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过的水厂--原水水质差、工艺复杂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2:27:51
来自于工地图片
只看楼主

以下是我工作过的地方,确切的说,现在还在工作,不过即将要离去了。该水厂以河水为水源,COD锰一般为8-15,氨氮一般为5-8,浊度一般为15-35,常年劣五类水,一期8万吨每天,二期也是8万吨总结快一年来的出水化验,一些重要指标:浊度小于0.3,COD小于1.0 氨氮小于0.02,色度小于5,ph:7.0-7.5,总硬度小于100,总碱度小于150该水厂的工艺为: 取水(前臭氧)→生物接触氧化→搅拌沉淀(加矾、NaOH、高锰酸钾、活性粉末炭和阳离子pam)→砂滤(加矾微絮凝)→一级臭氧氧化→一级活性炭滤→提升→二级臭氧氧化→二级活性炭滤→两泵房

以下是我工作过的地方,确切的说,现在还在工作,不过即将要离去了。

该水厂以河水为水源, COD锰一般为8-15,氨氮一般为5-8,浊度一般为15-35,常年劣五类水,一期8万吨每天,二期也是8万吨

总结快一年来的出水化验,一些重要指标: 浊度小于0.3,COD小于1.0 氨氮小于0.02,色度小于5,ph:7.0-7.5,总硬度小于100,总碱度小于150

该水厂的工艺为: 取水(前臭氧)→生物接触氧化→搅拌沉淀(加矾、NaOH、高锰酸钾、活性粉末炭和阳离子pam)→砂滤(加矾微絮凝)→一级臭氧氧化→一级活性炭滤→提升→二级臭氧氧化→二级活性炭滤→两泵房
估计全国采用这样的工艺的水厂不会太多, 两级臭氧生物活性炭,而且种工艺也是该地区首创

不废话,看图,先看看彩图


有很多兄弟说投入很大,的确,投入是很大,运营成本也高,但是境内没有好原水,这个也是不得以的情况。现在在该地区从太浦河取水,太浦河取水一期大约投资5.1亿,你可以想象还是一个县级市。

有的兄弟说这样花纳税人的钱,其实这个工程政府没有掏一分钱,全是企业的行为。 也有人说是面子工程,也许你没有看到原水的水质,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也有兄弟说为什么不用生化法莱处理,其实细心的兄弟会发现,最开始的一道工艺就是 生物接触氧化池。也许你没有见过这样的水质,如果让你用这样的水来作为原水,估计投资要更大。

同行也可以做交流,我的QQ:254119466

[ 本帖最后由 xintianying 于 2010-7-17 12:22 编辑 ]

nk1.jpg


流程(彩)jpg.jpg

98c37291712e602a5c44.rar
24.0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2:36:34
2楼
第一个彩图,以右上角取水口开始,沿主干道逆时针的建筑分别为加药间 生物预处理池 沉淀池  砂率池 一级\二级\提升 一级二级活性炭滤池
回复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2:45:18
3楼
加药间,加矾、NaOH、高锰酸钾、活性粉末炭和阳离子pam、氯气

1、混凝剂采用液态碱式氯化铝,设计最大投加量60mg/L,投加浓度为6~10%,储备7天用量。
每天溶药3次,压缩空气搅拌,溶液池与溶解池合建,二格交替使用。
2、考虑原水水质情况,设计投加助凝剂PAM、NaOH、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以强化常规处理,参数如下:
PAM:设计最大投加量0.1mg/L,投加浓度1%,每天配制3次,机械搅拌,采用二次水解的干粉剂产品,
存储30日用量,投加点为混合井出水口;
高锰酸钾:设计最大投加量2mg/L,投加浓度2%,每天配制3次,机械搅拌,固态原料,存储15日用量,
投加点为混合前30米处,详见总图;
NaOH:设计最大投加量10mg/L,投加浓度10%,每天配制3次,机械搅拌,采用浓度为30%的NaOH原液,
存储7日用量,投加点为混合井DN1200进水总管,详见总图;
粉末活性炭:设计最大投加量20mg/L,投加浓度5%,每天配制3次,机械搅拌,固态原料500kg/包,
存储15日用量,投加点为反应沉淀池进水井处。
3、为提高砂滤池过滤效果,在滤前投加液态碱式氯化铝助滤,设计最大投加量2mg/L,投加浓度为10%。

[ 本帖最后由 xintianying 于 2010-6-18 12:13 编辑 ]
回复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2:49:05
4楼
加药间加氯气和自动吸收装置
回复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2:56:12
5楼
加药间电器柜

该水厂总共有7个PLC站点,全部采用AB PLC的1756系列,七个站点,分别为取水、加药、反冲洗二、综合池(沉淀池和请水库是叠加池)、反冲洗一、两泵房、脱水机房

