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word 文档 23页一. 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一) 基本概念1. 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2. 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二) 工艺原理1. 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2. 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3. 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4. 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
word 文档 23页
一. 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
(一) 基本概念
1. 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
2. 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
(二) 工艺原理
1. 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
2. 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 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
4. 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
5. 剩余污泥排放装置: 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也内的微生物量平衡。
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二. 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
(一) 形态:
1、外观形态:颜色黄褐色,絮绒状
2.特点:①颗粒大小:0.02-0.2mm 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③含水率>99%,C<1%固体物质。④比重1.002-1.006,比水略大,可以泥水分离。
3.组成:
有机物:{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
{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物Me
{源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惰性有机物Mi
无机物:全部有原污水挟入Mii
(二) 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作用
1. 细菌:占大多数,生殖速率高,世代时间性20-30分钟;
2. 真菌:丝状菌→污泥膨胀。
3. 原生动物
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
作用:捕食游离细菌,使水进一步净化。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水质较差,游离细菌较多,鞭毛虫和肉足虫出现,其中肉足虫占优势,接着游泳型纤毛虫到活到活性污泥成熟,出现带柄固着纤毛虫。
☆ 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很少出现。
作用:吞食原生动物,使水进一步净化。
存在完全氧化型的延时曝气补充中,后生动物是不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三)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污泥增长
四个阶段:
1. 适应期(延迟期,调整期)
特点:细菌总量不变,但有质的变化
2. 对数增殖期增殖旺盛期或等速增殖期)
细菌总数迅速增加,增殖表速率最大,增殖速率大于衰亡速率。
3. 减速增殖期(稳定期或平衡期)
细菌总数达最大,增殖速率等于衰亡速率。
4. 内源呼吸期:(衰亡期)
细菌总数不断减小,增殖速率小于衷亡速率,微生物的增殖要受到有机物含量的控制。
(四) 活性污泥絮凝体形成
菌胶团:P99 细菌集团 MLSS
原理:活性絮凝体的形成与曝气池内的能含量有关
☆ 能含量:曝气池内的有机物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用F/M表示。
有机物F小,F/M小,能含量低,处于内源呼吸期,有利于絮凝体形成。
F大,F/M大,1/2mv2大,引力小不易结合。
F小,F/M小,V↓,易结合成小的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Ma+Me+Mi+Mii
三.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1、 初期吸附去除阶段
5-10分钟有机物高速去除
定义:P100,吸附去除的原因→有巨大表面积,吸附力强,外部覆盖着多糖类的粘质层。
吸附去除结果:有机物从污水中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
2. 微生物代谢
酶:透膜酶
大分子(水解酶)→小分子(透膜酶)→细菌体内→微生物代谢
↗(分解代谢)→无机物+Q ↗残存物质(20%)
有机物+O2(异养菌)→(合成代谢)→新细胞(内源代谢)→无机物质+Q(80%)
[ 本帖最后由 andajiao 于 2010-7-11 15:0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