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敦煌,古老的壁画
yanyan20332033
2005年10月21日 20:36:15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泛指包括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所分布的石窟寺壁画,而以敦煌的莫高窟最具有代表性。   古代敦煌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又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自张赛出使西域,然后霍去病领军驱逐匈奴出河西,屯田移民,设关建郡,从此中原与西方诸国及许多民族频繁来往和交流,逐渐确立了敦煌成为西部重镇的地位。此时,印度佛教伴随着中西交流的深入,逐渐传入敦煌和中原,石窟是作为佛教活动的场所,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发展起来,莫高窟石窟既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泛指包括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所分布的石窟寺壁画,而以敦煌的莫高窟最具有代表性。
  古代敦煌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又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自张赛出使西域,然后霍去病领军驱逐匈奴出河西,屯田移民,设关建郡,从此中原与西方诸国及许多民族频繁来往和交流,逐渐确立了敦煌成为西部重镇的地位。此时,印度佛教伴随着中西交流的深入,逐渐传入敦煌和中原,石窟是作为佛教活动的场所,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发展起来,莫高窟石窟既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莫高窟在敦煌市境内的鸣沙山东麓,在10-40米高,南北1680余米的断崖上蜂窝状散布着4-14世纪10个时 代的石窟750余个,最早者创建于公元366年,最晚者为公元14世纪营造,其间经历了1600余年的历史。据唐代圣历元年(689年)的碑文记载,莫高窟自秦建元二年(366年)开凿,至镌碑时已有窟龛一千余个,此后历代续建,亦有踏毁,由于敦煌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条件,现有相当的洞窟还完好地保存着,所以现存的石窟所遗存的壁画等史实文物是极其珍贵的。

  据统计现有492个洞窟共存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其规模之宏大,文化内容之丰富世上罕见,早在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首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的著名文化遗址。





1129898165754.jpg

hanghost
2005年10月23日 17:13:52
12楼
看了很壮观,渴了累了咋办?
回复
ak2000ghost
2005年10月23日 18:07:22
13楼
一直很想去看看////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5年12月20日 20:47:55
14楼




记者从敦煌市了解到,该市将出资120万元,委托设计部门修编《甘肃省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据记者了解,此次修编将确定87.6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核心景区的面积确定为20平方公里。此次修编将于2006年6月完成,总规划年限为2006年-2025年。

  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南5公里处,其形状酷似一弯新月,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沙水共生,山泉共处”,月牙泉以独特的沙泉共生景观而闻名于世。但由于近年来敦煌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22.5亩,水位最深处为9米;1980年,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水位最深处为2.5米,平均每年下降约0.33米,泉水水域面积减少为9.8亩;至1999年,月牙泉水位最深处为1.49米;现在,月牙泉水位最深处为1.3米,泉水面积减少为 7.8亩。

  记者近日驱车前往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进行采访。远远看去,连绵起伏的鸣沙山银装素裹。前不久下过的一场小雪,使鸣沙山增添不少情趣。趟过一段沙路,翻过数道沙梁,才来到被沙山环抱的月牙泉。虽然沙山寂静,泉水无声,但是当天大清早赶来参观的100余名游客仍对它赞叹不已。他们纷纷告诉记者,如此美丽的景色别处是看不到的,特别是冬天的沙山和泉水给人以别样的感受。

  据鸣沙山月牙泉风景管理处介绍,月牙泉的水位每年都在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有数据表明,1975年-2001年的26年间,敦煌地下水位下降了10.77米,平均每年下降0.414米。为恢复大漠明珠的原貌,从2002年开始,甘肃省投资3700多万元,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结合的综合人工回灌渗水治理方案,为月牙泉“输液”。一些专家指出,尽管回灌补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月牙泉水位的继续下降,但要使月牙泉恢复原貌还需要对敦煌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治理。

回复
lizhenbao_jinan
2005年12月20日 20:54:24
15楼


喝水休息,你现在在办公室看的,又不是在敦煌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6年02月04日 22:06:06
16楼
悠久的文化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6年12月06日 21:15:40
17楼
梦想去啊,旅游快乐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6年12月13日 11:28:24
18楼



  从藏经洞发现以来至今,敦煌学已经走过一百年的历程,就国内而言,以1983年为标志,敦煌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10年敦煌遗书运京后,中国学者做了最初的研究,清末叶昌炽(1849-1917)是最早著录并认识到敦煌写经价值的学者。罗振玉、王国维于1909年最早开始对敦煌文献的介绍和研究。陈寅恪最早提出"敦煌学"的概念,激励后来者从事斯学研究。可以说,那时中国学者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三、四十年代,中国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时期,敦煌研究基本上完全停滞。王重民、向达等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搜集流散海外的敦煌资料。李丁陇、张大千、常书鸿、谢稚柳等一批美术家从1938年开始,先后赴敦煌临摹研究壁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人民政府注重文物保护,敦煌研究曾有过一个发展时期。1957年,我国得到英藏敦煌文献缩微胶卷,大大促进了敦煌研究的展开。1983年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由此掀开了中国敦煌学新的一页。目前,中国学者在归义军史、西北民族史、敦煌历史地理、敦煌社会史、均田制、敦煌石窟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可惜不久之后,由于被极左思潮的干扰,敦煌研究被迫停止。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成立了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学研究焕发新春,学术力量加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成长起来,研究课题涉及各个领域,呈现出蓬勃气象。

  敦煌学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在国外的研究中,斯坦因、伯希和、内藤虎次郎各自开创本国的敦煌学研究。二战后,各国相继创建敦煌学研究机构,编写藏品目录,出版专题研究著作。戴密微、贝利、藤枝晃、池田温分别在敦煌佛教史、西域民族语言、归义军史和写本学、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外国学者的敦煌学研究具有扎实的历史语言学、古写本学的基础和现代社会科学的崭新方法,辅之以有效的分工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学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研究力量雄厚,多语种、多学科交叉协同,成就突出。欧州国家特别是英法等国,注重整理与研究并举,在公布藏品目录的同时,也在许多学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敦煌是全人类的敦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4月26日 18:47:21
19楼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