下图为加药间电气控制柜
回复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3:01:58
6楼
生物预处理池,这个池子的作用主要就是去除氨氮

1.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规模8.0万吨/日。
2.生物接触氧化池主要设计参数
1)停留时间:T=1.0小时
2)气水比: 1.0~1.5:1
3)有效水深:6.0m
3.曝气系统采用下弯式穿孔曝气管,填料采用YS悬浮式生物填料。
4.填料设计最大填充率为50%。
5.为防止池内积泥,在池底部设置了排泥沟及排泥管,并设置了水力控制的膜片式快开排泥阀,通过电磁阀控制压力水启闭排泥阀。
6.为便于池体定期冲洗,设计还设置了冲洗用水,接口采用DN80的SN消火栓接口。

[ 本帖最后由 xintianying 于 2010-6-18 11:47 编辑 ]
回复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3:08:16
7楼
机械搅拌沉淀池,这个池子我们叫他药罐子,基本上除了加氯和叫臭氧没有他的份,其他的药都夹住他的身上了

一.将混合、反应和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加合建。
二.混合池:
采用机械搅拌,停留时间为38s,有效水深3.51m。
三.反应池:
1.主要工艺设计参数:
反应时间:15min
有效水深:4.6m
2.反应池采用机械反应,分三个反应段,搅拌器桨叶中心处的线速度为
第一档  0.5m/s
第二档  0.35m/s
第三档  0.2m/s
四.沉淀池
1.沉淀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主要工艺设计参数:
沉淀时间 T=1.8小时
水平流速 v=14mm/s
2.沉淀池采用穿孔花墙配水,三角堰指形槽出水。
3.沉淀池排泥采用泵吸、虹吸排泥机排泥。另设有放空管,放空时间按4小时计。
4.指型槽安装误差不得超过±5mm。
四.清水池
1.清水池有效水深为4.0米,有效容积10700m。
2.溢流管出口采用两层30目不锈钢网绑扎封口。

[ 本帖最后由 xintianying 于 2010-6-18 11:49 编辑 ]
回复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3:14:32
8楼
沉淀池下面就是砂滤池


1.共六格,单格滤池面积为83.5m 。
2.本滤池设计滤速为7.5米/小时,强制滤速为8.4米/小时(一格检修)。
3.滤池设计反冲洗周期为24小时,反冲洗时间的设定和冲洗强度在实际运行中可根据水厂原水水质实际进行调整,以符合要求,但最大反冲洗周期不大于48小时。每次反冲洗分为三个阶段,反冲强度和时间如下所示:
1)空气冲洗
气冲强度 15升/秒·平方米
冲洗时间 4分钟
2)气水混合冲洗
气冲强度 15升/秒·平方米
水冲强度 4升/秒·平方米
冲洗时间 4分钟
3)水冲洗
水冲洗强度 4升/秒·平方米
冲洗时间 4分钟
4.滤池反冲洗全过程中始终通过V型槽的进水对滤池进行表面扫洗,表扫强度为2.0升/秒·平方米。
5.考虑到进水槽配水的不均匀性,每格滤池进水设不锈钢堰板,高度可调,实际运行中应对每格滤池的堰上水深进行测量,并对进水堰的标高作相应调整,以保证每格进水堰上的水深一致。
6.滤池滤料采用单层均质滤料,滤料为石英砂,滤料级配组成如下:
d10=0.95mm k80=1.2-1.4,厚度=1.2m

7.滤池配水系统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其中配水配气采用长柄滤头,滤板采用高精度预制滤板。
8.滤池内各洗砂排水槽在施工安装时,缘口必须平整,水平误差±1mm。布水布气孔的预埋管中心线水平误差控制在±1mm。
9.现浇滤板施工要求单块滤板平整度误差±1mm,单池安装误差±2mm,整池安装误差±3~4mm。滤板厚度误差±1mm。
10.滤头预埋件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裂缝或缺损。
11.在滤头安装前,需先清理池中杂物和滤头预埋件内的异物,再安装滤头。
12.水头损失仪的选型和安装根据自控要求现场确定。
13.管廊中管道安装所需管托架和支架做法参见02S。
14.本设计中,滤池关键阀门均采用气动阀门,压缩空气由反冲洗机房1内的空压机提供。
15.滤池内所有钢管及钢制管配件均需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做法详见设860-I-0中"设计总说明"。
16.运转说明:
1).本滤池为恒定水位过滤滤池,过滤过程中,应通过自控系统不断调节出水阀的开启程度,以保证滤池水位的恒定。
2).滤料铺设完毕后,须先进行反冲,将不合格的细砂冲走,并使滤料冲洗干净后,方能正式投入运行。
3).滤池冲洗时须观察是否有跑砂现象,若有此现象,则必须搞清原因,去除不合格砂子或减小冲洗强度。
4).反冲洗周期:水头损失大于2米或出水浊度大于0.5NTU时开始反冲洗。最大反冲洗周期不大于48小时。
17.滤池进水混合搅拌器参数和功率可自行设计确定,但必须满足混合时G值不小于750S 的要求。
18.未加说明处均按照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CJJ58-95执行。

