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城建筑物该不该限高?
alaks
alaks Lv.4
2005年09月04日 17:19:27
只看楼主

目前,在世界许多著名城市,摩天大楼的兴起已经带来了遮挡阳光、局部地区温度升高引起热岛效应、地面沉降、城市密度过大、公共活动空间狭小等诸多负面问题。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盖高楼却又是向寸土寸金的大都市争取空间的一个捷径。城市建筑物的高度日益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两难问题。     伦敦:争议声中慢慢长高     英国是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家,崇尚自然的居住环境。因此,不论英国的大都市,还是比较小的城镇,很少见到摩天大楼,两三层的独立住宅居多。

目前,在世界许多著名城市,摩天大楼的兴起已经带来了遮挡阳光、局部地区温度升高引起热岛效应、地面沉降、城市密度过大、公共活动空间狭小等诸多负面问题。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盖高楼却又是向寸土寸金的大都市争取空间的一个捷径。城市建筑物的高度日益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两难问题。
  
  伦敦:争议声中慢慢长高
  
  英国是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家,崇尚自然的居住环境。因此,不论英国的大都市,还是比较小的城镇,很少见到摩天大楼,两三层的独立住宅居多。
  
  首都伦敦的建筑格局总体上也不例外。这里既有单幢独院的小楼,也有维多利亚风格的四五层楼房,许多建筑都有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历史,烙着深刻的历史与文化痕迹。偶有10层以上的高楼,也非常协调地融入旧房之中,并不显突兀。为了不破坏伦敦市区的景观,市政当局在建筑规划中一般很少允许在市区建高层建筑。因此,伦敦建筑给人总的感觉是历史与现代并存,古朴与雅致同在。
  
  当然,伦敦在城市规划方面虽然注重保持传统,但也并不是完全不容纳现代化高层建筑。它与世界其他大都市一样,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也在不断长高,尤其是在新千年到来前后,一批非常现代的建筑物相当突出地展现在市民眼前。它们多数分布在泰晤士河畔和集中于伦敦东部的新金融区,给古城带来一股摩登气息。
  
  伦敦最高的建筑要属加那利大厦,此楼位于加纳利码头的新金融区,1990年建成,共50层,高235米。它外表为不锈钢加玻璃,楼顶呈方锥形状,在伦敦所有建筑中傲然而立。据说,此楼的设计师是以立在泰晤士河沿岸的方尖碑———“克里奥佩特拉之针”为原形设计的。其次是伦敦市中心的英国电信塔,它高191米,是英国通信服务的神经中枢。再次为金融城的国际金融大厦,高42层。接下来是有“伦敦眼”之称的摩天轮,2000年建成,高135米,犹如伦敦一只“永不眨动的大眼睛”。另外,距加纳利码头不远处泰晤士河岸的千年穹厦也是一幢面积与高度不凡的庞然大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伦敦除金融城以外第二个金融和服务业中心所在地加那利区,高层建筑更加集中,共占地344万平方米。这里除了加那利大厦之外,还有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大厦在这里比肩而立。现在,该地区仍在进一步开发建设中,预计全部工程竣工后,将有更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除此之外,伦敦还将在市中心地带建一座欧洲最高的建筑———87层、高达300米以上的尖顶塔形摩天大楼,取名“伦敦桥塔”,地址选在现在的伦敦桥火车站,位于著名的伦敦金融城附近、泰晤士河南岸。这座摩天大厦由世界一流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设计,底座呈方型,四边棱角分明,由下向上逐渐向内倾斜,收缩成尖顶,融入云天。大楼外观全部由白色玻璃镶嵌。工程将耗资数亿英镑,预计于2005年开工,2009年竣工。建成之后将成为21世纪伦敦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当然,在伦敦建高层建筑一直颇受质疑。前些年,英国查尔斯王子曾因坚决反对一项高层建筑法案而大受民众嘉许。“9·11”之后,人们反对建高层建筑的呼声更为高涨。但是,在世界城市建筑日益高层化的过程中,伦敦长高的进程还是会在不断的争论中缓慢而不情愿地向前挪动。(
alaks
2005年09月04日 17:20:06
2楼
东京:位置决定楼的高矮
  
