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严管建筑节能
kushu007
kushu007 Lv.2
2005年10月15日 17:30:48
来自于行业脉动
只看楼主

就在建设部牵头组织全国建筑节能检查的同时,一份由建设部起草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这个条例将以国务院令的形式签发,可能在明年1月正式执行。显然,政府对于建筑节能的管理正在趋于严格。  北京市建委已经接到建设部的通知,要求对于报批建设方案中未按原有规定采用节能设计,未达到65%标准的,严格禁止给予立项。此外,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对于未按设计执行节能措施的,禁止发放竣工验收备案表。这几乎是历史上最为严格的建筑节能控制措施。   “现在,该到了我们为大量采用玻璃幕墙设计‘埋单’的时候了。”谈到建筑节能,中建建筑设计院建筑师董少宇显得有些激动。在他看来,这正是大量高耗能建筑产生的原因。

就在建设部牵头组织全国建筑节能检查的同时,一份由建设部起草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这个条例将以国务院令的形式签发,可能在明年1月正式执行。显然,政府对于建筑节能的管理正在趋于严格。
  北京市建委已经接到建设部的通知,要求对于报批建设方案中未按原有规定采用节能设计,未达到65%标准的,严格禁止给予立项。此外,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对于未按设计执行节能措施的,禁止发放竣工验收备案表。这几乎是历史上最为严格的建筑节能控制措施。   “现在,该到了我们为大量采用玻璃幕墙设计‘埋单’的时候了。”谈到建筑节能,中建建筑设计院建筑师董少宇显得有些激动。在他看来,这正是大量高耗能建筑产生的原因。
  “玻璃幕墙”设计最早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起初的设计都是单层,且不可开启。董少宇告诉记者,这样的技术和设计思路在80年代中期就已逐渐势微,不过它却在90年代中期开始传入中国,并在此后的10年中大行其道。
  这项技术之所以在欧洲逐渐没落,与其在节能方面的不佳表现直接相关。欧洲比中国更早地进入到了能源紧缺的阶段,“所有已经建成的大型玻璃幕墙大部分都被改建。”10多年之后,中国也开始为此付出代价。由于单层玻璃幕墙设计通常不可开启,室内的空气流通、更新完全依靠空调或中央空调进行,这就要求中央空调长期开启,对于电能的耗费远远要超出未采用玻璃幕墙的公共建筑。
  尽管初级玻璃幕墙“造就”了大量的“高能耗”建筑,但在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看来,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而户型设计普遍偏大也使建筑能耗居高不下。
  “按照七部委《通知》的标准,144平方米是普通住宅的标准,地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浮动20%,但大部分地方都是用足了这个标准。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这个户型明显偏大,不利于节能。”他说。
  中国建筑师学会的研究资料显示,截止到2002年,瑞典、德国、日本的户型平均面积分别为85平方米、90平方米和99平方米,明显低于中国新建商品房的户型水平。宋春华坦言,最适合三口之家的面积应该在80~100平方米之间,而在这个户型面积内,空调制冷、采暖的能耗水平都将有大幅度的降低。
  不仅户型偏大会导致建筑高耗能,社区整体规划的不合理也在相当程度上难为建筑节能。社区容积率的提高和楼间距的降低,使建筑自然采光、通风的功能弱化,而这些功能都转嫁到空调系统之后,能耗必然提高。
  50米左右的楼间距最有利于保证通风和采光。“夏天,自然通风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室温,从而减少使用空调制冷的时间。”同样的逻辑,冬季在保证足够的阳光照射时间后,采暖的能耗也会有所降低。
  但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50米左右的楼间距已经十分罕见。正如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一次内部所言,建筑节能是一个综合系统,绝非是几项建筑材料的革新那么简单。
  按照建设部上报给中央的规划,到2010年,建筑能耗将比目前降低50%。在这样的背景下,具备节能特性的替代技术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张兴野表示,对节能替代技术的使用,政府十分看重。
  出于政策给予的压力,建筑节能的替代性技术已经登场,而使用最为普遍,是双层玻璃幕墙技术。“也就是说,双层中空玻璃之间可以进行空气循环,并设置相应的可开启内窗和内外空气循环系统。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通过开窗通风,而不必长时间使用空调,从而降低建筑能耗。”他说。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有效阻挡阳光产生的热辐射并增强保温性。“辐射产生的热能被隔离在两层玻璃幕墙之间的空间中,这样夏季因辐射造成的室内温度升高的问题就被解决了,而冬季还可以降低室内热量损失的程度,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另外,集合性节能措施的运用被宋春华看做是另一条节能的重要技术道路。“窗户、外保卫,室内的空调系统,出风口的放置,都应该是一个综合的体系。”他说。(来源:中国经营报)
免费打赏
toplhc
2005年10月15日 17:35:30
2楼
十一五期间的科学发展提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提高能源利用率,本行业工作者责任重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