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斜向裂缝?
redhair2577
2010年05月14日 23:30:28
只看楼主

我工地上室内墙面很多斜向长裂缝,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建筑说明:11层的小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我跟业主解释是这样:砌筑时的水平砂浆层饱满度不一样,砂浆干缩不一致,导致砌块的沉降不一,最后形成斜向裂缝。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想请问大家,这种斜向裂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怎么做才能预防这种裂缝的形成?说明一下,大家看到的图片是用外墙涂料处理过的,而且这裂缝处一定是有空鼓现象。

我工地上室内墙面很多斜向长裂缝,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建筑说明:11层的小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
我跟业主解释是这样:砌筑时的水平砂浆层饱满度不一样,
砂浆干缩不一致,导致砌块的沉降不一,最后形成斜向裂缝。
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想请问大家,这种斜向裂缝
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怎么做才能预防这种裂缝的形成?
说明一下,大家看到的图片是用外墙涂料处理过的,
而且这裂缝处一定是有空鼓现象。

20100514484.jpg


20100514492.jpg


20100514496.jpg


20100514501.jpg

免费打赏
jsa346
2010年05月15日 08:59:37
2楼
填充墙受力都是这样的裂缝,45度!
受力一种是下沉,你这是11层框剪,所以不大可能局部下陷。
最大可能,就是上下框架受力变形,把力量传到墙上了。
通常填充墙砌到顶时,不能填的太满,要留一些空间让梁下沉的。
回复
zxs6460
2010年05月15日 13:12:35
3楼
2楼这样的解释,理由不是太充分,也可以说是不太成立。
建议你:
1. 去问问施工经验比较丰富的施工员或是施工工程师,也可以问问有设计经验的结构工程师;
2. 去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积累这些方面的知识;
3. 《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上有比较详细的内容,可以了解。
请你不要介意我这样直接回帖。
回复
tang2wa
2010年05月15日 13:46:32
4楼
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砖混结构,尤其是粘土砖房屋居多。房屋受损时,首先以墙体开裂的形式出现。砌体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物美观,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一、防止因地基基础原因而引起的墙体裂缝(一)当地基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其表现形式大多是底层墙体开裂,严重时可能向上继续延伸。
1.斜裂缝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纵墙的两端,或建筑物的中部以及建筑物的阳角。斜裂缝成因是由于地基局部沉降,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力,当砌体受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即发生断裂。
2.水平裂缝多发生在窗间墙。当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时,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当砂浆强度不足以抵抗该剪力时,即发生水平裂缝。
3.垂直裂缝大多在较宽窗的窗台中部。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窗间墙因受荷载较大,窗台因其上伏有窗重,荷载很小,因此窗台墙相当于反梁而窗间墙相当于反梁支座,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上宽下窄。
(二)防治措施1.加强地基勘察。验槽时应钎探,以探明局部软弱土层。对照勘探报告,辨别土层成分,防止因未作土样分析而将某些特性土,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当作一般土处理。对发现的软弱土部分,应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合理设置沉降缝。当地基压缩性较大、房屋较长、体型较复杂或同一建筑物而基础形式不同时,均应从基础开始设置沉降缝。
3.加强上部结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抗拉强度。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时,可以适当调整不均匀沉降。
二、防止因施工或材料原因而产生墙体裂缝(一)当施工或材料质量低劣时,墙体裂缝呈不规则状,且分布不均匀。但当施工顺序不合理时,则能产生较集中的明显的裂缝。
(二)防治措施1.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
2.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以铺浆代替灌缝,转角和交换处应同时砌筑,半砖使用率不得超过5%. 3.认真分析房屋结构,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应先建主体后建附属,先建重而高部分,后建轻而低部分,对大面积现浇板,应设置后浇带。
4.对沉降缝、伸缩缝等,一定要将缝内杂物剔除干净,使缝能正常发挥作用。
5.承重或非承重构造柱与墙体间应设2φ6拉结筋,间距为八皮砖,每端伸入墙内1米或至洞口边。
6.预制过梁遇构造柱,当搭接长度不足250毫米时,应改为现浇,伸入构造柱内。
三、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墙体裂缝(一)当温差变化过大而房屋对温差产生的内应力缺乏有效抗力时,在房屋的顶层常发生斜向、水平裂缝。
1.斜向裂缝多发生于顶层纵墙两端,其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有门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2.水平裂缝多发生于顶层圈梁下,纵墙、横墙均可发生,房屋两端较严重。
(二)防治措施
1.屋面加设保温层可以有效减小屋盖与墙体的温差,保温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应设隔气层、保护层、透气孔等。
2.当房屋较长、体型较复杂时,应合理设置伸缩缝。
3.当纵墙两端开间内设有较大洞口,可以在洞口两侧设置砼构造柱,与上、下圈梁拉结,既可以加强该开间的刚度,又可以阻止裂缝发展。
4.提高顶层砌体强度,以加强墙体抗温应力的能力。
5.合理安排屋面施工时间及施工工序,施工时尽量避开高温或寒冷季节,加强屋面养护,必要时设置后浇带,以解决砼施工中的内应力问题。
