塔的调整系数,当两个塔的刚度、质量等
相差较大时,应分塔再计算、调整一次,以便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