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一份关于平法的答疑,算是我们院的内部资料吧,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了~
上传一份关于平法的答疑,算是我们院的内部资料吧,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了~
2楼
kankan
回复
3楼
很不错,收藏了
回复
4楼
陈青睐教授的要支持下!谢谢楼主
回复
5楼
正需要,手下
回复
6楼
收下了,谢谢
回复
7楼
平法标注看起来简单,真用起来还是大有学问的,下了看看大师怎么说
回复
8楼
陈青来教授钢筋平法答疑
1》 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
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 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
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 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
答:问设计院。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 问:何为对边?
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 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
答 :对。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7》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
答:不知道。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6》 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
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7》 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
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8》 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
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9》 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
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0》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
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11》问:为何柱插筋伸入下层的锚固为1.5Lae
答:规范规定。平法图集是照规范来的。
12》问:约束边缘构件箍筋是否要加密?
答:不用。
13》问:03G101第67页 1-1剖面是否有误?
答:无误。
14》问:03G101-1第54页梁筋锚入支座时,水平段达不到0.4Lae时如何处理?
答:这是设计人员造成的问题。按面积相同原则置换成较小钢筋直径。
15》问:附墙柱是柱还是墙?
答:是墙的一部分。
16》问:剪力墙钢筋是否直穿到上层?
答:是。
17》砼墙拉筋间距为600*600,第一个拉筋是否可以离墙边300?
答:对。
18》问:螺旋箍筋如何计算长度。
答:具体可查相关手册。广联达软件中有螺旋筋计算公式,可直接使用。
19》问:板底筋伸到梁中要求到中线和5d如何理解?
答:两个要求取大值。
20》问:底板钢筋是否要伸入承台?
答:如果承台上面没有钢筋,底板面钢筋最好穿过承台。如果承台上面有钢筋,可按就大钢筋的原则,钢筋其实不需要重复设置,这是一个原则。板底筋也可参照这个原则进行。根据这一原则,当洞口上边的连梁钢筋和暗梁钢筋的重合时,可按大钢筋进行布置,不需要重复布置。
21》问:基础梁是否要设腰筋?
答:问设计院。
22》问:抗钮腰筋N和构件腰筋G是否都要设拉筋?
答:是。广联达软件中会自动处理拉筋。
23》问:梁的砼墙支座与梁平行时梁筋如何锚固?
答:Lae即可。
24》问:梁的砼墙支座与梁垂直时梁筋如何锚固?
答:这种支座国内无人研究过,属于未知领域的问题。实际工程中,现在怎么做的还照做即可。
25》问:承台是否可理解为梁的支座?
答:可以。
26》问:屋框梁WKL的支座柱较大时是否一定要伸至对边才能下弯?
答:一定要,这是规范要求。
27》问:板开洞的情况下,加强筋如何锚固?
答:请看04G101-4平法图集。
28》第一根箍筋或纵筋离边多远开始放。
答:先讲一个重要原则,暗柱不是柱,暗梁不是梁!有了这个概念,再来理解钢筋就好办了。框架柱的第一个箍筋离地50MM,框架梁的第一个箍筋离柱过50MM,而剪力墙的纵筋离暗柱边应该是半个纵筋间距,板的水平筋离梁边的距离也应是半个板筋间距。
回复
9楼
这位同学还真是大方哈,人真好。
回复
10楼
平法是个工具,用好了可以事半功倍;用不好,可以就是一塌糊涂啊!
回复
11楼
熬夜是必修课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