  在东京,建筑高度因居民区和特定街区而不同。居民区建筑为了便于人们居住,高度严格限制,日本《城市规划法》规定,以冬至上午8点到下午4点建筑物阴影不影响其他居民为准,建10米以上的建筑要向市政当局提出申请,如果离别人住房太近,挡别人的阳光,10米以下也要采取措施,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小楼上部阴面是一斜坡,从东西两侧看去呈三角形,不了解情况的人会误以为是一种建筑艺术,其实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建筑位于路南和路北,在高度上也有差别。路南的建筑遮挡阳光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一般比路北的建筑高一点。但居民区建筑最高不得超过22米。5年前,新华社东京分社建办公楼,申请的结果只准建三层,因为分社所在地位于东京富人居住区,为了不影响周围居住环境,建筑高度有严格的限制。所以走在居民区,你会感觉东京除了干净、方便以外,并不繁华喧闹。
  
  特定街区就大不相同了,为了解决城市人口过密化,方便商务活动,同时也为了大都市显得更有朝气,日本特定街区不受日照规定的限制,建筑太矮、面积太小反而不能建,因此东京新宿高层大楼区高楼林立,每座大楼都是200米以上,走在这里,你会感到东京大都市的气派。东京都厅大楼,高度为243米,坐电梯到顶层鸟瞰东京,有一种“一览众楼小”的感觉。记者采访东京市政有关人员,问东京都厅大楼的高度是否为东京建筑的绝对限制高度时,市政人员回答说,到目前为止没有突破,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突破,但有关部门批准比较困难。由此看来,东京都厅大楼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代表了东京的最高权力,同时也是东京的象征,因为,在所有现代化高层建筑中它最高大、最气派。
  
  近几年来,虽然日本经济不景气,但东京高层建筑却不断拔地而起,据有关部门透露,到2005年前,将有20多栋200米以上的大楼竣工,在东京的汐溜、品川、丸之内、六本木,已形成密集的高层楼群,成为新宿高楼街以外的迷人景观,其中,六本木的“森楼”占地面积大,在高层建筑中鹤立鸡群,是举行会议、商务办公、美术展览、游览休闲的重要场所,每天早上,几百名日本人伴着音乐在“森楼”的广场上打太极拳,夜晚则灯火辉煌,成为夜生活丰富的不夜城。
  
  当然也有很多居民对高层建筑大多有意见,尽管这些高层建筑一般位于特定街区,大楼周围有广场,不会遮挡居民住宅阳光,但对居住环境多少有些影响,如很多人提出,汐溜地区的高楼群挡住了来自东京湾的海风,因此不少人坚决反对高层建筑。但从城市开发的角度而言,高层建筑是必要的,在寸土寸金、开发空间回旋余地越来越小的东京更是如此。
回复
alaks
2005年09月04日 17:20:20
3楼
巴黎:古老的城市“不愿长高”
  
  2003年11月初,巴黎市长德拉诺埃拉开了一次全民大讨论的序幕,主题是“巴黎是否要解除建筑限高令,允许起高楼以缓解住房危机”。经过一个月的辩论,巴黎市议会做出最终决议:限高令暂不取消。
  
  巴黎是个古老的城市,除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等举世皆知的历史性建筑外,该城多数住房属于约有150年历史的“奥斯曼式”建筑。1853年至1870年,建筑家乔治·奥斯曼男爵受命改造法国大革命后破败不堪的巴黎市区,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住房样式从此成为巴黎建筑的主旋律。该样式建筑以灰色为主色调,通常高7层,顶层是状如将军帽的阁楼,六层和三层有阳台,底层为店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黎因人口密集而试图“向高空发展”,高209米的“蒙巴纳斯”大厦就在该时期建成。但是,巴黎人实在太以原有的历史性建筑自豪,几乎每一栋现代化高楼都遭到强烈非议。在民众的要求下,巴黎于1977年颁布法令,规定市内新建楼房限高37米,历史性建筑附近的新建筑则限高25米。
  
  时至今日,巴黎的限高令已实行26年,该市相对古老的面貌也因此得以保持。人们常说,巴黎整个城市就是个巨大的艺术品。为了后人能继续领略“巴黎之美”,该市对老房子有严格规定,其中“不得擅改老房子外观”就是一条深入人心的法令。在巴黎,人们如果想住新房子只有一个办法———保留老房子的外墙,然后在其框架内建新房。这个规定虽然大大增加了建房修房的费用,但巴黎人对此却没有怨言。随着行政上“权力下放”制度的深化,巴黎的商业活动和住房也逐步“外围化”,缓解首都商住压力的卫星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拉德芳斯”新区。
  
  该区位于巴黎西北郊,区内摩天大楼林立,覆盖着迷宫般的公路和地铁网,是一个集商业、办公、住宅、购物于一体的现代化“钢筋水泥城市”,有“小型曼哈顿”之称。“拉德芳斯”新区的出现使古老的巴黎有了个年轻的伙伴,法国人也趁此机会证明自己有能力将古老与现代和谐地融为一体。
  
