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构的鼻祖---陈绍蕃教授钢结构设计讲座,受益匪浅!
185717081
185717081 Lv.4
2009年12月21日 10:41:15
只看楼主

中国钢构的鼻祖---陈绍蕃教授钢结构设计讲座,受益匪浅!附件中为讲座文本[ 本帖最后由 185717081 于 2009-12-21 10:42 编辑 ]

中国钢构的鼻祖---陈绍蕃教授钢结构设计讲座,受益匪浅!
附件中为讲座文本

[ 本帖最后由 185717081 于 2009-12-21 10:42 编辑 ]
626dbf81782cf4349b72.pdf
231 KB
立即下载
zxl8472
2010年01月12日 00:43:03
12楼
谢谢楼主
回复
liweiwoaini521
2010年01月12日 13:31:10
13楼
下来学习学习
回复
ccbbffooo
2010年01月17日 10:30:20
14楼
看了,就一点,不是系统讲座,仍然感谢分享。
回复
tjhe1026
2010年01月21日 20:43:13
15楼
【以下是幻灯片的不完整摘录。缺少图片和几个计算公式,供网友参考】
一、两种压杆计算长度的讨论
1.带伸臂柱的计算长度《钢结构》03.3期文:《伸臂柱悬伸段计算长度系数的取值问题》。问题来自管道支架,有实用性。计算简图如左:伸臂段下端有支座及转动弹簧。
计算方法:
①把简支段作为悬臂段的弹性转动约束,弹簧刚度取为
②用弹性稳定理论的平衡法计算悬臂段的承载力,从而得出计算长度系数。
这样的计算是否正确?错在哪里?
第一部分小结
学习钢结构稳定理论一定要掌握它的基本原理,这里涉及两条:
1)压力使杆件抗弯刚度下降
2)能量法属于近似方法。只有所选屈曲挠曲线和实际一致,才能得出精确解。
二、桁架的次应力和极限状态
桁架次应力的形成:节点
刚性阻碍杆件间夹角的变化,导致杆件弯曲。
次应力大小:弯矩和EI/L成比例,短粗杆件次应力大。对一定类型的截面,也和h/L成比例。
次应力的影响:杆件和节点连接有较好延性时,杆端M+N形成塑性铰后出现内力重分布,N↑,M↓,不影响强度。
设计中如何对待:GB50017规范8.4.5条:H,箱形截面h/L>1/10(弦杆)或1/15(腹杆)者应考虑次弯矩,GB50017第10.1.4条则界限为1/12和1/24。
铁路钢桥规范TB10002.2:当内力组合包括次应力时,容许应力大约提高20%,但只限强度计算。
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计入次应力效应时如何去算
•如何对待内力重分布的有利作用
•强度计算和稳定计算的区别
桁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和过度变形

杆端在N和M共同作用下出现塑性铰时,N/Ny和M/Mp相关关系见图中的ABC线( 取决于截面形状、尺寸)。
某杆杆端在荷载作用下内力变化,在出现塑性铰前沿直线ODF变化。
杆端在F点出现塑性铰,随后沿线FA移动:N随荷载增大而增大,而M随荷载增大而减小。
N最终可以达到Ny,即整个杆件屈服(杆件不失稳时)。
少数杆端出现塑性铰(已达F,尚未达A点)的影响:在所有节点均为刚接的情况下,部分杆端出现塑性铰后,桁架刚度略有下降,但不
妨碍它继续承载。重型桁架模型试验证明这一结论。试验中陆续出现多个塑性铰(见图)
是否需要对次应力的大小进行限制?
长期以来限制次应力不超过主应力的20%。GB50017规定的h/L限制值就是由此决定的。TB10002.2的规定与此类似,未做深入分析研究之
前建议保留上述限制。
需要限制的原因:是否塑性会向杆中部过多延伸而使桁架刚度过弱?
是否杆端塑性应变会过大而导致开裂。
讨论
工形截面节间长度不大的短粗杆。弯矩梯度较大时,面内稳定可能不控制设计,但面外稳定性较弱。
H形截面,面外稳定性强,情况相反。
系数缺资料。当,有反弯点时,可取。
次应力分析,用现成计算机软件并不复杂,以h/L值作为界限已经没有必要,用分界更为合理
0.2系数带有经验性,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其适宜性。
回复
guofs
2010年01月31日 01:37:48
16楼
,不是系统讲座,仍然感谢分享。 用处还是很大的
回复
jibabun
2010年02月05日 14:37:33
17楼
谢谢楼主了,下来学习学习
回复
peter_xie
2010年02月23日 13:10:56
18楼
好东西,需要学习学习
回复
gaoddr
2010年02月28日 22:49:01
19楼
谢谢了,好好学习,呵呵
回复
zhouchang2007
2010年02月28日 23:58:44
20楼
非常地支持楼主的贡献!:handshake
回复
juuo
2010年03月01日 11:55:59
21楼
谢谢楼主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