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指的是两边都有楼板,而边梁指的是一边有楼板 梁刚度放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虑在刚性楼板假定下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刚性楼板假定总是假定楼板平面内无线大,这种情况下楼板的刚度是无法考虑到主题结构中的。因此规范规定通过采用梁刚度放大的方法,来近似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从这一点来讲,梁的刚度放大并非是为了在计算量的内力和配筋时,将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按T型梁设计,以达到降低梁的内力和配筋的目的,
梁刚度放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虑在刚性楼板假定下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刚性楼板假定总是假定楼板平面内无线大,这种情况下楼板的刚度是无法考虑到主题结构中的。因此规范规定通过采用梁刚度放大的方法,来近似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从这一点来讲,梁的刚度放大并非是为了在计算量的内力和配筋时,将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按T型梁设计,以达到降低梁的内力和配筋的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近似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影响。
比如对于某工程,中梁和边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1.在刚性楼板的假定下,计算出的结构周期比较长,位移比较大,层间位移角不够。为了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影响,将中梁放大系数取为1.8,边梁取为1.5,经过计算结果的周期和位移均有所减少,且其层间位移角满足要求。但梁的内力与乘以放大系数前相比却有多提高,配筋有所增大,有的梁则有可能超筋。这时梁的内力和配筋仍可以采用乘以放大系数前的计算结果,这是因为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挖掘楼板刚度的潜力,使结构的周期和位移更真实一些。而梁的刚度不放大,其本身承载力仍能满足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设计要求,就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只有计算位移时,才考虑刚度放大系数,计算内力时不考虑,是因为梁的刚度放大后,其内力增大,配筋增加,从而使其承载力得到提高。而对于大多数柱子而言,其配筋面积仍为构造配筋,承载力并没有增加,这样就使结构存在由强柱弱梁向强梁弱柱转换的趋势。即便框架柱是计算配筋,但由于梁的刚度增加很多,是内力更多的分配给框架梁,从而造成框架柱内力减小,配筋减小,承载力降低,更有可能由强柱弱梁转化为强梁弱柱,对抗震更加不利。因此针对此参数, 建议位移计算和内力计算分别进行。
比如对于某工程,中梁和边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1.在刚性楼板的假定下,计算出的结构周期比较长,位移比较大,层间位移角不够。为了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影响,将中梁放大系数取为1.8,边梁取为1.5,经过计算结果的周期和位移均有所减少,且其层间位移角满足要求。但梁的内力与乘以放大系数前相比却有多提高,配筋有所增大,有的梁则有可能超筋。这时梁的内力和配筋仍可以采用乘以放大系数前的计算结果,这是因为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挖掘楼板刚度的潜力,使结构的周期和位移更真实一些。而梁的刚度不放大,其本身承载力仍能满足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设计要求,就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只有计算位移时,才考虑刚度放大系数,计算内力时不考虑,是因为梁的刚度放大后,其内力增大,配筋增加,从而使其承载力得到提高。而对于大多数柱子而言,其配筋面积仍为构造配筋,承载力并没有增加,这样就使结构存在由强柱弱梁向强梁弱柱转换的趋势。即便框架柱是计算配筋,但由于梁的刚度增加很多,是内力更多的分配给框架梁,从而造成框架柱内力减小,配筋减小,承载力降低,更有可能由强柱弱梁转化为强梁弱柱,对抗震更加不利。因此针对此参数, 建议位移计算和内力计算分别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