[ 本帖最后由 xintianying 于 2010-6-18 11:58 编辑 ]
回复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3:19:58
9楼
砂滤好了以后到一级臭氧接触氧化池,但由于设计的原因,一级臭氧氧化接触和提升,以及二级臭氧氧化接触池修在了一起

1.臭氧接触池设计规模为8.0万吨/日。并分为二格,可独立运行。
2.一级臭氧最大设计投加量为4.0mg/l,二级臭氧设计最大投加量为2.5mg/l。
3.臭氧接触池分为4个接触隔室,臭氧投加比例为:50%、25%、25%、0%。
4.臭氧扩散采用瓷式微孔扩散接触系统。
5.臭氧接触池设计水深7.0m,停留时间15min。
6.在臭氧接触池出水端池顶设置有安全阀和臭氧尾气破坏装置二台,一用一备。保证排放的尾气中臭氧浓度不高于0.1mg/l。
7.设计在进水管上设置了放空管,当需放空时,可将放空管标高以上的池内水可直接排入回用水池,放空管标高以一下的水通过潜水泵提升排出。

[ 本帖最后由 xintianying 于 2010-6-18 11:59 编辑 ]
回复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3:24:28
10楼
活性炭滤池

1.本滤池由一级、二级活性碳滤池合建而成,设计处理规模为8.0万吨/日, 一级、二级各6格,单格滤池面积为62平方米。
2.本滤池设计滤速为10.0米/小时,对应的活性碳空床接触时间为12min;一期强制滤速为14.8米/小时(一格反冲洗、一格检修),对应的活性碳空床接触时间为8min。
3.滤池反冲洗采用先气后水的反冲洗方式,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如下,运行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气冲
冲洗强度:15升/平方米·秒
冲洗时间:4分钟
2)水冲
冲洗强度:8升/平方米·秒
冲洗时间:8分钟
4.本滤池设计最大水头损失为1.2m,设计最不利情况下出水浊度不大于0.3NTU,当任一条件不能满足时,应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但滤池最长反冲洗周期不应大于7天。当采用定时反冲洗时,反冲洗周期可设定为72hr。
5.滤池关键阀门均采用气动阀门,由空压机提供各种阀门动作所需的压缩空气。
6.滤池滤料采用双层滤料,上层滤料为活性碳,下层滤料为石英砂,砂层下设承托层。滤料级配组成如下:
1)上层为活性碳层,厚度为2.0m,采用柱状活性碳或破碎碳,所选活性碳碘值应≥900mg/g,亚甲兰值应≥150mg/g。并符合CECS124-2001《颗粒活性碳吸附池水处理设计规程》的要求。
2)下层为石英砂层,厚度为0.30m,采用级配石英砂滤料,滤料有效粒径d10=0.55mm,不均匀系数K80<2.0。
3)承托层采用卵石铺成,总厚度为0.25m,分为五层,其粒径级配由下至上分别为:粒径8~16mm,厚50mm;粒径4~8mm,厚50mm;粒径2~4mm,厚50mm;粒径4~8mm,厚50mm;粒径8~16mm,厚50mm。
7.本滤池为恒定水位过滤滤池,过滤过程中,应通过自控系统不断调节出水阀的开启程度,以保证滤池水位的恒定。
8.滤料铺设完毕后,须先进行反冲,将不合格的砂和活性碳冲走,并使滤料冲洗干净后,方能正式投入运行。
9.本滤池反冲洗配气配水系统采用高精度现浇滤板长柄滤头配水系统,现浇滤板施工要求滤板平整度误差±1mm,滤板厚度误差±1mm;滤头预埋件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裂缝或缺损,在滤头安装前,需先清理池中杂物和滤头预埋件内的异物,再安装滤头。
10.滤池冲洗时须观察是否有跑碳现象,若有此现象,则必须搞清原因,去除不合格活性碳或减小冲洗强度。
11.本滤池设计活性碳再生时间为两年,运行中应随时监测活性碳的状态,当活性碳失效或出水COD值连续超过3.0mg/L时,应对活性碳进行更换。

[ 本帖最后由 xintianying 于 2010-6-18 12:07 编辑 ]
回复
xintianying
2010年06月08日 13:30:18
11楼
炭滤池出水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