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
highboy53
highboy53 Lv.3
2009年12月14日 14:45:32
只看楼主

《高规》4.4.2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高规》5.1.14 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应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高规》4.4.2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5.1.14 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应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高规》附录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r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不应大于1.3。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三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抗震》E.2.1 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实现:
1.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
2.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唯一的比。
3.对于薄弱层,程序将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放大系数。
4.用户可以人工指定薄弱层。
5.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结构应选择第三种层刚度算法;多层结构选第一种,有斜撑的钢结构选第二种。
6.用第三种方法时,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2遍。确认原找出薄弱层。
7.转换层是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薄弱层。不管该层是否满足刚度比的要求,都要手工定义为“薄弱层”。
8.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结构形式,且比其他2种方法更容易通过刚度比验算。
操作:
分为“层刚度比计算方法的设定”和“指定薄弱层”的操作。
关联操作:
“刚性楼板假定”
“地下室” 层刚度比计算用于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的判断条件。但注意,用第三种方法计算的层刚度比已经考虑了地下室回填土的约束刚度,所以不符合规定。用户可以1.将地下室信息中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约束相对刚度比填为0,先计算一遍,判断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或用第一种方法先算一遍,判断地下室是否可以作为嵌固端。
“转换层上层刚度的突变控制”
结果说明:
程序逐层输出每层刚度比和薄弱层的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SATWE
结果在wmass.out文件中。
===========================================================================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
Floor No : 层号
Tower No : 塔号
Xstif,Ystif : 刚心的 X,Y 坐标值
Alf : 层刚性主轴的方向
Xmass,Ymass : 质心的 X,Y 坐标值
Gmass : 总质量
Eex,Eey : X,Y 方向的偏心率
Ratx,Raty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
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
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RJX,RJY,RJZ: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
===========================================================================
Floor No. 1 Tower No. 1
Xstif= 20.7396(m) Ystif= 8.3784(m) Alf = 0.0000(Degree)
Xmass= 21.3928(m) Ymass= 9.0576(m) Gmass= 479.2641(t)
Eex = 0.0314 Eey = 0.0344
Ratx = 1.0000 Raty = 1.0000
Ratx1= 50.5794 Raty1= 50.6663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1.3259E+07(kN/m) RJY = 1.4090E+07(kN/m) RJZ = 0.0000E+00(kN/m)
---------------------------------------------------------------------------
Floor No. 2 Tower No. 1
Xstif= 21.0051(m) Ystif= 8.3826(m) Alf = 0.0000(Degree)
Xmass= 19.5268(m) Ymass= 9.4149(m) Gmass= 1592.2095(t)
Eex = 0.0708 Eey = 0.0527
Ratx = 0.0282 Raty = 0.0282
Ratx1= 1.8463 Raty1= 2.1349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3.7448E+05(kN/m) RJY = 3.9728E+05(kN/m) RJZ = 0.0000E+00(kN/m)
---------------------------------------------------------------------------
Floor No. 3 Tower No. 1
Xstif= 20.1592(m) Ystif= 8.2038(m) Alf = 0.0000(Degree)
Xmass= 21.8399(m) Ymass= 9.3135(m) Gmass= 1563.5878(t)
Eex = 0.0822 Eey = 0.0535
Ratx = 0.7738 Raty = 0.6692
Ratx1= 5.2112 Raty1= 4.9027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2.8976E+05(kN/m) RJY = 2.6584E+05(kN/m) RJZ = 0.0000E+00(kN/m)
---------------------------------------------------------------------------
Floor No. 4 Tower No. 1
Xstif= 30.4389(m) Ystif= 5.5375(m) Alf = 0.0000(Degree)
Xmass= 28.4437(m) Ymass= 4.3626(m) Gmass= 110.4821(t)
Eex = 0.1145 Eey = 0.0703
Ratx = 0.2399 Raty = 0.2550
Ratx1= 1.2500 Raty1= 1.2500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6.9503E+04(kN/m) RJY = 6.7780E+04(kN/m) RJZ = 0.0000E+00(kN/m)
---------------------------------------------------------------------------
1.tat
结果在tat-m.out文件中。
----------------------------------------
| 各层附加薄弱层地震剪力的人工调整系数 |
----------------------------------------
层号:Nfloor = 4 调整系数:X向 WeakX = 1.00 Y向 WeakY = 1.00
层号:Nfloor = 3 调整系数:X向 WeakX = 1.00 Y向 WeakY = 1.00
层号:Nfloor = 2 调整系数:X向 WeakX = 1.00 Y向 WeakY = 1.00
层号:Nfloor = 1 调整系数:X向 WeakX = 1.00 Y向 WeakY = 1.00


**********************************************************************
* 第四部分 各层层刚度、刚度中心、刚度比 *
**********************************************************************
各层(地震平均剪力/平均层间位移)刚度、刚度比等,其中:
Ratio_d1: 表示本层与下一层的层刚度之比
Ratio_u1: 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层刚度之比
Ratio_u3: 表示本层与上三层的平均层刚度之比
------------------------------------------------------------------------------
层号 塔号 X向层刚度 Y向层刚度 刚心坐标: X,Y X向偏心率 Y向偏心率
------------------------------------------------------------------------------
4 1 0.5668E+05 0.5436E+05 30.44 5.54 0.12 0.07
3 1 0.2493E+06 0.2185E+06 20.16 8.20 0.08 0.05
2 1 0.2778E+06 0.2754E+06 20.92 8.33 0.06 0.06
1 1 0.1209E+08 0.1451E+08 20.74 8.38 1.19 0.65
------------------------------------------------------------------------------
层号 塔号 Ratio_d1:X,Y Ratio_u1:X,Y Ratio_u3:X,Y 薄弱层放大系数:X,Y
------------------------------------------------------------------------------
4 1 0.23 0.2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 1 0.90 0.79 4.40 4.02 1.00 1.00 1.00 1.00
2 1 0.02 0.02 1.11 1.26 1.00 1.00 1.00 1.00
1 1 1.00 1.00 43.51 52.69 62.11 79.41 1.00 1.00
免费打赏
lianghuiyun005
2009年12月16日 11:19:00
2楼
太感谢了!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啊
回复
海阔天空0
2009年12月16日 15:38:27
3楼
看了楼主东东,受益匪浅,可惜就是现在没有PKPM具体练习了
回复
hw8281
2010年08月28日 17:14:54
4楼
看了楼主东东,受益匪浅
回复
zhouyujing02
2010年11月05日 10:51:41
5楼
pkpm上要是超了 怎么处理 啊
回复
shuriciking
2011年01月10日 10:43:30
6楼
膜拜解答的高手 学习了
回复
luwuyaowoailuo
2011年03月10日 16:41:38
7楼
太感谢了!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啊
回复
bupabupa111
2011年03月11日 18:23:15
8楼
太感谢了!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啊
回复
whaiai
2011年10月21日 11:02:51
9楼
太感谢了!学习了啊!
回复
songhuiaaaa
2014年01月02日 15:13:43
10楼
大神,必须膜拜
回复
孤城听雨
2014年01月02日 16:59:15
11楼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