四、防止因设计原因而引起的墙体裂缝(一)设计不当1.在局部软弱地基中如处理不当,则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当上部结构刚度不足以抵抗由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内应力时,即发生开裂。
2.房屋过长或型体复杂,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或温差裂缝。
3.由于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地基易产生附加沉降。
4.设计时未进行荷载不利组合,导致使用荷载分布与设计值相差过大。
5.砌体强度设计不足。
6.圈梁设计过小或强度过低,洞口过梁搭接长度小于250毫米等。
7.大梁搁置在砌体上,砌体局部承压面不足或偏小,发生开裂。
8.因大梁刚度偏小而产生挠度,嵌固在墙内的梁端发生位移造成墙体开裂。
(二)防治措施
1.对局部软弱地基应作加强处理,同时应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对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应作特殊处理。
2.相邻建筑物间基础应留有一定间隙,同时应计算相邻基础应力叠加时产生的沉降量,使该沉降量与整个建筑物沉降量相同。
3.计算时,认真进行不利荷载组合;设计中,注明使用荷载值。
4.认真验算砌体强度、验算砌体局部承压,当局部承压不足时应设置砼垫块。
5.各构件刚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变形要求。
6.对较长的房屋,其顶层的房屋端开间应加强刚度。
7.做好屋面保温层设计。
五、防止因使用不当引起的墙体裂缝房屋装修时,应征求原设计人员意见,对承重构件不得随意破坏,装修楼地面时荷载不应超过设计值;使用中,活载不应过于集中;房屋超过结构合理使用年限时,应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鉴定。必要时,对损坏的构件进行加固并加强观测。
回复
pig425530
2010年05月15日 14:20:40
5楼
XUEXI
回复
zxs6460
2010年05月15日 15:32:40
6楼
4楼发表了一篇《砖混结构与粘土砖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的论文。
学习了,我花时间阅读完。
回复
jfrzy
2010年05月15日 15:33:40
7楼
从裂缝走向看,其原因应该是:
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水平灰缝过厚、且不够饱满,砂浆干缩引起整片墙体下沉,而靠近框架柱的墙体收到柱的约束更大,中部墙体受到约束较小,形成不均匀沉降,从而出现如图片所示的“45度斜裂缝”和“顶部水平裂缝”。
回复
zxs6460
2010年05月15日 15:36:15
8楼
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作者单位: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步伐,农村房屋越盖越好,同时农民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是农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农村受经济的影响,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砖混结构,尤其是粘土砖房屋居多。房屋受损时,首先以墙体开裂的形式出现。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裂缝给居住者在感官上和心理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
一、防止因地基基础原因而引起的墙体裂缝
(一)当地基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其表现形式大多是底层墙体开裂,严重时可能向上继续延伸。1.斜裂缝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纵墙的两端,或建筑物的中部以及建筑物的阳角。斜裂缝成因是由于地基局部沉降,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力,当砌体受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即发生断裂。2.水平裂缝多发生在窗间墙。当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时,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当砂浆强度不足以抵抗该剪力时,即发生水平裂缝。
3.垂直裂缝大多在较宽窗的窗台中部。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窗间墙因受力荷载较大,窗台因其上伏有窗重,荷载很小,因此窗台墙相当于反梁而窗间墙相当于反梁支座,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上宽下窄。
(二)防治措施:1.地基处理。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当作一般土处理。对发现的软弱土部分,应加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2.合理设置沉降缝。当地基压缩性较大、房屋较长、体型较复杂或同一建筑物而基础形式不同时,均应从基础开始设置沉降缝。3.加强上部结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抗拉强度。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时,可以适当调整不均匀沉降。
二、防止因施工或材料原因而产生墙体裂缝
当施工或材料质量低劣时,墙体裂缝呈不规则状,且分布不均匀。但当施工顺序不合理时,则能产生较集中的明显的裂缝。其防治措施为1.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2.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以铺浆代替灌缝,转角和交换处应同时砌筑,半砖使用率不得超过5%. 3.认真分析房屋结构,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应先建主体后建附属,先建重而高部分,后建轻而低部分,对大面积现浇板,应设置后浇带。4.对沉降缝、伸缩缝等,一定要将缝内杂物剔除干净,使缝能正常发挥作用。5.承重或非承重构造柱与墙体间应设2φ6拉结筋,间距为八皮砖,每端伸入墙内1米或至洞口边。6.预制过梁遇构造柱,当搭接长度不足250毫米时,应改为现浇,伸入构造柱内。
三、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墙体裂缝