  此次“巴黎是否该长高”的辩论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虽然一些建筑行业人士鼓动“让巴黎更加雄伟”,但巴黎市议会的最后决定表明限高令仍有存在的价值。大部分巴黎人都认为,解决住房困难的根本途径不是向高空发展,而是将城市功能“下放”到外围卫星城。
回复
alaks
2005年09月04日 17:20:39
4楼
纽约:“限高令”下起高楼
  
  纽约曼哈顿区的中城和下城地区摩天大楼林立,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组成的空中轮廓线构成了纽约一道独特的风景。尽管人们对高层建筑的种种弊端早有争议,但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中城和下城地区,发展商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一般不会轻易放弃建造高层建筑的机会,环保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得不让位于经济利益。据纽约市城市规划局的不完全统计,尽管受到90年代建筑业萧条的影响,但是未来10年内在曼哈顿区即将竣工或计划修建的摩天大楼仍有近10座,难怪有人说,纽约人似乎有着一种摩天大楼情结,这里总有新的更加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然而,尽管纽约人对摩天大楼情有独钟,在纽约市建高楼也绝非能造多高就造多高,而是必须按照相关的法规规定,经过有关当局的例行审批方可动工。纽约市政规划当局对于在不同地区的建筑物的高度限制有不同的规定。市规划局将全市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和制造业区三大类型,在不同的区域内的房地产开发活动都要受到所在区域的人文历史特征、用途、建筑物大小以及停车方面的要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果拟议中的建筑物高度超越了现行法规,则需要有关当局和市议会的批准。例如,曼哈顿的南街海港地区历来是纽约市的一个旅游点,并被规划为历史遗址区。为了保持这一包括10个街区的地段以中低层建筑为主的特色,市规划当局将这里的建筑限高定在36.5米。一家发展商曾计划在这一地区建造大大超过限高的住宅塔楼,要求将限高放宽到51.8米。当时尽管市规划当局同意了这一请求,建议将限高标准放宽,但这一建议最终还是被市议会以表决的方式所否决,认为这将破坏该地区的历史风貌。
  
  即使建筑物的高度没有超出所在区域的限高,市政规划当局也会根据所在区域的不同特点对建筑物顶层的形状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在中高人口密度地区,当建筑物临街一侧的面墙超过一定高度时,要求该建筑的顶层沿斜面向里收,建筑物的墙体纵轴线不得穿越这一斜面。但如果一座塔楼的占地面积仅为批准地块的40%,则允许这一斜面穿过墙体纵轴线,以补偿因在当街提供了较大的空地而造成的在赢利方面的损失。而在大部分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市政规划当局对于当建筑物墙体的周长达到一定时的最大高度有限制,超过这一高度,或者屋顶必须建成倾斜状,或者建筑物往回收。
  
  概括起来说,建筑物的高度往往是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的相关规定、发展商的具体设计以及经济方面的诸多因素决定的。如果还有其他因素的介入,则问题就会进一步复杂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负责世贸中心重建工程的纽约下城发展公司不顾许多批评者的反对,在众多参赛的设计方案中选择了波兰裔美国建筑师利贝斯金德的修建1776英尺(541.3米)的“自由之塔”方案。其中一个考虑是这座世界最高的“自由之塔”象征着美国不向恐怖主义屈服的民族精神。而当重建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时,设计师利贝斯金德又迫于发展商和用户的压力,不得不改变象征美国建国年份的1776英尺的高度,而将高度增加到2000英尺(609米)以上,以便使架设在“自由塔”楼顶上的广播电视通讯天线能够覆盖更大范围的用户。
回复
alaks
2005年09月04日 17:20:50
5楼
编后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不断涌现的高层建筑带来的危害,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对高层建筑进行限制,如上海出台了控制“建筑容量和高层建筑”等一系列法规。南京近日出台的《南京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次对南京老城控高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北京市也做出了一些规定,今后皇城保护区内的建筑物将限高9米,道路不拓宽;奥运公园将特别注重城市中轴线的历史延续性,其中心区建筑将限高60米。
  
  俗话说,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人类真正需要的其实并不多,不应该让无休止的欲望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人类在地球上所占据的地盘不应该无限制地扩大,还是多留一些空间给其他的物种,让自然界更多地保持自己的原貌吧。过份地开垦荒地,过热的房地产开发,过多的马路扩建,过量的楼堂馆所建设该是降温的时候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