(一)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八字型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和垂直裂缝。1.八字型裂缝: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外纵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但屋盖部分的伸长量比墙体的伸长量大的多,从而对墙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产生剪应力,剪应力和拉力又引起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将在墙体上产生八字型裂缝。多发生于顶层纵墙两端,其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有门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2.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平屋顶的房屋,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多发生在屋面板部或顶层圈梁下,纵墙、横墙均可发生,房屋两端较严重。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力产生的。3.女儿墙裂缝:由于屋面板和水泥砂浆面层发生过大温度变形,使女儿墙根部受到向外或向内的水平作用力而引起的女儿墙根部与平屋面交接处砌体外凸或女儿墙外倾所产生的。4.垂直裂缝:当房屋的楼(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由于收缩和降温引起的楼(屋)面缩短受到了墙体的限制,使楼(屋)面构件处于受拉状态。如果房屋过长,或设计时按采暖考虑而实际上未采暖,则可能在楼(屋)面上每隔一定距离发生贯通全宽的裂缝,在四个角发生八字型裂缝。当房屋有错层时,错层处的墙体容易产生局部的垂直裂缝。
(二)防治措施1.屋面加设保温层可以有效减小屋盖与墙体的温差,保温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应设隔气层、保护层、透气孔等。2.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留置伸缩缝,或在屋面与砖墙间设置滑动面,以减少屋面伸缩对墙体的影响。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较复杂、构造和钢度不同的房屋,可每隔一定的距离将屋盖、楼盖、墙体或其他有关构件断开,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3.当纵墙两端开间内设有较大洞口,可以在洞口两侧设置砼构造柱,与上、下圈梁拉结,既可以加强该开间的刚度,又可以阻止裂缝发展。4.提高顶层砌体强度,以加强墙体抗温应力的能力。5.合理安排屋面施工时间及施工工序,施工时尽量避开高温或寒冷季节,加强屋面养护,必要时设置后浇带,以解决砼施工中的内应力问题。
四、防止因设计原因而引起的墙体裂缝
(一)设计不当1.在局部软弱地基中如处理不当,则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当上部结构刚度不足以抵抗由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内应力时,即发生开裂。2.房屋过长或型体复杂,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或温差裂缝。3.由于相邻较高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地基易产生附加沉降。4.设计时未进行荷载不利组合,导致使用荷载分布与设计值相差过大。5.砌体强度设计不足。6.圈梁设计过小或强度过低,洞口过梁搭接长度小于250毫米等。7.大梁搁置在砌体上,砌体局部承压面不足或偏小,发生开裂。8.因大梁刚度偏小而产生挠度,嵌固在墙内的梁端发生位移造成墙体开裂。
(二)防治措施1.对局部软弱地基应作加强处理,同时应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对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应作特殊处理。2.相邻建筑物间基础应留有一定间隙,同时应计算相邻基础应力叠加时产生的沉降量,使该沉降量与整个建筑物沉降量相同。3.计算时,认真进行不利荷载组合;设计中,注明使用荷载值。4.认真验算砌体强度、验算砌体局部承压,当局部承压不足时应设置砼垫块。5.各构件刚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变形要求。6.做好屋面保温层设计。
五、防止因使用不当引起的墙体裂缝
房屋装修时,应征求原设计人员意见,对承重构件不得随意破坏,装修楼地面时荷载不应超过设计值;使用中,活载不应过于集中;房屋超过结构合理使用年限时,应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鉴定。必要时,对损坏的构件进行加固并加强观测。
转自: http://www.shaanxijs.gov.cn/Web/Main/ShowDetail.aspx?type=322417&fid=f50b4d6a-d85c-470d-a73a-491276a7516c
回复
zxs6460
2010年05月15日 15:39:16
9楼
修正:4楼发表了一篇《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的论文。
学习了,我花时间阅读完。
请连接: http://www.shaanxijs.gov.cn/Web/Main/ShowDetail.aspx?type=322417&fid=f50b4d6a-d85c-470d-a73a-491276a7516c
《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回复
zxs6460
2010年05月15日 15:40:29
10楼
4楼发表了一篇《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的论文。
请连接: http://www.shaanxijs.gov.cn/Web/Main/ShowDetail.aspx?type=322417&fid=f50b4d6a-d85c-470d-a73a-491276a7516c
《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回复
zxs6460
2010年05月15日 15:59:00
11楼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摘录

11 砌块墙材
11.1 砌块
砌筑时,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得少于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龄期不应少于15d。
11.2砂浆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的密度不应大于1800kg/m3,分层度不应大于20mm,粘结强度(剪切)不应小于0.2MPa,收缩率不应大于0.11%。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的密度不应小于1800kg/m3,分层度不应大于25mm。
施工时所用的砂浆,宜选用专用的小砌块砌筑砂浆。
11.3 砌筑方法
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 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非承重砌体顶部应预留空隙,再将其补砌顶紧。墙高小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3d后补砌;墙高大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5d后补砌。补砌顶紧可用配套砌块斜顶砌筑,在砌体顶部预留200㎜左右空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